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鉛山到底讀什么(鉛qiān是如何取代鉛)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江西鉛山常被外地人誤讀成鉛(qiān)山,每當這時,江西本地人常擔負起糾錯的重擔:這個地名讀“沿(yān)山”,不讀“千山”!受過教育的人回家翻查常用字典,一看鉛字果然有兩個注音,一個是qiān,表示一種金屬礦產(chǎn);一個是yán,表示鉛山的地名專讀音。通行字典的權(quán)威解釋確實能解決大眾的疑惑,而對于喜歡尋根究底的人來說,這樣的解釋未免太過簡略。為了深入了解鉛山地名讀音的緣由,我們不妨來探究一下“鉛”字讀音變遷的始末。
《說文·金部》:鉛,青金也。與專切。大徐本《說文解字》中的反切是依唐代孫愐《唐韻》標注的,反映的是中古時期的讀音體系。按照中古漢語與現(xiàn)代普通話之間的對應(yīng)規(guī)律,與專切切出來的讀音當為yuán。《玉篇》中鉛字的反切是“役川切”,《廣韻》沿用了《說文》的反切,《集韻》“余專切”,三者相應(yīng)的讀音都是yuán。《中原音韻》中“鉛”與元、圓、員、袁等是一組同音字;直到《康熙字典》總結(jié)了鉛字的歷代讀音:“《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并音沿。”歷代主流字書、韻書雖然反切上下字不盡相同,但代表的讀音是一樣的,它們采用的讀音,自唐至清,相沿無改。這其中只有一個小問題,就是讀yuán與讀yán的分別。《康熙字典》中的兩個反切對應(yīng)的讀音都是yuán,而直音卻說“音沿”,這是為什么呢?yuán與yán兩個讀音,聲母和主韻母完全相同,只差在一個u介音,實際上是同一個讀音的開合口兩種形式。而同一讀音的開合口可以互相轉(zhuǎn)化。就是說它既可以讀yuán也可以讀yán,兩者都是對的。這一規(guī)律在我們?nèi)粘I钪幸膊⒉缓币姟1热缯l字,既可以讀作shuí(這是一種縮略的寫法,本當寫作shuéi)又可以讀作shéi,就是同一讀音的開合口兩種形式。

許慎《說文·金部》
通過梳理歷代字書、韻書,可以確定“鉛”字在歷史上的讀音是十分明確且穩(wěn)定的。鉛山的地名讀音也是承襲了這一讀音。那么,qiān的讀音是何時開始廣泛使用并后來居上,成為今日通行的讀音,占據(jù)了主流位置呢?
據(jù)平山久雄研究,“鉛”有qian(或kan)音較早見于《韻學大成》(刊于萬歷二十六年即1598年)、《合并字學篇韻便覽》(刊于萬歷三十四年即1606年)、《音韻正訛》(刊于崇禎十七年即1644年),這幾部韻書反映了一些地區(qū)的方言讀音。在上述三部韻書中,鉛字不但著錄了主流讀音yán,也著錄了方言讀音qian(或kan)。鉛的這種方言讀音分布于許多地區(qū),如北京、濟南、西安、太原、武漢、成都、合肥、揚州、蘇州、溫州、南昌等地。不過,平山久雄并未追究鉛(qiān)是如何取代鉛(yán)的。
據(jù)筆者所知,到民國時期,1920年出版的《學生字典》中對“鉛”字的注音已經(jīng)收納了qiān音,原文為“鉛,音沿,亦讀如謙,并平聲。”此處釋音說明,鉛在當時主流讀音仍然是“沿”,讀“謙”也不算錯,謙音可與沿音并行不悖。而在1928年出版發(fā)行的《新式學生字典》,對“鉛”的注音卻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該字典直接在“鉛”字右側(cè)用標音符號標音為ㄑㄧㄢ,轉(zhuǎn)化為相應(yīng)的拼音就是qiān。僅僅在釋義末尾加上一句“本讀沿”。這種注釋說明,此時鉛字被社會認可的主流讀音已經(jīng)是qiān,這一讀音被當作規(guī)范讀音向全國的學生傳布。如果是語言的自然變遷,短短八年間,qiān這一讀音斷不可能突變?yōu)榕e國民眾口吻中占絕對優(yōu)勢的主流讀音;而1936年出版的《中華大字典》對“鉛”字的注音仍為“余專切,音沿,先韻”,沿襲了古代字典的讀音。這也說明彼時“鉛”讀qiān不是自然演變的結(jié)果,而是人為規(guī)定的結(jié)果。


引自《學生字典》、《中華大字典》


1920年12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了國音標準音,1921年陸衣言編輯的《中華國音字典》正式發(fā)行。該字典對“鉛”字的標音為“ㄑㄧㄢ陰平”,對應(yīng)的漢語拼音正是qiān。因此,才出現(xiàn)了1928年出版的《新式學生字典》中直接將“鉛”音標注為ㄑㄧㄢ的現(xiàn)象,因為該字典的凡例第一條便指出“注音用最新頒布之國語注音字母”。但編者終究覺得一筆抹殺其承續(xù)一千多年的讀音不夠妥當,故而在釋義之末添注一筆“本讀沿”。






中華國音新字典附錄
另外,方言讀音不止一個,標準國音為何選中了qiān?這涉及到國音定音的重要規(guī)則,中華民國教育部令第五七八號指出“讀音統(tǒng)一會審定字音以普通音為根據(jù),普通音即舊日所謂官音。”“北京音中所含官音比較最多。北京音在國音中適占極重要之地位。國音字典所注之音什九以上與北京音不期而暗合者以此故。”標準國音基本以北京音為依據(jù),而北京方言讀“鉛”正讀作“qiān”,故而“qiān”就被官方認定為“鉛”字的標準讀音。新中國建立之后,承之未改,直到今日。
隨著普通話推行日廣,以及“鉛”字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廣泛的使用(每一個學齡孩子都要用鉛筆,體育考試有鉛球),鉛之 “qiān”音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國民,也影響著各地方言鉛字的發(fā)音。甚至造成了大家只認識“鉛(qiān)”而不認得“鉛(yán)”了。
Qiān就這樣由附庸蔚然變?yōu)榇髧梢欢炔灰娊?jīng)傳,到與yán平分秋色,最終鳩占鵲巢,占據(jù)著今日通行字典釋音的首席。而yán音幸賴江西鉛山這一地名得以保存,與古音一脈相承、不絕如縷,終究沒有在鉛字的讀音變遷史上銷聲匿跡,它還有聲有色地活在我們唇吻間,暗示著延續(xù)千年的光輝歷史。
本文作者:徐敏,現(xiàn)就職于江西省社會科學院
歡迎加入江西地名研究公號編輯團隊!
jxsky1983 qq:304542498
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及下方地名研究交流qq群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961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