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1)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這是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詩句,意思是說處處青山都可以埋葬烈士的遺體,既然他把整個身心都獻給了國家,又何須考慮死后是否把遺體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呢?

彭(pénɡ)、擬(nǐ)、謀(móu)
瑞(ruì)、損(sǔn)、鍛(duàn)
煉(liàn)、眷(juàn)、赴(fù)
搞(gǎo)、殊(shū)、尊(zūn)
簽(qiān)、革(gé)
二、會認的字躊(chóu)、躇(chú)、黯(àn)

擬定、謀劃、瑞雪、損壞、鍛煉、眷戀
奔赴、特殊、尊敬、簽字、改革、慰問
躊躇、黯然、示意、情不自禁、若有所思
馬革裹尸
四、多音字禁:[jīn](禁受)[jìn](禁止)
骨:[gǔ](骨頭)[gū](花骨朵兒)
五、近義詞(慰問——安慰)(悲痛——悲傷)
(眷戀——留戀)(尊重——尊敬)
(躊躇—猶豫)(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危險——安全)(繁忙——清閑)
(尊重——輕視)(躊躇——果斷)
七、課文內容(一)佳句賞析
1、“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
運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現了此時此刻毛主席沉浸在萬分的悲痛之中。

2、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
運用動作、神態(tài)描寫。“強忍”“眷戀”表明了毛主席此時正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體現了毛主席既有普通人一樣的感情,又有偉人的胸懷,真實而充分地展現了其為革命犧牲一切的崇高而偉大的精神品質。
3、“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骨吧!”主席想。
運用心理描寫,再次表現了毛主席作為平凡人的一面,把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展露了出來。

(二)探究問題
1、怎樣安排毛岸英的遺骨,志愿軍司令部與朝鮮方面各是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答:(1)志愿軍司令部發(fā)電報請示中央軍委,是否將毛岸英的遺骨運回國內。因為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長子,這樣做是出于對主席、對一個父親的愛戴和尊重。
(2)朝鮮方面要求把毛岸英的遺體葬在朝鮮。因為他們認為毛岸英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這是對中國優(yōu)秀兒女的崇敬。

2、說說毛主席得知愛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光榮犧牲后內心的情感變化?
答:當毛主席收到電報,獲悉愛子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他像普天之下千千萬萬的父親一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當面對愛子遺骨歸葬問題時,他的內心雖然極度矛盾、異常不舍,但最后仍憑著極大的意志力做出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而痛苦的決定。這凸顯了他偉大的父愛,更見證了他寬廣的胸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462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