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緬甸非法私人武裝(非洲華人酋長胡介國)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說起非洲酋長,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的畫面可能是一個身材魁梧的黑人,頭戴鳥翎、面涂油彩、身披獸皮,生活在一個原始又荒蕪的世界。
但就在2001年,有一個中國人被尼日利亞授予“酋長”的榮譽。
在尼日利亞,上至高官名流,下到平民百姓,無一不認識他。
這個華人在尼耕耘幾十年,目前已然成為了中國和尼日利亞交流與溝通的橋梁。
他就是胡介國,非洲的華人酋長,有用私人武裝。

胡介國
遵父命,遠赴非洲胡介國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受到傳統的教育。
1972年畢業后,他進入上海南海中學,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英語老師。
胡介國本以為自己會一直從事教育行業,過平靜的生活,直到1976年,他接到了遠在非洲的父親的來電,人生軌跡從此改變。

胡介國的父親在尼日利亞經營著一家效益不錯的紡織廠。
后來,眼看自己的身體日漸衰老,胡父需要為自己的尋找一個接班人,幫著自己打理在尼日利亞的生意,他打電話告訴胡介國:“你應該到非洲來了,接我的班”。

于是,1978年,帶著學校和尼日利亞大使館工作人員的鼓勵,胡介國從深圳羅湖出境,只身前往非洲。

盡管父親已經在尼日利亞打下了很深的根基,但初到非洲的胡介國不愿意一直依附在父親的羽翼下,繼承他的紡織事業。
權衡之后,胡介國選擇了遠赴加拿大學習酒店管理,并在四年后畢業,投身于酒店行業。
他應聘到了尼日利亞商業中心城市拉格斯的一個著名飯店,成了那里的餐廳助理。
憑借著聰明和勤奮,胡介國像被一個被裝進袋子里的錐子,很快露出頭角,從眾多職員中脫穎而出。
僅僅用了五年,他便當上了飯店總經理,之后,又獲得了飯店的一部分股權,從小小的餐廳助理成長為一大股東。

這五年里,胡介國不僅賺到了“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他接觸了眾多社會名流、政府高層。
“我覺得自己的思想和世界接軌了”,他回憶。
眼界開闊了,胡介國也不愿滿足于現狀,在他的腦海里,開一個自己的酒店的念頭逐漸清晰。

當時的尼日利亞正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許多投資者為避免虧損都放棄了這塊市場,就連朋友也勸說胡介國放棄這個想法。
在國家經濟蕭條的情況下開個高檔酒店,客源不多,如果他一意孤行,有可能血本無歸。
但胡介國非常堅定,“我經營的不是酒店,更是文化,讓非洲人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并在非洲傳播中國文化。”
于是,1997年,胡介國投資800萬美元,在拉各斯市開了一家最為豪華的金門酒店。
酒店雖開在非洲,卻隨處可見中國色彩。
裝修便是其中之一,胡介國專門請人設計,將酒店打造成一個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筑。

這些心思讓金門大酒店充滿了別具一格,甚至一度成為了旅游者參觀的景點。
既然是酒店,胡介國也沒落下對食品的重視。
他請了中國廚師,利用當地臨海,海鮮優質的自然優勢,將中國的烹飪手法和當地的新鮮食材相結合,做成當地人從未品嘗過的東方美味。
這種特殊的口味吸引了很多食客,連總統和部長們也經常光顧,胡介國逐漸與他們成了朋友。
就這樣,金門酒店成為了當地政商人員宴請賓客的首選之地,同時,胡介國還經常在這里舉辦中華文化展覽,幫助中國的產品走向非洲。
胡介國的生意越做越大,目前,金門大酒店已經成為尼日利亞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和旅游中心,胡介國的商業版圖也擴大到建筑、機械、國際貿易等其他領域,形成了一個以金門酒店為賀信的綜合性股份集團。

許是因為之前曾從事教育行業,胡介國敏銳地注意到,當地的教育非常落后。
上世紀90年代末,胡介國到尼日利亞一所條件較好的學校參觀,所見所聞令他感概不已,至今難以忘懷。
校舍是用幾塊木頭拼起來的,呈現一個蒙古包一般的圓形,墻壁用磚頭和鐵皮包成,門窗低矮,正常人需要弓著身體才能進去,地板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
校內沒有椅子,沒有桌子,孩子們自帶小木凳,把書本擱在腿上看書寫字。
尼日利亞常年炎熱,溫度可高達40多攝氏度,但學校里沒有風扇,學生只能忍受著酷熱,一邊流汗一邊學習,條件非常艱苦。
目睹這些狀況,胡介國心里非常難受,下定決心要在當地建設幾所設施完備的學校,讓孩子們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下接受更好的教育。

幾年后,四所嶄新的學校出現在拉各斯市,每所學校均可容納3000多人。
紅磚、白墻、草地、高樓,各種設施一應俱全,讓它們一躍成為尼日利亞歷史上最豪華的學校。
但豪華都是用金錢填充起來的,建造這四所學校的花費一共是兩億元人民幣。
當時的政府資金緊張,拿不出這筆錢,胡介國就以公司名義向銀行融資兩億多人民幣,墊付了下來。
直到現在,當地政府仍沒有還清這些錢,但胡介國并不介意,“我們想把中國和非洲下一代友誼的種子留在這里,通過這種方式使中非友誼永遠存續下去”。

在胡介國于非洲生活、工作的這幾十年,他一直保持這這種真誠與爽直,和當地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我在當地有很好的合作伙伴,他們把我當兒子一樣對待,我們合作了30年了,非常愉快。”
胡介國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到2001年,通過當地人的舉薦,胡介國被正式任命為部落酋長。

大多數人對酋長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久遠而蠻荒的年代,作為一個部落的首領,酋長擁有屬于自己的領地和子民,擁有各項特權,頭戴鳥翎,手握權杖。
事實早已不是如此,在現在的非洲,酋長一職更多代表一種理念,一種禮儀和一種榮譽。
但鑒于胡介國對當地的貢獻,有關部門還是給了他一些特權。
他被特別批準可以擁有一支近百人的武裝警衛隊,人員由他自己到警察局挑選,全權指揮,工資則由政府發放。

除此之外,他還有外交豁免權,當地警察也沒有資格動他。
拿到這些特權的胡介國表現得非常淡然,“實際上我沒有什么特權,也不領薪水,可能最大的特權就是大家很尊重我,我可以隨時見州長,見總統。”
在胡介國看來,擔任了酋長這個職位,他就有更多的責任,他要繼續為中尼建交的事業努力,成為兩國的一個橋梁。
他可能不會想到,意外來臨時,他的這個武裝警衛隊還能派上大用場,挽救同胞于危難之中。
在2001年的一個晚上,胡介國和中國領事館的人共進晚餐,剛回到家中,就接到電話,得知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的幾名工作人員被劫持,命懸一線。

因為劫匪持有槍支,極度兇悍,在路上已經打死幾位攔截的警察,剩下的人都不敢靠近。
得知消息后,胡介國來不及休息,立刻帶著自己的警衛隊趕到現場,駕著沖鋒車跑在最前面。
劫匪不肯屈服,一路上不停朝身后開槍。
面對槍林彈雨,胡介國和警衛心里都有點發虛,但為了同胞的安全,他還是咬牙堅持,一路緊追,直到邊境。

此時劫匪才意識到這幫中國人不好惹,放了這三位外交官,落荒而逃。
胡介國順利救下同胞,帶著他們平安回到大使館,使館人員紛紛列隊歡迎。
有人見到他后,摸了摸他,開玩笑地問他有沒有中彈,胡介國這才一陣后怕,從那以后,他為自己配置了兩件防彈衣。
不是胡介國之前不怕死,只是事發突然,心系同胞安全,他來不及想太多。
在他看來,“中國人的事,就是我的事”。

他經常幫助一些初到尼日利亞的企業開拓中國市場,以酋長身份和當地政府談判,以爭取更多的權益,因為要處理這些事務,胡介國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生意。
他不辭辛勞,在華人與當地人做生意產生糾紛時幫忙協調。
有華人生意失敗無力償還債務,被債主找上,拿著槍威脅,是胡介國提著現金去解救。
時間久了,胡介國這個熱心親和的酋長在當地華人的圈子里愈發出名,每次遇到困難,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胡介國。

劫持綁架這種事畢竟少見,當上酋長后,胡介國的日常工作更多是參加各種會議,幫助當地政府處理華人相關事務。
胡介國便是尼日利亞和中國交往和溝通的一座重要橋梁,除了酋長,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即中非商會副會長。

胡介國曾出面幫助談成一個中國在非洲承建的最大項目,讓中國土木工程集團能夠在尼承建鐵路改造和維修,合同金額達5.6億美元。
中石油到尼日利亞考察時,胡介國提前安排日程,熱情接待,還親自聯系引薦尼日利亞的石油部長,促進雙方交流。
他還曾和中國江蘇、山東多個省份合作,幫助他們在尼日利亞舉辦展銷會,與江蘇省的合作甚至長達十年。
為了更好促進兩國貿易交流,2004年,尼日利亞總統任命胡介國為總統顧問,負責中小企業發展事宜。
十幾年來,胡介國致力于這項事業,經他牽線搭橋落戶尼日利亞的企業已有上百家,兩國貿易額從1995年的2億美元爬升到了2015年的149億美元,兩國人民的關系也愈發親近。

2020年,新冠病毒又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尼日利亞疫情形勢緊張,在尼華人的安全成了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館的牽掛。
雖然尼日利亞并沒有強制要求華人隔離,但中國企業處于安全考慮,依然自覺地要求員工進行自我隔離,這樣一來,隔離場所就是一大問題,這么多人,哪有相應的隔離空間?
這一次,胡介國又一次伸出援手,主動與使館商議,將自己公司旗下的酒店用作“隔離酒店”,為中國同胞提供良好的隔離條件。

此外,來自其他國家的入境人員也可以入住,“這也是體現大國擔當精神”,胡介國笑著解釋。
在關注同胞身體健康,提供住宿的同時,胡介國也擔心他們整天悶在房間里會煩悶無聊。
為此他特地讓人在每個房間門口放了一個椅子,這樣住戶覺得悶的時候,就可以出門坐到椅子上,雖比不上沒有疫情的時候,但好歹能透透氣,醒醒神。
他還保證房間內網絡和電視的暢通,每天提供報紙,種種舉措,皆是溫暖。

從上海的一個普通老師到非洲的酋長,胡介國在社會地位上實現了質的飛躍,但在心靈上,他始終是一個熱心、親和、胸懷天下的人。
華人酋長這個榮譽,便是胡介國幾十年奉獻的最好注解。
曾有一位中國駐尼大使發出這樣的感慨,“胡介國就像熊貓一樣稀缺,要善加保護”,這樣一個心系祖國、致力建交的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記得。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516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