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 第一課 春
七年級語文上冊課堂筆記第二課濟南的冬天
學習語文要堅持。
在課堂上學習語文,在課外學習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留心你身邊的人,事兒,景物。每一個變化都應該有所感悟。這便是語文。
1、文史知識劉湛秋:抒情詩之王。
2、字詞

本文為抒情散文,標題不僅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充滿情趣,富有韻律美。
4、結構段意第一部分(1):喜歡雨——雨是美的。
第二部分(2——5):描繪雨,情景交融,描寫四季的雨。
第三部分(6——7):用生命活動、感情流動、思想流動、喜怒哀樂解釋雨的饋贈,展現對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5、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我們在學習文章時,一定要搞清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展現了雨在不同季節中不同的形象與特點,寫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雨的無限愛戀之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自然、對生活的的熱愛之情。
6、課文分析(句子理解,修辭分析,字詞運用等。)
1、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的雨,我都喜歡。
開篇點題,領起下文。(開頭有什么作用)
總寫“我”對雨的喜愛,表示每個季節的雨帶給“我”的感覺是美好的,并點名雨是美的,引領下文。
2、春天,樹葉開始閃出金黃,花苞輕輕地在風中擺動,似乎還帶著一種冬天的昏黃。
“閃”字富有動感,樹葉迅速地萌發。
3、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像起伏著一層層綠茵茵的波浪。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
擬人。
4、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
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并從聽覺與嗅覺兩方面描寫小草萌發的情態。
作者沒有直接描繪春雨,而是寫萬物經雨洗淋后的情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側面描寫,通過寫樹木、花苞、小草等景物經春雨洗禮后的情態,寫出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側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潤澤、甜美的特點。
以上第二段為側面描寫,聽聽歌股寫樹木、花苞、小草等景物經春雨洗禮后的情態,寫出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側面烘托了春雨清新,潤澤,甜美的特點。
5、而夏天,就更是別有一番風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熱烈而又粗獷。
中心句,放在一段的開頭又叫做首括句。作用:引領下文。
春雨“洗淋”萬物,夏雨卻“澆灌”天地,準確寫出雨的不同特點。
春雨清新、潤澤、甜美。
夏雨熱烈、粗狂、奔放。
6、當田野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婦人,顯得端莊而又沉靜了。
秋雨的特點是端莊沉靜的特點,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端莊沉靜的特點。
7、忽然,在一個夜晚,窗玻璃上發出了響聲,那是雨,是是使人精密、使人懷想、使人動情的秋雨啊!
運用排比的手法,直接抒情,增強語氣,突出對秋雨的喜愛之情。
8、雨變得更輕,也更深情了,水聲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會陪伴著你的夜夢。
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體現秋雨的輕柔。
9、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
秋雨的端莊寧靜使人動情、使人懷想能陪伴著自己的夜夢,純凈人的心靈。
10、也許,到了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但在南國,雨仍然偶爾造訪大地,但它變得更吝嗇了。它既不傾盆瓢潑,又不綿綿如斯,或淅淅瀝瀝,它顯出一種自然、平靜。
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冬天雨的形態變化和美好姿態。
11、但是,人們受夠了冷冽的風的刺激,討厭那干澀而苦的氣息,當雨在頭頂上飄落的時候,似乎又降臨了一種特殊的溫暖,仿佛從那濕潤中又漾出花和樹葉的氣息。
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柔和與密情,萬物經過冬雨的洗滌,給人濕潤、明亮、溫暖的感覺,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干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
第五段寫出了冬雨清冷、自然、平靜的特點。
12、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
排比。
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之稱,為何到這一段改成“你”?
第二人稱由客觀敘述轉為面對面地交流,這樣寫將雨人格化,便于作者和雨交流,直接抒發對雨的喜愛之情。
13、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抒情方式,結構上內容上的作用)
直抒胸臆,照應開頭,表達對雨的贊美之情雨愛戀之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91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