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呼風喚雨的世紀》知識點1













《呼風喚雨的世紀》知識點2
一、內容:
講了先用設問的方法指出人類用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跡,接著用今昔對比的方法, 具體介紹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最后,作者指出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美好的生活;告訴我 們 要了解 20 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要熱愛科學。
二、課內知識 :
1、“20 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作者借神話故事中神仙道士運用法力“呼風喚雨” 的本領比喻 20 世紀與以往的不同。
第 3、4 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作者運用(對比的方 法,列舉具體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意義 。
2、詞句解析。
(1)20 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呼風喚雨” 在詞典中解釋為 “使刮風下雨, 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 , 在課文中比喻人類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20 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詩句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 原意是用來形容北國邊塞異常寒冷。后來這句詩經常被人 引用,用來形容某些生機競發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勢。課文中引用這句古詩,表現了現 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 變化之大, 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詞語解釋
1、呼風喚雨:是形容能夠支配自然的意思。
2、出乎意料:形容事先沒有想到的。
3、千里眼:本文指像望遠鏡一樣能看到很遠的地方。
4、依賴:本文指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依靠自然生活。
5、順風耳:形容聽覺靈敏,能聽到很遠的聲音。
6、騰云駕霧:傳說中利用法術乘云霧飛行。
7、洞察:觀察得非常透徹,清楚。
四、句子理解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在詞典中解釋為“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在課文中比喻人類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從前那樣受自然條件的嚴格限制,表明了20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
2、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變,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發現”和“發明”,從字面看,兩者很相近,但仔細推敲,卻有不同。“發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起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發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創造。如,本組后面的三篇課文中講到的電腦、太空育種是前所未有的新創造,而恐龍飛向藍天演化成鳥兒,就是新發現。
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順風耳”形容眼光敏銳、看得遠,消息靈通的人。“騰云駕霧”指奔馳迅速。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古人有著美好的愿望,也想掌握一定的本領。
4、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唐朝詩人岑參寫的詩句,它說的是突然像是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用這句詩來形容20世紀的成就,讓我們更形象地了解到20世紀的成就取得是很快的,范圍是很廣的,變化是很大的。
五、考點
1、字
跡、騰、霧、紛、梨、善
2、詞
依賴(lài)、農耕(gēng)、船舶(bó)、
哲(zhé)學、潛(qián)入深海
3、句子
1. 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么多奇跡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2. 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么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3.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qián)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bó)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4. 人類生活的舒適和方便,是連過去的王公貴族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5. 回顧20世紀的百年歷程,科學的確是在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正在為人類創造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紀里,現代科學技術必將繼續創造一個個奇跡,不斷改善我們的生活。
4、中心思想
呼風喚雨引申為能夠支配自然,課文借用這個形象化的說法表明20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激發廣大少年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5、段落大意
《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作者追隨歷史前進的步伐,首先指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然后設置兩個設問,說明科學技術造就了這個呼風喚雨的世紀;最后采用對比和舉例的方法進行闡述。
《呼風喚雨的世紀》同步習題
一、注音。
依賴( ) 農耕( ) 潛( )入
船舶( ) 哲( )學
二、比一比,再組詞。
賴( ) 核( )
懶( ) 該( )
架( ) 程( )
駕( ) 成( )
幼( ) 連( )
幻( ) 聯( )
三、選詞填空。
發明 發現
1.愛迪生( )金屬絲通電后會發出強烈的白光,于是他( )了電燈。
2.科學家( )蝙蝠能發出超聲波,于是( )了雷達。
3.地質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 )了大油田。
4.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 )”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改變 改善
1.要( )一個人的性格確實很困難。
2.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 )
《呼風喚雨的世紀》參考答案
一、注音。
依賴(lài) 農耕(gēng) 潛(qián)入
船舶(bó) 哲(zhé)學
二、比一比,再組詞。
賴(賴皮) 核(核桃)
懶(偷懶) 該(應該)
架(衣架) 程(程度)
駕(駕車) 成(成功)
幼(幼小) 連(連接)
幻(幻滅) 聯(聯結)
三、選詞填空。
發明 發現
1.愛迪生(發現)金屬絲通電后會發出強烈的白光,于是他(發明)了電燈。
2.科學家(發現)蝙蝠能發出超聲波,于是(發明)了雷達。
3.地質工作者在塔里木盆地(發現)了大油田。
4.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史,“四大(發明)”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改變 改善
1.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確實很困難。
2.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099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