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4)

導讀#師者說#詞是構成語言的建筑材料,也可以說是我們表達思想感情的最基本材料。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無比豐富的詞匯,怎樣從浩瀚的詞匯海洋中選取最恰當的詞來....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

#師者說#詞是構成語言的建筑材料,也可以說是我們表達思想感情的最基本材料。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無比豐富的詞匯,怎樣從浩瀚的詞匯海洋中選取最恰當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呢?

有兩種方法:一是選詞,二是煉詞。

選詞是指在同義或近義的許多詞中選擇最恰當的詞使用,選詞要做到準確、清楚、簡潔;煉詞則是在更大的詞語范圍內推敲出最有表現力的詞來用,煉詞要做到鮮明、生動、有力。

有兩種境界要求:一要達意,二要傳神。

達意是起碼的要求,傳神是較高的要求。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

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可見在“篇、章、句、字(詞)”之間,詞語的運用和提煉,對于寫好句子、組句成章、布局謀篇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3)

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文學作品的語言應該是準確、生動、新穎而富于變化的。那么,我們對于構成語言的最基本材料——詞,就不能不格外的加以重視。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4)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全篇沒有華麗的詞藻,全是錘煉加工的口語。樸素、自然、簡潔而又優美的語言,充滿了高度準確的概括力。文中描繪桃、杏、梨等花盛開的景象,只用了

“紅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短短的幾個字,就給人以鮮明的畫面感:那火焰燃燒的熾熱氣勢,云霞的輕柔姿態,白雪的高潔品格,同時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文中還有一句:

“蜜蜂嗡嗡地鬧著。”

僅一“”字,境界全出:既讓讀者看到了蜜蜂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又仿佛把蜜蜂嚶嚶嗡嗡的飛鳴聲傳遞到讀者耳畔,真切生動,很有意境,真可說是“僅著一字,盡得風流”。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5)

語言簡潔、明確,是對用詞造句的最基本要求,如果簡而不明確,別人看不懂,還要再解釋,那就反而更啰嗦了。

從前有個人說話非常啰嗦,他父親就寫信囑咐他說話簡潔些。他回信說:“您的信我收到了,我以后說話一定不再啰嗦,免得她生氣。”信寫完了,他發現信中的“她”指代誰不明確,于是在下面加了一段注:“這個‘她’是指您兒媳婦的‘她’,不是指我母親她老人家的‘她’,當然更不是指您的孫女小梅的‘她’。為避免您老人家誤會,所以不得不說明一下,這不是我有意啰嗦。”

這雖然是個笑話故事,卻也說明了用詞簡潔的重要性。

宋代大慧宗杲禪師曾形象地比喻說:

“所謂弄一車兵器,不若寸鐵殺人者也。”

這句話用在寫作上就是要求刪繁就簡,只有做到以一當十筆簡意繁,才是真正的簡潔。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6)

峻青的散文《海濱仲夏夜》中,有四個地方運用了“幽美”這個詞,但一點也不讓人覺得啰嗦、重復。這是因為作者敏銳地抓住了特定時間(仲夏夜)、特定地點(威海海濱)的景物特征,巧妙地寫出海濱仲夏夜的獨特美:海是幽深的,夜是幽靜、幽暗的,作者緊扣題目遣詞行文,準確而貼切。加上文中所寫的海濱城市威海幽靜別致,具有獨特的美,所以幽美一詞在寫地點、時間、環境、情美四個方面既準確優美又鮮明生動。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7)

同義詞或近義詞的巧妙運用,可以使句式靈活多變,避免行文的枯燥乏味,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

股神巴菲特被譽為“長了兩條腿的大書櫥”,是比喻巴菲特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學問淵博。

在我國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好學不倦,博覽群書,人們便奉送他們各種類似的“美稱”:

南北朝時的劉孝標,酷愛讀書,常常借書回來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一口氣把書讀完,當時人稱他“書淫”。

《宋史?吳時傳》記載吳時“敏于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唐朝大博學家虞世南更是被尊稱為“行書櫥”。

唐代的李泌和宋人李德茂因為家中藏書豐富,而被稱為“書城”。

《新唐書?李邕傳》說李善(李邕的父親)讀書很多,“淹貫古今”,被稱為“書簏”。

隋朝的公孫景茂被稱為“書庫”,宋代辛棄疾被稱為“書袋”,唐代的竇威被稱為“書癡”,明朝的丘瓊山被稱為“書柜”。

雖然以上詞語指的是同一個意思,卻可以有這么多不同的稱呼,這說明在詞語運用上完全可以靈活多變,讓文字充滿多姿多彩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8)

反觀現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垃圾詩體”:梨花體、烏青體、羊羔體、平安體、淺淺體等等,為了博人眼球賺取流量,真可謂標新立異。我這里不說它們的意境多么低俗,無韻味、無意義,單就詞語運用方面,讓人讀起來就極不舒服,別說詩歌的言志審美功能,就是平常的娛樂也談不上,這些“垃圾詩”簡直有股令人作嘔的味道!比如烏青的代表作:

對白云的贊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白,

極其白,

賊白,

簡直白死了

啊——

那圣潔的白云如果有知,我想它一定會被這羅列重迭、毫無意義的形容詞嚇得一溜煙退回到織女的閨房里躲起來吧!

身為教授、博導的賀電有一《平安經》,在運用詞語方面同樣是簡單羅列,枯燥乏味,完全是一篇干巴巴的神經病般的囈語文字。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9)

有關“”的稱謂很多,現在常用的有:去世、逝世、長眠、安息、走了、已故等,這些都是委婉的通用說法。

用于褒義的詞有:犧牲、捐軀、殉國、殉職等;用于貶義的詞有:斃命、完蛋、見閻王、回老家、歸西天、翹辮子、一命嗚呼等;死于意外事故稱遇難、喪生;未成年死亡稱夭折,高齡老人死亡叫登仙;古代帝王的死稱駕崩、薨,和尚的死又稱涅槃、圓寂、坐化、羽化、示滅等。

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人們把死亡又稱為心臟停止了跳動、永遠停止了呼吸等等。有些老一輩革命家,風趣地把死說成是去見馬克思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里這樣稱呼馬克思的去世:“三月十四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這段話中的“停止思想了”,作為對革命家、思想家的馬克思的不幸逝世的別稱,恰如其分,含意無窮。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0)

恰當的使用近義詞,能使文章增色,但若是不仔細分辨近義詞的差別,也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比如“忽然”與“突然”,兩個詞意思相近,都有“快速發生的出乎意料”這一意義,乍一看,沒有多大區別,其實,二者有著很大的不同。

首先,它們的詞性不同。“忽然”副詞,“突然”是形容詞。

其次,它們在用法上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如:

這時忽然停電了。

這時突然停電了。

在這兩個句子中,它們的用法相同,都做狀語,意思一樣。但“忽然”是副詞,只能做狀語,而“突然”是形容詞,除可以充當狀語外,還可以做其他句子成分。如:

這事來得突然。(做補語)

這事太突然了。(做謂語)

這是突然事件。(做定語)

在以上三個句子中,“突然”都不能換成“忽然”。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1)

使用一個動詞,要使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樣的動作,并能喚起人們的聯想,這個動詞才算用準確了。我們在練習寫作時,要力求表意貼切,使用詞語時決不可不加思索地信手拈來。

從前有個叫陳從易的人,有一次偶然得到一本《杜甫詩集》,其中《送蔡都尉》一詩中有兩句:

“身輕一鳥囗,

槍急萬人呼。”

“鳥”字后面少了一個字。

陳從易便約了幾個詩友來喝酒,席間,他拿出杜甫這首詩,請大家補上一個字。

大家絞盡腦汁,有的補上“疾”,有的補上“度”,有的說該補“落”,有人說補“起”,還有說補“下”。大家吟誦再三,都認為補的不夠恰當。

后來,陳從易從別處又得到一本《杜甫詩集》,翻開一看,原文是:

身輕一鳥過,

槍急萬人呼。

陳從易和他的詩友看后都贊嘆不已。這“過”字乍看很平常,但用在這里卻比他們補的“疾”、“度”、“落”、“起”、“下”更為傳神。

杜甫的《送蔡都尉》描寫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馳騁疆場的形象,他那勇猛輕捷的身影,好像在碧空下倏然掠過的一只鳥。“過”字給人一閃而過的敏捷感覺,與下句的“槍急萬人呼”正好相應。對比之下,“疾”字太露,“度”、“下”太笨,“起”、“落”二字只寫出了鳥的狀態,沒有流動的感覺,又太死,只有“過”字恰如其分。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2)

要想正確地表達思想,就必須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和使用范圍,懂得詞語的感情色彩,不要隨便套用,否則就會造成誤會,甚至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鬧出笑話。

從前有個傻子,有一次去岳父那兒拜壽。臨走前,他父親囑咐他說話要多帶個“壽”字。于是,他到了岳父家,見了蠟燭叫“壽燭”,見了點心叫“壽糕”,見了水果叫“壽桃”,看見面條叫“壽面”。岳父見女婿說話處處帶個“壽”字,十分歡喜。

正吃著面條,傻女婿看到岳父頭上落了只蒼蠅,連忙用手拍過去,一邊拍一邊說:“不要怕,我不會拍疼壽頭壽腦的。”

岳父聽了氣得發抖,把碗里的面條灑在了自己的衣裳上,傻女婿忙用手巾替岳父擦干凈衣服,又說:“好好的壽衣濕了一大片,怪可惜的。

岳父氣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吃完面條,傻女婿擺弄起桌上的一個紅木匣子,當著岳父的面說:

“這壽木壽材可真夠漂亮的。”

岳父聽了,氣得昏死過去。

傻女婿不了解“壽”的含義和用法,不懂得“壽”字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壽桃”、“壽面”中的“壽”就是吉利的字眼;而“壽頭壽腦”則是呆頭呆腦的意思;“壽衣”、“壽木”是指為死者備辦的衣服和棺材,在岳父慶壽的喜慶日子里,說出如此不吉利的忌諱話,無怪岳父氣得要死。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3)

要準確的使用詞語,就必須遵守約定俗成的規則,不能隨便生造、濫用詞語。

合成詞里的兩個字前后一般不能任意顛倒,尤其是通用名詞更不能顛倒,顛倒過來意思就不同了,如“火柴——柴火”,“毛巾——巾毛”等等。但也有少數的聯合式合成詞顛倒過來意思是不變的,如“離別——別離”、“式樣——樣式”等。

清朝的乾隆皇帝一次到江南巡游,來到一座規模很大的墳墓面前,那里不但有石碑,還有石人石馬。乾隆指著石人問旁邊的一個翰林:“這叫什么名字?”那個翰林回答說:“叫仲翁。”

原來這種石頭人,在我國古代神話里叫翁仲,這位翰林記錯說顛倒了。據說乾隆回到北京以后,把這位翰林降為了通判。降職的命令是四句詩:

翁仲如何作仲翁,

只因窗下少夫工。

從今不許為林翰,

貶下朝房作判通。

這首詩故意把不應該顛倒的名詞性合成詞顛倒過來了:“翁仲——仲翁”、“工夫——夫工”、“翰林——林翰”、“通判——判通”。這首“打油詩”是對那位學業不精的翰林的極大諷刺。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4)

詞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意義比較具體,容易捉摸,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在文章中恰當的選擇使用。虛詞多數無實在意義,但也有它們組句和表達語氣的特定作用,決不可忽視。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5)

優秀的文學家都非常重視運用和提煉虛詞,在文章中力求準確地表達各種語氣,做到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同時努力使句子結構完整,氣勢順暢,讀起來瑯瑯上口。虛詞運用得當,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如果運用不當,或該用而不用,也會影響詩文的表情達意。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有很多用虛詞“也”煞尾的句子: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也”字在全文共出現二十一次之多。這些“也”字不僅使語氣變得肯定明確,而且韻味十足,仿佛一位老者用舒緩的語調在向讀者娓娓道來,韻味十足,使文章繪聲繪色,情景交融,讀后有余音繞梁之感。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6)

唐代盧肇《病馬》詩中有兩句:

塵土臥多毛已暗,

風霜受盡眼猶明。

這兩句詩在當時就傳為佳話。但后人編輯詩集時,竟肆意妄改,把“”改為“色”,把“”換成“”,這樣一改,語氣就變得沉悶單調,郁而不暢了。所以陸游認為改后的字“壞盡全篇境界”,簡直是大煞風景。

“塵土臥多毛已暗,風霜受盡眼猶明”中的“已”和“猶”兩個虛詞,不僅使句子語氣生動活潑,而且還包含著嘆昔感今的意思,僅兩個字,就包含了滄桑過往、壯志難酬、雄心猶在等等眾多的意思在里邊,耐人尋味。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7)

“而”是用得相當廣泛的一個連詞。“而”字用得貼切、精當,可以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歐陽修就很注意“而”字的使用。據《宋稗類鈔》記載,歐陽修寫好《晝錦堂記》派人送給韓琦后,又想到有些地方寫得不夠完美,于是再寫了一份派人另外送去,并附信說:

“前有未是,可換此本。”

韓琦將兩次送來的文章對照著讀了一遍,覺得沒有什么不同,后文只是將前文的

“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

改成了“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歐陽修為什么只是加了兩個“而”就認為文章更好了呢?

這是因為加了“而”字,使文義表達的更通暢。

就文而言,增加一“而”字,節奏就顯得舒緩;少一“而”字,節奏就迫促。

就義而論,添一“而”字,于句子中間略作停頓,就顯得“仕宦和富貴”皆屬難能可貴,彌足了夸耀之意,也使下文“世以為榮”的“榮”字意思飽滿充實。

可見,這兩個“而”字在文章中產生了獨特的效果。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8)

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一個詞也是一個信號,可以間接刺激人的大腦皮層,起到奇妙的作用。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講的是曹操帶兵打仗的途中迷了路,又找不到水喝,士兵們又累又渴,實在走不動了。曹操忽然心生一計,對士兵們說:

“前邊有一大片梅林,大家趕快走,到那里就可以吃到又酸又甜的梅子了。”

士兵們聽到“梅子”兩個字,口水流出來了,也就不感到口渴了,于是繼續行軍。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19)

“梅子”這個詞本身不酸也不甜,但它指代了既酸又甜、生津解渴的水果,因而間接刺激了大腦皮層,終于起到了止渴的作用。

“望梅止渴”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對特定的對象才起作用。如果面對一個牙痛病患者,“梅子”這個詞只能使他病痛加劇。

可見,要發揮詞語的積極作用,還必須根據語言的具體環境和不同對象,作出精當、準確的選擇。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0)

詞是聲音和意義相結合的語言組織的基本單位,用詞不僅要確切地理解詞義,明了詞語的感情色彩,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聲調,讓人讀起來音韻鏗鏘,富有音樂的美感,以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宋代的范仲淹在睦州(今浙江建德)做官時,曾給嚴子陵修建了一座祠堂,并親自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他的文章里有這么幾句:“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文章寫好后,范仲淹請朋友李泰伯提意見。李泰伯看完文章,說:“‘云山蒼蒼,江水泱泱’這兩句意義很好,詞語的聲音也很響亮,而下邊用‘德’字承接,讀起來就有些窄小急促的感覺,不如把‘德’換成‘’字。”

“風”字用得確實好!因為“蒼蒼”、“泱泱”等詞的聲調都是舒緩上揚的,而“德”字的聲調是急促壓抑的,故一念到“先生之德”這句話,就使人聽起來不順耳,念起來也不順口,而“風”字的聲調也是舒緩的,這樣“蒼、泱、風、長”四個末尾的字配合在一起,使整段話更加和諧動聽。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1)

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曾教導莫泊桑寫作用詞要精確到“用畫家那樣的手腕傳達出一個人的全部精神本質,不至于把他同任何別的人混同起來。只用一句話,就讓我知道馬車站有一匹馬同它前前后后五十來匹是不一樣的。”

福樓拜要求,不論描寫什么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描述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繼續不斷的苦心思索,非發現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不可,僅僅發現與它們相類似的詞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為思索困難,就用類似的詞句敷衍了事。

正因為福樓拜和莫泊桑寫文章時這樣的精益求精,苦心煉詞,他們的作品語言特別精美、典雅。以至于蘇聯大作家高爾基在讀《三故事》時,驚訝不已,對作者崇拜得五體投地。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2)

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把一篇文章比成一座高樓,那么詞語就是建造文章高樓大廈的磚石。只有基礎打牢固,把一磚一石擺正,才能讓文章大廈立得穩,才能把大廈建得更高。而選詞、煉詞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文章既有深度,也有高度。(當然還包括其他諸多方面,如講究修辭,思維邏輯,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等等技巧和生活積累、知識儲備等,以后再談。)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3)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的這兩句詩,說明了文章的優劣與作者自己的努力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杜甫之所以成就“詩圣”的美名,是因為他“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這種孜孜以求的精神,才寫出了大量“驚風雨,泣鬼神”的優秀詩篇。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文學家,莫不重視對文字的提煉。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4)

賈島苦苦推敲了三年才得到了兩句流傳千古的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以他激動的“一吟雙淚流”。

盧延讓為了安排妥帖一個字,冥思苦想到把胡須捻斷了好幾根。

李賀為創作出不朽詩篇而嘔心瀝膽;王建為了“煉精詩句”,滿頭青絲染成了霜雪。

顧文煒為了求得一個字確切穩妥,竟然忍受著冬天的嚴寒,直到半夜了還在苦思冥想。

文壇上流傳千古的“一字師”佳話,說明了千古不朽的優秀作品,都是經過了千錘百煉才成為了生花妙筆。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5)

錘煉詞語是為了更準確的表情達意,而不是單純堆砌華麗的辭藻。陸游曾說過:“工夫深處卻平夷”,有時候,通俗、淺顯的文字,也能成為絕妙的驚人之筆。

老舍有句名言:“上至綢緞,下至蔥蒜,都預備好呀!”對我們運用詞語,有很好的啟示:陽春白雪可貴,下里巴人可親,雅俗可以共賞。找到最適當、最準確的表達思想主題的字眼,是選詞、煉詞的根本目的。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6)

魯迅先生說:“文章得失不由天。”要寫出優秀的篇章,需要有優秀作家們不懈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了,奮斗過,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只要功夫深,百煉鋼就能化為繞指柔。

小學語文分類描寫事物的詞語(趣談語文知識二)(27)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544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