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得知李訥的工作已有著落(得知李訥的工作已有著落)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1975年,毛澤東的眼睛因為白內障的困擾,幾乎看不清任何東西,對于一生酷愛讀書的毛澤東而言,沒有了眼睛,就像是行軍打仗沒有了地圖,難受得很。
毛澤東戎馬一生,從1927年建立井岡山根據地開始,從沒得過什么大病,也從沒有在身上動過刀子,更不要說在眼睛上做手術了。在術前消炎的這段日子里,毛澤東的視力幾乎全部消失,好在他的兒女盡力陪伴左右。

圖 | 晚年毛澤東
李敏和李訥作為毛澤東的兩個愛女,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京,為了照顧父親,千方百計來中南海看望父親,在那段白色煙霧籠罩的環境下,毛澤東深知兒女回到中南海的不易,已經80高齡的他,時時刻刻不忘記關心女兒的生活情況。
李訥回到北京,毛澤東淚流滿面自從李訥結婚后,毛澤東便一直打聽著女兒的生活,李訥是毛澤東的小女兒,從小就在身邊長大,比起來李敏,李訥確實少吃了很多苦,即便是這樣,毛澤東對女兒更是傾注了更多的愛。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作為開國領袖,日理萬機,每天忙于工作的他總是晚上工作,白天睡覺,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多數由衛士和秘書來照顧,只有周末才能抽出空來陪伴一下身邊的孩子們。

圖 | 李訥小時候
李訥小時候在李銀橋夫婦身邊長大,李銀橋和韓桂馨多日陪伴著毛主席,毛主席身上的各種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在對李訥的教育中也從未松懈,1959年,李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毛澤東非常滿意。
北大是中國的高等學府,毛澤東青年時期曾和北大有過短暫的相處,在這里毛澤東和陳獨秀李大釗相識,并較為系統地接收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李訥考入北大后,毛澤東對李訥的學習依然很嚴格,并嚴格要求李訥閱讀四大名著。李訥也曾說過,父親讓他們讀四大名著,真是讀了一遍又一遍。
李敏結婚后,毛澤東對李訥的婚姻一直關心著,李敏比李訥大4歲,當時李訥也已經成年,也到了可以嫁人的年齡,但是李訥對自己的感情沒有多少見解,身邊有男孩子追自己也沒有回應,這樣一拖再拖,十年的時間,匆匆而過。

圖 | 毛主席的兩個女兒
1971年李敏懷了二胎,李訥還是孑然一身,毛澤東掐指一算,李訥已經足足30周歲了,現在30歲都到了大齡剩女的標準了,更不要說那個年代,毛澤東把李訥叫在身邊,語重心長地說:“你就不能像你姐姐那樣,找個人嫁了,安安分分過日子嗎?”
李訥委屈地說:“爸爸,我不是不找,是找不到嘛!”
毛澤東向來嚴厲:“你高高在上的,怎么找,你要把姿態放低一些,爸爸不希望你嫁的多好,即便是嫁一個工人,一個農民也行嘛。”
在李訥和李敏早期上學的時候,除了學校的部分老師,幾乎沒有人知道她們是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孩子,但時間已久,很多人都知道她們的身份了,不敢靠近是真的,“不敢高攀”也是真的。
但毛澤東不這樣認為,領袖也是普通人,孩子也是一個普通人,他不希望女兒嫁的多好,即便是工人、農民,都可以,因為自己就是從農村出來的苦孩子。李訥可以理解父親的苦心真是費了不少時間。
毛澤東和女兒談話不久,就從“五七”干校傳來了好消息,李訥認識了一個叫小徐的年輕人,非常喜歡李訥,李訥聽取了父親的建議,嘗試和小徐處一處,最后發現小徐的人很不錯,便告訴了父親。

毛澤東得知后十分欣慰,他沒有像很多父親那樣催婚,而是建議李訥再處一處,并自己拿主意。李訥綜合考慮后,決定嫁給這個深愛著自己的人。結婚時,毛澤東托人給李訥送來了一個禮物,這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套《恩格斯全集》,李訥深知父親對自己的期望,看到這個禮物泣不成聲。
婚后的李訥夫婦一如平常的夫妻,生火取暖,粗茶淡飯,日子過的也還算可以。李訥生育了一個兒子,孩子長得很是可愛,虎頭虎腦,李訥十分喜歡這個兒子,但她和丈夫的感情卻慢慢出現了問題。
說白了就是觀念不合,當然這也在預料之中,李訥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有文化有觀點,但小徐的文化水平不如李訥,雖然學歷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每次李訥的決定,在丈夫的眼里卻讀不懂。
李訥想去井岡山,因為那里是紅色基地,但丈夫說這里也有山,都是山有什么不一樣的,而且家里還有很多活要干呢。長此以往,夫妻間沒有了共同語言。婚姻不到兩年,就出現了裂痕。
李訥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十分不易,長期照顧李訥的毛遠志告訴她,毛主席身體越來越不好,希望她回去看看父親。已經很久沒有回過中南海了,在回家之前,她特地帶上了父親兩年前送給自己的那套書,帶上孩子和行李,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車。

圖 | 毛主席晚年
毛澤東得知這些事情的時候,視力已經下降的很厲害,看書模模糊糊,有人來了也看不清是誰,聽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李訥要回來了。思女心切的毛澤東還沒有見到人,眼中就流下了熱淚。
經過三年多的鍛煉,李訥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也都增強了,因為李訥在中央辦公廳的“五七”干校鍛煉,編制仍然屬于辦公廳,按照領導干部的子女,她又回到了菊香書屋的前院。
李訥來不及回去收拾,徑直朝著游泳池走去,工作人員還沒有通知,毛澤東就聽見了李訥的聲音。
“爸爸,我回來了。”
剛走進屋子,李訥就嗚咽起來,她看到的是滿屋子的醫療器械,父親毛澤東半頭白發,蒼老的樣子近在眼前,還沒有走到父親面前,李訥就以淚洗面了。毛澤東顫顫巍巍,伸出雙手慢慢向李訥靠近。
工作人員扶著毛澤東,父女倆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毛澤東說:“我的娃娃呀,本來九屆二中全會的時候就想見你,可是你就是不回來看看爸爸,你怎么了,是不是賭氣了,是不是對爸爸有意見?”
李訥拼命地搖著頭,一個勁地擦著毛澤東的眼淚,抽泣地說:“不是,爸爸,我沒有賭氣,是女兒的婚姻有了問題。我離婚了,也沒有臉面見您了。”

毛澤東早就聽說了李訥的事情,聽到女兒親口說出來,心里頓時沉重起來:“娃娃,爸爸不怪你 ,爸爸也是農民的孩子,知道3年的勞動多么辛苦。”
李訥不知道怎么回應父親,趴在父親的懷里,聽著父親的心跳聲,體會著許久未感受過的溫暖。毛澤東扶起來李訥說:“來,讓爸爸摸摸女兒的臉,爸爸的眼睛看不清了。”
看到毛澤東的動作,李訥才感受到原來父親的眼睛這樣的嚴重,她趕緊把臉湊過去,把父親堅強的大手放在自己的臉上。毛澤東簌簌地流著淚說:“娃娃不瘦,農村的太陽傷人也養人,娃娃可以吃了那么苦,也可以做點事情了。”
“我這次回來,就再也不會離開您了。”
毛澤東病情不容樂觀,需要休息,李訥臨走的時候毛澤東特地又叫住李訥說:“有什么困難就和爸爸說,爸爸可以幫助你。”李訥剛回來,沒有工作,也沒有穩定的生活,毛澤東說給你點稿費,李訥說上次您給的還沒有花。
李訥特地詢問了工作人員,說毛主席的情況不太好,要做手術才能恢復視力。李訥知道父親需要休息,告別父親后便來到了菊香書屋的后院。

圖 | 菊香書屋
毛澤東搬到游泳池的時候,很多書還沒有帶走,站在菊香書屋的書架前,李訥凝視著這里的一切,往日如同電影一般在腦海里閃過,時光匆匆,父親已然老去,想想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再想想這么多年沒有回來,李訥泣不成聲。
毛澤東關心李訥的生活毛澤東做手術前,因為視力的消失,導致讀書困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中央辦公廳專門給毛主席找了個“代讀”的人,當時的標準是:政治可靠,學識淵博,會說普通話。
汪東興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張耀祠,張耀祠跟隨毛主席多年,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一連多日在北京大學找尋,最后通過北京市委書記謝靜宜,找到了一個叫蘆荻的女教師。
蘆荻出生于1931年,書香門第,曾就讀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抗美援朝期間在朝鮮擔任空軍記者,普通話也標準,曾在江西省的“五七”干校期間表現也很好,張耀祠便把蘆荻帶到了中南海。

張耀祠來了后,毛澤東特地詢問了李訥的情況,毛澤東說:“娃娃當了十幾年的學生,上過幾年農村大學,是應該做點事了。”張耀祠知道毛澤東的意思,就是看看李訥的工作,并記在了心里。
毛澤東博聞強記,蘆荻雖然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但是在這位老人面前,深深被毛主席的學識所震撼。毛澤東一聽蘆荻的名字,便笑著說:“你這個名字,是從‘故壘瀟瀟蘆荻秋’里面來的吧。”蘆荻說:“是的,主席。”
蘆荻告訴毛主席,自己的父親是個教書先生,小時候父母就經常給她講古詩,還有很多古典文學。毛澤東一生愛讀書,喜歡的書也非常雜,蘆荻問毛主席,先讀哪本書呢。
毛澤東說:“剛才不是涉及到了《西塞山懷古》嗎,那就從劉禹錫開始說吧。”
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毛澤東聽到這句詩后,陷入了深深的深思,緊接著,毛澤東一口氣背出來了劉禹錫十幾首詩,蘆荻大為震驚。她無法想象,一個病中的老人居然如此才思敏捷,并且背誦起來古典詩詞,行云流水,這是多少年積累的成果呀。

毛澤東說話的時候,顫顫巍巍,每次蘆荻聽不懂的時候,都是張玉鳳在身邊翻譯,張玉鳳一直照顧他老人家的生活,病情她也最為清楚,看到毛主席一連幾個小時都在聽書背書,便不忍心地阻止了。
毛澤東一生嗜愛讀書,堅持要學習,工作人員只能把聽書的時間延長2個小時。在等待做手術的那段時光里,毛澤東因為可以聽書了,心情非常樂觀,不久,手術的日子定下來了,在7月29日。
手術當天,病中的周總理顧不得自己的身體,在病房外守護著毛主席,這是毛主席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手術,周恩來作為幾十年的戰友,心里非常不安,直到聽說手術順利完成后,才默默離開。

圖 | 張玉鳳
張玉鳳回憶,做手術的時候,毛澤東讓她打開收音機,要聽岳飛的《滿江紅》,唱片的曲子是由上海昆劇院演唱的,曲調緊貼詞作的原意,把岳飛滿腔忠義氣壯山河的情懷,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鏗鏘的曲調,豪邁的情懷,使毛澤東很快進入無我的境界,手術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這次手術只做了右眼,打算兩個月后再做左眼。手術切口恢復很快,10天后就可以摘掉蓋在眼睛上的紗布了。
這十天內,毛澤東心情非常開心,工作人員問,您恢復視力后,想做什么呀?工作人員自然以為,毛澤東會好好看幾天書。毛澤東沉思許久,說,想見見孩子們。
趁著這幾天精神飽滿,毛澤東把兒女們召集到了身邊,他先見到了毛岸青、邵華和孫子毛新宇,李敏和李訥因為在外地不容易回來,一直到幾天后他才見到女兒,李敏和孔令華帶來了孔繼寧,李訥也從平谷縣匆匆趕來。

毛澤東自己的身體狀況,他十分清楚,但他也很關心孩子們的生活狀況,李敏還好,自從生了二胎,家里就熱鬧起來了,丈夫孔令華也從保定38軍338團調到了北京衛戍區宣傳部,孔繼寧已經15歲了,該上初中了。
唯有李訥的情況他很擔心,張耀祠知道毛主席的心事,便匯報說,李訥已經被組織安排了工作,和謝靜宜一起工作。毛澤東向來清貧,更不希望女兒搞特殊,毛澤東聽完后欣慰地點點頭說:可以了。
因為身體各方面的原因,兒女們想要見父親,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李訥或許沒有想到,一年后,父親永遠地離開了自己。

圖 | 李敏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和父親告別
想念父親的諄諄教導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名譽主席毛澤東,因病醫治無效,于零時10分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9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吊唁儀式。全國各機關、部隊、廠礦、企業、農村、學校、街道等基層單位也舉行吊唁活動。
在進入追悼會大廳的長長的隊伍中,就有毛主席的親人李敏等,對于李訥來說,這一年對于她來說,更加的深沉。毛主席生前曾多次關心李訥的婚姻,如今李訥仍然獨自生活,她心里對父親滿滿的愧疚。
李敏作為李訥的姐姐,得知在此后幾年,李訥一直生活不如人意,便多次關心她,曾在毛主席身邊工作多年的衛士李銀橋聽說了李訥的事情,便把自己的一個同事王景清介紹給了李訥。

圖 | 王景清和李訥
王景清曾和李銀橋一起在中央警衛團工作過,為人老實,現在也是一人生活,李訥接受了李銀橋的好意,和王景清結為了夫妻,當時李訥45歲,王景清58歲,盡管年紀都不小了,但婚后他們一直相親相愛,多次參加活動懷念父親毛澤東。
王景清說:“我會不離不棄地陪伴著老伴。”在很多場合,都是王景清陪伴著李訥,每次看到李訥為思念父親而淚流,王景清也無數次被感動,他說,李訥和毛主席的感情太深了,李訥因為身體不便坐上了輪椅,她去哪里,王景清就推到哪里,十分恩愛。

十幾年后,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的文藝晚會上,李訥和愛人都親自到場觀看,臺上紅色歌聲四起,《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祖國,慈祥的母親》《瀏陽河》等等,李訥在下面靜靜地聽著,并不斷地鼓掌。
觀看結束后,在回家的路上,車里突然傳來了李訥的歌聲:
太陽最紅
毛主席最親
您的光輝思想永遠照我心
春風最暖
毛主席最親
您的光輝思想永遠指航程
您的功績比天高
您的恩情比海深
工作人員笑著說:“大姐,您是在唱歌嗎?”可是再看李訥,她邊唱邊哭,淚水順著臉頰流下渾然不覺。她的腦海中一定又出現了那個最慈愛的父親形象:
毛澤東抱著李訥,在風中的棗樹下,互相背誦著故事,背累了,李訥就依偎在父親的懷里,安靜地睡著了。
這一切,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白駒過隙,滄海桑田。
李訥說:我想我的爸爸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332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