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眼下,原本一場牽涉數個部門,數任領導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很可能就是一場血雨腥風,卻在幾句話之間就消弭于無形了。”

文/于凡諾
周末這兩天,與幾個朋友去爬山。爬到頂峰的時候,大家極目遠眺,由衷放松,不由地豪放起來。就在大家暢談各自人生經歷熱火朝天的時候,一個在職場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的朋友,突然冒了一句:“你們知道身在職場,假如做錯了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最好嗎?”
“先認錯道歉。”
“先改正再檢討。”
“亡羊補牢,先降低至最低損失。”
“贊成。”一個人話音未落,另一個人的聲音隨即附和。
……
回答了一圈,大家不由自主都看向提問的朋友,這位朋友笑了笑,“我是做人力的,所以我很關注人。尤其是當做錯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是檢驗和考核一個人的最好時候。”
他看了大家一眼,繼續說道:“尤其對于一件很小的事情,做錯了,許多人往往無暇顧及,待到稍大一點,也是能隱則隱能瞞則瞞,或者刻意選擇忽略不計,大家一般也礙于面子不便糾結,能混過去就混過去了。這就是很多企業的現狀。再加上很多人,偏好報喜不報憂,相互從一開始就惡性循環,以至于養成了習慣,當事情大了的時候,仍然習慣性這樣處理。尤其今天很多企業,特別一些高管,一旦有點什么錯誤,只要更上面沒有什么表示,下面絕不會也不敢有什么不滿,至少公開場合是這樣的。因為上面表示代價就非常大。他們深諳這一點,甚至對任何錯誤都諱莫如深。”
“當然,對于一個明顯的錯誤,還好說。對于個人而言,好一點的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明說,悄悄地把損失自己買了單。臉皮厚的,假裝看不見。惡意的把錯誤都歸結于他人,且先不說把成績都歸結于自己。”
“一個復雜的錯誤就不好說了。總是會有不同的解釋版本,最終結果卻往往取決于誰解釋和給誰解釋了。”
“不過這只是幻想,幻像而已。”
“那,到底應該怎么做,才是對的?”
朋友干咳了一聲,沒有直接回答,伸出雙手做了一個懶腰后,立直了身子,繼續說道:“有一年,我見了兩個新人。都是名校高材生,公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國內頂尖高校招收上來。不妨稱其為A君和B君。”
“此二人,起點相似,能力相當,長得不錯,都很活潑好動。根據慣例,人力部門參考他們的條件和自身意愿等情況,分別安排了他們不同實習崗位。就在三個月實習崗位快結束的時候,公司總裁辦突然通知,公司年中總結大會明天提前召開,全員參加。于是,這一大早的,兩個人都接到了各自上司的一份指令,去打印一份匯報材料。”
“結果辦公室的幾臺打印機都出了問題,硬是打印不出成型的東西。”
A君見上司的時候,上司問:“打印好了嗎?”
“打印機出了問題,我已經跟技術溝通,他們說很快就能修好,讓我等候他們的通知。”
B君見上司的時候,上司也問:“打印好了嗎?”
“打印機出了問題,我已經跟技術溝通,他們說很快就能修好。我在等他們通知。”
時間很快,下班時公司再次突發通知,公司中高管立即趕到會議室,先召開一個總結前碰頭會議。上司問A君,“匯報資料打印好了嗎?”
“沒有,技術說今天修不好了。明天看看。”
上司問B君,“匯報資料打印好了嗎?”
“已經打好了,在這里。”原來接近下午的時候,眼見打印機一時半會修不好,B君就去附近打印店打印了幾份。
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事,在一次會議上,
A君上臺講述自己PPT的時候,突然有人提了一個意見,“你這個數據好像不對。”
A君回答:“這個是辦公室給的數據。”
B君上臺講述自己PPT的時候,也有人提了一個意見,“你這個數據好像不對。”
B君回答:“對不起,我疏于檢查了,我先記下您的意見,回去再仔細核對一下。”
……
“其實,這些都是極小的事情,實際上也不傷大雅,可能還談不上是錯誤。但是辦公室就是這么一個奇妙的地方。至少在我們人力看來,很少有事情能逃脫大家的法眼。尤其是在最終考察職位任職情況的時候,這時候,哪怕來自某個人一句很是微弱的話,往往高下立分,勝敗就此劃上句號。”
“我原來以為,只有底層晉職加薪是這樣。前些年我去了一家大型集團企業。突然有一天,公司爆出大量負面,傳董事長怒了。那天公司緊急會議,幾位領導都上去檢討了,但是那一天一位副總裁的話卻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張總,這件事情責任在我,當時處理過于草率,對信息流入和審核把控不專業,才導致這樣的結果。經過痛定思痛,我的改進措施如下……’”
這位副總裁的話說完之后,會場接下去一陣沉默。過了一小會兒,董事長恢復如常:“好,這件事你處理吧,我們……”
眼前原本一場牽涉數個部門,數任領導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很可能就是一場血雨腥風,卻在幾句話之間就消弭于無形了。
后來,我自己有意無意之中注意到,不同的公司,倘若出了問題,一件事錯了,有人迅速而且誠懇地認錯,這樣的人往往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得到更多的機會,走的也更扎實,從而反而成長的更快更好。反過來,能夠這樣做的人,也往往越發會具有實力和底氣。
“這個,應該是,必須要在一個可以容忍的限度內,最好背后還要有靠山。”一個略顯調皮的聲音跳出道。
“且不說這個,有一天,我突然領悟到,職場中,往往迅速而且誠懇地認錯,能夠打開一扇更高效的門。尤其對于年輕人,職場小白而言,更是如此。”
“當然,很多時候,一個問題并沒有什么唯一正確的答案。就像衣服鞋子,適不適合一個人自己才是第一位的。其次,還必須看看當時的場景匹配與否,是否能夠參與融進或者促進提升當時的氛圍,達成這樣的才是有好的效果,否則就是差評。”
“錯了,如果硬要給一個簡單的方案,那就是身在職場,就要迅速而且誠懇地認錯。這個道理淺顯,普遍來說,卻是通往個人成長方向最好的途徑之一。”
“是啊,身在職場,錯了,就要迅速而誠懇地認錯。”
“這也要因人而異,因領導而異。”
“我就曾經無意中獲悉一個高人升遷秘而不宣的秘籍,每一次應對錯誤,都是一種藝術,都應當當成大手筆來做,錯誤越大越是嚴重,越是應該當成千載難逢的機會。”
……
于凡諾,中國日報、人民網等專欄作家,聚焦指數級人生成長,是人性、情感、職場、創業和金融等熱點、痛點、癢點問題的長期關注和踐行作者,關注公眾號@于凡諾說,與我們同行,獲取100條人生指數級晉升秘笈。
(如喜歡,請加微信jingjingfeibababa,備注入群交流 )
其他精彩文章推薦:
0、職場第一規則:幫老板掙錢——是員工最大的升值
0、人性&制度——職場背后的精髓
0、身在職場:你離不開圈子
0、打工的最高境界:對老板負責
0、職場最硬的底氣:手里帶項目,深入一線,獨當一面
1、那些擁有超強執行力的人,背后的秘密
2、歷史從來不會同情弱者
3、你的逆境,就是傳說中的那條鯰魚
4、這么好的時代,你都沒掙到錢?!
5、收拾好自己,是對別人的尊敬
6、不擔任一把手,你的成長總是有一道裂痕
7、人生最大的浪費,就是在最關鍵的時間節點去應付
8、你所受委屈,只有在你工作做到極致時,才會顯出它的價值
9、身在職場,所有無關薪水的成長,都是扯談
10、聯想的瓶頸究竟在哪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749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