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阮籍思想轉變(不要跟我談理想)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一
有個問題不知當問不當問,你一周有幾天不想上班?
每個清晨,又是什么神秘力量讓你鉆出溫暖的被窩,踏上擁擠的地鐵,容(生)光(無)煥(可)發(戀)地出現在辦公室里?
雖然我們都有不得不上班的理由,但好在還擁有自主選擇和隨時離開的自由。
拿到offer后瀟灑say no就不用說了,辭職的理由也是各種鬼斧神工。
世界那么大,你可以辭職。吃膩了公司附近的外賣,你可以辭職。因過勞肥導致身材走樣腹肌陣亡,你還是可以辭職。
而古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一旦你被某家公司某個領導看上,你就很難逃出他的魔爪。
因為,領導給你offer你不來,這是看不起領導啊!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個看不起領導,又干不掉領導,不得不在領導面前扮乖巧的男人,同時也是中國第一代男團大頭領,中國翻白眼界的先驅和巨擘。
不過在聊他之前,我們先宕開一筆,先從那只下蛋的雞聊起。
可是他在人才市場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引發了各路大佬的哄搶。
首先是曹操的一個堂弟,都護將軍曹洪。此人后臺很硬,肩膀上一堆軍功章,從不跟員工談情懷,干得好年底就發一輛寶馬。
阮瑀不是見錢眼開的人,他平靜地拒絕了。
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姓曹的有多兇殘——
曹洪派人把阮瑀綁了起來,香腸粗的皮鞭也不加孜然就是一頓猛抽。
一直抽到皮開肉綻,阮瑀還是不松口。
第一關總算這樣狼狽通過。
誰知消停了沒多久,又一個獵頭找上門來:這一次,是曹操親自出馬,要把阮瑀招至麾下。
有了上次的教訓,阮瑀二話不說,卷起鋪蓋就躲進了深山里。意思是:來抓我呀,抓到了做什么都可以。但我賭你抓不到,嘻嘻。
阮瑀沒有考慮到,曹操哪會玩什么躲貓貓呀,這種人只能想到一個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放火燒山。
想當年,晉文公就是這樣一把火燒死了介子推,燒出一個寒食節。
阮瑀不是介子推,他一看曹操這么“火大”,還是乖乖認慫吧。敬酒不吃吃罰酒地跑去曹操府上,踏踏實實地寫了首詩表忠心:士為知己死,女為悅者玩(《琴歌》)。
意思是: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人了。

阮瑀
都說強扭的瓜不甜,阮瑀在曹操手下卻干得風生水起。他和建安七子中的另一位陳琳,并列為曹操麾下文案雙巨頭。
最夸張的一次,阮瑀隨曹操騎馬出行,中途曹操著急需要一篇公文。他和阮瑀說了沒一會,阮瑀就交上來一篇文采斐然的稿子,當時曹操都震驚了:你這是隨身帶了筆墨紙硯還帶了小桌板不成!
阮瑀羞澀地一笑:不是你說讓我馬上寫稿的嗎?這匹馬性格不錯,它要是喜歡亂動的話我就真沒轍了。
二
阮瑀四十六歲那年,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阮籍。
是的你沒看錯,第一集是故事背景,現在我們的主角,比建安七子還紅的男團——竹林七賢中站C位的阮籍,終于出場了。
眾所周知,很多主角都自帶不死光環,和坑爹魔咒。阮籍也不例外。他三歲時,阮瑀果然被病魔戰勝,領了盒飯。
留下孤兒寡母,甚是凄涼。
好在阮瑀生前朋友眾多,在建安七子幕后金主曹丕的帶領下,大家發起了一場……作文大賽(別問我曹丕是怎么想的,我也答不上來)。題目是《寡婦賦》,精彩片段摘錄如下:
唯生民兮艱危,在孤寡兮常悲。人皆處兮歡樂,我獨怨兮無依。
意思是:人生實苦,尤其我們寡婦。別人日日嗨翻天,我們寡婦真可憐。
曹丕此人,當得起“吊喪鬼才”的稱號。
阮瑀去世他帶著大家寫同題作文,后來建安七子中的另一位王粲去世,他又帶著大家在葬禮上學驢叫。原因是王粲生前特別喜歡驢。
邪惡的我,忍不住腦補了一下,如果王粲喜歡的不是驢,而是某島國的愛情動作片,他的葬禮會被曹丕辦成啥樣……
在曹丕和建安六子的關懷下,阮籍茁壯地長大了。這孩子學習特別刻苦,為了看書可以幾個月不出門。不僅文化課成績獨領風騷,還主動要求報各種興趣班,又是彈琴又是擊劍,藝術特長和體育特長雙管齊下。

阮籍
然后,他就成了人才市場上比阮瑀還香的香餑餑,各路大佬搶著給他遞offer。
一開始,阮籍還真準備擼起褲管大干一場,為曹氏竭忠盡智,發光發熱。
可緊接著問題就來了:當時中國北方的江山社稷,面臨著魏晉易代,從姓曹向姓司馬過渡的局面。
實際控制人的股權變更過程并不和諧,甚至可以說充滿了血腥。
在著名的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大開殺戒,釀造出“天下名士減半”的慘烈一幕。
也就是說,升職加薪的背后,潛伏著隨時掉腦袋的風險。
現在,阮籍和他爸一樣,要認真思考到底工作還是不工作的問題了。
他在一張慘白的宣紙上列出了一個長長的清單——我為什么要工作?
又在另一張慘白的宣紙上列出一個簡短的清單——我為什么不工作?
盡管第一張紙被寫得密密麻麻,第二張紙只有寥寥幾個字,最后阮籍還是默默撕掉了第一張紙。
因為第二張紙上寫著:我怕死。
三
由于有家學淵源,在如何拒絕一份工作這件事上,阮籍比他爸多了幾分技術含量。
他從不正面硬剛,更不會讓自己落到挨鞭子的田地。
每次他發現一個offer無法拒絕,就裝模作樣去上班。然后沒多久,就給領導交上去一份病歷表:報告老板,我現在的身體,可能已經不適合繼續待在這個崗位了。等我回去養好病,再來為您健康工作五十年!咳咳……咳咳咳。
這一招屢試不爽,就連大將軍曹爽也拿他沒辦法。
當時,曹爽作為站C位的輔政大臣,正是權傾朝野的時候。他的競爭對手司馬懿,看起來則是垂垂老矣,奄奄一息,被排擠到靠邊站。
當世權臣遞來橄欖枝,含金量有多高不言自明。可阮籍卻仍以身體為由,干沒幾天就辭職歸田。
很多人在背后指指點點,說阮籍不識時務,將來肯定要后悔。
然而一年后發生的事,把這些人的臉打到iphonex都識別不出來。
這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高平陵政變。
司馬懿趁著曹爽出城祭祀,出兵封鎖洛陽城,不僅政變成功,還把曹爽的黨羽一網打盡。

這時候人們才想起來,去年有個叫阮籍的家伙,當時他要是跟著曹爽升官發財,這會墳頭就該有人蹦迪(在古代叫踏歌,李白寫過“忽聞岸上踏歌聲”)了。
四
然而悲劇的是,高平陵政變過后,阮籍卻不得不出山,加入了司馬懿的團隊。
原因很社會:裝病這種入門級的騙術,根本騙不過司馬懿。當年,司馬懿自己就用過這個騙術試圖拒掉曹操的offer,并且失敗了。
更煩人的是,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還都挺器重阮籍的。
這就讓阮籍內心很矛盾很痛苦。
追根溯源來講,阮籍可以算曹魏陣營的人,他的心和曹魏皇室站在一起。畢竟,他父親深得曹操和曹丕器重,他自己幼年時又管曹丕叫叔叔,拿過他好多零花錢。現在曹氏式微,司馬氏跋扈,他卻被迫做了司馬氏的員工,心里能不別扭?
可司馬代曹,就像幾十年前曹氏代劉一樣大勢已定,他一個文弱書生,也改變不了什么。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盡力不去做幫兇了。
司馬師曾經派給阮籍一個差事,讓他去魏帝曹髦身邊做間諜。知己知彼,改朝換代的戲碼才能順利上演。
本來是多好的立功機會呀!阮籍卻左右為難,寢食難安。
他不是個生意人。從沒想過,通過出賣別人來獲得進賬。
更何況,要他出賣的還是那個有恩于他的家族。
每次司馬師給他發在嗎?在干嘛?曹髦在嗎?曹髦在干嘛?
阮籍都回復得很吃力。短短一句話要修改好半天。
怎么才能擺脫這個尷尬的處境呢?
想來想去想到了:掛職。
阮籍找到司馬昭(司馬師此時已經病死):領導,我能不能去縣里鍛煉鍛煉?沒有基層經驗,工作起來總覺得缺了點什么呢。
司馬昭一聽很高興:知識分子愿意下基層,好事!

就把他派去外地做東平相。
很多詩人做起地方官來都是一把好手,很會造福百姓,比如白居易、王安石、蘇軾。可說到阮籍,不太好下判斷。
因為他做東平相一共就干了十來天,唯一的政績是:拆掉了衙門口一塊影壁,大大改善了屋里的采光。
然后就騎著小毛驢回洛陽跟司馬昭匯報:報告領導,我破除了橫亙在人民公仆和人民之間的一道壁壘!
五
阮籍一生的最高職位,是步兵校尉。和東平相一樣,他主動跟司馬昭求來的。
這個不痛不癢的閑職,特別適合養老。之所以鐘意它,原因很吃貨:阮籍聽說,那個單位存了很多好酒。
只想蹭酒買醉,無意升職加薪,不和你對著干,但也別指望我給你抬轎子,這就是阮籍的政治態度。
這么做當然很危險,司馬昭手下有個叫鐘會的家伙,就總想著從阮籍身上抓到點什么把柄,整死他。阮籍的好朋友嵇康,就是這么被鐘會整死的。
阮籍能怎么辦?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唄。你說什么都對,你聊啥我都“今天天氣哈哈哈”唄。
生活過得這么壓抑,總要有點釋放的渠道啊。幸好阮籍是有車一族,得空他就喝點小酒駕車去郊外,漫無目的地瞎轉,一旦發現前方無路可走,就停下來嚎啕大哭。(還記得《滕王閣序》里那一句吧: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為了不憋出內傷,阮籍發明了一種非主流的反抗方式。
做個壞男人。
什么名教禮法,什么這個規那個矩,都給我閃一邊去。
當時,司馬氏強調以孝治天下,阮籍卻在得知母親死訊時,堅持要下完一局圍棋(請想象一下得知母親去世有人還打完一局王者榮耀的情景)。在母親的葬禮上,凡是面帶愁容來吊喪的人,他都翻一個大白眼,最后還是嵇康懂他,帶著琴和酒來,阮籍這才多云轉晴,青眼相看。

他和嫂嫂玩曖昧,整天粘著鄰家少婦,還在一個素昧平生的美少女葬禮上縱情大哭(是的,不僅蹭酒,連葬禮也要蹭)。
就算是在司馬昭的飯局上,當所有人都西裝革履,畢恭畢敬,他卻敢吊兒郎當,箕踞嘯歌,完全沒個正形。
表面看,凈是些不著調的事。
背后,卻藏著一顆四面受困的靈魂,和幾許壓低嗓音的吶喊——
所謂的名教禮法,所謂的綱常倫理,早就成了司馬氏手中一件虛偽至極的工具。誰不合作,就安上相應的罪名往死里整。至于司馬氏自己,那個道貌岸然的利益集團,何曾遵守過半點規矩!
既然如此,那我便做一個狂放不羈的男子,讓那些虛偽的規矩都見鬼去吧!
魏晉時期怪人、狂人那么多,動不動就“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六
除了喜歡蹭酒蹭葬禮,阮籍還有個愛好,蹭飯局。
而且蹭的還是“國宴”——三天兩頭就往司馬昭府上跑。
你看你看,我沒有不乖的,我又來你家打卡啦。
這種求生欲,一方面顯出阮籍的矛盾軟弱,另一方面,可以說是相當長肉了。
以司馬昭的聰明,顯然也看出來阮籍這是做做樣子。可誰讓阮籍微博粉絲多呢,這么大一個大V,雖然從沒給司馬氏官方微博點過贊,但他還愿意在司馬家屋檐下低低頭,也算很給面子了。
所以司馬昭常常護著阮籍。
有一次,一個大官當著阮籍的面,建議司馬昭流放阮籍。罪名是:母親剛死就出來大吃大喝,不孝的逆子!
司馬昭卻微微一笑:你沒看到阮籍骨瘦如柴的樣子嗎?人家這是真孝子,真傷心。至于那些表面功夫,就不是給他這樣的人準備的!
恰好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到了可以撩妹的年紀,為了避免這孩子撩到一個不三不四的女人,司馬昭決定,要讓他多接受接受文學的熏陶,放出風聲,要替他向阮籍的閨女求親。
是不是覺得司馬炎這個名字有點耳熟?讓我們回憶一下中學歷史課本講西晉那一講。西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叫什么來著?沒錯,就是司馬炎。
這事擱誰身上不都得樂死啊,可阮籍又豈是我們凡人能夠猜中的。
一聽說司馬昭派人來提親,阮籍就預先把自己灌醉了。
使者一看,不能讓人“酒嫁”啊,辛苦點,明天再來吧。
結果,一連去了六十天,阮籍天天都是醉眼朦朧,口齒不清。
司馬昭再傻,也明白阮籍什么意思了。
這事,就這么被阮籍蒙混過關。
不過機智如他也該想到,在有些事情上,酒,并不是萬能的。
七
中國歷史上,很多改朝換代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戰爭起義,而是通過“和平”禪讓,協議轉讓股權的方式完成的。
比如王莽代漢,楊堅建立隋朝,趙匡胤黃袍加身。
禪讓的關鍵,是不能讓領導自己提出來要變更股權,這樣會顯得領導太不高風亮節。
必須是廣大人民群眾大聲疾呼,眾望所歸,領導一再推辭,最后實在沒辦法,只能順應民意,借殼上市,龍顏大悅地去納斯達克敲鐘。
在這個過程中,搞出來一篇“代表民意”的爆款文案,非常關鍵。
說到這你也明白了,這么重要的任務,沒有比阮籍更完美的人選了。
接到命令時,阮籍最開始一臉無辜:什么?寫文案?這不是領導秘書的活嗎,我一個步兵校尉……
在看到對方堅定中帶著森冷的眼神后:好的親,我會盡快發貨的。
然后他就又把自己灌醉了。
使者來取貨那天,阮籍還一個字沒寫,在滿屋子的酒氣里打呼嚕。
使者戳了戳阮籍的胳肢窩,把他戳醒。雙方一陣沉默的對視后,阮籍提起筆來一氣呵成,一篇神作呱呱墜地。
雖然最后司馬昭沒來得及以皇帝的身份出道就死了,但阮籍的這篇《勸進表》,卻成了他晚節不保的一個實錘,給后世的噴子們留下了滿滿的槽點。
你們看看阮籍這人,整天裝出一副狂放不羈的樣子,還不是跪舔司馬氏?他就是司馬氏褲襠里一只虱子!同樣是竹林七賢,嵇康比他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刀沒架到自己脖子上,人人都可以輕輕松松當鍵盤俠。
就在阮籍寫《勸進表》的前一年,嵇康被殺了。阮籍如果拒寫這個文案,后果可想而知。
嵇康的確夠剛烈,可阮籍并不想做這樣的烈士,他只求穿過風風雨雨,過完寂寞余生。
阮籍妥協了,內心的痛苦煎熬卻像一把布滿倒刺的鉤子,讓他的靈魂千瘡百孔。他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當代的道德家與后世的鍵盤俠們,會用怎樣的手勢戳他的脊梁骨。在無數個夜雨攪擾夢魂的夜晚,他也焦慮九泉之下的好友嵇康,會在夢里給他什么樣的臉色。
就這樣,寫《勸進表》一兩個月后,阮籍郁郁而終,享年五十四歲。
八
魯迅說: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阮籍一生雖然矛盾苦悶,但他居然一口氣交到了六個知己,做批發真的很有天分。
就像銀行卡余額不足和找不到女朋友總是成對出現,掉頭發和長肚腩是難兄難弟,阮籍的知己們,也凈是些才華很高,但不怎么著調的家伙,專業稱呼叫“名士”。
比如嵇康,大概是史上最“有味道”的男人:只有身上長了虱子,他才肯屈尊去洗個頭沖個澡。他還是中國賴床界的先驅和巨擘。每天早上,只要還沒被尿憋到膀胱炸裂,他絕不會從床上爬起來。
比如劉伶,整天在家裸奔,還號稱他們家房子就是他的褲子,凡是進了他家,就相當于鉆進了他的褲襠。他還超愛喝酒,出門在外也喝一路,為了防止醉死了暴尸荒野,他的仆人會隨身帶一把鏟子,以便就地掩埋。
比如阮咸(阮籍的侄子),可能是史上最不挑酒友的酒鬼。《世說新語》里有這么一段:(阮咸和族人)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他給母親守孝期間,聽說他的少數民族女朋友要搬家去遠方,披麻戴孝就追了上去,然后倆人親密無間地同騎一頭小毛驢招搖過市。
再比如王戎,可以媲美葛朗臺的守財奴。最大的愛好就是數錢數到手抽筋,女兒借他幾個小錢,他都甩臉子,侄兒結婚他只送一件破單衣,送完居然還覺得肉痛,又要了回去。
就算是最靠譜的山濤,他縱容老婆追星的程度,也讓人大(無)開(話)眼(可)界(說)。山夫人早就聽說阮籍嵇康的大名,非讓山濤把這哥倆請到家里,然后從墻洞中偷窺,看了一整個通宵!看完還帶點評:嗯,老公你的才氣是趕不上他倆啊……
我常常很困惑,這幾個人組出來的男團為什么叫“竹林七賢”,而不是“竹林七怪”?
像這樣的原生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得天天拆房子,天天偷爸媽手機給女主播氪金打賞?
然后我就發現我錯了,徹徹底底地錯了。
阮籍的兒子也曾想出道加入“七賢”,阮籍的回答毫無商量余地:咱團里已經有兩個姓阮的了,你給我好好學習去!至于嵇康,更是和所有慈祥的老父親一樣,語(婆)重(婆)心(媽)長(媽)地寫了個《誡子書》,內容巨細無遺,完全就是魏晉版《三好學生守則》。
這像是他倆干出來的事嗎?
中國人推崇子承父業,克紹箕裘,一個人不讓兒子把自己的人生復制粘貼并且發揚光大,只能說明他對自己的活法其實并不認同。那些“佯狂難免假成真”的言談舉止,那些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戲碼,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不甘和無奈,也是報廢自己大好人生時最后發出的那一聲“他奶奶的”。
如果可以選擇,誰不想做個前途無量的有為青年啊!
為什么阮籍嵇康們是竹林七賢而不是竹林七怪?
因為怪的不是他們,是那個讓人無路可走,無話可說的時代。
愁苦之詞易好,歡愉之詞難工。
讀古詩詞,劈面而來的多是些凄風苦雨,愁云慘霧。
但,即便是李賀,也會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邁。即便是杜甫,也會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暢快。
只有讀阮籍的詩,你的內心不會有什么波瀾起伏的。因為他全都是些負能量……
比如他最經典的這首《詠懷》: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一個人的夜,我的心應該放在哪里?只有一點孤鴻,哀鳴不已,凄愴作答。
再比如這首同樣經典的《詠懷》:
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
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讀起來,有沒有一種鬼氣森森的感覺?
好不容易看到這么幾句(題目還叫《詠懷》,開心嗎?):
少年學擊劍,妙伎過曲城。
英風截云霓,超世發奇聲。
揮劍臨沙漠,飲馬九野坰(jiōng)。
旗幟何翩翩,但聞金鼓鳴。
有點盛唐邊塞詩的英氣和硬氣了吧?然而根本帥不過三秒,到最后還是熟悉的配方,親切的味道:
軍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時,悔恨從此生。
詩如其人。充滿了欲言又止,充滿了獵獵悲情。
歷史上,懷才不遇的詩人很多,一生潦倒的詩人也很多,但還從沒有一個詩人的詩,讓我如此心疼,如此想要給作者一個大大的擁抱。
在給出擁抱的同時,心里又帶著九十九分的唏噓。
我們讀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知道他被唐玄宗買斷工齡,賜金放還,職業生涯全面崩塌。我們讀杜甫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知道他作為寒門子弟投身京漂的艱辛不易。讀李賀的“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知道他因避父諱無緣進士考試,只能屈身皂吏的屈辱創痛。
總結一下,都是很努力,但卻沒得選。
而阮籍呢,明明深得司馬氏器重,只要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做開國皇帝的老丈人。然而他卻選擇在春秋鼎盛的年華開啟半退休的上班模式,選擇過“冰火兩重天”的生活:不是“胸中懷湯火”,就是“終身履薄冰”。
他的矛盾痛苦,也因此變得混沌而又微茫,像霧像雨又像風,說不清道不明。
最后,用一首同樣負能量的詩,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傷哉龍受困,不能越深淵。
上不飛天漢,下不見于田。
蟠居于井底,鰍鱔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這首詩叫《潛龍》,作者就是前面提到過的魏帝曹髦。他十四歲登基,本是個雄才大略智勇雙全的君主,只可惜一生都做了司馬氏的傀儡,最后在奮起反抗時被一槍戳死,享年二十歲。
作者彭敏:作家,中央電視臺中國成語大會冠軍、中國詩詞大會亞軍。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426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