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知識>省考必備500個成語(語文學(xué)科考編專業(yè)知識-成語)
發(fā)布時間:2024-01-23閱讀(15)
現(xiàn)代漢語基礎(chǔ)知識【詞匯——成語】,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guān)于省考必備500個成語?以下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省考必備500個成語
現(xiàn)代漢語基礎(chǔ)知識
【詞匯——成語】
考點歸納:望文生義;用錯對象;誤用褒貶;謙敬錯位;不合語法;表意重復(fù);輕重失度;不合邏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形近易淆,音近易淆。
考點1:望文生義
致誤原因:從字面去簡單、膚淺地理解,而從未透過字面意義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歷史語意?;蛘邤唷霸~”取義,錯誤理解成成語中的某些語素而忽略成語意義的整體性。
例:在語文老師的嚴格要求下,我逐漸改正了文不加點的毛病。
【解析】“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寫成(點:涂上一點,表示刪去)。
【積累小貼士】
因人成事: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不刊之論: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不為已甚:指對人的責(zé)備或責(zé)罰要適可而止
七月流火:指夏去秋來,天氣轉(zhuǎn)涼
細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拋棄
一文不名:一個錢也沒有,也說“不名一文、不名一錢”
彈冠相慶:指舊社會官場中一人當(dāng)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相互慶賀將有官可做。
火中取栗:比喻被別人利用去干冒險事,付出了代價而得不到好處。
望洋興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不足為訓(xùn):不能當(dāng)做典范或法則
司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形容極度悲傷
一衣帶水:水面像一條一帶那樣窄。形容一水之隔,往來方便
大動干戈: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如坐(沐)春風(fēng):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春風(fēng)化雨: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fēng)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下車伊始:舊時指官吏初到任所,現(xiàn)指剛到一個新地方或新工作崗位
盲人瞎馬:“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比喻面臨極端危險的境況
久假不歸:長期的借用,不歸還
考點2:用錯對象
有些成語的適用對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針對性”人、物、群體、個體、特定、特定的情景(如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間)、特定的范圍(如只能用于寫文章或文學(xué)藝術(shù))等。
例: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歲,豆蔻年華、風(fēng)華正茂。
【解析】“豆蔻年華”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后來專指十三四歲少女,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實在是笑話。
【積累小貼士】
美輪美奐:用于形容屋舍高大華美,不能用來形容藝術(shù)品。
相敬如賓(琴瑟之好、破鏡重圓):只能用于夫妻之間,不能用于朋友、同學(xué)、同事之間。
青梅竹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間。
休戚相關(guān):只能用于人物之間,不能用于事物之間。
篳路藍縷:只能用來形容創(chuàng)業(yè)艱苦,不可用來形容生活艱辛。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多,不能形容其他東西多。
耳提面命:用于長輩對晚輩,平輩、朋友之間不可用。
三令五申:用于上級對下級。
揮灑自如:用于寫作、畫畫的運筆,不可用于舉止風(fēng)度。
豁然開朗: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性格。
不可磨滅:與痕跡、印象、功績、事業(yè)、道理等搭配,若與情感、友誼搭配則錯。
人老珠黃:只用于形容婦女。
巧奪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來形容天然的精巧。
考點3:誤用褒貶
有些成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已經(jīng)附帶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義,或貶義,或中性。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時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在考試中,這也就成為一個基礎(chǔ)知識的考察點。
例:湖北省黃金寺村為迎接上級扶貧檢查,把幾個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規(guī)模效益騙取扶貧資金,其手段之惡劣,讓人嘆為觀止。
【解析】嘆:贊賞;觀止:看到這里就夠了。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褒義詞貶用)
【積累小貼士】
貶義:
守株待兔 振振有詞 處心積慮 彈冠相慶 粉墨登場 無所不為
死灰復(fù)燃 炙手可熱 上行下效 亦步亦趨 趨之若鶩 處心積慮
評頭品足 改頭換面 沆瀣一氣 搖旗吶喊 翻云覆雨 坐而論道
一團和氣 一唱一和 以鄰為壑 頤指氣使 官樣文章 每況愈下
半斤八兩 面目全非 推波助瀾 好為人師
褒義:
鳳毛麟角 胸?zé)o城府 侃侃而談 微言大義 運斤成風(fēng)
危言危行 不負眾望 目無全牛 蔚然成風(fēng) 集腋成裘
耳提面命 高山景行 雨后春筍 錯落有致 神機妙算
洋洋大觀 別有天地 別出機杼 狐死首丘 慘淡經(jīng)營
來日方長 有頭有臉 有口無心 大智若愚 急公好義
文不加點 不刊之論 苦心孤詣
但有兩種情況要特別注意:
一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為了達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時可褒義詞貶用,或者時貶義詞褒用。
二是有些詞可褒可貶。如“標(biāo)新立異”、“登峰造極”、“按部就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對這些詞則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具體分析。
考點4:謙敬錯位
某些從古代沿用下來的成語,本身已經(jīng)烙上了古代文化的印跡,某些是只能用于自己(謙稱),如敝帚自珍;有些則是用于他人(敬稱),如“鼎力相助”……如將其混淆,就有可能造成誤用。
例: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搞好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好建議。
【解析】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常見的謙辭:
拋磚引玉 蓬蓽生輝 不情之請 狗尾續(xù)貂
不足掛齒 一孔之見 敬謝不敏 姑妄言之
聊表寸心 一得之遇 才疏學(xué)淺 無功受祿
避讓賢路(老年隱退的自謙詞)
一枝之棲(求職過程中的自謙詞)
忝列門墻(表示自己愧在師門)。
常見的敬辭:
高抬貴手 不吝賜教 鼎力相助 洗耳恭聽 高朋滿座 虛位以待
率先垂范 虛懷若谷 大材小用 卓爾不群 不吝賜教
考點5:不合語法
熟語除了要清楚它在語境中形成的語意關(guān)系外,還必須關(guān)注它構(gòu)成的語法關(guān)系。有些成語在實際的運用中,會有約定俗成的搭配關(guān)系,如只能構(gòu)成主謂關(guān)系、動賓關(guān)系、修飾語與中心詞的搭配關(guān)系等。
例: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
【解析】司空見慣,成語之后一般不加賓語。
【積累小貼士】
1.同心同德、深思熟慮、求全責(zé)備、出奇制勝、歡天喜地……只能作謂語,不能帶賓語。
2.津津樂道、耳濡目染、司空見慣、漠不關(guān)心、妄自菲薄……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
3.不約而同只能做狀語。
4.望其項背、同日而語、等閑視之、相提并論、無時無刻、一概而論、等量齊觀、善罷甘休……不能用在肯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問句中。
考點6:表意重復(fù)
成語一般比較精煉,使用得當(dāng),可以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語自身含義和句子語意的比較,就極容易造成隱含意與句子語意的重復(fù)。
例:“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p>
【解析】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來。成語的隱含意與句子中的“笑起來”重復(fù)。
重復(fù)誤用列舉:
1.無數(shù)莘莘學(xué)子
2.全身遍體鱗傷
3.難言之隱的苦衷
4.忍俊不禁地笑
5.值得可歌可泣
6.替他為虎作倀
7.開誠相見地交換意見
8.背地里陽奉陰違
9.正方興未艾
10.寒舍真是蓬蓽生輝
11.活蹦亂跳地生猛海鮮
12.百姓生靈涂炭
13.廣大災(zāi)民哀鴻遍野
14.目前當(dāng)務(wù)之急
15.妄自菲薄自己
16.勞苦大眾民不聊生
17.暗含著不言而喻的潛臺詞
考點7:輕重失度
有些成語詞義較輕,有些成語詞義較重,這就要求根據(jù)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選用詞義輕重適度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
例:考前每個考生都應(yīng)該充分做好復(fù)習(xí)準(zhǔn)備,否則上了考場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正常水平的發(fā)揮。
【解析】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zāi)禍、有生命危險的事故。特指人的死亡。(成語詞義較重,與語境不符)
考點8:不合邏輯
在成語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成語義和語境義的契合性,既不能違背語意邏輯,也不能違背事理邏輯,否則就會造成邏輯上的相悖。
例: 當(dāng)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dāng)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
【解析】安步當(dāng)車,意思是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形容輕松緩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夠安守貧賤生活。(成語詞義與語境不符)
考點9: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許多成語都有一定的典故來歷,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歷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詩文,都有著特定的含義。但有些成語在演變的過程中不斷引申新義,甚至發(fā)生轉(zhuǎn)義,因此有些成語的含義不是單一的,往往有兩種甚至兩種以上的含義。如果我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誤判成語。
例:為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誕辰,話劇界一些前輩粉墨登場,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經(jīng)典劇目。
【解析】粉墨登場,原指演員化妝上臺演戲。后也用來比喻壞人經(jīng)過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臺。(該句使用的是成語的本義,符合語境要求,是正確的)
同類成語的積累:
數(shù)米而炊、按圖索驥、不絕如縷、布衣之交、間不容發(fā)、空中樓閣、龍飛鳳舞、十羊九牧、淋漓盡致、不翼而飛、秀色可餐、粉墨登場、一拍即合、不三不四、難兄難弟、天馬行空、平易近人、呼風(fēng)喚雨、謙謙君子、瞻前顧后、指手畫腳、左右逢源、綿里藏針、不贊一詞、燈紅酒綠、力透紙背……
考點10:形近易淆,音近易淆
有的成語與其他成語由于讀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詞素,在使用的過程中極易混為一談。
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練使用了巴喬,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眾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隊。
【解析】不孚眾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負眾望,意思是不辜負大家的期望。(該句應(yīng)當(dāng)使用不負眾望)
常見易混成語小節(jié)
【不刊之論/不易之論】都有不能改變之意。前者強調(diào)言論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刊:古代指削除刻錯了的字);后者強調(diào)言論內(nèi)容正確,不可改變。
【飽經(jīng)滄桑/飽經(jīng)風(fēng)霜】都指閱歷深。前者側(cè)重于經(jīng)歷過很多世事變遷;后者則側(cè)重于經(jīng)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參差不齊/良莠不齊】 都指不整齊。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壞人都有;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長短、大小不齊,后者指好的壞的混在一起。
【聳人聽聞/駭人聽聞】都含有使人吃驚的意思。其區(qū)別在于,用“聳人聽聞”時,所說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實,說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驚;用“駭人聽聞”時,說明發(fā)生的事是事實,多指社會上發(fā)生的壞事。
【戀戀不舍/流連忘返】 都有舍不得離開的意思。前者適用范圍廣,可指一切所留戀的人、事、景等;后者則側(cè)重于對景物的留戀。
【防患未然/未雨綢繆】都表示事前做好準(zhǔn)備。前者強調(diào)在事故或災(zāi)害尚未發(fā)生之前采取預(yù)防措施;后者重在做好準(zhǔn)備。
……
如何復(fù)習(xí)備考:
1、積累是前提,是根本。
①堅持記常見、常用、常錯的成語。
②要多要素并重而有側(cè)重。即意義、色彩、對象、搭配等兼顧,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所側(cè)重,突出易導(dǎo)致誤用的因素。
③不可死記,要結(jié)合語境識記。要在理解中,在運用中識記,并及時地把它們用到作文中。
④近義成語。
(1)聯(lián)想記憶;
(2)不但要記清楚各自的意思,還要理解彼此的差別。
積累的四大途徑:
1.隨時記憶,積少成多追本溯源,了解出處 合理聯(lián)想,舉一反三課外訓(xùn)練,鞏固落實
2、把握語境是關(guān)鍵。知道了成語的意義,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語境。要能根據(jù)語義找照應(yīng),劃分關(guān)系看搭配。
3、靈活使用做題技巧。考場上要避難就易,靈活使用排除法。
4、靈活運用一些推斷成語意思的方法。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431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