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整合復習,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最新部編版七年級上語文復習資料?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最新部編版七年級上語文復習資料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整合復習
一、字詞過關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蓑(suō) 笠(lì) 髻(jì) lǎng(朗)潤 醞釀(yùn niàng)
嗡嗡(wēng) fǔ(撫)摸 窠巢(kē) 賣弄(nòng) 宛轉(wǎn)
喉lóng(嚨) 應和(hè) 嘹亮(liáo) 薄煙(báo) 黃暈(yùn)
烘托(hōng) 靜mò(默) 風zhēng(箏) shū(舒)活 筋骨(jīn)
抖擻(sǒu) jiàn(健)壯 倫敦(dūn) 安shì(適) 著落(zhuó)
cí(慈)善 鑲上(xiāng) 肌膚(jī) 害xiū(羞) 寬chǎng(敞)
水zǎo(藻) 貯蓄(zhù) 澄清(chéng) 地tǎn(毯) 花bāo(苞)
萌發(méng) 嬌媚(mèi) 誘惑(yòu) 棱鏡(léng) 粗獷(guǎng)
甘露(lù) 睫毛(jié) 衣裳(shang) 蟬聲(chán) 鈴dāng(鐺)
duān(端)莊 靜謐(mì) 屋檐(yán) 高邈(miǎo) 凄冷(qī)
化zhuāng(妝) 蒞臨(lì) 造fǎng(訪) 吝嗇(lìn sè) 冷liè(冽)
干澀(sè) 草垛(duò) 池畦(qí) 干zào(燥) 碣石(jié)
竦峙(sǒng zhì)蕭瑟(sè) 枯ténɡ(藤) 天yá(涯) 綠茵茵(yīn)
捉迷藏(cáng) 子規tí(啼) 水漲起來(zhǎng) 繁花nèn(嫩)葉
稀稀疏疏(shū) 花枝zhāo(招)展 pò(迫)不及待 淅淅瀝瀝(xī lì)
咄咄逼人(duō) 水何澹澹(dàn)
2.解釋下列詞語或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1)朗潤:明亮滋潤。
(2)醞釀:本指造酒時的發酵過程,文中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3)賣弄:炫耀。
(4)宛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
(5)黃暈:昏黃,不明亮。
(6)靜默:人不說話,不發出聲音。
(7)抖擻:形容精神振奮,飽滿。
(8)安適:安靜舒適。
(9)著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
(10)慈善:對人關懷,富有同情心。
(11)貯蓄:儲存,積聚。
(12)澄清:形容水清而透明。
(13)空靈:指靈活而無法捉摸。
(14)嬌媚:嫵媚。
(15)誘惑:引誘;迷惑。
(16)粗獷:粗壯豪放。
(17)靜謐:安靜。
(18)凄冷:凄清寒冷。
(19)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
(20)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21)繁華嫩葉:花兒繁茂葉子嫩綠,形容生命力旺盛。
(22)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23)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
(24)爭先恐后:搶著向前,唯恐落后。
(25)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26)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雨聲、落葉聲等。
(27)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3.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東臨碣石(向東)(登臨) (2)以觀滄海(來)
(3)水何澹澹(多么)(水波蕩漾的樣子) (4)山島竦峙(聳立)
(5)星漢燦爛(銀河) (6)幸甚至哉(幸運)(達到極點)
(7)楊花落盡子規啼(杜鵑) (8)聞道龍標過五溪(聽說)
(9)隨君直到夜郎西(伴隨,跟隨) (10)次北固山下(停泊)
(11)潮平兩岸闊(開闊) (12)鄉書何處達(信)
(13)古道西風瘦馬(秋風) (13)斷腸人在天涯(形容悲傷到極點)
二、文本理解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方法。
(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反復、擬人)
(2)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排比、擬人)
(3)“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引用、比喻、擬人)
(4)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比喻)
(5)那是雨,是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的秋雨啊!(排比)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夸張、互文)
(7)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對偶)
5.一般來說,人們對景物特征的觀察可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角度來進行。請指出下列句子是從什么角度來觀察、描寫景物的。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聽覺 )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觸覺 )
(3)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 嗅覺 )
(4)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視覺 )
6.結合語境,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品味加點的“鬧”字的表達效果)
一個“鬧”字將蜜蜂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眾多蜜蜂嗡嗡叫的場景,從側面表現出花的多、艷、甜。
(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說說加點的兩個“臥”字的表達效果)
兩個“臥”字,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舒服安適的特點。
(3)濟南的冬天里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句子)這一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薄雪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照射下雪景的嬌美,表達了作者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用自己的話描繪這一句子所展現的畫面)
潮水上漲,與堤岸齊平,江面更顯寬闊,正是順風行船,一葉白帆好似掛在江天之上。
7.文學常識及課文內容填空。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你我》等。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全文可分為盼春、繪春、贊春三部分,繪春部分描繪了五幅圖畫,即: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2)《濟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話劇《茶館》《龍須溝》等。本文作者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以山、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用準確、優美的文字,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熱愛之情。
(3)《雨的四季》的作者是劉湛秋,安徽蕪湖人,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雨的愛戀之情。
(4)《觀滄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這首抒情詩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5)《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史稱“詩仙”,與杜甫并稱“大李杜”。這首詩表達了對好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無限關切之情。
(6)《次北固山下》作者是王灣,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這首詩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畫卷,體現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7)《天凈沙·秋思》的作者是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元曲四大家”。這首曲以多種景物并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8.古詩文默寫。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2)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3)《觀滄海》中最能體現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4)《觀滄海》中展現海島生機勃發的詩句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5)《次北固山下》中詩中蘊含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6)《次北固山下》中表現作者無限鄉思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把對友人的懷念之情托付給明月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詩句是: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9)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的語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將不同景物組接在一起,從正反兩面烘托出羈旅游子內心的凄楚與悲愴。
(10)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鄉之情的詩句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9.文意判斷。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A.《春》的第四段是按“樹上—遍地—花下”三個層次,從高到低地描寫的春花。
B.“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一句中“鉆”字把小草擬人化了,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狀態,突出了小草的頑強的生命力。
C.《濟南的冬天》一文,寫北平的多風和倫敦的多霧,反襯濟南冬天的無風和響晴。
D.《雨的四季》一文條理清晰,先總寫對雨的感受,再具體描繪不同季節雨的特點,最后抒發對雨的愛戀之情。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是“虛寫”是“實寫”)
A.《觀滄海》的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寫海面上的秋風和洪波,虛寫大風大浪的景象,聲勢令人驚心動魄,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
B.《次北固山下》的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生”和“入”采用擬人手法,將“日”和“春”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思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中蘊含哲理。
C.《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的后兩句抒情,將明月人格化,創設托月相送的意境,抒發了對朋友真摯的感請,寫得深切而動人心脾。
D.《天凈沙·秋思》詩句“枯藤老樹昏鴉”中的““枯藤”是寫秋末之景,“昏鴉”是寫黃昏時歸巢之鴉,此句寫出了遠在他鄉的游子的思鄉之情。
(3)下列語句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通過“楊花落盡”與“子規哀啼”來烘托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A.“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一句中,用“一層薄煙”來比喻細雨濛濛的情狀;一個“籠”字準確地寫出了這層薄煙的高度;一個“全”字把意境展現得非常開闊。
B.“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此句中的“臥”字用得好,兩個“臥”字形象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著”,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C.“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妝了,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化妝了”,寫出了春雨的美麗與嫵媚“飄然蒞臨人間”寫出了春雨降臨的動態美,表達出了作者對冬雨的喜愛之情。
D.“楊花落盡子規啼”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三、課內精讀
9.閱讀課內選文,回答問題。
a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b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c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d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③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⑤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選自朱自清的《春》)
(1)a段是一幅盼春圖圖,開頭一句疊用“盼望著”,表現了作者渴望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的心情;c段是一幅春草圖,寫出了草的嫩、綠、多。
(2)d段作者寫春花從哪幾個角度進行觀察描寫的?突出了春花哪幾個方面的特征?
嗅覺、視覺;品種多、花色艷、花味香
(3)d段第②句三個分句的順序不能調換的理由是什么?
依次與①句中“桃樹、杏樹、梨樹”相照應。
(4)d段第③句中“仿佛”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不能,這句話是從聞到花的甜味而聯想到果實累累,是虛寫。如果刪去“仿佛”,就變成春天的樹上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不符合實際,也沒有豐富想象的意味了。
(5)“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明明是寫春的文章,作者為什么要描繪這么一幅瓜果滿枝的秋景?這樣寫給你什么感受?
既借果實多突出花的多,又寫出春帶給人們的希望,春天預示著成熟預示著收獲。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欣賞春景的喜悅之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249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