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知識點
一、交流平臺
1、本次“交流平臺”的內容是怎樣將大家熟悉的民間故事講得具有新鮮感。教材呈現了三種方法:
①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講故事。
②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
③變換情節的順序,設置懸念。
2、交流指導:
(1)讀教材中的內容,體會三種方法。
(2)分享本單元民間故事中還有哪些情節可以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講,哪些地方可以大膽想象,增加合理的情節,哪些內容可以變換情節順序,設置懸念。
(3)選定某一故事情節,創造性地講一講,交流時還可以用多種方式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有趣。
3、交流范例:
(1)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縮寫《獵人海力布》的故事。
我是個獵人,名叫海力布。我待人可熱心啦,鄉親們都非常喜歡我。有一天,我在深山里打獵,從一只老鷹的嘴里救下了一條小白蛇,小白蛇是龍王的女兒。龍王為了報答我,把嘴里含著的一顆能讓人聽懂動物說的話的寶石送給了我。小白蛇再三叮囑我不要將動物說的話告訴別人,否則我就會變成石頭。從此以后,我把寶石含在嘴里,打獵非常方便,獲取的獵物更多了,分給鄉親們的獵物也更多了……
(2)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
話音剛落,海力布很快從腳到頭變成了灰色的石頭,鄉親們大驚失色,有的人著急地上前推動這塊石頭,可是觸到手硬邦邦的,沒有一點生機。人們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結果。這時先前那位老人失聲大哭,說:“這么好的孩子我們為什么不相信他呀?我真后悔!他舍命告訴我們這兒有災難,不要辜負了他,大家趕快逃命吧!”有的人說:“我們逃命也要帶上海力布!”說完想試圖抱起這塊石頭,可石頭像生了根,紋絲不動。還是那位老人說;“看來海力布是不愿意離開他生活的這塊土地,我們就滿足他的心愿,來,大家一塊把它搬到高處去,讓他看著我們搬離村子。”
大伙七手八腳的將海力布石頭搬上附近的高地,然后大家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急忙跑回家,很快村里的人們扶著老人,領著孩子,趕著牛羊往很遠的地方走去。
在路上人們互相講說著海力布的事情,有的說;“海力布為我們村里的人而犧牲,我們一定要好好懷念他啊!”有的說:“海力布已經為我們犧牲了,今后我們要好好勞動,不能辜負海力布對我們的心意啊!”……不時回頭看一看越來越遠的“海力布”石頭,只見那塊石頭正面向著鄉親們搬離的方向瞭望著。
(3)變換情節順序,設置懸念,講一講《獵人海力布》的故事。
在大山的深處有一個村子,村頭有一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傳說有一位獵人名叫海力布,為了救全村人民的性命,就變成了這塊石頭。
海力布待人可熱心啦,鄉親們都非常喜歡他。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獵,從一只老鷹的嘴里救下了一條小白蛇,小白蛇是龍王的女兒。龍王為了報答他,把嘴里含著的一顆寶石送給了他。但小白蛇告誡海力布不要將動物說的話告訴別人,否則我就會變成石頭。從此以后,海力布把寶石含在嘴里,打獵非常方便,獲取的獵物更多了,分給鄉親們的獵物也更多了……
二、詞句段運用
(一)讀一讀,體會左右兩組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
鼻子都氣歪了 氣急敗壞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一個巴掌拍不響 孤掌難鳴
打開天窗說亮話 直言不諱
吃水不忘挖井人 飲水思源
每一組詞語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但是前面的詞語口語化,比較通俗,是俗語。后面的一組是成語,比較有文學美。俗語是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包括俚語、諺語及口頭常用的成語,在民間故事中很常見。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二)選擇上面的詞語,填在下面的括號里。
鼻子都氣歪了 氣急敗壞
1.家長聽課會上,老師叫小明用“真是”造句,小明說“爸爸真是個大壞蛋”,在旁的小明爸爸聽后差點鼻子都氣歪了。
2.小明氣急敗壞地跑來對我說:“那道題我做了兩小時還做不來,簡直氣死我了”。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1.青年人應當敢于創新,敢于實踐,而不應當前怕狼后怕虎,束手束腳。
2.有句諺語說:畏首畏尾的人終究是干不了大事的。
一個巴掌拍不響 孤掌難鳴
1.老師對打架的兩個男生說:“你們兩個都有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都不要把責任推得那么遠……”
2.今天我去為你助威了,可是同去的伙伴太少,我也是孤掌難鳴,這邊的氛圍不熱烈,真是遺憾.。
打開天窗說亮話 直言不諱
1.俗語說:打開天窗說亮話!可俗話又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2.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親直言不諱為他提供的題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親仍是他的忠實的讀者和的批評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 飲水思源
1.今日一切皆是恩師所賜,弟子飲水思源,怎敢不感恩圖報?
2.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經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黨,哪有新中國。
知識積累:
獨眼龍看書-----一目了然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
燈芯織布-----白費心機
老和尚的百衲衣----- 七拼八湊
眉毛上掛炮仗-----燃眉之急
吃著碗里看鍋里-----貪得無厭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越俎代庖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暴十寒
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
直言不諱-----打開天窗說亮話
孤掌難鳴-----一個巴掌拍不響
一丘之貉-----天下烏鴉一般黑
飲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
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咎由自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吹毛求疵-----雞蛋里挑骨頭
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
(二)仿照下面的例子,把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
1、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這是擴寫故事,也就是通過豐富故事里細節,把狼和小羊對話、神態、動作等寫了出來,形象生動,很吸引人。
2、仿寫示例:
牛郎織女初次見面
牛郎聽到姑娘找衣服,急忙紅著臉雙手托著紗衣從樹林里走了出來,說:“姑娘,別著急,你的衣裳在這兒呢。”織女急忙接過衣服手忙腳亂地穿在身上。
織女穿好衣服,坐在湖邊對著清清的湖水梳理她長長的黑頭發,牛郎靜靜地看著織女,心想,這就是老牛說的仙女了。于是整了整衣服和發髻,走到織女身邊坐下來,說:
“你好,仙女!我叫牛郎。”織女抬起頭奇怪地看著牛郎問:“你怎么知道我是仙女?”牛郎鎮定地說:“是我家老牛告訴我的。”織女更加奇怪了,“你家老牛告訴你的?怎么可能。牛怎么告訴你的?”牛郎低著頭小聲說:“我很小爹媽就死了,哥嫂把我趕出家門,我一直和牛相依為命。昨天晚上,它突然開口說話,告訴我說,讓我今天黃昏到這兒來,有很多仙女在洗澡,從草地上拿走粉紅色的紗衣跑到樹林里等著,跟我要衣服的仙女就是我的妻子……”織女一邊聽著一邊打量著牛郎,眼前這個年輕人臉色黑紅,身體強壯,雖然身上的衣服很破舊,但是卻很整潔,腳上的草鞋編制的很結實,看來是個受苦的人。
牛郎說著話,也被織女的美貌驚呆了;高高的發髻,一對彎彎的柳葉眉,小巧的鼻子,櫻桃小口,再配上那如蟬翼般粉紅色的紗衣,多么漂亮呀,難道這就是我的妻子嗎?織女看牛郎打量自己羞紅了臉,牛郎看到織女這樣也低下了頭,說:“我很奇怪,你是仙女怎么到人間來了?”織女說:“我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孫女,我叫織女,我會織彩錦,每天早晚天邊的云霞就是我織的彩錦布置的,因為每天都要布置,需要的彩錦很多,王母娘娘讓我成天成夜地織,一會都不許休息,我就像呆在監獄里,很累還沒有自由,大家都說天上好,其實天上一點都不好,還是人間好。今天我們幾個趁王母娘娘喝點酒打瞌睡到人間玩,看到湖水清得可愛就下去洗澡,真痛快呀!”牛郎看著織女說;“既然天上沒有自由,你就做我的妻子,我們一塊在人間過自由的日子吧。”織女看著滿臉誠實的牛郎,抬頭看看遠處等待自己的仙女,下定決心站了起來,對牛郎說:“好的!你等一會兒,我去給她們說一聲,讓她們返回天上吧。”說完織女裊裊娜娜去向遠處的仙女告別。
三、日積月累
乞巧
作者: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古詩簡介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詩。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2.詩人簡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3.注釋:
①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③幾萬條:比喻多。
4.詩意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5.賞析
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課文解讀

































同步練習1





同步練習2
一、示例:什么故事這么有趣?
有一天,一只鳥說:“快跑吧!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了。”
海力布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人們都搬家了,但海力布卻變成了石頭。
二、

1.D2.A3.E
三、示例:1.成群的喜鵲在天河上邊搭起了一座美麗的橋。
2.他蒲扇不離手,把成群亂轉的牛虻都趕跑了。
3.能聽懂動物語言的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四、1.民間故事存在于角落。
2.前邊出現天河。
3.他能聽懂語言。
五、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1.唐 林杰 七夕 追求幸福
2.祈禱,請求幫助她們提高刺繡縫紉的技巧
3.秋月 b
六、略。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