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后會無期》正片結束后,電影院里的觀眾并沒有立即離場。
大多數都是年輕人,都看過攻略,里面說,堅持下去,有驚喜。
驚喜是樸樹的《平凡之路》。
其實在預告片階段,大家已經對這首歌熟悉到能默寫歌詞的地步。
但在電影渲染的焦慮無助空虛的背景下,再聽,似乎更能形成共鳴。
共鳴到極致,恨不得改變那條久未觸碰的QQ簽名,像年少時那樣,來一點點感傷和自我感動: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只是這句話過重,還是不適宜長久掛在招搖的地方,就改去朋友圈里秀張電影票,再配上這段歌詞。
還是有好事者不顧多年友情,留下評論:你不一直都在平凡里嗎?
鑒于共同好友太多,又不便發作,就將該條朋友圈設置為“僅自己可見”。
一次裝逼失敗。
↑ 《后會無期》劇照
《后會無期》是韓寒拍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提到韓寒,就會聯想到郭敬明。
韓寒的粉絲嘲笑郭無腦,郭的粉絲反擊你知道他有多努力嗎。
現在來看,這句反擊太純情太搞笑,可惜那就是高中時候的自己。
那時候最愛的一本小說是《夏至未至》。
香樟樹下,校服加身,青年男女,愛恨情仇,看得春風爛漫,又咬牙切齒。雖然達不到切膚之痛,但也有一絲感同身受。
畢竟,少年男女,無外乎將友情看得比天還重,將愛情看得比圣水還純凈。
一小撮污點,都超過了道德底線。
成熟之后見過更多齷齪的事后,發現那段時光仍然是最美的年華,那些憂傷只配蜻蜓點水。
無論哪個時期,只要是帶點感傷的故事,似乎都能與自己連接;帶點憂愁的歌曲,似乎都在說自己。
你會發現人變得越來越難快樂起來。
2014年的時候,我剛開始工作。
一天晚上和一個姑娘看電影,出來后餓了,就去7-11吃車仔面。
我吃得很狼狽,嗤嗤的聲音不絕于耳,突然想起來旁邊是女生,不好意思地抬頭抱歉:吃得有點急哈。
那姑娘笑著說,挺好的,可能幾年后你很難為這一碗面這么開心了。
那姑娘喜歡哲學,看過叔本華的《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這是本絕望的書,至少從她的介紹中是這樣的感覺。
她跟我分享了一個觀點:痛苦是永久的,快樂是短暫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以一天為例,我們接到任務,陷入焦慮,瘋狂工作,然后交差,得到修改意見,繼續完善,終于通過,短暫開心,下個任務到來……
如此往復。
以一段時間為例,我們完成了人生一大喜事,比如結婚,高興地度個蜜月,然后開始為一系列煩惱焦頭爛額:生娃、學區房、愛情變淡、性生活沒激情……
于是面臨更長久的苦悶。
究其原因,無外乎欲望。是它推動我們前進,讓我們為成功開心,也讓我們為成功之后的空虛郁悶,然后為下一個目標奮斗,又為中途的挫折苦惱……
所以有句比較經典的段子:我們這么努力,最終是為了將來更加努力。
換個表達,那就是:加完這個班,就可以加下個班了!
所以,正因為苦悶的情緒伴隨我們大多數時光,所以我們會對“絕望”“憂愁”的情緒更加敏感。
這無關乎年紀,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在當時占據了心智。
意識到這個觀點后,人的第一反應是無奈。
但第二反應卻是欣慰:原來每個人都在經歷煩惱,每個人都不是真正的快樂。
因為從本質上說,別人的快樂很難真正傳遞到自己身上,反而可能引發對自己現狀更大的不滿;但別人的苦惱,在設身處地的理解之后,反而會寬慰自己的情緒。
還是剛工作那會,狀態沒有調節好,每天郁郁寡歡。
我的解決方案是看北京蟻族的紀錄片。
看到別人比你更努力,更艱難,自己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小事,也真的感覺不是事了。
奧對了,最后還有一句:
姑娘,我現在還是喜歡吃7-11的車仔面。
晚安好夢,好久都沒這樣道晚安了。
如果喜歡今晚的深夜筆記,請務必贊賞或點擊廣告,支持曹將繼續寫作下去,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713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