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2)

時間觀念反映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
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年,一位新生到北京大學報到,他帶著繁重的行李,不方便去報名。這時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向他走來。
這名新生請求老人幫忙看一下行李,老人爽快的答應了。等到這名新生把所有手續都辦齊時,已經到了正午,沒想到老人還在頭頂烈日,捧著一本書在看。
次日開學典禮上,這位新生看見昨天幫他看行李的老人端坐在主席臺上,向同學打聽才知道他是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這位新生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如此低調,醉心學問,與世無爭。
季羨林曾說過:“順應本心,不為外物干擾,才能一生自在。”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調查,有87%的人目標模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事,經常會受到別人的干擾;10%的人有3到5年的清晰目標,有較強的執行力;3%的人有10年以上的規劃,不會受到別人的干擾。
在這個嘈雜的世界里,有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目標,又時常抱怨命運的不公。
那些能夠堅持目標,不受外界干擾的人,都已經實現了成功。
專注于內心追求,才會有出于千萬人的人生。
你有多自律,人生就有多自由。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知是什么?
點贊最高的回答說的就是對自律和自由的認知。原話為:
我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來才發現自律的人才會有自由。
怎么理解這句話呢?
我給你們分享一個小故事:
一位騎師訓了一匹好馬,他認為給這樣的馬加上韁繩是多余的。
有一天,他騎馬出去,就將這匹馬的韁繩給解除掉了。
沒有了束縛,馬在原野上歡快地飛跑起來,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越跑越大膽,一路狂奔,結果騎師被馬從馬背上扔下來,摔得鼻青臉腫。
而失去控制的馬一直往前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方向也辨不出來,最后沖下了深谷,粉身碎骨。
一條小小的韁繩,卻左右著一人一馬的命運,這條韁繩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自律】。
韁繩的存在,看似限制了馬的自由,實則是自由的最大保障。
脫韁的馬匹,最終會迷失方向而慘死;不自律的人生,最終會因為失控而解決慘淡。

很多時候,人生后期的很多不幸,都是因為前期不夠自律導致的,越不自律,路往往就會越窄。
現如今很多的年輕人患上“三高”“失眠”...嚴重的猝死案例比比皆是。熬夜上癮,第二天工作不在狀態,這些都是不自律導致的。
一個人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從今天起,開始選擇那條難走的路,慢慢改掉身上的一個個缺點,當你對自律上癮后,你的人生自然就會如開掛般爽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7053.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