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怎么解決職業倦怠(如何化解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一上班就焦慮,煩躁不安,心跳加快?經常在工作中忽然厭倦了眼前的一切?因為一點小事就易怒,喪失對工作的支配感?


1. 若頻繁出現以上狀況是怎么回事呢?
我們先來了解兩個專業名詞: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前者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伴隨于長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而產生的心理綜合征。后者是指個體所在工作崗位的要求與個人的能力、資源或需求不匹配時,出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若持續存在可導致身心健康損害。職業倦怠是職業緊張的早期心理反應。



2.哪些工種容易存在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問題呢?
涉及的工種主要有醫務人員、駕駛員、消防員、教師以及其他高強度腦力工作人員等,其中醫務人員已成為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的“重災區”。國內關于職業緊張的調查發現,在醫務人員和衛生技術人員中職業緊張和職業倦怠發生率可達到38%-44%,國外相關研究也顯示,醫務人員的職業倦怠發生率達35%,遠高于一般人群。醫療衛生工作具有任務繁重、責任大、風險高以及工作時間不穩定等特性,使得該職業成為職業緊張的高發人群,尤其在目前新冠疫情形勢下,部分一線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劇增,感染風險高以及倫理沖突等問題,繼而引起疲勞、抑郁、倦怠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



3.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識別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呢?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心理反應:工作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下降、焦慮、易疲倦、易怒感情淡漠、注意力不集中;
(2)生理反應:軀體不適、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睡眠障礙、機體免疫功能抑制;
(3)行為表現:怠工、曠工、酒精依賴、藥物濫用、食欲減退、敵對感、效率低下等。不良的心理和行為,還可以導致身體隨之進入疾病狀態。比如長期的緊張和焦慮可能引發消化性潰瘍,眾所周知,胃腸道是有“情緒”的器官,并可能會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肌肉-骨骼疾病或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生。



4.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影響職業緊張的外部物理因素包括振動、高溫和噪聲等不良工作條件,以及工作場所不安全感、工作場所文化等;內部因素主要有性格(主要是A型性格)、性別、年齡、學歷等。



5.如何預防和消除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呢?
雖然職業緊張“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但是切實落實好“四方責任”,職業緊張也是可防可控的。研究顯示,醫護人員獲得的組織支持感、工作回報和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低,而工作要求和對工作的付出越高,職業倦怠程度也就越高。
為減少職業緊張和疲勞,營造健康的工作氛圍,用人單位作為責任主體,可定期開展職業緊張健康教育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適應能力和抗挫敗感、開展相關的職業心理咨詢和援助。
除此之外,主觀因素也至關重要,勞動者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增加對工作內容的興趣,提高心理健康意識,積極尋求心理支援,提高工作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緩解職業緊張。
一切為了勞動者健康!不僅是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同時也要關注心理健康,給予人文關懷,降低職業緊張水平,減少職業倦怠的發生。

(來源:職業衛生所)

來源:武威疾控微信公眾號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2557.html
上一篇:訂單異常提醒(買家反映訂單異常)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