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5)

【課文內容】




【文章分析】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原名: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頌了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它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
【背景介紹】
1938年,抗戰正在激烈進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正踐踏著華北大地。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英勇無畏的華夏兒女將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推入高潮。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讀到了《黃河頌》這首組詩也是異常激動,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和光未然合作,連續寫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詩性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這組歌隨后唱過大江上下,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戰。
【學習目標】
1.欣賞歌曲《黃河頌》,感受黃河的洶涌澎湃、氣勢恢宏。(重點)
2.反復誦讀,整體把握詩歌,培養語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其意境美,提升欣賞品味。(難點)
3.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中華民族頑強奮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字詞積累】
濁流(zhuó ) 狂瀾( lán ) 山巔( diān ) 屏障(zhàng )
澎湃(pài ) 哺育(bǔ) 九曲連環( qū )
氣魄:氣勢。
堅強:意志堅定,不動搖。
狂瀾: 巨大的波浪,比喻動蕩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知識鏈接】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長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譽為中國的“母親河”。黃河長達6300千米。從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個巨大的“幾”字。上、中游分界點是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鎮,中、下游分界點是河南省的舊孟津。黃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干流貫穿九個省、自治區,分別為: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注入渤海。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米。
冼星海(1905-1945),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1935年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救國軍歌》、《游擊軍歌》、《茫茫的西伯利亞》、《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作者介紹】
光未然(1913~2002.1)中國詩人,文學評論家。原名張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30年代起從事進步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詞《五月的鮮花》,譜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
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1940年去重慶,從事文藝活動,創作長篇敘事詩《屈原》。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從事文藝活動。先后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以張光年署名發表了大量文學、藝術評論。文章立論謹嚴,文風灑脫,勇于面對重大文藝現象發表意見。
“黃河大合唱”共有8個樂章,《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象與現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廣闊的歷史畫卷,刻畫了黃河母親的偉大形象,反映中華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
【結構整理】
第一部分:朗誦詞部分是序曲,詩人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
第二部分:歌詞部分,是全詩的主體,直接歌頌黃河,歌頌中華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
第二部分第一層:望黃河,描寫黃河奔騰澎湃、不可阻擋的氣勢。
第二部分第二層:送黃河,從哺育、保衛、激勵中華民族三個方面來謳歌黃河的偉大精神。
第二部分第三層:學黃河,詩歌的尾聲,詩人直抒胸臆,代表中華兒女發出了要學習黃河精神的誓言。

【句子分析】
1.啊,朋友!
詩人以戶告的手法,直接稱讀者為“朋友”,使人倍感親切,使感情抒發更加直接、更加強烈。
2.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英雄”一詞賦予黃河以人的精神風貌,寫出了黃河磅礴的氣勢,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3.偉大而又堅強!
詩中的黃河象征了我們民族堅忍頑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概括了黃河所具有的精神特征。
4.唱出我們的贊歌。
用直白的語言表明要歌頌黃河,也要歌頌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即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堅強。點明主題——贊美黃河。
5.奔向東南。
全景、遠景式描寫黃河。“望”字,引出了對黃河形象的描寫,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同時為下文的“頌”黃河蓄勢。
6.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近鏡頭特寫,“掀起”“萬丈”表現出黃河波濤洶涌的磅礴氣勢。
7.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俯瞰全景式的總寫,“九曲連環”表現了黃河蜿蜒曲折的特點。
8.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看,表現了黃河源遠流長的特點,“奔”字突出了黃河奔騰洶涌的氣勢。
9.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一個“劈”字,渲染了黃河貫穿中華大地的宏大氣勢。
10.啊!黃河!
用“啊”領起,轉入“頌”,直抒胸臆,充滿激情。
11.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把黃河比喻為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對中華民族歷代子孫的哺育,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12.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與呵護,表明黃河不僅是地理上的軍事屏障,更是中華民族的城防。
13.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黃河氣勢磅礴,勢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足以激發民族奮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把黃河流域中眾多支流比喻為“千萬條鐵的臂膀”,歌頌了黃河流域的寬廣和氣勢的磅礴。
14.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最后兩句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精神的決心,結尾鏗鏘有力,莊嚴豪邁。
【內容梳理】
1.你認為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這首詩?
熱血沸騰、激昂、雄健、悲壯
2.題目《黃河頌》中,哪個是關鍵詞?
“頌”
3.本詩可以分幾個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個部分:序曲、主體、尾聲。
4.序曲部分和尾聲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各自的側重點是什么?
本詩首尾呼應,但序曲部分重點在“黃河”上,尾聲部分重點在“中華兒女”上。
5.“黃河的精神”是什么?從本文的哪些詞句中可以體會黃河的這種精神?
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
6.詩中反復出現“啊,黃河”起了什么作用?
反復三次,體現了內容層次,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同時加強了抒情的氣勢。
7.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作者描繪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歌頌它偉大堅強的精神,是要表達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歌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歌頌中華兒女的勤勞勇敢、偉大堅強,從而激發整個民族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來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8.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自然特點;地理特點;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9.朗誦詞的作用
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稱讀者為“朋友”,引出下文的頌歌。
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表明歌頌的主要內容:黃河的英雄氣魄,民族的偉大精神。
烘托了熱烈的氣氛,強烈地表達出對黃河的贊頌之情。
10.詩人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感情?
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了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祖國。
11.歌詞部分,在歌頌黃河之前,對黃河作了一番描繪。這些句子表現了黃河的什么特點?
描繪黃河的句子是“望黃河滾滾”所統領的四句。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12.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黃河的英雄氣魄?反復出現的“啊!黃河!”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啊!黃河!”一句在詩中出現了三次,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 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從三個方面贊頌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即黃河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勇往直前。
(1)使得歌詞主體部分層次分明,結構清晰: 即“頌黃河”部分可清楚地劃分為 “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三個層次。由實到虛,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當地表達對黃河的禮贊之情。
簡而言之:加強了抒情語氣,又體現了詩歌的內容層次。
13.如何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民族的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形象地說明了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則表明黃河天險作為軍事屏障對中華民族起著保衛作用,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14.“頌”前對黃河的描繪有什么作用?為“頌”蓄勢
15.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1)比喻,將黃河比喻成一個巨人,黃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萬條“鐵的臂膀”。
(2)如此比喻,形象地體現了黃河氣勢磅礴、銳不可當的氣魄,可以更好地激發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
16.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語言節奏鮮明,韻律和諧,具有雄渾豪邁的風格。詩歌節奏感強,章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自由奔放而錯落有致。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自然的韻律。
【中心思想】
本詩通過對黃河的贊美,歌頌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寫作練筆】
批注可以從作品的內容、結構、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等方面著手,或展開聯想、想象,補充原文內容,或寫出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見解。
設定一些批注的符號,如用圓點或圓圈表示精警之處,用問號表示質疑,用嘆號表示強調,用直線表示需要著重記憶或領會,用波浪線表示重要語句,用豎線或斜線表示段落層次的劃分等等。
【寫作參考】
1.直接抒情,風格雄渾豪邁。
詩人運用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地域廣闊的形象,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抒發了對黃河的熱愛之情,使全文充滿了雄渾豪邁之美。
2.虛實結合。
實寫與虛寫相結合,客觀與主觀相融合,賦予自然之物以情感,表現出震撼心靈的精神力量。這種融入審美體驗的技法有極強的感染作用,能使人的心靈得到崇高的美的體驗。
【閱讀擴展】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黃河萬里觸山動,波濤噴流射東海。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落天去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關注并私信我,免費領取電子版】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686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