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新手回收舊衣服的利潤有多大(回收舊衣有多暴利)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行業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無論從事什么行業什么工作,只要熱愛勞動,肯下功夫去努力,就都能夠做出一番耀眼的成績。
在很多年輕人還在好高騖遠,垂手等待一份月薪上萬的體面工作時,山東濟南的一對小夫妻早已經熱火朝天的經營起了自己的小生意——回收舊衣。

前有北大狀元賣豬肉,后有90后小夫妻“收破爛”。究竟是什么促使他們選擇了這些曾經無人問津的行業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呢?
是窮途末路之下的無奈之舉,還是另辟蹊徑別具慧眼的智慧選擇?
誤打誤撞,偶現商機清晨,天還蒙蒙亮著,孫灝文便已經收完了一批衣服回來。他做這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每天早出晚歸的辛苦些,但收入確實也比之前豐厚了不少。
提起接觸到“回收舊衣”這行的契機,孫灝文靦腆地笑了起來。
他和妻子張敏是初中同學,兩人認識十幾年了,后來就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孫灝文起初是在一家公交公司里做司機,每天往返于固定的線路。

這樣日復一日的奔波讓他覺得生活都變得模式化了起來。而且每月都是固定工資的收入,在有了孩子之后,孫灝文夫婦的日子過得越發捉襟見肘起來。
這對小夫妻都是90后,骨子里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干勁。
畢竟兩人都還年輕,不想早早地過著這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他們決意趁著時代的熱潮,也做一次創業淘金的嘗試。
起初,二人嘗試了擺地攤,生意也確實紅火了一陣。可隨著疫情的爆發,曾經一度火爆的“地攤經濟”成了曇花一現的景象,熱熱鬧鬧的夜市地攤生意迅速衰敗了下來。

孫灝文夫婦轉而投向了寵物行業,瞄準當下很多年輕人都是“貓奴一族”、“愛犬人士”的情況,開起了寵物店,專門做一些寵物護理美容的業務。
可這項生意卻并沒有孫灝文夫妻倆想象中的那么好做。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之下,二人的寵物店最終以關店歇業告終,這段創業嘗試也告一段落。
眼看著幾次創業嘗試都沒有獲得成功,孫灝文身邊的家人朋友坐不住了。
他們紛紛勸孫灝文和張敏找個安安穩穩地工作,踏踏實實的賺一份工資,能夠養家糊口就行,不要整日里想這些發家致富的夢。

久而久之,孫灝文和張敏也有點動搖了:一直這么折騰下去也不是辦法,實在不行,兩個人就去找份打工的活,老老實實賺一份工資也不是不可以。
夫妻倆打定主意,再做最后一次嘗試,如果還是賺不到錢,就徹底打消創業的念頭,安心上班。
命運有時就是這么戲劇性,在孫灝文夫妻倆幾乎要喪失創業想法時,機遇悄然而至。
2020年的一天,張敏在刷抖音時,無意被一則視頻推送吸引了目光,視頻中不斷跳躍著幾個大字“舊衣回收”。

據視頻介紹,舊衣回收是一個大有前景的行業,破舊的衣物稍加分類便可以變廢為寶,稱得上一本萬利。
張敏動心了,在和丈夫孫灝文簡單商議過后,二人決定就以舊衣回收為新的創業方向,開始新的淘金之旅。
張敏說,聽講視頻的人說舊衣回收是一個很大的缺口。雖然自己不知道這個缺口能大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讓自己也分一杯羹。但張敏說,自己總想試一試。
萬事開頭難,苦盡終有甜2021年,孫灝文和張敏簡簡單單準備了幾樣基本工具,就投入到了收衣服的行動中。一間小小的倉庫,一輛老舊的面包車,成為了他們創業開始的基點。

剛開始的時候,夫妻兩個沒有摸到門路,就拼著一股子干勁,一個小區一個小區挨家挨戶的去問。常常一整天忙活下來,也收不到幾件像樣的舊衣服。
孫灝文說,他們最苦惱的就是沒有貨源,收不到衣服。
就算拉下臉敲門去問,人家也總會以為他們是做什么非法生意的,幾乎沒什么人愿意搭理他們,更不要說把舊衣服賣給他們了。
但回收舊衣服必須“量大”才能有錢掙,如果連基本的衣服數量都不能保證,就更不要說從中賺錢了。
最初的兩個月,孫灝文夫婦常常入不敷出,沒有從回收舊衣服里賺錢不說,每個月甚至還要搭進去不少錢。

為了解決貨源難題,孫灝文夫妻倆印發了許多傳單。一到飯點或是接送孩子上學之類人流量較大的時間點,就去周圍幾個較大的社區派發傳單。
不僅如此,他們還印發了自己的微信名片,歡迎家里有舊衣服的居民掃碼加微信,方便隨時聯系。
慢慢的,孫灝文夫婦倆“大熊舊衣回收”的招牌逐漸打響,夫妻倆的生意這才漸漸有了起色。
兩人形成了明確的分工。孫灝文負責每天開車去各處稱重回收衣物,而張敏則負責在倉庫里把回收來的衣服進行分揀。

張敏說,回收來的衣服都是冬裝夏裝,甚至衣服鞋子堆壓在一起,但不同類型的衣服是要送到不同的地方進行回收的,因此需要先進行粗略的分揀。
張敏心細,她會將孫灝文大包小包收回來的衣服細細拆開。先根據衣物種類,簡單地分揀出衣服、褲子或是鞋包大類,再根據冬裝夏裝的區分進行更細化的歸類。
因為衣服材質類型的不同或是新舊的區別,都會影響到回收的具體價格。分得細致一點,回收售賣的時候方便,利潤也會更高。
在夫妻倆合理分工之下,“大熊舊衣回收”的生意逐漸走上了正軌。
孫灝文也從最開始的一天只能回收到兩百斤衣物,變成現在每天都能回收到一千多斤的衣服量。

衣服數量的穩定也意味著孫灝文夫婦二人收入的提高,那些回收回來的舊衣服變成了夫婦倆的“金疙瘩”。
原來兩個人按部就班的工作,一個月加起來也不過是幾千的收入。而今舊衣回收事業走上了正軌,光一天的利潤都能突破千元大關。如果生意好的話,一天賺個小幾千塊錢的也不是問題。
也就是說,孫灝文夫婦兩個人如今打拼一周的功夫,就差不多抵上了之前忙忙碌碌一個月的工資收入,這樣的變化無疑昭示著小夫妻倆創業的成功。
內有乾坤,舊衣物也有生意經談起自己這次的創業經歷,孫灝文不無感慨。他說,即使是之前已經有過創業失敗的經驗了,自己這次的創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因為回收舊衣服畢竟是要賺錢的,不能不加篩選什么衣服都往回拿,衣服的品質和干凈清潔程度,都影響到回收售賣的價格。
最開始的時候因為不懂“行情”,經常回收回來一些沒有價值的衣服,夫妻倆賠進去了不少錢。
吃一塹長一智后,兩個人才逐漸了解到,衣服到底該怎么回收、怎么分揀。
首先是一些品質較好的,成色也比較新的衣服。這些衣服是可以通過再加工處理后再進行售賣的。而非洲和中東的一些國家,就是舊衣物的主要銷售地。
因為非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還比較落后,便宜又結實的舊衣服便成為了那里人們的首選。非洲氣候炎熱,出口到那里的幾乎都是夏裝。

因此,孫灝文夫婦會將分揀出來的夏裝進行集中篩選,挑選出質量好也比較新的夏裝進行消毒清潔,再將這些打包好的衣服出售給專門的舊衣出口商家,由他們負責二次銷售。
盡管轉運銷售到非洲等地的二手衣物不會賣出多高的價格,但勝在一個需求量大。秉持著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孫灝文夫婦倆倒也把生意干得有聲有色。
其次就是對一些不能直接二次售賣的衣服進行分類加工了。
張敏會把挑出來的磨損比較嚴重的棉衣、毛衣等棉毛制品集中放置在一起,進行簡單清洗之后運送給專門的回收廠家,轉制成生活中常見的遁地布條、抹布一類的工具。

也有些廠家會將保暖性能比較好的衣服進行拆解,制作成農業大棚需要的保暖氈子。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舊衣服的利用效率,實現了循環利用。
當然,一部分衣物上邊帶有金屬鏈條一類的裝飾品,這部分金屬物也有專門的回收渠道。張敏在分類時也會順手將把金屬拉鏈、金屬配飾一類的物品拆下來,積攢成堆后進行售賣。
說起舊衣服分類來,張敏頭頭是道。她靦腆地稱自己最開始也是摸不著頭腦,做得久了才發現,舊衣服回收也是大有學問的。
商亦有道,致力慈善環保孫灝文夫婦的小倉庫雖然面積不大,但里邊的舊衣服卻堆放得井井有條。
孫灝文介紹說,這是因為衣物的去向不同,擺放得整齊一點方便后續挑揀。而且一部分質量不錯的衣服他們夫妻還另有用途。

原來,在分類處理舊衣服時,孫灝文夫妻倆會格外注意有沒有合適的衣服,對于一些質量好的衣服,他們會單獨挑揀出來,進行清洗消毒后捐贈給貧困山區。
因為在那些回收來的衣服里不光有穿久了的舊衣服,也會有幾乎全新的衣服。
孫灝文夫婦介紹說,有很多衣服可能買回來之后就被放在衣柜里積灰,直到過時了也沒有被穿過。他們在分類時翻撿出來一看,幾乎還是簇新的。
這樣的衣服直接銷毀二次加工實在是可惜,如果在消毒清洗之后捐給山區有需要的人,可遠比再加工出售要有價值。

因此,孫灝文夫婦倆在從事舊衣服回收這行以來,已經往貧困地區捐贈了不少衣物。
雖然俗話都說“商人重利”,但在這對年輕夫妻心里,能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獻份愛心,遠比一味追求利益來的幸福滿足。
如今,眼看著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周圍有不少朋友開始調侃孫灝文,稱他是“濟南破爛王”。
面對友人的戲謔,孫灝文總是一笑置之。在他心里,自己做的這份工作既干凈體面又有價值,既“不破”也“不爛”。
誠然如此。對于一般人來說,穿不了的舊衣服堆放在家里只能占地方,又沒有個合適的處理辦法,只能像丟垃圾一樣扔進垃圾箱里。

而且對于現代社會的很多人來說,衣服被閑置不單是因為不合身,很可能是因為衣服的款式落伍,或是穿衣風格的改變使得自己不再喜歡某件衣服。
曾經花大價錢買來的衣服還沒穿過幾次就丟進垃圾箱實在過于浪費了,如果能有個適當的處理途徑,發揮舊衣服的余熱確實是再好不過了。
而孫灝文從事的職業正好填補了舊衣服處理領域的空白。
往常被丟棄的廢舊衣服多半是要隨著日常生活垃圾一起被處理,或是焚燒或是填埋,無論如何都難免造成資源的浪費,甚至一些衣服上的塑化物質和金屬物品,如果處理不好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

提起這個,孫灝文滿是自豪。因為從事舊衣服回收不但可以讓他賺錢養家,還可以響應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
所謂“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孫灝文從事的舊衣服回收行業正好可以避免衣服的焚燒處理,既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可以說是一箭雙雕的好事了。
在孫灝文和張敏的勤勞經營下,“大熊舊衣回收”的生意做的越來越好。夫妻倆商議著,準備換一個大一點的倉庫,擴大自家生意的規模。
因為濟南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舊衣服回收的行業中來,他們作為最先吃螃蟹的人,手里掌握的信息和途徑自然要比新入行的人要多。

夫妻倆決定利用自身的優勢打造鏈條化的運營模式。也就是不再自己天天奔波著挨家挨戶的回收舊衣,而是對準同行小商家,直接從他們手里回收舊衣物,然后就行加工分類。
這樣一來,夫妻倆身上的擔子就會輕松很多。
張敏說,最開始干這行的時候天天早出晚歸的,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往往夫妻倆出去收衣服的時候孩子還沒醒,等他倆披星戴月的回來,孩子就又睡著了。
如果能夠轉型,主要干些批量回收、再次加工的活,以后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會多了。說到這里,夫妻倆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孫灝文夫妻倆最開始從事這行時,已經經歷了幾次的創業失敗,而他們的家人也都是秉持著不理解的態度。
可小夫妻倆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打倒,而是想方設法的謀求一條生路,努力的在陌生的市場站穩腳跟。
從曾經倒貼錢做生意的處境,再到如今一天就能賺到上千元,孫灝文夫婦倆的創業經歷像極了一段“神話”。
但只有他們知道,這段創業傳奇的背后是夫妻倆夜以繼日的付出和汗水。幸運的是,生活沒有辜負努力拼搏著的他們,他們確實實現了“變廢為寶”“舊衣淘金”的夢想。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416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