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小學學過的葉圣陶的作品有哪些(第一版教材堪稱)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一個國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的是教育,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
而在步入現代以后,教育的主要形式,通過學校和老師來進行知識和思想的傳授了。
那么,在這個時候“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前一段時間,“毒教材”火遍了全網,一連在熱搜榜上連續掛了幾天,輿論持續發酵了將近一個月。
這不由得讓人懷疑,如今的教材編寫能力是不是大不如從前?

中小學教材
畢竟在我們的記憶之中,小時候課堂中所使用的教材還是非常的有價值、有營養的。
尤其是在有人拋出了全國第一套教材之后,大家才發現,原來早在70年以前,我們國家的教材就已經達到了幾乎趨于“完美”的地步。
不論是教材里的知識,還是文章中的插圖,亦或是段落的排列和邏輯,都繪聲繪色、引人注目。更是被人譽為了“教材界的天花板”。
而之所以第一版教材編寫可以展現得如此優秀,主要是因為當時邀請來編寫教材的團隊,實力太過出眾...

曾經的教材封面
教材編寫的起步1949年夏末,眼看解放戰爭已經到了最后的階段,新中國的成立也近在咫尺,中央在這個時候就開始進行規劃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教育工作了。
自幼喜好讀書的毛主席,十分清楚教育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教育可以改造群眾的思想,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發展。
那么想要規劃教育,首先就是要確定負責全國教育事業的人選。
當周總理將幾位候選名單呈報給毛主席的時候,主席對著這份名單看了又看。
隨后,他指著上面的一個名字對周總理說:“依我看,葉先生干這份工作是最為合適的。”
毛主席口中的這個“葉先生“,就是一代“教育大家”——葉圣陶。

葉圣陶先生
當時的葉圣陶,已經是全國知名的教育家。
曾在年輕的時候,葉圣陶積極參加文學革命運動,先后參加過“五四運動”、“五卅運動”。
他發表的《稻草人》,是我國的第一個童話故事,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也在“五四運動”期間頗具影響力。
在“9.18”事變發生以后,葉圣陶更是投身于抗日宣傳事業當中,組織成立了“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其發表的作品,為中國青年的抗日思想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指導。
最關鍵的是,葉圣陶是一名文學教員出身,還曾經當過老師,對青少年的教材編寫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以及獨到的見解。
所以綜合來看,葉圣陶確實是當時的不二人選。

葉圣陶日記
當時葉圣陶正在上海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
在得知中央要邀請他北上參與新中國的教育規劃,以及教材編寫工作的時候,葉圣陶十分興奮,他立刻收拾行裝,買了一張火車票,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了北平,積極籌備教育工作的實施。
“這是我一生都在渴求的事業,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
在來到北平以后,面對著中央首長的囑托,葉圣陶信心滿滿地做出了自己的保證。
于是,在這一年,葉圣陶被任命為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
而新中國的教材編寫,也從這個時候開始起步了。

語文教材
先從“語文”開始由于之前有過編寫教材的經驗,所以葉圣陶對教材的編寫十分迅速,僅僅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寫出了一套臨時教科書,供中小學生們在秋季開學的時候使用。
新中國成立以后,葉圣陶出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育部副部長,正式開始籌劃新中國第一版教材的編寫工作。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雖然葉圣陶已經在教材編寫的行業里任職了多年,但是在舊時代,全中國各個地區的教材編寫都是極為分散的,而且由于地區發展的不同,教材的針對性也是比較強,僅僅需要去考察這一地區的學生認知能力就足夠了。
而如今要編寫全中國的教材,這個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在思來想去之后,葉圣陶認為,想要完成整套教材的編寫,首先就要從“語文”開始。

語文教材目錄
語文乃“百科之母”,不管是學習什么樣的知識,首先都要先學會認識字,掌握自己國家的母語。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繼續擴撒到其他學科。
不過,雖然語文是基礎,但是卻也是編寫起來需要考慮最多東西的學科。
那個時候,全國的識字率還不到10%,可以說文盲遍地走。語文除了可以讓大家識字以外,還會有很強的思想引導作用,如果一不留神,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國民的認知,從而影響到國家的發展。
所以,葉圣陶需要幾位專業的人,來幫助自己首先完成語文學科的編寫。
于是,他招來了自己的一位“老朋友”,呂叔湘。

呂叔湘先生
呂叔湘是我國有名的語言學家,曾經在英國牛津大學深造,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漢語語法,這對于語文教材的編寫可以說正好“對味”。
在邀請呂叔湘作為語文學科的主編以后,在兩個人的相互配合之下,沒過多久,第一套名稱為《國語課本》的語文教科書就被編寫了出來。
各路“大師”匯聚一堂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葉圣陶出任社長和總編,專門負責統一編寫和出版全國中小學教科書。
這個時候,雖然語文、歷史、以及政治學科的教材編寫已經逐漸形成完整結構,但是其他的一些理科和自然學科的教材,卻仍舊是在參考蘇聯教課書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翻譯和改編來使用。
而我國還沒有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理科教材。于是,理科教材的編寫工作又變得迫在眉睫。

華羅庚先生
不過,那個時候由于新中國剛剛成立,大多數理科方面的專家學者都在投身于國家工業體系的建設方面,再加上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所以一時之間,葉圣陶也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
整個教材編寫工作小組,也只有30多個人。
一直到1953年10月,當抗美援朝進行到后期的時候,國內的局勢也逐漸趨于穩定,在毛主席的一聲令下,教育部開始著手于教材編寫的人才招募工作。
得到了中央的號令以后,教育部開始在全國各個領域找尋編寫教材的頂尖人才。
除了總編輯葉圣陶、語文主編呂叔湘以外,教育部還專門從中科院邀請來了數學專家華羅庚、英語專家許國璋、地理專家竺可楨、還有物理專家嚴濟慈。
這些人均可稱得上是國家棟梁、“大國重器”。

許國璋先生
將這些專家全部安排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編寫工作小組之后,教育部又調派了200多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過去,這讓整個編輯部門的人數一下子超過了300人。
編輯隊伍的力量不可在同日而語。
不過,雖然專家團隊看起來極為奢華,但是也面臨著幾個問題需要去解決。
第一點,整個團隊里都是各學科之中頂級的專家,平時所接觸的也都是極為高深的知識,如今讓他們去編篡中學甚至是小學的基礎知識,尺寸怎樣去把握?
第二點,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去給孩子們傳遞正確的觀點和思想,防止敵對意識形態的入侵?
第三點,怎樣去簡化密密麻麻的漢字排列,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上地吸收知識點?
面對這三點的難題,身為總編輯的葉圣陶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去走訪學校,到學生和老師們的身邊,去從這些直接使用教材的廣大群眾當中了解他們的訴求,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竺可楨
在走訪的過程中,葉圣陶發現,在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之中,流傳著一種“小人書”。
就是用一些簡易的插畫,來配合文字的記述,進行故事的講解。
這種形式的結合讓整個故事看起來十分生動,也能讓孩子們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于是,葉圣陶想到了,可以在教材里插入一些插畫,既能讓專業的知識變得更加通俗化、提高孩子們的興趣,也能影響孩子們的思考。
為此,他還專門出面,又請來了豐子愷等一些繪畫大師,來為教材設計有趣生動的插畫。
在這些插畫的形象當中,學生永遠都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老師也是和藹端莊、彬彬有禮。
無論是從審美的角度,還是從愛國教育和知識教育的角度,都很是讓人滿意。

新中國第一部教材
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在日積月累之中,潛移默化地去模仿插畫中的行為,繼而得到受教育的目的。
除此之外,葉圣陶還專門把專家組的各位主編叫在了一起開會。
他命令大家,在編寫教材以前,一定要吃透教材中的知識點,并且要了解所負責的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接受能力。
要將那些受教育水平高的地區和受教育水平較低的地區結合起來進行參考,這樣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平均的答案。

教材插圖
從1953年10月份到1958年,在這四年多的時間里,在葉圣陶的帶領之下,這個300多人的團隊,關起門來,沒日沒夜地對手中的教材原本進行編篡、修改、整理、再修改。
除了將必要的知識點在教材中進行規律和邏輯性的布局之外,大家還博覽群書,將一些生動趣味并且極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加入到教材里。
這讓整套教材看起來極為飽滿、富有營養,最終在投放到全國的教學課堂上以后,也成為了令幾代人都難忘的經典之作。

語文教材當中的故事
教育事業任重道遠如今接連爆出來的“教材事件”,也讓我們意識到,教育事業的傳承之路,仍然是任重道遠。
教育事業,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每一種文化能夠不斷傳承下去的基礎。
只有重視教育,才能讓我國變得日益富強,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早日實現。

教材插圖
在新中國第一套教材的編寫工作當中,這些參與者,每一位都是可以流芳后世的大師,他們本來是在自己的領域中摘星望月的人物,卻心甘情愿為了祖國的教育事業,而投身于最基礎的教材編寫工作。
這種精神和態度,也應該被后世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傳揚、歌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23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