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原創 | 李小墨
【本文原創首發于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我是小墨。
憤怒,應該是所有女生看完阿里女員工6938字控訴長文之后的共同感受。
但是阿里的公關真是高效率啊,短短三四天功夫,我就看著熱搜從最開始的丑聞熱搜,到熱搜被正面回應占領,接著慢慢淡化,直到這件事完全淡出人們的視野。正常,人阿里是微博的大股東嘛。
可能有些讀者沒看過那篇長文,她在那篇文章里控訴的內容,我簡單概括一下:
女生被強制要求出差,和領導王某文一起去濟南和商家談合作。
結果一到飯局,領導王某文就和商家那邊的男領導說:“看我對你們多好,給你們‘送’了一個美女來”
期間她一直被勸酒,直到喝到醉酒意識模糊。
商家男領導張某,開始猥褻她,從監控看甚至把她帶到無人包間去20分鐘。
第二天醒來發現她自己裸體躺在酒店床上,房間里內褲找不到,床頭柜有一盒開封的避孕套,只能模糊想起被王某文強吻抱摸的畫面。
一查監控,王某文竟然在前臺偷辦房卡,四次潛入她的房間,最長一次20分鐘。
她一面報警,希望讓王某文得到法律制裁,一面在公司申訴,要求按照公司規定開除王某文,且永不錄用。
但是在向更上級的領導申訴這件事的時候,卻被敷衍推諉,王某文始終沒有被停職和開除。得到最神奇的回復是:因為考慮到你的名聲,我們沒有做出開除他的決定。
正常途徑無法達成訴求,她想在公司群曝光這件事,結果她的消息被強制撤回,本人被移出群聊。
于是就有了后來網傳的食堂發傳單事件和外網和阿里內網同時發帖。
10天,逼得女生嘗試自殺,逼得女生拿著喇叭跑到食堂發傳單,然后才因為輿論發酵,做出處理。
16年程序員外掛月餅,4點搶,4點半約談,6點就打包回家了,多高效呀!所以,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應該稱為:“阿里7.27男高管被控性侵女下屬事件”。
上了熱搜之后,之后幾天動作倒非常多非常快,又是高層連夜震驚,又是員工聯合倡議,又是開除和引咎辭職,讓你感覺好像他們處理得很好很及時,好像只是因為公司出了一個老鼠屎而不是系統性的腐爛。
但明眼人心里都清楚,這是輿論倒逼的結果,很難講清楚這些危機公關動作后面有幾分真誠。
之前看熱搜上阿里否認存在低俗的破冰文化,我就很想甩一個魯豫表情包“真的嗎?我不信”,這類爆料好幾年就看到了,總是不斷被提及。
何況創始人可是在集體婚禮上公開說過:“工作上我們強調996的精神,生活上我們要669,什么叫‘669’?六天六次,關鍵要‘久’”,聽起來似乎和網傳的低俗破冰文化一脈相承。
在6938字長文的最后,這女生說:“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是豁出去的決心。我現在已經流干了所有眼淚,再也沒有什么好在乎的了,大不了魚死網破,反正我會抗爭到底,永不屈服”
這個女生很勇敢,恐怕只有女生才能明白這個女生有多勇敢。這件事在強大的公關操作下淡出公眾視野了,我們暫時無從知道這個女生后面會怎么樣。
也許壞人最后不會受到法律制裁,因為本來性侵的證據就很難固定,他又雞賊地清理了證據,也許員工發出的倡議書,起完了公關作用、輿論平復之后就會被掃進角落,里面提到的“推動職場反性騷擾反性侵制度的建立”可能并不會被決策層落實。
但是呢,我還是希望公開的、廣泛的討論,有一天真的能推動中國大大小小的公司,建立完善的反性騷擾反性侵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強勢的人謹慎不敢觸碰紅線,弱勢的人可以保護自己而不用擔心被報復。
很多人把這件事當成互聯網大廠的瓜,我覺得這不是瓜。我們需要問一下,熱搜被處理干凈了,然后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說一說發生在我身邊的性騷擾,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讓大家更明白遭受職場性騷擾女性的處境以及為什么我們需要關注它。它離我們并不遙遠。
01
“已婚男領導說喜歡我,
我一直冒冷汗,想吐”
我第一次覺得“職場性騷擾”就發生在我身邊,是我一個朋友突然給我發消息,她畢業后進了一家國企。她很慌亂、很恐懼、很緊張、很無助,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已婚男領導說喜歡我,我覺得他很討厭很惡心,我一直冒冷汗、想吐。”
當時我和她一樣也是剛參加工作沒多久,面對這樣的事情,她問我怎么辦,我唯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離職”。
但是她說:“可是我不想因為這個人渣放棄自己的工作。”
是啊,她家境很普通,剛畢業又沒什么積蓄,得到這份薪資待遇不錯、又穩定的國企工作,其實并不容易。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憑什么最后丟工作、重新找工作的是她?
但她也不敢把事情鬧大。
投訴?
上面會護著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還是扎根單位那么多年的領導呢?如果最后還是要在這個領導手下工作,撕破了臉皮,得罪了領導,會不會被穿小鞋,被孤立,在單位待不下去呢?
她的顧慮特別真實。這就是女生遭受性騷擾的真實處境。
我記得之前黑龍江綏化市北林區政府一個男領導騷擾女下屬,那個東北妹子很猛,直接操著拖把沖進領導辦公室,暴打領導的頭,一邊打一邊罵:“敢給我發騷擾短信,你是膽肥了?”
“我揍你之前呢,我已經給那幾個被你騷擾過的小姑娘挨個打電話了,我們幾個聯合起來去告你去”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這位妹子一樣敢于做正面對抗,更多的是我朋友這樣的,敢怒不敢言,害怕發生正面沖突,害怕被報復。
綏化那位領導被打,反應也很常見,就是不覺得自己在性騷擾:
“至于嗎?就開個玩笑,你還當回事”
“是直接性騷擾還是……我對你印象挺好的”
開個玩笑而已?很容易就這么被輕飄飄地定義了,然后他們還會說,你怎么這么開不起玩笑?或者說,覺得女生就是麻煩,就是事兒,早知道招男生了。
這次的阿里7.27高管性侵事件中,涉事的濟南華聯超市工作人員,也就是被指控在飯局上猥褻的那個張某,接受采訪的時候不認為自己做錯什么,他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就是在酒桌上正常的喝酒,中間肯定有接觸的過程,有摟抱的過程”。對于猥褻不承認,但發生摟抱,不以之為性騷擾,覺得很正常!
阿里受侵害女員工后來向領導申訴的時候,那個叫阿甘的領導直接說:“女生不適合這份工作,我早就有意識地只招男生了。”女下屬受侵害而申訴,反而被當成制造麻煩的人,她維護自己合乎公司規定的權益,反而成了男上司性別歧視的依據。
這就是女生真實的職場處境。
02
女性遭受職場性騷擾
處境難在這4個地方
女性遭受職場性騷擾,處境難在哪里呢?
第一,施加性騷擾的人或者冷漠旁觀的人,會把性騷擾性質的行為,定義為傳達好感、表達信任和親近、開玩笑等。
拒絕、抗議或申訴會被當做“小題大作”,她會被當做在“制造麻煩”,她可能會被人以各種理由被解除勞動合同,留下來也可能被另眼相待,周圍人的行為會發生變化,讓當事人很不舒服,最終不得不主動離職。
什么是職場性騷擾行為呢?
《調情的藝術》這本書幫我補上了職場性騷擾知識的空白,它在里面嚴格區分了健康的調情和職場性騷擾。
職場中,跟性有關的言語或肢體行為,不是相關的人所愿望的,令對方感到不舒適,造成有受辱感或者威脅感的氛圍,都是性騷擾。
這個概念也適用于男性,但受害者多為女性,這些行為,往往讓女性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被迫處于一種劣勢。
在阿里7.27事件中,內部花名“曲一”的王某文,和對方男領導說的“看我對你們多好,給你們‘送’了一個美女來”,就讓當事女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屈辱感,因為這個和性有關的言語,讓這個女生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仿佛她和當時在場的人,不是平等的談合作的工作關系,而是酒桌上的一道菜。其實就已經是“性騷擾”了。
性騷擾這件事,男性必須去尊重女性的個人界限。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可能個人界限不同,但無論她在這方面是什么感受,她覺得不舒服就是不舒服,她覺得被冒犯就是被冒犯,你必須去尊重她的個人界限。
這里@所有男性,看清楚了,這件事就不是“你要你覺得”,而是要女生“我要我覺得”,女生們也要確定一個意識,你能接受的語言和行為是你決定的,性騷擾就是“我要我覺得”
男權在職場的一個體現就是,無視女性的意愿,強勢地定義行為的性質,“我就是開玩笑啊”、“我這是喜歡你,對你印象好啊”,規則是我決定的,你想在這里工作,就必須接受我制定的游戲規則,必須忍受冒犯性的工作環境。
哪些行為女性會覺得是性騷擾呢?不只有強奸和強制猥褻這兩種性犯罪,還有一些不太容易被重視的行為,男性不覺得是性騷擾,但這些全都是性騷擾。
常見的性騷擾行為按照性質嚴重程度,放在這里:
1)目不轉睛的盯著看,背后吹口哨
2)黃色笑話
3)似乎是偶然的身體碰撞,比如碰胸
4)大肆評論身材
5)過問對方性生活經歷
6)掐或拍臀部
7)在單位貼色情畫
8)含有性影射的消息、電話或郵件
9)對方并不愿意接受的,帶有明顯意圖的邀請
10)被迫的接吻
11)要求性交
12)因性欲上的遷就而許諾職業上的好處
13)如果性要求遭到拒絕,就會可能帶來職業上的劣勢和威脅
14)露出生殖器
15)強迫進行性行為
對,哪怕是恭維,如果女性通過語言或直接、間接的肢體語言表明,恭維讓她不自在,人們就必須接受這個界限。比如,“你好性感啊”,就是很可能讓女生不舒服的恭維。
我能理解,女生有時候很難有勇氣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反感,尤其是騷擾來自掌控你前途命運的上級領導的時候,但如果可以,盡量明確地說出“不”和“住手”。
《漂亮女孩不站墻角》的作者建議:
“對于交易性質的騷擾,你首先也是最佳的手段就是明確地告訴騷擾者,這種行為是討厭的或者不受歡迎的。
其他形式的騷擾,比如充滿敵視、惡意玩笑的工作環境,你也應該以同樣的方式讓別人知道,你不想聽那些玩笑、影射的話或評論。
一旦你說出‘不’或者‘住手’,對方那種行為就不再被社會認可,而成為性騷擾。”
記住,騷擾的行為邊界,是由女生決定的。
但這全靠人自覺肯定是不行的,必須在制度層面進行完善。
把性騷擾行為的界定、申訴流程、懲罰手段,都詳細寫進員工手冊,每年或每季度安排反性騷擾培訓課程,形成一套反職場性騷擾的制度。
女生遭受職場性騷擾第二難,難在地位不對等,會因為表示拒絕或采取批判的態度,她們就可能承擔懲罰性的后果。
根據《調情的藝術》作者,德國心理學家布里吉特·布森克普夫發現:
性騷擾者在多數情況下都有一些共同點:
1)他們往往處在一個良好而且穩定的位置上。
2)他們在工作單位的地位往往高于他們的“受害者”。
3)他們的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而且已經結婚。
4)他們大多數都已經為企業效力10年或者更長時間。
被騷擾的女性平均:
1)在20-30歲之間。
2)他們在企業才工作1-3年。
3)她們未婚沒有子女,生活在一種沒有結婚證書的伙伴關系中。
4)她們在層次較低的崗位上工作。
這是一本老書,統計的也是德國的情況,在現在普遍年輕化的互聯網行業,性騷擾者年齡和效力時間都會更年輕,更短。但是這些共同點的概括,在這個案件中,就非常典型,一個在良好穩定的位置上,效力時間更久,在公司地位更高,一個效力時間較短,在層次較低的崗位上,形成權力俯沖位。
處于弱勢的被騷擾者,工作任務分配、工作前途很可能掌控在騷擾者的手里,她們說“不”就變得不容易。她們表示拒絕或者采取批判態度,她們就可能承擔一系列的后果,比如在職業升遷中處于劣勢,被有意識地孤立和邊緣化,故意被安排繁重、沒有成長性的輔助性工作,甚至以其他借口被離職。
如果她因此被動離職,她就必須尋找新的工作,這種騷擾很可能會改變她的生活條件。
所以,像我朋友那樣的顧慮是非常常見的。
女生在職場被騷擾第三難,難在向上申訴的時候,公司為了保全能干的員工,會包庇和縱容被騷擾者。
這次的7.27阿里高管被控性侵事件,就是這樣的情況。
如果不是當事的女生,完全豁出去,用非常激烈的方式把這件事捅出來,他們很可能繼續包庇和保全王某文。
這在性騷擾事件中很常見,公司處于利益考慮,往往不愿意為了一個從事低層次工作的員工,失去一個得力干將。所以往往遭受性騷擾的人不會向上報告,因為哪怕建立了反性騷擾的制度,也可能形同虛設,她們不信任公司流程。這是第三難。
第四難,難在利用女生的羞恥感,讓她沉默。
這是一種社會規訓,明明女生沒有做錯任何事,社會也會讓她覺得她應該覺得羞恥。
從理性出發,我覺得女生覺得羞恥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應該羞恥的是做錯事的人,而不是受害者。但感性上,我發現這種規訓深入骨髓。
我第一次體會到這種規訓,是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被一只咸豬手捏了屁股。當時公交車擠得像沙丁魚,回頭看完全不知道是誰,但是我非常確定我被捏了,而不是不小心擠到的。
我只覺得心臟下墜,掉在地上,非常害怕,氣憤是緩了很久才浮現出來的情緒。我沒有勇氣喊:“我被捏屁股了,我被猥褻了”,這件事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只告訴過熊貓先生和少數幾個要好的朋友,我隱隱覺得這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最好不要聲張。
這次的“7.27阿里高管被控性侵事件”中,那些所謂的領導也在強加這種不該有的羞恥感給受侵害女生。
“因為考慮到你的名聲,我們沒有做出開除他的決定。”
這句話的意思不就是,你被強奸了,被猥褻了,你最好不要聲張,聲張對你的名聲不好。
寫到這里我突然覺得心里好痛,因為我的理性覺得這句話一點都站不住腳,受害者沒有做錯任何事,應該社會死亡和得到法律制裁的是性犯罪的施加者。可是我心里卻有另一個聲音在說,在現在這個社會,性犯罪受害者依然會被貶低,被污名化。
03
熱搜處理干凈了,然后呢?
職場性騷擾應該有這樣的處理流程:
首先,遭受職場性騷擾者,明確向騷擾者說出“不”和“住手”。如果行為情節不嚴重,行為停止,事情就算了結。
其次,如果拒絕或抗議后,行為并沒有停止,向人力資源部門尋求幫助。人事會找當事人談話,如果行為停止,事情就算了結。
接著,如果行為還是沒有停止,或者有任何形式的報復,或更嚴重的侵害發生,提出正式的性騷然內部指控。公司對指控展開調查。最后根據情節嚴重程度對騷擾者做出:口頭警告、調走或解雇等懲罰性舉措。
情節嚴重涉及違法犯罪,就要報警,讓警方介入調查。我們這里說的是公司層面的流程,應該有完善的反性騷擾制度順暢地推進整個流程。
可是,女孩子們的難處,真的能被體察嗎?
寫完4個難處,我覺得我越寫越灰心,對于“大大小小的公司是否有一天會建立起完善的反職場性騷擾制度”感到灰心,對“職場反性騷擾制度建立之后是淪為形式,無法信任還是會真正起效”感到灰心,對社會觀念進步的速度感到灰心。
但我突然想到了《國際歌》,自從看完《覺醒年代》和《革命者》我就有了這個后遺癥,我每次唱這首歌都很想哭,但這首歌會給我力量。
我們不能灰心,我們也不用灰心,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權利就要自己去斗爭, 我們要努力沖破社會規訓帶來的思想牢籠,我們要團結起來把那些不公平的對待和觀念打得落花流水,我們團結起來去做斗爭,總有一天男女平權一定會實現。
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小小的抗爭。
這次的事件里,唯一美好的男性,就是受侵害女員工的先生,他和他的妻子說:“你沒有做錯任何事,我會永遠愛你的,死很容易,能不能為了我活著,求你了。”希望這位女生所受的傷害,最后能慢慢被愛所治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我想一定會的。
【本文原創首發于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圖片來源:unsplash、豆瓣等
- The End-
作者簡介:
李小墨
前海南特區報記者,職業讀書人,已出版暢銷書《請停止無效社交》。
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個人日記公眾號:李小墨的日記(ID:lxmmovie)
個人微信視頻號:李小墨的書單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
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
我們一起讀書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326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