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生活>義烏世界超市開門迎客(解碼義烏老板娘當家)
發布時間:2023-11-08閱讀(41)

資料圖:義烏國際商貿城。 張斌 攝
資料圖:義烏國際商貿城。 張斌 攝
中新網義烏5月4日電 (記者 張斌 見習記者 汪旭瑩)在“世界超市”義烏,數以萬計的老板娘是名副其實的“當家人”。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義烏市場從業人員中超過65%為女性,市場主體中近一半的負責人為女性。走進義烏市場不難發現,活躍在大小檔口最多的,正是忙于生意、熟絡外語的女性。
這種現象在義烏似乎是“一脈相承”。
改革開放初,一場“農婦與縣委書記之爭”便是人們的經典記憶:
1982年5月的一天,女商販馮愛倩將時任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攔在縣委門口,責問他為什么不讓百姓擺攤。謝高華請她進辦公室,交談良久。當年9月,義烏湖清門市場開業,擺攤人聞訊而至,后來享譽全球的義烏小商品市場誕生了。
此后,妻子在店鋪、丈夫在工廠的“前店后廠”模式,也就是俗話說的“夫妻檔”經營形態在義烏形成。

傅江燕向記者演示如何做直播。 汪旭瑩 攝
義烏國際商貿城張衛超襪業商行的老板娘——傅江燕和她的婆婆就是代表。
“我婆婆是商貿城第一代個體戶,她和我公公就是‘前店后廠’。”傅江燕告訴記者,2008年,她從婆婆手中接棒店鋪,丈夫則管起工廠。“女性有耐心,溝通和學習能力更強。我開始接手生意的時候,因為不熟悉產品,緊張到說不出話。現在店里500多類產品,指一下我就知道價格和特點。”
照顧店面、做直播、學外語、看小孩……如今,傅江燕把自己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
“我們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市場變化。”傅江燕說,2020年疫情期間,為吸引外貿訂單,她在小商品城的Chinagoods平臺做起直播,從無人問津到日觀看量最高2200人,惟一訣竅就是堅持。
來自也門的外商辛巴來中國已有8年,平時會從傅江燕的店鋪訂貨。他告訴記者,傅江燕做生意很聰明,知道外國人喜歡什么包裝、品種,會根據客戶喜好推薦產品。“她們(義烏老板娘)非常厲害,做生意非常‘OK’。”
“不怕吃苦是義烏老板娘的共性,個個都是‘平平無奇的賺錢小天才’。”中國小商品城婦聯主席何彥對記者說,很多外國人也許不知道浙江,但一定知道義烏,走到義烏市場看到最多的就是老板娘。“他們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品質。”
在義烏做生意已有二十多年的桂海琴,正是何彥欽佩的老板娘之一。
桂海琴是義烏市美慈美飾品有限公司負責人。2017年,她應客戶需求發了一批鑰匙扣到巴西,但由于報關、運輸等原因,客戶反映:商品到當地后出現生銹的情況。

桂海琴的店鋪內,商品琳瑯滿目。 汪旭瑩 攝
“客戶說有六、七成商品出現問題。義烏以誠為本,出于相信客戶的考慮,我們最終補償了相應貨款。這個客戶很感動,覺得中國人做生意很講信用,后來給我推薦了很多客戶。”桂海琴說。
桂海琴感嘆,自己一直拼搏在市場,如今生意雖已穩定,但也一直親力親為。和她這代老板娘相比,新一代義烏老板娘同樣肯吃苦,但更關注、愛護自己。“她們會更注重管理,把更多精力放在創新上。”
“現在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公司做研發,只有做自己的品牌才會更有生命力、更有發展。”身為“80后”的義烏市初心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CEO吳紅霞說。

桂海琴(左)。 張斌 攝
義烏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謝沁菲認為,在不同階段,以義烏老板娘為首的義烏女性都可以說是“創新者”“先行者”“帶動者”。比如,2020年疫情期間,面對經營壓力,她們主動學習直播,加快轉型升級,率先在各大平臺直播帶貨……
“義烏是全球小商品集散地和中國重要的貿易窗口。某種程度而言,活躍在義烏市場的女性,也是中國女性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縮影。”謝沁菲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3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