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20閱讀(23)
(本文由毒舌電影原創:dsmovie)
Sir又來給你們擼好劇了。
這次聊的,是一部有意思的主旋律抗日劇。
大家都知道,抗日、諜戰一類雷劇的槽點,已經是過去式。近幾年,國產抗日、諜戰題材也出現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雖然當下最流行的,還是這種偶像劇畫風……
	
《解密》《麻雀》《胭脂》
咳咳,Sir要講的,當然不是以上幾部。
在這個主旋律都開始看臉的時代,Sir想給你們來點不一樣的菜。
它更應該成為爆款。
喏,就是這部——
《好家伙》
	
“兵團線”三部曲豆瓣評分分別是9.1、8.7和8.9
三部作品均口碑不俗,在國產劇中,可謂水準穩定且難得。
然而,這次的《好家伙》,一開始就遭遇了“難產”。
故事改編自蘭曉龍的原著《零號特工》。在《好家伙》前,這部小說已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然而口碑和收視都慘不忍睹……
	
豆瓣只有63人評價,評分6.0
眼看著自己滿意的小說被拍成這么一副慘樣,蘭曉龍坐不住了。
他自己擔任編劇,和導演簡川訸(執導過《歡樂頌》)一起,決定重拍這個故事。
用的演員也是合作多次的“老人”,兩大主演:李晨和張譯。
雄心勃勃地拍出《好家伙》,并打算以此作為開山,開辟出“好壞丑”三部曲。
結果……2012年就制作好的劇,莫名遭雪藏。
13年時,主演之一的李晨還曾痛心地發過一則微博:
如果一部誠意之作最終無法與觀眾見面,那我就卸甲歸田。
	
4年過去了,就在大家快要淡忘的時候,這部劇終于又出現在了大眾眼前。
Sir果斷擼了十來集。
負責任地說一句:這還是一部蘭曉龍式的、不落俗套的主旋律。
原因很簡單:
它是一部諜戰、抗日劇,更是一部寫人性、寫成長的劇——
包裹在抗戰、家國情義大背景下,《好家伙》最終拷問的還是個人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抉擇,以及各自抉擇的代價。
	
先來簡單介紹下劇情。
故事背景設定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之后的數十年里,日本人兵臨城下,而國難當頭,國民黨還在與共產黨內斗。
全劇80%的篇幅,都圍繞著一個關鍵詞:種子……
這個種子當然不是你想找的那種(想歪的,都去小黑屋蹲著)。
劇中的種子,就是共產黨情報系統的備份;同時,保護備份的人也被稱為種子。
故事開篇,就是情報系統再次遭到打擊,種子們要搏命出動了:
聽到驚蟄就得不惜一切
把種子送到地頭
咱們粉身碎骨讓種子生根發芽
	
為了迷惑敵人,“假種子”們掩護著唯一的“真種子”,前赴后繼地送死。
可以說,“找種子”的劇情設定,為整部劇奠定了殘酷的底色。
而蘭曉龍,再一次透過性格、身世、選擇都不同的“正反”兩個人,以他們各自截然不同的人生經歷為線索,順暢地串起了整個故事。
——這樣的設置,正是蘭曉龍的拿手好戲。
《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和成才,就是正反、明暗兩面的對比。
	
一個傻、一個精;一個“孬”、一個好;一個像阿斗,另一個似棟梁。
誰料想,總是傻傻堅持著的許三多成了兵王,“好苗子”成才卻一度拋棄了理想和戰友,跌入人生低谷。
兩個人物一正一反的對比,當年觸動了不少人,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初心。
	
在《好家伙》里,蘆焱(張譯 飾),和時光(李晨 飾),也是被放入昏沉時代大背景下的一組對比人物。
但這一次,他們并沒有好壞之分,有的只是截然不同的理想與情懷。
角色的名字里,就藏著編劇的隱喻,甚至暗含了他們的人物命運和歷程:
蘆焱,三簇火疊在一起,象征著火花、沖突與熱烈。
時光,似乎在說時間才是解藥,暗示著人物選擇的轉變。
而蘆焱和時光的角色,完全是對立的。
一個是種子,一個負責把種子趕盡殺絕。
“種子一號”蘆焱,是個出身上海、流落西北的野路子教書匠:
	
在外人眼中的性格,是這樣的:
此人孤僻、懦弱
不愛與成人打交道
倒愛與蒙童智障為伍
	
原著里的蘆焱名字叫“零”,寓意角色是張白紙。
但蘭曉龍結合張譯性格,進行量身定做的改編后,就變成了現在的蘆焱——
莽撞地加入一場刺殺國民黨要員的行動;莽撞地尋找延安;再莽撞地變成“種子”。
這是個莫名被卷入時代洪流的人物,一點都不“偉光正”。
甚至,第一次遇到土匪時光的時候,還很慫。
兩人在大沙漠里狹路相逢,蘆焱對時光打破了自己和村民的生活,感到憤怒。
時光直接挑釁他:
	
但這個“窮教書匠”就……直接來了句:
我沒種
	
可是關鍵時刻,為了保護他以為的真正的“種子”,不惜豁出性命:
你蠻可以有關文有路條
平平安安 堂堂皇皇地去走
留下我們來招蒼蠅不就完了嗎
	
無論西北大漠,還是繁華的上海,這個人物始終夠味兒:面上慫,心里硬。
再來看看另一主角,李晨。
Sir覺得,蘭曉龍也為他打造了一個十分適合的角色:時光。
	
這張圖比Sir差點,但也夠荷爾蒙爆棚了
相比蘆焱,時光從一開始就堅定地知道自己所求。
他從上海的棚戶區里被國民黨高層人物屠先生收養,干的是將“種子”趕盡殺絕的勾當。
但他干得無比坦然——因為他心中,堅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
看 這是我替先生印上的腳印
先生說 未來十年的中國
就是夢與夢的戰爭
	
他不是走狗,不過是沉浸在屠先生告訴他的一場夢中
身為一個坦蕩的反派,時光還是個有血性的漢子:
對下屬一出手就正中紅(dang)心(bu),做事干凈利落,從不拖泥帶水。
	
看著都疼系列……
為了追求理想,時光比任何人都更加堅定。
腿被子彈打中,硬是把腿截了,就算是用假肢也要繼續追擊屠先生告訴他的目標人物……
	
截肢前流的一滴淚,帶感
同時,劇中還有另一條線。
這就要提到3個老家伙:屠先生,若水和青山。
一句話總結:屠先生和若水是國民黨里內訌的兩個頭兒,而青山是共產黨。
他們三人,曾經在國共合作時期一起北伐,最終卻走上了全然不同的道路……
這三人的角色名字,也各有寓意:
青山永遠不改。
若水隨勢改變。
屠先生,也就只剩下一個屠字……
青山(楊新鳴 飾),剛出場的時候,是一個愛財如命的前朝遺老形象。
	
逃亡還要跟車夫討價還價
后來才發現,這些都是表象……他其實就是個正大光明的共產黨。
	
死到臨頭,還不忘勸說時光
若水(趙志君 飾),到了中段才登場,表面上還是個沒立場的油滑小人:
	
甚至看到兒子倒在家門口,也不想認
至于貫穿全劇的“屠先生”(高捷 飾),他收養時光,但也把他當成棋子;和青山是老對手,斗智斗勇了大半輩子。
	
這些復雜的人物,共同演繹了《好家伙》中,藏在迷霧背后的故事。
當然,在Sir看來,設計出有意思的人物,并不是一部主旋律劇中最難的部分。
難的是,如何在人物命運上,體現出內憂外患大背景之下的家、國、情、義。
一部好的主旋律劇集,最重要的,就是寫出主旋律之外的雜音。
正如Sir前文所說——
包裹在抗戰、家國情義大背景下,《好家伙》最終拷問的還是個人的抉擇,以及代價。
它描述了一群沒有光環的、不完美的家伙,然后把觀眾帶進角色的坑里,陪他們一起糾結、痛苦,經歷抉擇之后的成長,或者更糟的結局。
比如黨員青山,在家和國的抉擇里,他選擇了國。
代價是家庭——革命之余,他是個失敗的父親和爺爺。
回家時給孫輩帶糖人都要小心翼翼,結果仍被兒媳婦嫌棄。
	
	
好不容易抽空逗逗孫子孫女,享受片刻天倫之樂。
	
轉眼又看到自己的心意被棄若敝履,心灰氣喪。
	
	
這被兒子嫌棄后受傷的眼神
編劇沒有回避這個現實:選擇了革命的青山,在家庭里,損失慘重。
至于人物之間情和義的糾結點,就來得更復雜多元。
老一輩屠先生、若水、青山,三個人曾經一起北伐,最終卻反目成仇。
和屠先生是老對頭的青山,又想要救贖他手下的時光。
	
青山認為時光本性善良
這一老一少,亦師、亦敵、亦友。
他們的關系,就像劇中對其他關系、人物的刻畫一樣——復雜。
所以時光被青山觸動了,甚至會發狂地埋怨青山多管閑事救贖他……
我就是在那最底層出生的
我在做命中注定的事情
你個老掉牙的 沒翅膀的
爛穿了腸子的 發了霉的天使
	
當然,《好家伙》也有缺點,比如敘事太過碎片化,慢熱,一些地方,也看到被剪刀咔嚓后銜接的生硬。
但,瑕不掩瑜。
	
很多人都沒搞懂 第一集里屋頂上跳舞的人為什么出現
編劇蘭曉龍,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曾直言不諱:本來就沒打算寫一個傳統的主旋律。
我把主旋律理解為:“這個民族想了想”
主旋律不應該僅僅是歌頌
	
Sir喜歡他的這個解讀——
所謂的主旋律,描繪的不該是毫無緣由的憤慨、犧牲、奉獻,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思考之后做出的真實選擇。
人性不可直視,不能斷言。
好人也會壞、壞人也有好,難的是剖開好人身上的壞,扒開壞人身上的好。
具體到男人。
有人少年意氣,有人老年頹靡,難的是能把小伙子的棱角慢慢磨平,又喚醒了老頭骨子里從未褪去的血氣。
在《好家伙》里,每個人都在幾十集的劇里“想了想”,這種思考,融入了沉重的歷史大背景,顯得壯闊而滄桑。
	
講真,Sir和每個觀眾一樣,并不是排斥主旋律,而是期待其中,能夠多一些不同的故事。
《好家伙》里的男人們,在Sir看來,都硬。
這里的硬,不是對力量的崇拜,對粗獷的贊美,那跟今天對偶像劇小鮮肉男寵式的消費并無二致。
這里的硬,指的是它跳出主旋律尾大不掉的設定,比起夸夸而談宏大的時代精神,它更在意刻畫真實人生里,那些尖細卻一言難盡的痛苦和承受這種痛苦的勇氣——
	
有的人被生活壓彎了腰,有的人就算骨頭壓折了也還是臭石頭;而不同的人們,就在這些過程中或幡然悔悟,或轉身為賊。
正是他們做出的自我選擇,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更生動的戰爭年代。
這個民族想了想。
于是才有——這個民族燃燒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想看的,搜狐視頻有。
編輯助理:貓喵喵
毒舌電影原創,微信ID:dsmovie
微信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48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