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以前學的語文叫什么(語文一開始叫什么)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像這樣優美的句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而大多數人第一次接觸它們,都是來自于中小學的語文課本。
其中雖然中華詩詞收錄其中的未有萬分之一,但都很具有代表性。有的充滿昂揚斗志,有的給人以深刻的道理,是實至名歸的文學啟蒙讀物。

古代之人并不會學習數學,英語還有美術這些學科,大戶人家的子弟一般也就是學"禮樂射御書數"這君子六藝。這其中的書就是指諸子百家,當然大多數時候指的是孔孟之道,儒家經典后來又加上了程朱理學,真正在學堂里學的就是這些。
當時沒有科目劃分,它就在私塾里所學習的全部,自隋唐開始所有人讀書都是為了在提升自己涵養的基礎上參加科舉。所以,也就沒有語文這一說。那么,語文這個詞究竟是怎么來的?

所謂的語文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是不曾存在的,它是在清朝末期才出現的。
語文是語言文字的縮寫,是當時的洋務派首創。到了1905年沿襲了千百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新式學堂開辦起來,那要學的可就不僅僅是圣人之言,還加上了很多西方的學科。
因此為了讓科目分割開來,就將古代中國文學冠名以"國文"。不久以后五四運動爆發,全社會都在倡導廢老立新,改革派們力主推行更為簡潔的白話文。可國文教授的內容就只是古代的文言文,明顯的不符合當時人們的需求。

國文受到沖擊以后,加入了很多的白話文詩歌,并在小學更名為國語,而中學則繼續沿用。即使更名了,但課本中仍充斥著大量的古文有些換湯不換藥之嫌。而教育學家葉圣陶,認為這不利于新思想的推廣,所以他聯合了很多好朋友在寫作時盡量用"語文"來替代"國語"。
盡管語文在此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但流傳面不廣對于很多人來說這還是一個新興詞匯。隨后葉圣陶又與夏丏尊一同編寫新的教材,并決議將其用"語文"命名。不過時值敵軍侵略中國,民族危亡之際他們的夢想只能暫時擱淺。

所以,在解放以前關于漢語言文學的啟蒙教材都是用國語來命名的,所以很多老一輩人的記憶里,只知道有國文或者國語而不知道有語文。直到今天臺灣省的課本也稱之為"國語"。
而1949年建國以后,葉圣陶終于有了重拾夢想的機會。他發表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中學語文課程標準》首次以官方的形式確定了這門科目名為語文,并解釋道語文的語,來自于之前的國語。
而文則來自于之前的國文,語文是兩相結合,取其精華的產物。所以后人簡單的將語文理解為口語和作文,其實是與其真正的含義相左的。那么,語文的誕生經歷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語文的出生曲折離奇,它的命運與家國命運息息相關。在封建時期,人們上學就只學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學說,根本不需要劃分科目,因此它也沒有自己的名字。當腐朽落寞的清王朝轟然倒塌,西方的先進文化涌入東土,它才第一次有了姓名。它的數次更名,也體現了人們對自由對先進的追求對傳統糟粕的摒棄。首先,國文科目的設立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中國不再是那個一心求古而故步自封的國家,它開始接受新鮮事物。

但國文抗爭的并不算徹底,它通篇都是文言文沒有白話文。所以有合乎時宜的設立了國語。讓幼小的孩童在心里種下白話文的種子,等具備一定的思想后,再去學習古代的東西。
但兩者自身都是有缺陷的,前者一昧的求古,而后者一昧的念今。雖然古文學充斥著忠君愛國的思想,但并不能因此而將其全盤否認。語文就是兩者的結合體,既不會太古又避免了太"今",取兩者之精華,去兩者之糟粕,可以說它是集大成之作。

語文的誕生離不開那些教育家們的功勞,它詮釋了那些民族的先驅們為了未來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尤其是葉圣陶他將天下為己任,害怕后世忘卻古文又害怕他們不思前進,所以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要做出變革。正是有了這種人存在,中華文化才可以延續五千年,中華民族才能屹立在東方永遠不倒。
葉圣陶就是魯迅筆下"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的那種人。雖然只是改了個名字,編纂了教材但它對民族的教育事業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那么,語文課設立的意義又有哪些呢?

首先,語文課本如以前的《三字經》《千字文》一樣都是幼兒初次接觸文學的啟蒙讀物。它不會太難,不至于令人望而生畏。但又始終貫徹著普世價值觀。課本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古詩都能起到教化幼兒的作用。
其次,它是打開文學世界的敲門磚。漢語言之瑰麗多彩,是任何一種語言都無法比擬的。如若想要追尋圣賢的腳步,就必須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若是沒有語文課本作為鋪墊,那接下來走的路會異常困難。

再者,它收錄了很多傳世名作,涵蓋了很多人一生所用的詞匯和十分普及的文章。如果精通語文課本,那就不會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盲。書中收錄的作品讀起來朗朗上口,不論是激勵自己還是在他人面前"炫耀"都很受用。
總結而言,語文的誕生曲折離奇。它是新時代科目分類以后的產物,先是定為國文,因為其太過老套所以又增設了國語。而葉圣陶將兩者結合起來,既有古代的又有先進的,可謂是一舉兩得。屏幕前的你讀書時是語文還是國語呢?據說如今懂的人,都已經步入了耄耋之年。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