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帶有土字的四字成語(語文知識含有土)
發布時間:2024-01-23閱讀(12)
1、拼音:[ ān tǔ zhòng qiān ]
2、基本解釋:
住慣了本鄉本土,不肯輕易遷移。《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 重(zhòng):不輕易。
3、詳細解釋:
(1)【解釋】:土:鄉土;重:看得重,不輕易。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2)【出自】:《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3)【示例】:自古道:“~。”說了離鄉背井,那一個不怕的。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
(4)【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4、例句:
中國農民~,但有生路,誰愿背井離鄉。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安家落戶 戀戀不舍 安居樂業 安家立業
(2)反義詞:東征西討 戎馬倥傯 離鄉背井 四海為家
志在四方 東奔西走 背井離鄉
二、卷土重來:
1、拼音:[ juǎn tǔ chóng lái ]
2、基本解釋:
比喻遭受挫折或失敗后,重新恢復勢力。唐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卷土:卷起了塵土,形容人馬奔跑。重:再。
3、詳細解釋:
(1)【解釋】:卷土:人馬奔跑時塵土飛卷。比喻失敗之后,重新恢復勢力。
(2)【出自】:唐·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3)【示例】:他們要掙扎,他們要變天,他們要~。 ◎曲波《林海雪原》一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5、例句:
我校足球隊在去年比賽中失利了,未能進入決賽圈。經過一年的刻苦訓練,今年比賽時就要~,力爭進入決賽圈。
6、成語故事:
楚漢相爭之時,最后劉邦取得了勝利,他包圍了項羽,雖楚霸王后來突圍,但只剩下了二十八名殘兵敗將,逃到了烏江(即現在安徽省烏江鎮)。漢軍的數千追兵仍在窮追不舍。此時烏江亭長駕著一條小船來接應項羽說:“江東雖小,但是亦有千里土地,數十萬人口,你仍可在江東為王。所以,請你快上船渡江吧!”項羽苦笑著說:“天意要亡我,渡江還有什么意思呢?何況,當年同我一起渡江西進的八千江東子弟,而今無一生還,即使江東父老還能擁戴我為王,我已到今日這般天地,自己還有臉面見他們吧?”項羽說完,立即拔劍自刎而死。 杜牧后來游覽項羽自殺之地,感慨萬千。他寫的《題烏江亭》詩中“卷土重來未可知”,即感嘆若項羽當年沒自殺身亡,而是渡江積蓄力量,再與劉邦較量,那么,誰勝誰負還很難說呢!
7、近反義詞:
(1)近義詞:重振旗鼓 止水重波 大張旗鼓 重起爐灶
死灰復燃 東山再起 重整旗鼓 死灰復燃
(2)反義詞:銷聲匿跡 一蹶不振 灰飛煙滅 萬劫不復
偃旗息鼓
三、水來土掩:

1、拼音:[ shuǐ lái tǔ yǎn ]
2、基本解釋:
大水來了,用土堵住。比喻敵人來犯,就引兵抵抗。
3、詳細解釋
(1)【解釋】:大水來了,用土堵住。比喻敵人來犯,就引兵抵抗。
(2)【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豈不聞“水來土掩,將至兵迎”?”
(3)【語法】:緊縮式;作定語、分句;含褒義
4、例句:
兵來將擋,~,這是一句俗語。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針鋒相對 兵來將擋
四、寸土必爭:

1、拼音:[ cùn tǔ bì zhēng ]
2、基本解釋:
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斗爭毫不退讓。
3、詳細解釋:
(1)【解釋】: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斗爭毫不退讓。
(2)【出自】:元·金好問《鴻溝同欽叔賦》:“雌雄自決已無策,尺寸必爭唯上流。”
(3)【示例】:我們是針鋒相對,~,絕不讓國民黨輕輕易易地占我們的地方,殺我們的人。 ◎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
(4)【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不放棄任何利益
4、例句:
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咄咄逼人,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寸土不讓
(2)反義詞:拱手相讓
五、安土樂業:

1、拼音:[ ān tǔ lè yè ]
2、基本解釋:
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3、詳細解釋:
(1)【解釋】: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2)【出自】:漢揚雄《連珠》:“吏不茍暴,役賦不重,財力不傷,安土樂業,民之樂也。”
(3)【示例】:今天下不見兵革之具,而元元~,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財。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安家樂業
(2)反義詞:流離失所
六、土生土長:

1、拼音:[ tǔ shēng tǔ zhǎng ]
2、基本解釋:
當地生長:他是~的山東人。
3、詳細解釋:
(1)【解釋】:當地生長的。
(2)【示例】:他是當地土生土長干部,對這里的情況了如指掌。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當地生長的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村生泊長
七、風土人情:

1、拼音:[ fēng tǔ rén qíng ]
2、基本解釋:
一個地方 特有的氣候、物產、風俗、習慣等。
3、詳細解釋:
(1)【解釋】:風土:山川風俗、氣候等的總稱;人情:人的性情、習慣。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2)【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又問了問褚一官走了幾省,說了些那省的風土人情,論了些那省的山川形勝。”
(3)【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指地方習俗等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風俗人情
八、面如土色:

1、拼音:[ miàn rú tǔ sè ]
2、基本解釋:
臉色跟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嚇得~。
3、詳細解釋:
(1)【解釋】:臉色呈灰白色。形容驚恐之極。
(2)【出自】: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關聯主:“孫婆只道被俞良所告,驚得面如土色。”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4、例句:
妹妹十分膽小,會被一只蟲子嚇得~。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面色如土 大驚失色 面無人色 面如死灰
(2)反義詞:面不改色 不露聲色
九、水土不服:

1、拼音:[ shuǐ tǔ bù fú ]
2、基本解釋:
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3、詳細解釋:
(1)【解釋】: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
(2)【出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宋書·索虜傳》:“道理來遠,或不服水土,藥自可療。”
(3)【示例】:大抵此癥,起于飲食失調,兼之~,食積于小腹之中,凝滯不消,遂至生熱,升至胸中,便覺饑餓。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
4、例句:
大抵此癥,起于飲食失調,兼之~,食積于小腹之中,凝滯不消,遂至生熱,升至胸中,便覺饑餓。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不服水土 不伏水土
十、揮金如土:
1、拼音:[ huī jīn rú tǔ ]
2、基本解釋:
把錢財當成泥土一樣任意揮霍。形容揮霍浪費到了極點。
3、詳細解釋
(1)【解釋】:揮:散。把錢財當成泥土一樣揮霍。形容極端揮霍浪費。
(2)【出自】: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二:“揮金如土,視官爵如等閑。”
(3)【示例】:無奈彼時心高氣傲,~,直把錢財看得不當東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
(4)【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
4、例句:
國家的財產,怎能由著你們這些敗家子的性子~,隨意胡來呢!
5、近反義詞:
(1)近義詞:大手大腳 暴殄天物 揮霍無度 窮奢極侈
一擲千金 一擲百萬
(2)反義詞:克勤克儉 縮衣節食 斷齏畫粥 節衣縮食
愛財如命 出納之吝 一毛不拔 省吃儉用
一錢如命
十一、故土難離:
1、拼音:[ gù tǔ nán lí ]
2、基本解釋:
故土:出生地,或過去住過的地方,這里指故鄉、祖國。難于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3、詳細解釋:
(1)【解釋】:故土:出生地,或過去住過的地方,這里指故鄉、祖國。難于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落葉歸根
十二、入土為安:

1、拼音:[ rù tǔ wéi ān ]
2、基本解釋:
舊時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3、詳細解釋:
(1)【解釋】:舊時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屬方覺心安。
(2)【出自】:明·馮惟敏《耍孩兒·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一:“親戚多道:‘從來說入土為安,為何要拘定三年?’”
(3)【示例】:舍妹已斷了氣,也該出殯了。在家雖好,但一則火燭當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二回
4、例句:
我還告訴你,內務府跟他娘家的人,一起在西門外挑了一塊地,替她下葬,~,你說是不是?
十三、灰頭土臉:
1、拼音:[ huī tóu tǔ liǎn ]
2、基本解釋
(1)滿頭滿臉沾上塵土的樣子:他揚完了場,鬧了個~。
(2)形容神情懊喪或消沉:你高高興興地去了,可別弄得~地回來。
3、詳細解釋
(1)【解釋】:指面容污穢。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灰頭土面
十四、開疆拓土:

1、拼音:[ kāi jiāng tuò tǔ ]
2、基本解釋
開拓疆域,擴展領土。
3、詳細解釋:
(1)【解釋】:開拓疆域,擴展領土。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開疆拓境 開疆拓土 開疆辟土
十五、開疆辟土:

1、拼音:[ kāi jiāng pì tǔ ]
2、基本解釋:
開:開拓;疆:邊疆;辟:開辟;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展領土。
3、詳細解釋:
(1)【解釋】:開:開拓;疆:邊疆;辟:開辟;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展領土。
(2)【出自】: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辟土,仁育義征,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褒義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開疆拓境 開疆拓土
十六、積土成山:

1、拼音:[ jī tǔ chéng shān ]
2、基本解釋:
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積少成多。
3、詳細解釋:
(1)【解釋】:累土可以堆成山,比喻積少成多。
(2)【出自】:荀況《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3)【示例】:~,積水成淵
(4)【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比喻積少成多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集腋成裘 積年累月
(2)反義詞:狗熊掰棒子
十七、土崩瓦解:

1、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
2、基本解釋:
比喻徹底崩潰,不可收拾。《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
3、詳細解釋:
(1)【解釋】:瓦解:制瓦時先把陶土制成圓筒形,分解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2)【出自】:《鬼谷子·抵山戲》:“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
(3)【示例】: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死者萬數。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4)【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4、近反義詞:
(1)近義詞:分化瓦解 眾叛親離 四分五裂 狼狽不堪
不可收拾 風聲鶴唳 瓦解冰消 豆剖瓜分
分崩離析 潰不成軍 支離破碎 一觸即潰
危如累卵 地崩山摧 冰解凍釋 落花流水
冰消瓦解 危于累卵 一蹶不振
(2)反義詞:固若金湯 眾望所歸 安如泰山 堅如磐石
精誠所至 精誠團結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1460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