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阿房宮遺址名稱的由來(西安文化遺產秦阿房宮遺址)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6)

對阿房宮的得名,歷來有多種多樣的說法。有說“阿”是“近”的意思,因為其距離咸陽近,且號阿房;有說作宮阿基之旁,故天下謂之阿房宮;有說因前殿高廣,以其形狀名宮;當代學者馬非百在《秦集史》中說“言其用,則曰朝宮;言其方,則曰前殿。謂之阿房者,阿房乃一地名,故天下咸以此稱之”;有說“阿”字是名詞的詞頭,并無意義;或有說“阿”是關中人的地方語,即“那里”的意思。見仁見智之說,不一而足。但“阿房宮未成”,畢競還是個臨時的稱呼。
王學理先生認為,阿房宮處在西安之北呈東北—西南走向的“龍首原(山)”西端,地勢高、殿堂高,故而從“高廣”的意思考慮。李毓芳先生認為,“房”是西周時期留傳下來的地名,“阿”字是語助詞,“阿房”應該是地名。筆者傾向于馬非百先生的觀點。實際上,史書所及語句中的“阿房”,如“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如以地名論之,則成為古漢語中完整的句式。
至于阿房宮讀音,也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一般有以下幾種:一是讀ē páng gōng,一是讀ā fáng gōng;還有讀作wō páng gōng或wō fáng gōng的,至今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絕大多數人認為應按照傳統讀作ē páng gōng,或者按照現代音讀作ā fáng gōng。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144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