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語文該怎么預習才有效(六年語文有的人)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統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27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首詩是臧克家為了紀念魯迅而寫。
寫于1949年11月1日魯迅逝世13周年,不僅是為了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懷念,而且還通過有的人進行強烈的對比。
詩歌中批判了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歌頌了像魯迅先生那樣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下面大家就跟隨杜du老師的腳步,一起去學習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學習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一、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借助本單元的課文和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
二、字詞的學習
1.近義詞
情愿——寧愿,到處——處處,抬舉——抬愛,偉大——崇高,永遠——永恒。
2.反義詞
情愿——勉強,抬舉——貶低,偉大——渺小,永遠——短暫。
3.詞語解釋

偉大:品格崇高。
牛馬:比喻為生活所迫,供人驅使,從事艱苦勞動的人。
不朽:永不滅磨滅(多用于抽象事物)。
尸首:人的尸體。
下場:人的結局。
三、課文結構
這篇詩歌一共有七個小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小節,是全詩的總綱,對兩種人的生死進行評價,意在表達魯迅先生雖然已逝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卻永存。

第二部分是第2到4小節,這部分寫了兩種人對待人民群眾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贊頌了革命戰士給人民當牛做馬的精神,同時也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腐朽和驕橫。
第三部分第5到第7小節,寫人民對這兩種人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先生的深厚感情。
四、中心思想
詩人通過魯迅和與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地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有價值的人。

五、寫作方法
作者采用了對比的表現方法。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的是反動統治者和壓迫者。
意思就是:雖然他們是活著,但是他們在老百姓心目中他們就像行尸走肉一樣,欺壓百姓,下場非常可恥。
每節詩的后兩句都是指魯迅,或像魯迅那樣那樣的人,他們雖然死了,可是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同學們,大家看第一小節,其中有兩個活和兩個死。

第一個“活”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肯定和贊美。
第一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六、寫作背景
作者和魯迅并沒有見過面,也沒有通過信。
那么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
是作者去參觀了魯迅先生的故居,回到家以后有所感而寫下的。

作者臧克家說他寫這首現代詩,是有著深厚的生活基礎和深刻的思想感受。
也就是說,這首詩歌的思想內容是非常深厚的,也是耐人尋味的。其中這兩種人的人生觀的鮮明對比,使它有著永恒的意義,所以受到讀者歡迎,反應強烈。
七、毛澤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他的骨頭是最硬的,他也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貴的性格。

葉圣陶曾經評價過魯迅: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撒到大眾的心里。
說得多好啊!老師也希望同學們都像魯迅先生學習,學習他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小樹立志向,要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如果覺得老師整理的文章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171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