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知識>建筑鋼筆畫初學者(建筑鋼筆畫的信)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作者:饒紅
本文已獲得授權
作者介紹
饒紅
教授級高級建筑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國家注冊城鄉規劃師
昆明新正東陽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我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在其《天演論》中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這幾乎成了翻譯界的基本準則,也是極高的要求。翻譯家傅雷先生即是一致公認的,達到了“信、達、雅”的大家。
我以為,以“信、達、雅”的標準來衡量建筑鋼筆畫,似乎也是適宜的。這樣的認識,以前并沒有思考過,是最近才“頓悟”出來的。之所以會有這種認識,我想,其實應該來源于“建筑表現圖”或曰“建筑效果圖”。

紐卡斯爾,古老的紐卡斯爾城堡靜靜地佇立在溫暖的陽光下。
在我們讀書及工作之初的上世紀80、90年代,“建筑表現圖”是建筑師的“手頭功夫”和“看家本領”。記得在上學的時候,設計作業的評分和最后的“建筑表現圖”有很大的關系,有些“手頭功夫”不太好同學由此就顯得“吃虧”。系里發現了這個問題,遂改為設計圖和“表現圖”分別評分,然后按權重相加得出總分。但即便是這樣,如果沒有較強的“手頭功夫”,要得高分依然是很難的。這頗能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好的“建筑表現圖”對展示一個項目的設計成果,確實非常重要。即便是今天,也是如此,只不過表現的手段和方法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是不言而喻的。其二,至少在本世紀之前,設計和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輔相成的。梁思成、楊廷寶等老一輩大師自不必說,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國家自己培養的建筑師,但凡有所成就的,幾乎都是“手頭功夫”非常過硬的高手,有些建筑師甚至可稱之為畫家也并不為過。

迤薩古鎮,迤薩古鎮沒有城墻,城外圍民居堅實的高墻,承擔了防御的作用。
一幅好的“建筑表現圖”,首先當然要“信”,也就是要忠實設計,不能為了追求效果而偏離的設計本質。說直白一點,就是要表現項目“建成后真實的樣子”,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有足夠的“還原度”。其次要“達”,就是要用繪畫技巧把“建成效果”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在今天來說已經不成問題,但在以前,就只能靠過硬的“手頭功夫”了。“雅”就是要有藝術性,不能太“匠氣”,這就需要建筑師有藝術修養。

昆明,無人的尋常巷陌。這樣的小巷,幾乎沒有什么“美感”而言,練筆而已。
說到“信”,擴展一點講,其實還應該包括建筑師的誠信。因為不乏有一些建筑師,當然還有一些是“冒牌建筑師”,為了取悅甲方,獲得項目,先不管具體設計,也不管實際能不能建出來,建出來是不是這個樣子。東抄西湊,弄些眼花繚亂的“效果圖”忽悠甲方。這樣的現象,也不少見,這是更嚴重的不“信”。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雪鄉,雪地里廢棄的鏟雪拖拉機。
建筑鋼筆畫,由于尺幅較小,色彩單一,所以,并不是很適合畫“建筑表現圖”。當然,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尤其是國外。比如貝聿銘就經常請專業畫家畫鋼筆表現圖。保羅.魯道夫不僅是建筑大師,而且是此中之佼佼者。
于我而言,畫建筑鋼筆畫,主要基于四方面。一是作為構思草圖,或方案構思、比較,或推敲細部。直到今天,我還保留或者說習慣用鋼筆(鉛筆)做方案構思和細部推敲。二是作為與甲方溝通的媒介。在以前,要完成一幅像樣的“建筑表現圖”,還是要大費周章的,一般要到表達最終成果時才會正式畫“建筑表現圖”。但在項目設計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和甲方溝通交流,這個時候,鋼筆畫就派上了用場。或者是畫一幅小幅的、簡單的“建筑表現圖”,或者是現場邊說邊畫,都能取到語言無法達到的效果。相信很多建筑師也有這樣的體會。第三,畫鋼筆畫可以作為收集資料之用。尤其是在以前,資訊極度有限,不要說互聯網,要買一本建筑專業方面的書也很難的情況下。看見好的作品,想到好的構思,好的節點,用鋼筆畫下來,既方便又實用。而且,畫下來的過程,其實也是思考的過程,絕非走馬觀花可比。其四,就是把鋼筆畫當成一幅畫來畫。或者寫生,或者臨摹,或者根據照片作畫。這個時候,畫鋼筆畫既是一種自娛自樂,也是提高藝術修養的一種途徑。

雪鄉,厚厚的白雪,紅紅的燈籠。
畫建筑鋼筆畫,或者建筑(風景)寫生,或者根據照片作畫。其實也可以認為是把建筑景物“翻譯”成一幅畫的過程。如果以“信、達、雅”來要求,“信”就是要忠實原來的建筑景物,包括建筑的形象、材質,所處的環境特征,甚至氣候、天氣等等。你不能把天安門畫成凱旋門,若如此,則是不“信”。“達”就是要應用鋼筆繪畫技巧把所見的建筑景物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要“像”,如果畫得“不像”,則為不“達”。當然,原模原樣地“照搬”建筑景物,既不可能,也沒有意思,因此還要“雅”。“雅”就是要有藝術性,而藝術性,并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而且見仁見智,就不在此多說了。

肯特小鎮,保留的古跡,塔下的門洞用玻璃封住,里面有古跡的說明。
鋼筆畫最大的好處還在于工具簡單,只要有一支筆,一本小本子或一張紙,就可以作畫。但也因為工具簡單,也就有很大的局限性。畢竟只有一種顏色,只能用線條表現,且不可更改。一筆下去,好就是好,敗就是敗,或瀟灑利落,或猶豫拘謹,表露無余。而這,也是建筑鋼筆畫的魅力所在吧。

雪鄉,2015年春節的一場大雪。
我們中國的大部分傳統建筑,或者說木構建筑,并不強調建筑的“體塊”,因此,用鋼筆線條來表現,似乎是很適合的。但也帶來一個問題,即很難比較準確地表達建筑的明暗效果,陰影關系。沒有了明暗,陰影,雖然也可以視為“簡潔”,但有時也不免“蒼白”,即表現力不強。表現力不強,有時則難以“達”“信”。因為建筑沒有明暗,沒有陰影,你就無法判斷是晴天還是陰天,春天還是夏天等等。歐洲的傳統建筑講究“體塊”,因此,他們的建筑鋼筆畫特別著重表現建筑的明暗、陰影,強調“面”和“體”,也具有更強的表現力,這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當然,有時候為了“雅”,尤其是把鋼筆畫“當作一幅畫”來畫的時候,刪繁就簡,強調線條表現,有如我們中國畫的“鐵線描”,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論。
我雖然從小喜愛繪畫,但真正學習繪畫是大學才開始的。只不過,畢竟不是美術專業,繪畫訓練其實非常有限,建筑鋼筆畫更是如此了。工作以后,正兒八經地畫鋼筆畫,即“當作一幅畫”來畫,也是時斷時續,一暴十寒。既沒有系統地學習和訓練,所畫也不多,水平有限。離“信、達、雅”還差得很遠,只是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罷了。之所以不揣淺陋,寫下此文,實因為《云南建筑》雜志主編徐鋒總的約稿。但雜志篇欄目幅有限,寥寥數語,總覺得意猶未盡,故作此補充。不但補充了文字,也加了些拙作。
這些畫作并不是現場寫生,但都是根據我自己現場拍的照片而畫的,主要畫了幾個地方。
其一,是云南省紅河縣的迤薩古鎮,確切地講,是迤薩古鎮的“馬幫莊園”。所謂“馬幫莊園”,是現在為了發展旅游的叫法,其實就是馬幫財主的私宅。我們知道,馬幫曾經在我國,尤其是云南的運輸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迤薩,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在交通不便,信息封閉的時代,馬幫,絕對屬于“見多識廣”的特殊人群。也因此,“馬幫莊園”的建筑,呈現了與當時當地的“傳統建筑”有些不一樣的形式特征,也就是所謂的“中西合璧”。相信在當時,這是一種“先進、時髦、財富“的象征,肯定是有人羨慕有人反對的。但經過80年的風風雨雨,我們現在也把它當作“傳統建筑”了,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和諧”之處。我造訪的時候是一個春節后的下午,陽光非常強烈。畫作表現了“強烈陽光下的馬幫莊園”,此為“信”,“達”也還算勉強,至于“雅”,則不敢自詡。

迤薩古鎮,迤薩古鎮沒有城墻,城外圍民居堅實的高墻,承擔了防御的作用。

迤薩古鎮,依山就勢而建的馬幫莊園。右側為東門城樓,城樓屋頂上的“馬燈”,有如海邊的燈塔,“指引”著走南闖北的馬幫人的回家之路。

迤薩古鎮,陽光下的馬幫莊園。屋頂高聳者為迤薩獨有的“馬燈”裝飾構件,體現了濃濃的“馬幫文化”,為其它地方所未見。

迤薩古鎮,陽光下的民居和小巷。

迤薩古鎮,昔日中西合璧的另類,今天見怪不怪的傳統。
其二,是英國倫敦附近的肯特小鎮,用我們中國習慣的說法,是名副其實的古鎮。肯特小鎮風光迤邐,河水清澈,鮮花滿地,綠草茵茵,非常漂亮。號稱是倫敦富人的“后花園”。肯特小鎮不僅保留了許多都鐸式建筑,一些古跡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我造訪小鎮是時候是陽光明媚的春天,這樣的天氣在英國似乎很難得。除了城堡,古跡,街巷,建筑,清澈的河流和有意思的城市家具、小品也令人駐足,都有“想畫下來”的沖動,但也只能“先拍下來”了。

肯特小鎮,保留的古跡,塔下的門洞用玻璃封住,里面有古跡的說明。

肯特小鎮,都鐸式建筑。

肯特小鎮,陽光下的城堡,清澈的小河,春天的氣息。

肯特小鎮,總是映入眼簾的城堡和小河,還有河邊慵懶悠閑的人們沐浴在春天的陽光下。

肯特小鎮,散落在河邊雕塑小品。

肯特小鎮,保留在街道中的古跡,這讓我想起我們曾經拆掉的諸多牌坊。

肯特小鎮,向傳統拱橋致敬的城市家具。

肯特小鎮,古堡新橋。
其三,劍橋大學。眾所周知,劍橋大學是漫長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學院的大集合。除了極少數的新建筑,絕大部分都是“歷史建筑”,風格各異,和而不同。我造訪的時候也是風和日麗的春天,除了流連于各學院之間,菲茨威廉博物館,策展人之家也是大有可觀。當然,徐志摩筆下的康河自然也不能放過。

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

劍橋大學,潘布洛克學院。

劍橋大學,Trinity學院。

劍橋大學,康河的柔波。
其四,愛丁堡。愛丁堡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城市,但其實,真正的“愛丁堡”僅僅是位于一個小山丘之上的“愛丁堡城堡”。“愛丁堡”的北面,是一個橫貫東西,長約一公里的王子街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深溝公園”,非常漂亮。其中還有蘇格蘭國家畫廊可以參觀。我造訪的時候也是陽光明媚,櫻花盛開,春意融融,游人熙熙。其中一幅就表現了這個場景和情調,但水平有限,“信”而已,“達”則半,“雅”還遠。

愛丁堡街景,左側為“愛丁堡城堡”。

愛丁堡,陽光下的皇家一英里大道。

愛丁堡,蘇格蘭王子街花園,三五成群的人們享受著春天的陽光,遠處是陽光下的“愛丁堡城堡”。
饒紅
2022.4.20
注:原短文及部分畫作發表于《云南建筑》2022年第1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1600.html
上一篇:鐵騎的最新讀音(說shuō客)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