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考點課外(八年級語文上冊專項復(fù)習(xí))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9)
天專項復(fù)習(xí):文言文基礎(chǔ)訓(xùn)練
(一)三峽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在
(2)略無闕處 略無:完全沒有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4)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半夜
(5)不見曦月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
(6)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處
(7)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
(8)沿溯阻絕 溯:逆流而上
(9)不以疾也 疾:快
(10)則素湍綠潭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11)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絕多生怪柏 絕:極高的山峰
(13)飛漱其間 飛漱:飛速地往下沖蕩
(14)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剛放晴
(15)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16)屬引凄異 屬引:接連不斷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說其意思。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闕”同“缺”,空隙、缺口
3.解釋下列多義詞。
(1)自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介詞,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連詞,表示假設(shè),如果)
(2)絕
①沿溯阻絕(動詞,阻斷)
②絕多生怪柏(副詞,極,非常)
③哀轉(zhuǎn)久絕(動詞,消失)
(3)清
①回清倒影(名詞,清波)
②清榮峻茂(形容詞,清澈)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或王命急宣
古義:有時
今義:連詞,表選擇
(2)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5.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2)良多趣味
良:形容詞用作副詞,甚,很
(3)空谷傳響
空谷:名詞用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在七百里長的三峽當(dāng)中,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全然沒有中斷的地方。
(2)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隱沒遮蔽了天空和太陽。
(3)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斷,不能通航。
(5)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
(6)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7)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泉水、瀑布飛速地往下沖蕩。
(8)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無限趣味。
(二)答謝中書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五色交輝 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2)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3)曉霧將歇 歇:消散
(4)沉鱗競躍 沉鱗:水中潛游的魚
(5)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
2.解釋下列多義詞。
欲
①夕日欲頹(將要)
②實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1)曉霧將歇
古義:消散
今義:休息
(2)夕日欲頹
古義:墜落
今義:精神萎靡
4.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夕日欲頹
頹: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墜落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2)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的人了。

(三)記承天寺夜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3)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4)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蓋竹柏影也 蓋:大概是
2.解釋下列多義詞。
與
①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
②念無與為樂者(和,跟,同)
3.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月色入戶
古義:多指門窗
今義:住戶、人家
(2)蓋竹柏影也
古義:大概是,表推測原因
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只是
今義: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但是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古義:罷了
今義:耳朵
4.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相與步于中庭
步:名詞用作動詞,散步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織縱橫,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四)與朱元思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風(fēng)煙俱凈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樣的顏色
(3)從流飄蕩 從:跟、隨
(4)水皆縹碧 縹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過
(6)爭高直指 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7)泉水激石 激:沖擊,撞擊
(8)橫柯上蔽 柯:樹木的枝干
(9)疏條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說其意思。
(1)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
(2)窺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解釋下列多義詞。
(1)絕
①天下獨絕(絕妙)
②猿則百叫無絕(停止)
(2)上
①負(fù)勢競上(向上)
②橫柯上蔽(在上面)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一百許里
古義:表示約數(shù)
今義:贊許,允許
(2)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古義:窮盡
今義:貧窮
(3)鳶飛戾天者
古義:至、到達(dá)
今義:罪過,乖張
(4)經(jīng)綸世務(wù)
古義:籌劃、治理
今義:指規(guī)劃管理政治的才能
5.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1)風(fēng)煙俱凈
凈: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凈,散凈
(2)任意東西
東西:名詞用作狀語,向東或向西
(3)猛浪若奔
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4)互相軒邈
軒邈:形容詞用作動詞,往高處遠(yuǎn)處伸展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魚和細(xì)小的石頭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騰的駿馬。
(2)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
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遠(yuǎn)處伸展。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治理國家大事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雖在白天,也仍然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偶爾能見到陽光。
(五)富貴不能淫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豈不誠大丈夫哉 誠:真正,確實
(2)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順為正者 正:準(zhǔn)則,標(biāo)準(zhǔn)
(4)與民由之 由:遵循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說其意思。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3.解釋下列多義詞。
(1)之
①妾婦之道也(助詞,的)
②父命之(代詞,代他)
③女子之嫁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戒
①戒之曰(告誡)
②必敬必戒(謹(jǐn)慎)
(3)居
①居天下之廣居(居住)
②居天下之廣居(住宅)
4.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使動用法,使……惑亂
移:使動用法,使……改變
屈:使動用法,使……屈服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發(fā)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戰(zhàn)爭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實現(xiàn)志向了,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實現(xiàn)志向,就獨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富貴不能惑亂他的心,貧賤不能動搖他的節(jié),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發(fā):興起,指被任用
(2)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責(zé)任,使命
(3)行拂亂其所為 拂:違背
(4)而后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出:在國外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說其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2)衡于慮
“衡”同“橫”,梗塞、不順
(3)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同“弼”,輔佐
3.解釋下列多義詞。
(1)于
①管夷吾舉于士(從)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給)
③征于色,發(fā)于聲(在)
(2)士
①管夷吾舉于士(獄官)
②入則無法家拂士(賢士)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管夷吾舉于士
古義:獄官
今義:士兵
(2)征于色
古義:征驗、表現(xiàn)
今義:征討
(3)而后喻
古義:了解、明白
今義:比喻
(4)然后知生于憂患
古義:這樣以后
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5.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動用法,使……痛苦
(2)所以動心忍性
忍:使動用法,使……堅忍
(3)人恒過
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心里憂愁,思慮堵塞,然后才有所作為,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勢力、地位相當(dāng)?shù)膰液屯鈦淼膽n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滅亡。
(七)愚公移山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懲山北之塞 懲:苦于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繞遠(yuǎn)
(3)聚室而謀曰 謀:謀劃,商量
(4)雜然相許 許:贊同
(5)其妻獻(xiàn)疑曰 獻(xiàn)疑:提出疑問
(6)北山愚公長息曰 長息:長嘆
(7)以殘年余力 以:憑,靠
(8)如太行王屋何 何:怎么樣
(9)固不可徹 徹:通達(dá),這里指改變
(10)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窮匱:窮盡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說其意思。
(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3.解釋下列多義詞。
(1)且
①年且九十(副詞,將近)
②且焉置土石(連詞,況且)
(2)之
①跳往助之(代詞,他們)
②隱土之北(助詞,的)
③甚矣,汝之不惠(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3)而
①何苦而不平(連詞,表承接)
②面山而居(連詞,表修飾)
③而山不加增(連詞,表轉(zhuǎn)折,可是)
(4)其
①其妻獻(xiàn)疑曰(代詞,他的)
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強(qiáng) 反問語氣)
(5)以
①以殘年余力(介詞,憑,靠)
②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連詞,來)
(6)焉
①始一反焉(語氣詞,不譯)
②且焉置土石(往哪里)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義。
(1)河陽之北
古義: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今義:太陽
(2)年且九十
古義:副詞,將近
今義:連詞,表意思上的遞進(jìn)關(guān)系
(3)指通豫南
古義:直
今義:手指
(4)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古義:連……都……
今義:曾經(jīng)
(5)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古義:草木
今義:毛發(fā)
(6)懼其不已也
古義:停止
今義:已經(jīng)
5.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1)面山而居
面:名詞用作動詞,面向著
(2)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3)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
(4)寒暑易節(jié)
寒:形容詞用作名詞,冬季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進(jìn)進(jìn)都要繞遠(yuǎn)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靠您的力氣,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樣呢?況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3)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聰明了!憑你老邁的年紀(jì)和殘余的氣力,尚且損毀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這么多的)土、石怎么樣呢?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孫孫沒有窮盡呀,可是山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擔(dān)心鏟不平呢?
(八)周亞夫軍細(xì)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上自勞軍 勞:慰問
(2)彀弓弩 彀:張開
(3)天子先驅(qū)至 先驅(qū):先行引導(dǎo)的人員
(4)天子且至 且:將要
(5)居無何 居: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6)以備胡 以:表目的,用來
(7)曩者霸上、棘門軍 曩:先前
(8)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固:必,一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說說其意思。
(1)軍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著
(2)改容式車 “式”同“軾”,扶軾
3.解釋下列多義詞。
(1)軍
①軍細(xì)柳(駐軍)
②上自勞軍(軍隊)
③至霸上及棘門軍(軍營)
(2)詔
①不聞天子之詔(皇帝發(fā)布的命令)
②詔將軍(下詔)
(3)為
①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擔(dān)任)
②天子為動(被)
(4)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使者,使臣)
②使人稱謝(派遣,打發(fā))
(5)入
①匈奴大入邊(侵入)
②直馳入(進(jìn)入)
(6)之
①已而之細(xì)柳(到,往)
②介胄之士不拜(結(jié)構(gòu)助詞,的)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使人稱謝
古義:告知
今義:感謝
5.指出下列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1)軍細(xì)柳
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2)將軍約
約:名詞作動詞,規(guī)定
(3)介胄之士
介胄:名詞作動詞,披甲戴盔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隨后,(皇上的車隊)到達(dá)細(xì)柳軍營,軍營將士都穿著鎧甲,將刀拔出鞘,張開了弩,并把弓拉滿。
(2)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
過了不久,皇上來到軍營前,又(被攔住)不得進(jìn)入。在這個時候,皇上于是派使臣手持符節(jié)下詔給周將軍。
(3)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于是,天子的車隊就控制住車馬慢慢前行。
(4)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天子被感動了,表情嚴(yán)肅起來,扶著車前的橫木俯下身子,(向周亞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勞將軍。”禮儀完畢即離去。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050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