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專升本語文重點文言文 專升本語文精講
發布時間:2024-01-22閱讀(7)
在知乎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氓》在《詩經》中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一直是中學課本中的必背篇目?” 童鞋們想必也發現了,《詩經》又有“詩三百”之稱,而被選入教材課本的卻只有固定的幾篇,這是為什么呢?《詩經》作為華夏三千年先民們吟唱的歌謠,是早期社會的一種文學形式,藝術手法以及文學意識不夠成熟,而其中能將個人意識、修辭手法、敘事結構完美結合的作品可謂難能可貴,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氓(méng)》就是這樣的佳作。
題 解《氓》是詩經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較有代表性的棄婦詩。春秋初,封建的生產關系尚處于萌芽狀態,封建的思想意識也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統。以戀愛而言,當時男女間的交往還比較自由。題目中的“氓méng”在古代意識是:民,即男子(特指外來的)。文中的“氓”,從其“抱布貿絲”來看,應該是一位做販絲生意的小商人。《氓》詩中的女主人公與氓的戀愛、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結婚僅三年,即被遺棄。這首詩就是她被棄回娘家后寫下的。
關于《詩經》《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記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相傳《詩經》為孔子所編定而成。
《詩經》的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國風”,民間歌謠。共15國風,160篇。
“雅”——“大雅”“小雅”,宮廷樂歌。共105篇。
“頌”——“周頌”“魯頌”“商頌”,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
《詩經》的表現手法主要為 “賦”“比”“興”:
“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陳其事,鋪陳,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項被稱之為“《詩經》六藝(六義)”。(牢記)
《詩經》藝術特色:在表現形式上,《詩經》以四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民歌則常有重章疊句,多用比興手法。其中不少優秀篇章,形象鮮明,描寫生動,語言樸素優美,富有藝術感染力,對后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1、抱布貿絲:買;交易
2、來即我謀:就
3、匪我愆期:過失;過錯
4、將(qiang)子無怒:愿;請
5、體無咎言:不吉利的話
6、以我賄遷:財物
7、躬自悼矣:悲傷
8、總角之宴:宴樂,歡樂
9、亦已焉哉:完了
核心考點1、《詩經》的分類方式、藝術特征
2、《氓》出自《國風·衛風》
3、《氓》的詩體類型:敘事詩
4、《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的社會認識價值:
從客觀上上反映了春秋時期男尊女卑、夫妻地位不平等的社會現實,更反映了在當時婚姻制度下廣大婦女受欺凌損害的悲慘命運。
5、《氓》的主題思想:
作者通過描寫女主人公戀愛—受虐待—被遺棄的遭遇過程,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6、人物性格分析:
女主人公:善良忠貞、勤勞堅毅
氓:卑劣無恥、虛偽兇狠
7、刻畫人物性格的藝術技巧:詩歌通過女主人公與氓婚前、婚后思想行為的變化做對比,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烘托了主題思想。
8、《氓》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及民歌特色
學到這里,童鞋們,特別是女童鞋們更應該理解《氓》選入我們教材的教育意義了吧,大家是怎樣看待《氓》的女主人公最后“決絕”的選擇呢?
歡迎給老師留言,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