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職場>夏天天氣太熱去湖邊吹冷風(fēng)(夏日冷職業(yè))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暑氣逼人,人們都恨不得冷氣再開足一些,甚至有人開玩笑說:住在冰箱里就爽了。
還別說,真有那么一群人,就像住在冰箱里一樣“爽”,他們的工作完全隔絕了熱浪,聽起來讓人羨慕不已。不過你能想象在室內(nèi)外溫差近60度的“冰火兩重天”中穿越是什么滋味嗎?
今天起,本報將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這個特殊人群,走近“冷”職業(yè)。這些人群,有的就在您的身邊,你每天看到他(她)但未必清楚他們每天究竟干了些啥;有的,您或許就只聞其名而不知其詳。請跟隨記者,一起來“體驗”這些夏日“冰爽”工作吧。

■新鮮“出爐”的冰塊。

■冷庫搬運工人上身穿棉襖,下身還穿著短褲。
【保鮮的守護者——冷庫搬運工】
溫差60℃室內(nèi)外冰火兩重天
室外燥熱難耐,稍動一下就滿身大汗;室內(nèi)冰柱倒掛,寒意刺骨。里外溫差60℃,說是“冰火兩重天”一點也不夸張。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的,就是冷庫的搬運工。
在近40℃的地面和零下18℃的庫房之間頻繁“穿越”,人們避之惟恐不及的熱浪,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溫暖的安慰。
文/記者吳笛實習(xí)生王謙圖/劉東華
【搬運工】
十多公斤的貨搬上搬下,零下18℃也干得滿頭大汗
40歲的葉志原,在冷庫工作了8年。一家公司承包了夏商冷庫中的一個庫房,他就是負責(zé)這個庫房的。葉志原看起來很瘦弱,但力氣不小,推著車?yán)锢锿馔饷钪瑒幼鞲纱嗬洹?/p>
脫掉棉衣,葉志原向記者秀了秀手臂上的肌肉。“干了這么多年,沒有幾塊肌肉行嗎?”他說,平時身體很好,也很少感冒,不知道是不是每天冷熱交替帶來的“好處”。
在冷庫工作,葉志原居然也能干得滿頭大汗。他說,遇到公司趕貨,得把貨物從高高的堆垛上搬上搬下,平均每件貨物都有十多公斤,很耗體力。有時候,他在冷庫要忙兩三個小時,越做越熱。“汗水會在頭發(fā)上凝成冰霜,冰涼的汗水黏在皮膚上,外面的棉大衣還不敢脫掉,這種感覺很不舒服。”他說,但是自己做了這行,沒辦法只能堅持。
他說,滿頭大汗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任務(wù)重,畢竟連續(xù)搬運十幾公斤的箱子不是件輕松的活,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要趕時間所以心情也跟著緊張起來。
夏天凍僵了出來可以暖和一下,但不能馬上脫掉棉襖
“跟夏天相比,這個工作冬天就更難受了。因為冬天冷庫內(nèi)外都冷,夏天就比較舒服,在里面凍僵了,出來正好暖和一下。”不過,葉志原強調(diào),從冷庫出來后不能馬上脫掉棉衣走到太陽底下,要在陰涼的地方“緩一緩”,不然從極冷到極熱會受不了。
每年春節(jié)前后,是葉志原他們最忙的時候,有時還得加班。他原先在農(nóng)村老家種地,因為賺不了多少錢才出來打工的。“我沒文化,只能找辛苦點的工作。”葉志原說,自己肯吃苦,很快就適應(yīng)了冷庫的工作,沒想到一干就是8年,“現(xiàn)在習(xí)慣了,也就不覺得累了”。
【管理員】
做了幾年搬運工,留下“老寒腿”病根
51歲的吳國輝是夏商冷庫絕對的“元老”,他17歲當(dāng)搬運工時,夏商冷庫才投用兩年,現(xiàn)在他是冷庫管理員。
他說,年輕時候也沒覺得多辛苦,就是被凍得受不了,公司會提供熱姜湯驅(qū)寒。做了幾年搬運工,給老吳留下了“老寒腿”的病根,每到陰天下雨時膝關(guān)節(jié)就會隱隱作痛。
現(xiàn)在,老吳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視冷庫,一天要進出好多趟,查看貨物堆放是否整齊、氨管是否正常。
氨管分為屋頂上管和墻上的壁管,壁管距離貨物的距離不能少于25厘米,貨物堆得太高碰壞了氨管,后果不堪設(shè)想。貨物最高只能堆到3.5米,還不能傾斜,發(fā)現(xiàn)貨物堆放不合格,老吳就爬上去一箱一箱搬下來重新碼放。下午下班時,他要最后巡視一遍,確保沒有人員滯留。
畢竟在冷庫工作,老吳的身體也適應(yīng)了這種嚴(yán)寒。夏天時穿自己的衣服,他能在冷庫呆上十幾分鐘。
夏商冷庫以前有極凍庫,啟動制冷后只要兩個小時就能達到零下28℃。老吳說,一只剛剛屠宰好的豬送進去,5個小時后就成了硬梆梆的冰塊。供應(yīng)幾個大市場的新鮮海產(chǎn)品,也送到夏商冷庫,統(tǒng)一放在長、寬50厘米,高15厘米的鐵盒內(nèi)凍成塊。
如今,很多漁船都自備小型冷庫,夏商冷庫的極凍庫用得也少了。因為耗電巨大,如果要啟動一般也是晚上10點后才開機制冷。
【記者體驗】
15秒就被逼出冷庫,回家發(fā)燒38.4℃
7月11日,當(dāng)日最高氣溫接近40度。此前一天,廈門氣象局剛剛發(fā)布了高溫橙色預(yù)警。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位于湖光路的夏商冷庫。院子里,幾輛貨車正在裝卸貨物,地上堆著一箱箱飲料和凍品。
在師傅的帶領(lǐng)下,記者乘坐電梯來到夏商冷庫二樓。在冷庫門口,記者看到一團團白色的“霧氣”從厚塑料門簾往外擠。靠近門簾,寒氣頓時襲來,工作人員貼心地送來一件棉大衣。
裹著棉大衣?lián)荛_塑膠門簾,記者就被冷氣包圍了,辨不清方向。往里再走幾步,又是一層塑料門簾,穿過這道門簾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四周一片寂靜,冰冷的空氣也像被凍住了,空氣中有一股奇異的香氣,像是冰淇淋的味道,聞起來濕漉漉的。天花板中央的鐵管裹著冰霜,屋頂兩側(cè)也是亮晶晶的一片,倒垂下來的冰柱如同鐘乳石。
昏黃色的燈光下,成千上萬箱凍品堆成的貨垛有一人多高,有工人正在高高的貨垛上忙活,看起來神態(tài)自若,一點也沒有挨凍的神態(tài)。
棉大衣也難抵擋逼人的寒氣,很快記者的腿腳就感到了刺骨的寒意,眼鏡上凝結(jié)的一層冷霧好久才慢慢散去。看到工人仍穿著半長的褲子,記者好奇地問他:“你不冷嗎?”他笑了:“搬貨的時候要一直進進出出的,習(xí)慣了。”
記者突發(fā)奇想,也嘗試著脫掉棉衣,鼓起勇氣沖進冷庫。不過,直刺入骨的寒冷瞬間打敗了勇氣,記者感覺四肢發(fā)麻,幾乎喘不過氣,堅持15秒后終于逃了出來。記者身體素質(zhì)畢竟不能跟冷庫搬運工比,當(dāng)晚就病倒了,發(fā)燒38.4℃。
【行業(yè)現(xiàn)狀】
我市將再建2萬噸的冷凍庫
據(jù)2011年的數(shù)據(jù),廈門對外經(jīng)營的冷庫主要有港務(wù)冷庫、商業(yè)冷庫、怡得龍冷庫、大匯冷庫、鴻巢冷庫、豐龍冷庫和順意達冷庫7家。
夏商冷庫是國家儲備肉專用冷庫。2008年1月,廈門(高崎)凍品畜禽批發(fā)交易市場開業(yè),其中以凍品批發(fā)交易區(qū)為主要功能區(qū),內(nèi)部配備有多個與商鋪相配套的、總量達1500噸的小型凍庫及一個1萬噸的大型凍庫。二期儲藏量2萬噸的冷凍庫建成后,將大大緩解廈門冷庫緊缺的現(xiàn)狀,使我市凍品市場年銷售量新增31200噸,年銷售額達2.8億元。
我市部分企業(yè)也建有自用的冷庫,如廈門同安銀祥物流擁有2000噸的專業(yè)冷庫,廈門水果批發(fā)市場擁有300立方米的冷庫等。
【冰爽的制造者——制冰工人】
呼出的氣息都是拔涼拔涼的

■有貨車來運冰,工人們才忙碌起來。
室外是30多度的高溫,生產(chǎn)車間只有20多度,新鮮“出爐”的冰塊散發(fā)出的冷氣讓人感覺很清爽。
制冰廠工人月工資三四千元,不愁招不到人。除了固定工,夏天旺季還會招一批臨時工。工人覺得工作還算輕松,但當(dāng)老板的卻表示壓力很大。
文/記者王紹亮圖/劉東華
【工人】
工作很輕松,冰塊散發(fā)的冷氣比空調(diào)舒服
90后的王兆昌是廈門孩子,高個子,皮膚白凈,長得很帥。高中畢業(yè)后,他就到制冰廠當(dāng)工人,已經(jīng)三年了。
“怕熱,怕被曬。”這是他對記者提問“為什么干這一行”的回答。王兆昌上班的清鷺制冰廠在五通,每天生產(chǎn)五六十噸冰塊,是島內(nèi)三大制冰廠之一。
工作并不緊張。有小貨車來拉冰塊時,他和工友們才會忙起來。王兆昌把鐵鉤放到冰槽上,用遙控器控制冰槽上下左右移動。冰槽放入融冰池,不到一分鐘,冰塊與槽就分離了。這時,他再把冰槽吊起來,向前方緩緩傾斜,冰塊順溜地滑了出來。其他三名工友拿著鐵鉗,把冰塊一塊一塊拉進貨車車廂內(nèi)。
不到10分鐘,一輛小貨車裝滿冰塊離開了,工人們又閑下來了。
“你們工作太輕松了。”記者說。王兆昌笑了,他承認確實不累。制冰是24小時作業(yè),分早晚兩班,每個班上12小時,不過算起來真正干活的只有4小時左右。
“即使冬天,也沒你想象的冷,因為室內(nèi)外溫差不大,又是淡季,出一次冰夠賣一周的。”王兆昌說。
光著膀子進冷庫,幾分鐘裝完16塊冰條
老蘇是個中年漢子,龍海人,三個月前還是建筑工地的工人,因為天氣太熱,聽說制冰廠招工人,朋友介紹他來這里當(dāng)臨時工。
“上班是很舒服,但是工資不太高,每個月只有三四千元,不夠用。”他說。記者問為什么覺得不夠用,老蘇笑笑,沒說話。
休息了一會,又有貨車來拉冰塊,但是新的冰條還沒“出爐”,要去冷庫取冰。老蘇打開冷庫門,光著膀子就走進去了。很快,冰條被拉了出來,裝上貨車。短短幾分鐘,老蘇和工友一共拉出來16塊冰條,他一個人就拉了五六塊。
記者看他的身上有水珠,伸手一摸,涼涼的,問他:“你冷不冷?”他笑著回了一句“不冷”。“你光著膀子進冷庫不怕感冒嗎?”記者又問,他說:“不會。”
【總經(jīng)理】
其實壓力很大,制冷劑液氨很危險
“冷庫的溫度零度左右,保證冰塊不化就行。”清鷺制冰廠總經(jīng)理張立清說,以前買了棉大衣讓進冷庫的工人穿,但他們穿了幾次就嫌麻煩,干脆直接進去了。
張立清說,制冰廠用的是液氨,這是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對安全性要求相當(dāng)高,也算是特種行業(yè)。正因為這種特殊性,張立清不像工人那么輕松,感覺壓力很大。
他手下有十名工人,為了及時了解現(xiàn)場情況,他在車間裝了監(jiān)控,白天盯在現(xiàn)場,晚上回家也能看到。前幾天晚上,他發(fā)現(xiàn)夜班工人睡著了,趕緊從家里趕到廠里去,把工人教育了一頓。
張立清說,早些年制冰的多是大企業(yè),每家日制冰量都超百噸。現(xiàn)在雖然市場需求更大,但是行情還是跟十多年前沒什么差別,所以大企業(yè)都不做了。
幫忙推冰塊,4個小時后指尖涼意才退去
老杜是制冰行業(yè)的“老手”了,至今已干了16年。他在集美杏林開了家家族式制冰廠,老伴、兒子、兒媳都是“員工”,夏天旺季人手不夠,還要把出嫁的女兒也叫回來一起制冰。
老杜的制冰廠不大,三個制冰池一天可做9噸冰。“這兩天太熱了,不夠賣。賣完還有人來買,就讓他們到別人家去買了。”老杜的女兒說,買冰大軍是杏林的一些工廠,每天上午八九點鐘他們開車來拉冰塊,之后就是菜市場或者餐飲店的零散客戶來買冰了。
老杜一天出兩次冰,分別是早上5點和傍晚5點。雖然規(guī)模比清鷺制冰廠要小得多,但制冰過程差不多,記者體驗了一回制冰工人的工作。
傍晚時分,老杜把融好后的冰從冰槽中倒出來,記者和他的女兒一起,把冰塊推到四五米遠的冷庫口,或是賣給客戶,或拉到冷庫。
新出爐的冰很涼,記者手腳并用,一會手推一會腳踢。老杜的老伴跑過來提醒:“小心,別讓后面的冰追上來撞到手。”她伸出手給記者看,一個指頭腫得很粗,她說是前兩天不小心被冰塊撞傷的。
從五點到六點多,老杜做完了三個池子的冰。摸了一小時冰塊的記者感覺手掌冰涼,摸起來又有點熱,問老杜的女兒是不是手也很涼,她笑了:“不涼,早就習(xí)慣了。”
這種拔涼拔涼的感覺,一直持續(xù)到晚上9點多。晚上10點以后,涼意才逐漸退去。
【提醒】
低溫中的健康“殺手”
●氨:一些冷庫采用氨作為制冷劑,氨是具有強烈刺激性臭味的有毒氣體,不僅會刺激呼吸道黏膜,還會灼傷人體皮膚、眼睛、呼吸器官黏膜,甚至導(dǎo)致人員傷亡。
●臭氧: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可與多種金屬和有機物作用,因此,絕大部分冷庫均采用臭氧消毒除臭。但臭氧又是一種有害物質(zhì),在使用中會給環(huán)境和作業(yè)工人造成危害。
●低溫:若長時間在低溫環(huán)境下勞動,會產(chǎn)生體溫降低,氧耗增加和胃液分泌增多等癥狀;如果防寒保暖措施不好,易發(fā)生凍傷、腰腿痛和關(guān)節(jié)炎。夏季庫內(nèi)外溫差大,進出庫若不注意及時更衣,很容易得感冒。
據(jù)相關(guān)醫(yī)學(xué)文獻介紹,當(dāng)皮膚溫度降到31℃以下時,人體會產(chǎn)生輕微冷感,降到28℃以下時會產(chǎn)生強冷感,降到8℃-10℃時會有疼痛感。此時,手部的血流量將減少60%,動作靈活性和準(zhǔn)確性大幅降低,操作效率降低約70%。寒冷還會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肝功增強、胃酸分泌增加等,并降低人的視聽反應(yīng)能力。
因此,原國家勞動部將制冷作業(yè)定為特種作業(yè),從事該行業(yè)的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且連續(xù)工齡滿10年的即可辦理退休。
廈門每天制冰超千噸
據(jù)張立清說,島內(nèi)另外兩家制冰廠的規(guī)模跟他的差不多,島外的集美、同安還有三家規(guī)模更大的,每天制冰都有一兩百噸,另外翔安還有家族式小規(guī)模制冰廠,加起來廈門每天可制冰超千噸,但到了夏季旺季還是不夠用,一些商家還要從漳州角美、龍池一帶買冰。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223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