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知識>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遠上寒山石徑斜)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遠上寒山石徑斜)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8)

導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遠....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遠上寒山石徑斜)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讀音到底是什么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是杜牧的《山行》。寒山、石徑,白云、紅葉,此詩描述出了一幅景色幽邃、懷高興逸的山林秋色圖。瞿佑(1347—1433)在《歸田詩話》中說:“予為童子時,十月朝從諸長上拜南山先垅,行石磴間,紅葉交墜,先伯元范誦杜牧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句……至今每見紅葉……輒思之。”[1]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由于入選現行的中小學教科書,國人大都對《山行》爛熟于心。

不過,這首經典唐詩也存在不少爭議。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字,有說讀作xiá,有說讀作xié;再如“白云□處有人家”句中的第三字,有的寫作“生”,有的寫作“深”。尤其是“斜”的讀音,由于教科書的版本不一,而且改來改去,時常引發質疑,媒體也曾多次報道關于此字的爭議。對此,教材編寫機構無所適從,教育主管部門閃爍其詞。由于學界沒有給出專業系統且令人信服的解釋,幾年前就開始公開征求意見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遲遲沒有正式發布。

一、“xiá”與“xié”

關于“斜”的讀音,雖然七嘴八舌、眾聲喧嘩,但真正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全面考證及分析的論文并不多,而且大都淺嘗輒止。駱守中在回答小學語文教師疑問時認為,從近體詩押韻的規矩和唐代詩人寫作絕句的實踐看,“斜”字在古詩中不應讀xié,而應讀xiá[2]。尹喜清認為,“斜”的古音未必是“xiá”,“讀古詩是不可能且不必要用古音的,因此古詩中的“斜”字應讀xié 這一現代標準讀音。讀古詩時要擺脫葉音說的影響。”[3]孟蓬生認為,“作為一種文化傳統,把‘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中的‘斜’讀作xiá以與‘家’押韻……是應該得到允許的。”但他把“斜”讀作xiá歸于“葉韻”之列,并認為“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材絕對不應該標注此類讀音”[4]。此后,何茂活也認為,“斜”讀作xiá屬于“葉韻”,并稱“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古音”[5]。

所謂“葉韻”,亦稱“協韻”或“葉音”,是指詩歌或韻文中為了押韻和上口而臨時改變字的讀音。這打破了字音的規定性,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當然是不可取的。那么,“斜”字到底應該怎么讀?讀作xiá是不是“葉韻”呢?

(一)辭書之說及研究結論

在現代出版的《漢語大字典》中,“斜”有3個讀音[6]:1. xié(舊讀xiá)。2.chá。此音專用于古代的人名,如匈奴單于伊稚斜。3. yé。此音專用于古代的地名,如梁州的褒斜。《古代漢語詞典》中,“斜”有兩種讀音[7]:1. xié(舊讀xiá)。2. yé。《辭源》則是三音兩注:1. xiá、xié。2. yé。新讀和舊讀排在一起,差別很大的兩種讀音算是一種讀法[8]。而在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斜”只有一個讀音,即“xié”[9]。按照國家語委的規定,語言文字規范以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為準。這也正是教科書《山行》中的“斜”被注為“xié”的依據。

《說文》:“斜,杼也。從斗,余聲。讀若荼。似嗟切。”《廣韻》:“斜,不正也。似嗟切。”在《集韻》《韻會》等韻書中,還有“徐嗟切,并音邪”和“于遮切,并音耶”等音注。反切屬于輾轉取音,經常互切,比如,“嗟,子邪切。”又說,“邪,似嗟切。”對此,古人都很難拿捏準確,今人更加難以把握。

語音不斷流變,加之方音雜亂,今人研究古音只能是“擬測”,誰也不敢肯定地說某字在古代讀什么。由于研究方法及注音方式不同,漢字古音的研究形成了多個體系,比如高本漢系統、王力系統、董同龢系統、周法高系統、李榮系統、邵榮芬系統、蒲立本系統、鄭張尚芳系統、潘悟云系統等。很多漢字的古音在這幾個系統中的“擬音”是不一樣的。不過,“斜”在這幾個系統中的中古擬音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韻母均為“a”[10]。要在現代漢語拼音的“xié”和“xiá”中選擇一個與那些擬音對應,當然應該是“xiá”,而不可能是“xié”。

或許有人要問:《集韻》明確地說“音邪”,而“邪”讀作xié,這不正是“斜”字的今音嗎?“邪”與“斜”同屬麻韻,在中古音中,“邪”與“斜”的讀音是一樣的,二字還可以通用——陳子展(1898—1990)《唐代文學史》中,《山行》首句徑為“遠上寒山石徑邪”[11]。就近體詩的實際應用來看,“邪”的韻母亦應為“a”,比如韓湘詩《言志》,“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后夜流瓊液,凌晨咀絳霞。琴彈碧玉調,爐煉白朱砂。寶鼎存金虎,元田養白鴉。一瓢藏世界,三尺斬妖邪。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有人能學我,同去看仙葩”。況且,現在很多地方的方音中,“斜”仍然讀作xiá或者韻母為“a”,比如上海、四川蒲江、湖南益陽等地。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基本沿襲了“斜”的古音。

因此,說“xiá”是“斜”的古音大體不差,把“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讀作xiá不應算是“葉韻”。

(二)唐代近體詩中入韻的“斜”字

在《唐韻》及《廣韻》等官定韻書中,“斜”屬麻韻,《山行》中的韻腳字“斜”“家”“花”都屬于麻韻。通過考查唐詩的用韻,也能推斷韻字的讀音。

《唐詩三百首》中共有7首“斜”字入韻的近體詩,茲列如下——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12]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13]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月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在這7首唐詩中,“斜”與“麻”“家”“花”“華”“紗”等字押韻。其中的6首詩,都有“斜”“家”“花”。很顯然,這7首詩中的“斜”都應該讀作xiá。如果讀作xié,就都不押韻了。

《唐詩三百首》的范圍很小。《全唐詩》的情況如何呢?全文檢索的結果顯示,《全唐詩》收錄的48900多首唐詩中,約[14]有476首“斜”字入韻的近體詩,其中“斜”與“麻”“花”“霞”“茶”“家”“華”“沙”“牙”“芽”“瑕”“涯”“巴”“差”等字押韻的有272首,韻腳字中含有“賒”“車”“蛇”“邪”“遮”“奢”“耶”等字的有204首。毫無疑問,“斜”與“麻”“家”“霞”“花”等字押韻的詩中讀作xiá。在與“車”“蛇”“遮”等字押韻的詩中,按照現行的普通話,“斜”無論讀xié還是xiá都不押韻。這種狀況都是音變造成的。按照音韻學研究的成果,麻韻所有字的韻母均為“a”。

值得注意的是,《全唐詩》中與《山行》一樣,“斜”“家”“花”三字相押的絕句就多達42首,其中“斜”為偶句韻腳字(必須入韻)的為21首。

也就是說,唐代近體詩中入韻的“斜”普遍應該讀作xiá,這顯然不是“葉韻”所能解釋的,因為“葉韻”只是一種臨時變通的手段,不具普遍性。

(三)歷代近體詩入韻之“斜”

實際上,非僅唐韻如此,前后數代的詩韻中,“斜”都讀作“xiá”。試舉幾例——

三雅來何遲?耳熱眼中花。盤案互交錯,坐席咸喧嘩。簪珥或墮落,冠冕皆傾斜。酣飲終日夜,明燈繼朝霞。——(西晉)張華《輕薄篇》

巖間度月華,流彩映山斜。暈逐連城璧,輪隨出塞車。唐蓂遙合影,秦桂遠分花。欲驗盈虛理,方知道路賒。——(南北朝)張正見《關山月》

雖度芳春節,物色尚馀華。出簾飛小燕,映戶落殘花。舞衫飄細縠,歌扇掩輕紗。蘭房本宜夜,不畏日光斜。——(隋)魏澹《初夏應詔詩》

在唐代以前的這3首詩中,“斜”也是與“花”“嘩”“霞”“紗”“車”“賒”等字押韻,當讀作xiá。

日出冰凘散水花,野梅官柳漸攲斜。西郊欲就詩人飲,黃四娘東子美家。——(宋)蘇軾《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 》

地古村墟迥,川回縣郭斜。蒲池馀老節,菊水引新芽。卜筑欣成趣,歸耕覺有涯。迎門顧兒女,今日是山家。——(金)元好問《長壽新居》

砑光帽子舞山花,吹落曾城萬仞斜。安得飆輪為我駕,一時飛到列仙家。——(元)楊載《次韻雪》

樓外春簾近酒家,鶯聲巷陌夕陽斜。東風暗地隨春去,防日無人喚賣花。——(明)楊光溥《春去》

高峰突兀散流霞,天外鐘聲一徑斜。認道前朝功德寺,老僧還著舊袈裟。——(清)丁澎《望天壽山》

唐代之后,自宋至清,入韻的“斜”一直讀作xiá。

當代出版的唐詩選本也常注此音。比如,《唐宋絕句選注析》在杜牧《山行》的詩后注釋“斜(音峽)”[15]。《千家詩選講》把劉禹錫《烏衣巷》詩“烏衣巷口夕陽斜”中的“斜”注音為“xiá”[16]。《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把元稹《菊花》詩“遍繞籬邊日漸斜”中的“斜”注音為“xiá”[17]。

《(標準注音彩繪版)唐詩三百首》中《山行》《烏衣巷》《過故人莊》等詩正文中的“斜”均注音為xié,唯獨孟浩然《過故人莊》有注釋:“斜,古音讀xiá。”[18]如此處理,莫名其妙。

(四)古詩該不該讀古音?

無論是根據音韻學研究成果,還是從唐詩的實際應用來看,《山行》中的“斜”都應該讀作xiá。實際上,主張讀xié的人中,也有很多人認同這一點。之所以明知中古之“斜”當讀xiá卻還主張讀xié,主要是出于語音“規范”的考慮。他們認為,今人讀古音會造成語音的混亂。對此,筆者不敢茍同。

首先,完全用今音讀古詩,會導致大量唐詩的韻味大減甚至韻味全無。絕句的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不入韻,但第二、四句必須押韻。《山行》中的“斜”出現在首句,不管怎么讀都不算出韻,對詩韻的影響還不算很大。但若“斜”作為韻腳字出現在第二、四句而不讀古音,對詩韻的損害就是毀滅性的,比如《烏衣巷》《寒食》等,而這樣的近體詩非常之多。

而且,讀古詩不用古音,還會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和紛亂。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其中“衰”的讀音以及是否出韻也是爭議不絕。有人認為應該讀作shuāi(摔),有人認為應該讀作cuī(崔),甚至“衰”被改成了“摧”或“催”。在中古音中,“回”讀作huái(懷),與“衰(shuāi)”“來(lái)”一韻到底,非常諧和。雖然此字音韻問題并非如此簡單,但今人如果知道“回”在唐詩中讀作huái(懷),就不會糾結不休了。(詳見本書第43頁《近體詩中的“回”當讀作huái》)

再者,既學古詩,當知古音。包括唐詩在內的古代文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應當呵護、珍惜和傳承。與古字、古義及古代漢語語法等一樣,古音也是古代漢語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古詩,既當知道一些格律、韻律等知識,也應該了解一些古音方面的常識。雖然很多漢字的古音說不清楚,但像“斜”“回”這些切音比較清晰、學界已有共識而且在近體詩中非常常用的字,還是可以告訴學生,至少讓他們知道字音是有流變的。至于影響語音規范的擔心,完全是多馀的。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境。我們只需告訴學生和讀者,古音屬于古代,在古詩文中可以讀古音,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寫作中還是要遵循現代漢語的規范,即可。實際上,古代漢語中有很多漢字的古義已然不存,比如《山行》中的“坐”字。《論語》中的很多句子不合現在的語法,《詩經》等典籍中的很多漢字甚至已經廢棄。——如果說把“斜”讀作“xiá”影響語音的規范,那把“坐”解釋為“因為”難道不會嗎?既然“伊稚斜”中的“斜”仍然讀作chá,“褒斜”中的“斜”仍然讀作yé,古詩詞中的“斜”為什么不能讀作xiá呢?

“我們并不要大家用古音來讀《詩經》,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其所以不可能,因為如果按古音來讀,那就應該全書的字都按古音,不能只把韻腳讀成古音,其他多數的字仍讀今音。如果全書的字都讀古音,那就太難了。其所以不必要,是因為我們讀《詩經》主要是了解它的詩意,不是學習它的用韻,所以仍舊可以用今音去讀,不過要心知其意,不要誤以為無韻就好了。”王力先生在其著作《詩經韻讀》中的這段話,經常被主張“古音今讀”的人所引用。殊不知,王力在他的《詩詞格律》中講解詩韻的時候,恰恰舉《山行》作為例子,他在把詩中的“斜”字注音為“xié”后卻解釋說:“唐代‘斜’字讀siá(s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一樣。”他還說:“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19]況且,王力那番話是針對《詩經》而言的,并不適用于格律詩。讀《詩經》主要不是學習它的用韻,讀唐詩卻不能不講求韻律,因為韻是近體詩的靈魂,押韻是格律詩的根本特征。

2019年11月,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發布試行《中華通韻》時提出了“知古倡今,雙軌并行”的原則。按照這個原則,首先應該知道古音與今音有所不同,然后就是在古詩詞的學習和朗讀中盡量讀古音。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詩之無韻,不知其可。

(本文節選自拙著《唐詩正本——大數據視域下的唐詩新考》,崇文書局2021年10月版)

參考文獻:


[1] (明)瞿佑撰:《歸田詩話》[O],明洪熙乙巳年(1425)刻本,第16頁。

[2] 駱守中撰:《“斜”字的讀音與近體詩的押韻》[J],西安:《陜西教育》1997年第7、8期。

[3] 尹喜清撰:《也談“斜”字在古詩中的讀音》[J],銅仁:《銅仁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

[4] 孟蓬生撰:《新版<審音表>公布后:我們如何讀古詩文》[N],北京:《光明日報》2016年10月30日。

[5] 何茂活撰:《也說“衰”“斜”“騎”讀音的“改變”》[N],上海:《語言文字周報》2019年3月13日。

[6] 編委會:《漢語大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年版,第2415-2416頁。

[7] 編寫組:《古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務館2002年版,第1731頁。

[8] 編委會:《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1369頁。

[9] 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1450頁。

[10]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東方語言學中古音數據庫[DB/OL]: http://www.eastling.org/zgycx.php,2020年8月18日查詢。

[11] 陳子展著:《唐代文學史》[O],上海:作家書屋民國三十三年(1944)版,第89頁。

[12] 本詩中的“筵”,時本作“軒”,非。

[13] 本詩中的“青”,時本作“輕”,非。

[14] 之所以說“約”而不是確定的數字,是因為判斷是否近體詩有時因人而異,比如崔顥的《黃鶴樓》,有人認為是近體詩(七律),有人認為是古體詩。這樣的詩不太多,不會影響總體判斷。

[15] 姚奠中注:《唐宋絕句選注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57頁。

[16] 陳延、世一注:《千家詩選講》[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頁。

[17] 雅瑟等撰:《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第328頁。

[18] 馮慧娟注:《(標準注音彩繪版)唐詩三百首》[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頁。

[19] 王力著:《詩詞格律》[M],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5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339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