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5 琥珀教學目標,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第二課時教案?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四年級下冊語文琥珀第二課時教案
5 琥珀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琥、珀”等12個生字,會寫“怒、吼、脂”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怒吼、松脂、拂拭、滲出、半晌、推測、蜘蛛、熱辣辣”等詞語。
2.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展開合理想象,理解領會琥珀的形成過程。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推測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理解領會琥珀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琥、珀”等11個生字,會寫“怒、吼、脂”等15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怒吼、松脂、拂拭、滲出、半晌、推測、蜘蛛、熱辣辣”等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我們先來欣賞幾件美麗珍貴的琥珀藝術品。出示琥珀藝術品圖片。
2.揭題,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3.認識琥珀。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琥珀的資料。出示琥珀有關資料
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樹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萬年,在壓力和熱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內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蟲,奇麗異常。琥珀大多數由松科植物的樹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稱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及內部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動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國科學家發現了至今為止世界上最為古老的琥珀礦石,其年齡在9900萬年左右。
4. 介紹作者
柏吉爾 ( 1804~1882),德國科學家、科普作家。作品集《烏拉波拉故事集》 等 。本文就選自這本書。從大體上看,本文屬于科普小品。但由于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使本來較為枯燥深奧的科學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吸引小讀者,所以也有人說《烏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話。《琥珀》是根據《烏拉波拉故事集》改寫的。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一)提出自學要求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借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
(二)匯報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字音
出示本課生字
琥 珀 嗡 脂 拭 滲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怒 吼 餐 劃 晌 辣 掙 刷 測 詳
指名讀,師生及時更正:
注意讀準平舌音“餐 測”,翹舌音“脂 拭 滲 晌 掙 刷”等。
2. 書寫指導
重點指導“拭 餐 滲”的書寫
師范寫,并講解:
“拭”左窄右寬,左邊的“扌”注意第三筆是提,右邊的最后一筆斜勾寫的長一些,落筆和提手旁在同一水平線上,不要多寫最后一筆撇。
“餐”上下結構,注意上面有三個部分組成,下面是“食”,撇捺要寫得舒展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滲”左窄右寬,注意右邊的“參”的寫法,下面的“彡”
的寫法,三撇要寫在一條豎線上,第二筆、三筆起筆位置要記住:都在前一撇的三分之一處起筆。
3.理解詞語
松脂:針葉樹的樹干上流出的膠狀液體,是制造松香和松節油的原料。
拂拭:指撣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體的粘性很強。
颯颯:風的聲音。
琥珀:古代松柏樹脂的一種化石,淺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的透明固體。可用它制造漆、裝飾品等。
斷絕:指原來有聯系的失去聯系,原來連貫的不再連貫。
推測:根據已知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澎湃:形容濤聲互相撞擊。
前俯后仰:形容身體前后晃動。俯,頭向下;仰,臉朝上。
約摸:估計,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獸發威吼叫。課文中比喻水的風浪聲很大。
熱辣辣:形容熱得像火燙著一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指名讀課文,正音。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3.給課文分段:
再次讀文看看課文如何分段?
根據學生回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時間。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發現的過程及琥珀的價值。
4.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提示: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四、圖文結合,了解琥珀特點。
1.圖文對照,了解這塊琥珀的特點。
(1)出示琥珀圖,學生仔細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塊琥珀。
預設1:里面有一只小蒼蠅和一只蜘蛛。
預設2:這塊琥珀是金黃色的。
預設3:這塊琥珀是透明的。
(2)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描寫圖畫內容的語句。
(3)請大家自由讀最后一自然段,這個自然段除了寫琥珀的樣子,還寫了什么?(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感情齊讀。
3.課文中所寫的內容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確:課文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在那塊透明的琥珀里,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著。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些內容是呈現在科學家眼前實實在在的事物,課文中的其他內容都是作者推測、想象的部分。)
五、課堂總結,鞏固提高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欣賞了琥珀的美麗和神奇,我想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一種沖動,都想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下節課我們就來研究。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1.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展開合理想象,理解領會琥珀的形成過程。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字詞
琥珀 松脂 拂拭 滲出 前俯后仰 一番 澎湃
怒吼 美餐 晌午 熱辣辣 掙扎 沖刷 推測 詳細
指名讀,賽讀。
1.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預設: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象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并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3.談話導入新課:根據這塊罕見的珍貴的琥珀,作者推測想象出一個十分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琥珀的形成過程。那么,作者是怎樣推測、怎樣想象的呢?讓我們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測,一起想象。
二、品讀課文:還原推測過程,品味文章語言。
(一)默讀課文,大膽質疑。
默讀課文,做批注,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設:
1.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2.它們是怎樣成為化石的?
3.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蒼蠅和蜘蛛怎么會同時被包在一個松脂球里?
引導學生發現:天氣熱,太陽猛;松樹滲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蒼蠅;松脂剛好滴到蜘蛛和蒼蠅上。(板書:蒼蠅蜘蛛巧遇)
2.作者把這個故事寫得非常生動有趣,讓人感覺很真實,很形象。再讀課文,想象畫面。
(1)找到描寫太陽和松脂的句子,讀句子,想象畫面,感受天熱,松脂多而美。
一個夏日,太陽暖暖地照著。
那里長著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陽光里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
(板書: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松脂:厚厚的)
(2)作者又是怎樣記敘松脂包裹蜘蛛和蒼蠅的過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讀一讀,并在腦子里形成畫面。
②說說你看到的畫面。(在學生介紹過程中,老師通過追問,引導學生講清細節,把故事講生動;同時,抓住“剛、正好、一齊”引導學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課文中還有一個句子,也能說明這真的是一種巧合,一種偶然,能找出來嗎?有感情地讀一讀。
(成千上萬只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子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3)就這樣,松脂不停地滴落在兩只小蟲子上,結果――
(出示句子: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黏稠的黃色淚珠里。它們前俯后仰地掙扎了一番,終于不動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終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師生共同歸納松脂球形成的條件
第一,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4.賞析課文,感情朗讀。
①“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下快樂地飛舞。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寫出了小蒼蠅的快樂勁兒)
②“忽然,有個蜘蛛慢慢爬過來,想把那只蒼蠅當作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劃動長長的腿,沿著樹干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事情發生得巧極了)
④“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里。”(語句幽默,讓人感覺兩只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板書:被淹沒)
B.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師過渡: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應該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松脂球又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呢?
1.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畫出來,讀一讀。
預設一:
“成千上萬只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棵老松樹上。”
(時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預設二:“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地殼運動、滄海桑田巨變的結果。
師提問:如果說松脂滴落到兩只小蟲上純屬巧合的話,那么,包裹著蜘蛛和蒼蠅的松脂球變成化石又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出示:1.時間漫長。2.陸沉水漫。3.松樹腐爛。4.泥沙掩埋。)
2.作者是怎樣寫出漫長的?(引導學生抓住“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進行體會。通過時間“長”“短”的相對性,體會化石形成時間的漫長。)(板書:松脂球化石 時間長)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進一步感受漫長。
4.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發現的?
C.琥珀價值(13-18自然段)
1.琥珀的發現有什么價值?(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千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1)“推測”是什么意思?
預設:“推測”意思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為什么說“從那塊琥珀,我們可以推測發生在幾千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預設1:因為透過琥珀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小東西——一只蜘蛛和一只蒼蠅,可以想象它們兩個如何相遇,如何被松脂包在一起的。
預設2:從它們“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可以猜測出它們如何拼命掙扎的情形。
2.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科學家還有哪些大膽的推測?
根據學生回答,展示:
(1)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陽光里閃閃地發出金黃的光。
這個猜測的依據是什么?
預設:因為只有太陽很毒辣,才能把老松樹上的厚厚的松脂曬化,才能滴下一大滴松脂。
(2)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干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里頭。
這個推測的依據又是什么?
預設:因為能把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同時包住的一定是一大滴松脂,小的松脂是包不住兩只小動物的。
3.除了課文中寫到的,你還能想到會這塊琥珀還有哪些價值。用“從那塊琥珀的發現,我們可以推測……”說話。
三、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總結延伸:尋找前后聯系,質疑形成過程。
(1)再讀全文,我們還可以發現,課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內在聯系的,你能一一找出來嗎?(如對海的描寫;對小蟲的描寫;漫長時間與第一自然段的照應……)
(2)作者對這塊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你有什么疑問嗎?
(如,為什么我們通過琥珀,推測到幾千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
那么對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測呢?
(如,蒼蠅和蜘蛛也許在幾千萬年前是一對好朋友,相會的時候被包裹在松脂里了。)
2.作業
把你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想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書內容
5 琥珀
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松脂球形成 松脂:厚厚的、繼續滴
蒼蠅、蜘蛛:巧遇
時間長
松脂球變成化石
被淹沒
教學反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820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