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
發布時間:2023-12-17閱讀(12)
<span class="answer">導讀</span>一個地方,能給人留下印象的,除了歷史和美麗的風景,還有誘人的美食。走進錢集,應該慢下來,去品嘗這里的鄉愁美食。錢集鎮位于205國道與六塘河的交匯點上,是沭陽....<p>一個地方,能給人留下印象的,除了歷史和美麗的風景,還有誘人的美食。走進錢集,應該慢下來,去品嘗這里的鄉愁美食。</p><p>錢集鎮位于205國道與六塘河的交匯點上,是沭陽縣的“南大門”。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錢集的歷史風物。</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ea194f8243e475585fc76c21b9e85bc.jpg"/></p><p>在清朝康熙年間,有位奉政大夫名叫錢錞(dūn),在老家六塘河畔興建碼頭形成集市,商業貿易繁榮,于是有了“水旱碼頭錢家集”之說,錢集因此得名。</p><p>進入新時代,錢集以生態白鵝為形象主題打造的鵝趣風情小鎮,正成為一張特色名片,引人注目。</p><p>實際上,錢集人突發靈感打造鵝趣特色小鎮,與一道美食的興起有關,這就是錢集老鵝。<br/></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2)"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ce369a1f68054bc8894f0fe3c581d1cf.jpg"/></p><p>錢集老鵝在清朝康熙年間就出了名。那時,奉政大夫錢錞(dūn)每次回老家錢集,都要帶一些錢集老鵝等家鄉美食回到皇宮,很受康熙的喜愛。</p><p>在錢集老鵝中,最有名氣的是“范二老鵝”,其加工制作工藝已被列入宿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范二是錢集街上的個體戶,本名叫范躍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范躍華結合自己在南京學習過板鴨加工技術,重新研究錢集老鵝的傳統加工制作工藝,獲得成功。“范二老鵝”以生長了一年以上的生態鵝為原料,將其宰殺、腌制后,配以中草藥等輔料放入草鍋進行清煮。</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3)"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0444c5a806ff4037a3f95a7596568206.jpg"/></p><p>在2017年12月1日開幕的首屆“水韻江蘇”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上,“錢集老鵝”作為沭陽的旅游產品受到嘉賓和游客的關注,大家在品嘗這道美食后都想再來一口。</p><p>一塊塊榮譽獎牌,是錢集老鵝名氣較大的見證。</p><p>在錢集甚至在周邊縣市宴請親朋好友,錢集老鵝是必不可少的,賓客們以吃到鵝頭、鵝翅、鵝爪、鵝肫這樣的“鵝四件”感到自豪。錢集老鵝也在口口相傳中美名遠揚。</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4)"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19213143ec5341719b8158fc5e37d110.jpg"/></p><p>在錢集,總會遇見一些傳統手工美食,喚起人們舌尖上的記憶。芋粉卷就是與錢集老鵝齊名的綠色食品。</p><p>芋粉卷的制作工藝大多是通過家庭成員間的耳濡目染學會的,家庭成員中只要有一人會做,其他人在不經意間就學會了。錢集居委會的蔣玉霞,孩提時代就在母親的示范下,學會了芋粉卷的制作手藝,出嫁后,她把這個手藝帶到了婆家,近三十年來,每天都要加工制作芋粉卷到集市上銷售。</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5)"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064283f26b840158e0d6dba46fc35fb.jpg"/></p><p>在加工制作芋粉卷的過程中,蔣玉霞沒有擔心這個手藝會被別人學去,而她擔心的卻是沒人愿意學這門手藝,因為做芋粉卷很辛苦,又賺不了大錢,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學。</p><p>在鏡頭面前,蔣玉霞從口袋中取出山芋粉放入盆中,加上適量的清水,攪和成稀糊狀,將鍋燒熱后擦一層豬油。接下來就是制作芋粉皮了,這也是最難做的,蔣玉霞把這個環節稱為“晃皮”,就算像她這樣的老手,也不能保證每張芋粉皮都能“晃”成功。“晃皮”是靠感覺和技巧來做的,要將稀糊狀的山芋粉倒入熱鍋內迅速進行盤旋式晃動,讓山芋粉能均勻附著在鍋內,這個過程有點像烙煎餅。出鍋后的一張張芋粉皮冒著熱氣疊放在一起,接下來的工序就是給芋粉皮卷上菜餡,菜餡由青菜、肉沫、雞蛋皮、蔥、姜、油、鹽等組成。將卷入了菜餡的芋粉卷再切成一個個小段,放入稀糊狀的山芋粉里滾動一下,取出后放在平底鍋上稍作煎炸,就可烹調食用了。</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6)"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8e7cce8be7540e58b128460bf76c73f.jpg"/></p><p>食用芋粉卷時有多種烹調方法,可以油炸,可以油煎,可以清蒸,無論哪種食用方法,都會在唇齒間留下獨特的風味。在缺衣少食的艱苦年代,芋粉卷就是農家的上等菜,只有逢年過節時才能吃上一口。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芋粉卷更是一道難得的綠色美食。很多人喜歡將芋粉卷蘸上醋吃,讓舌尖上的味蕾盡情綻放。</p><p>錢集芋粉卷還打出了品牌,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了商標。</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7)"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486103e07efb4eb68683b826af2bfe4f.jpg"/></p><p>出了名的錢集美食,大多是家庭手工制作。年近古稀的劉玉成在錢集老街上已經做了四十多年的空心咸掛面生意,他所掌握的掛面加工手藝是母親傳授的。空心咸掛面是錢集面食之一絕,據說至少有500年的制作歷史,已經申報為宿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特點是“色白味正,細膩柔嫩,下鍋即食,久煮不粘,面湯可口”。在物質生活艱苦的年代,空心咸掛面是珍貴的食品,普通百姓很少有人舍得食用,只有做月子的婦女、過壽的老人、生了病的人才能吃上一點。</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8)"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84909d36997748c9b0b90b5076779505.jpg"/></p><p>空心咸掛面要選用精制面粉、食鹽和素油,經過和面、揉面、盤條、上條等十多道工序和自然晾曬才能制作完成,而揉面、上條最為重要。</p><p>空心咸掛面制作工藝流程看似簡單,但也并非人人都能學得來,只有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達到手法嫻熟的境界。</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9)"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af69a0da03fa4d6cb5b3b3a4155f79cc.jpg"/></p><p>無論是老鵝,還是芋粉卷、手工空心咸掛面,正是因為制作的技巧、加工的辛苦、難以大量生產的限制,才使得傳統手工美食更加珍貴,才顯示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是多么的重要。</p><p>這些家鄉美食的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積淀為濃濃的鄉愁,與鄉音、鄉情融合在一起,藏在內心深處,那滋味,那情懷,才下眉頭,又上心頭!</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10)"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58a75339667a4f278f1ad69edad4fd79.jpg"/></p><p><br/></p><p><img alt="舌尖上的徐州十大美食(舌尖沭陽來自錢集的鄉愁美食)(11)" src="/static/upload/image/20231217/78cb7a6641b5441e9477db15c16e81d2.jpg"/></p><span class="copyright">免責聲明:</span>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1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