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艾青詩選整本書精讀課(跟著波波學語文)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0)
《艾青詩選》 主要內容整理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艾青詩選整本書精讀課?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艾青詩選整本書精讀課
《艾青詩選》 主要內容整理
【如何讀詩】閱讀課本P14-P18
一、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現代文學家、詩人。原名蔣正涵,浙江金華人。 1928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33年第一次用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1985年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2.成書過程
1976年“四人幫”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并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征。
3.作品風格
艾青的詩歌從風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贊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他的詩歌,以現實主義為主體,汲取了象征主義的養分,風格樸素清新、深沉雋永,明朗并不直露,時有含蓄也不晦澀,實踐著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艾青是自由體新詩的代表詩人。
二、創作背景
(一)第一個創作高峰期:20世紀30年代
1、寫作背景:抗日戰爭開始后,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對祖國的摯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寫下了慷慨激昂的詩歌。
2、作品風格:他這一時期的詩歌總是充滿“土地的憂郁”,多寫國家民族的苦難、悲傷與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氣的風格。艾青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3、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陽》《火把》等。
如《向太陽》《火把》,借歌頌太陽、索求火把,表達了驅逐黑暗、堅持斗爭、爭取勝利的美好愿望。詩人也因此被稱為“太陽與火把”的歌手。
如《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詩人反復詠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悲憫下層人民的困苦,憂傷祖國的命運。
4詩人善于通過印象、感覺的捕捉來表達濃烈的情思,形式上傾向樸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縛,把新詩推向一個新階段。
如《北方》,寫“從塞外吹來的/沙漠風,/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綠色”,寫“我愛這悲哀的國土/古老的國土/這國土/養育了為我所愛的/世界上最艱苦/與最古老的種族”,用近乎散文的詩行,傳達出極為深厚的愛國之情。
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喚“詩人啊/你起來吧”,讓所有熱愛生活的人們、所有的“城市和村莊”做好準備,迎接“白日的先驅,光明的使者”的到來。全詩自由鋪陳,自由抒發,詩句仿佛從“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飄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給人以極大的美感
(二)第二個創作高峰期:
在1978年以后。經過了20年的沉寂,人們又在報刊上看到了他的名字。詩人“歸來”,詩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詩句變得更整齊,詩情變得更深沉,詩意變得更警策。代表作品有《魚化石》《鏡子》《光的贊歌》等。
如《魚化石》,寫魚化石裹身巖層,重見天日,卻沒有了活力,沒有了嘆息,聽不見浪花,看不見藍天碧水。詩人由此引發出對生命本質的思考:“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
如《鏡子》,寫鏡子“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因為它真實、直率,從不掩飾,所以“有人喜歡它”,“有人躲避它”。這樣的哲理小詩,通過鏡像來反觀人生,充滿哲理,饒有興味。
如長詩《光的贊歌》,贊美“光”這神奇的物質,贊美“光”帶來的社會文明,以及“像光一樣堅強”的社會正義,字里行間飽合著睿智哲思。
二、拓展延伸
1.詩人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艾青正在法國留學。他同許多留法的中國青年一樣,在巴黎遭到歧視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館住宿登記時,旅館人員問他的姓名,艾青說叫蔣海澄,對方誤聽為“蔣介石”,便馬上嚷嚷開了。艾青一氣之下,就在“蔣”的草字頭下面打了一個“×”,又取“澄”的家鄉口語諧音為“青”,在住宿登記時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這樣成了他的筆名。
2.經典名言
①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②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么裝腔作勢,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語言的天平。
③個人的痛苦與歡樂,必須融合在時代的痛苦與歡樂里。
④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
⑤因為,我們的曾經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復活了!——苦難也已成為記憶,在它溫熱的胸膛里,重新漩流著的,將是戰斗者的血液。
⑥一棵樹,一棵樹,彼此孤離地兀立著,風與空氣,告訴著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伸長著,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三、精彩賞析
當黎明穿上了白衣(艾 青)
紫藍的林子與林子之間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綠的草原,
綠的草原,草原上流著
新鮮的乳液似的煙……
啊,當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時候,
田野是多么新鮮!
看,
微黃的燈光,
正在電桿上顫栗它的最后的時間。
看!
1932年1月25日,由巴黎到馬賽的路上
【點撥】這首詩是寫黎明時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詩歌一開始,作者就精心選取了三個色彩詞“紫藍的”“青灰的”“綠的”,為讀者勾勒了一幅鮮明、和諧的畫面。在以上靜態描繪的基礎上,又以“草原上流著”,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而用“乳液”來形容煙,將煙的清新、流動等描繪出來,可謂神來之筆。于是,第二節開頭,詩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贊嘆:“啊,當黎明穿上白衣的時候,/田野是多么新鮮!”結尾句“微黃的燈光,/正在電桿上顫栗它的最后的時間”,蘊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燈光”象征衰落的力量,舊事物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新事物的腳步的。
手推車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
在無數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
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
穿過寒冷與靜寂
從這一個山腳
到那一個山腳
徹響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
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
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
穿過廣闊與荒漠
從這一條路
到那一條路
交織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點撥】1938年初,詩人從陰冷的武漢來到了戰火日漸逼近的黃河岸邊,寫下了近十首質樸而凝重的小詩,《手推車》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個真實的令人為之心碎的情境。全詩沒有一個多余的字,每一個準確而沉重的詞語都蘊含著歷史的、苦難的真實感,它們如手推車那沉沉的獨輪輾壓在讀者的心靈上。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點撥】這是一首廣泛傳誦的抒情名篇,郁積著深深的憂傷,詩中詩人化身為一只“鳥”,“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歌唱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度。接著進一步描述鳥兒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
詩的第二節,詩人筆鋒一轉,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眼里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恒久縈繞于“我”的心中。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年代里一切愛國志士對祖國最真摯情感的告白。
黎明的通知
為了我的祈愿
詩人啊,你起來吧
而且請你告訴他們
說他們所等待的已經要來
說我已踏著露水而來
已借著最后一顆星的照引而來
我從東方來
從洶涌著波濤的海上來
我將帶光明給世界
又將帶溫暖給人類
借你正直人的嘴
請帶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類
和遠方的沉浸在苦難里的城市和村莊
請他們來歡迎我——
白日的先驅,光明的使者
打開所有的窗子來歡迎
打開所有的門來歡迎
請鳴響汽笛來歡迎
請吹起號角來歡迎
請清道夫來打掃街衢
請搬運車來搬去垃圾
讓勞動者以寬闊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讓車輛以輝煌的行列從廣場流過吧
請村莊也從潮濕的霧里醒來
為了歡迎我打開它們的籬笆
請村婦打開她們的雞塒
請農夫從畜棚牽出耕牛
借你的熱情的嘴通知他們
說我從山的那邊來,從森林的那邊來
請他們打掃干凈那些曬場
和那些永遠污穢的天井
請打開那糊有花紙的窗子
請打開那貼著春聯的門
請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著鼾聲的男子
請年輕的情人也起來
和那些貪睡的少女
請叫醒困倦的母親
和她身邊的嬰孩
請叫醒每個人
連那些病者與產婦
連那些衰老的人們
呻吟在床上的人們
連那些因正義而戰爭的負傷者
和那些因家鄉淪亡而流離的難民
請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會一并給他們以慰安
請叫醒一切愛生活的人
工人,技師以及畫家
請歌唱者唱著歌來歡迎
用草與露水所摻合的聲音
請舞蹈者跳著舞來歡迎
披上她們白霧的晨衣
請叫那些健康而美麗的醒來
說我馬上要來叩打她們的窗門
請你忠實于時間的詩人
帶給人類以慰安的消息
請他們準備歡迎,請所有的人準備歡迎
當雄雞最后一次鳴叫的時候我就到來
請他們用虔誠的眼睛凝視天邊
我將給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輝
趁這夜已快完了,請告訴他們
說他們所等待的就要來了
【點撥】
這首詩寫作于1942年初,詩人從重慶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將到來的勝利的曙光,于是創造了“黎明”的意象,并賦予它全新的意義。整首詩以“黎明”和詩人對話的口吻展開,詩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詩人,“他們”則是渴求光明的人們。全詩大量運用排比,反復鋪陳,洋溢著一種必勝的豪情。
失去的歲月
不像丟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領處找得回來,
失去的歲月
甚至不知丟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丟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丟失在喧鬧的城市,
有的丟失在遙遠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洶涌的車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燈下面;
丟失了的不像是紙片,可以揀起來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曬干了,看不到一點影子;
時間是流動的液體——
用篩子、用網,都打撈不起;
時間不可能變成固體,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幾萬年也能在巖層里找見;
時間也像是氣體,
像急馳的列車頭上冒出的煙!
失去了的歲月好像一個朋友,
斷掉了聯系,經受了一些苦難,
忽然得到了消息:說他
早已離開了人間。
【點撥】詩人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迫擱筆二十余年,1976年又重新執筆。在這首詩中,他沉痛回顧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歲月”。在詩歌里,他把時間比作失物,比作紙片,比作氣體、液體、固體,最后更巧妙地把時間比作是朋友,當你想起他的時候,他已不在人間。讀者閱讀這首詩,一方面觸摸著作者內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會激起“歲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時間,把握當下。
虎斑貝
美麗的虎斑紋
閃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這樣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這樣亮
比最好的瓷器細膩
比潔白的寶石堅硬
像鵝蛋似的橢圓滑潤
找不到針尖大的傷痕
在絕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萬頃波濤中打滾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護著最易受傷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帶到沙灘上
我從來沒有想到能看見這么美好的陽光
1979年12月17日,晨一時
【點撥】一位女士送給艾青一枚虎斑貝,于是觸發了詩人的情思。這首詩前八行連用幾個比喻描繪虎斑貝的外貌及質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質地。后幾句既是寫虎斑貝的命運,也在寫自己的命運。最后幾句把詩人多少年的痛苦經歷,以及后來重新回到陽光下的喜悅,全概括進去了。比喻的巧妙運用,是整首詩的最大特色。
四、整體感知
1、藝術特色
(1)具有獨特的意象和主題。艾青的詩歌一般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意象,且
多以愛國為主題。
(2)具有憂郁的詩緒。“憂郁”滲透了詩人的靈魂,是構成艾青詩歌藝術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
這猶豫浸透著詩人對祖國、人民極其深沉的愛,更表現了詩人對生活的忠實與思索。他在全民抗戰的勝利中,看見了陰影、危機,看見了祖國大地的貧窮,戰爭的真正主人人民還生活在苦難中。但這種情懷不是消沉的,相反,正是表現了他對美好生活執著的追求與堅強的信念。
(3)不拘形式,追求內在的旋律美。艾青詩歌不拘形式,追求情感表現的自由與自然,追求一種內在的節奏與旋律。他的詩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或字數、行數的劃一,但又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變化中的統一,參差中的和諧。
(4)詩中有畫,具有鮮明色調,清晰的線條。擅長繪畫的艾青,在他的詩歌創作中還明顯地表現出“詩中有畫”的特點,詩作具有鮮明的色調,清晰的線條,素描一般的簡練、凝重。
(5)語言樸素,口語化。艾青的詩歌也注重語言的口語化。他要求“盡可能采取口語寫,盡可能地做到‘深入淺出’”。因為“口語是最散文的”,“它富有人情味,它使我們感到無比的親切”。他強調,美的口語化要建筑在簡約與明朗上,以達到含蓄、明朗、簡約、自然的境界。
(6)富含哲理。詩人往往在一首或一段的最后升起一個意念,它是全詩形象和感情的結晶,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理解的深度,對于生活獨特感受和深刻的認識。
2、主題探究
l 把最真誠的歌獻給農民。他從對農村勞動人民的熱愛出發,一直向他們呈獻自己最真切的詩情。從三十年代到抗戰時期,他的詩作幾乎都取材于農村,而這一切正是中國當時農村的現實。在這些詩歌中,詩人表達了對祖國大地上生活的勞動者最深沉的愛,對他們的命運的關注與探索。詩人不但贊頌了中國農民的勤勞純樸善良,而且挖掘了中國農民高尚的靈魂。
l 對于光明的浪漫贊頌和執著追求。與憂郁的感情同樣并存于艾青詩作中的,是熱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贊美和謳歌。這些詩作是對抗戰時期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的真實描寫,又是對于理想世界的詩意描繪,洋溢著強烈的革命樂觀主義激情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3、體會感悟
l 艾青的詩,深沉憂郁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字里行間都凝聚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深的愛。我們要永遠愛祖國,愛人民,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勿忘國恥,自強不息。
l 不管是在歷史的風云中,還是在個人的蹉跎的征途上,都應該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心中向往美好,向往光明,勇敢地面對一切,勇敢地迎接各種挑戰。我們要不畏困難挫折,堅定樂觀。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25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