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習感悟(安徽財經大學堅持)
發布時間:2023-11-08閱讀(3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安徽財經大學堅持以“新經管”發展戰略和“走出去、建平臺、上水平”戰略路徑為引領,以“四強化四推進”為抓手,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習感悟?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習感悟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安徽財經大學堅持以“新經管”發展戰略和“走出去、建平臺、上水平”戰略路徑為引領,以“四強化四推進”為抓手,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推進教師提高政治站位
堅持思想引領,抓實師德教育。健全教師理論學習制度,組織廣大教師深入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舉辦“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學習實踐活動,實施“雙帶頭人”培育計劃和輪訓制度,切實發揮教師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健全教師掛職鍛煉和志愿服務制度,支持教師主動參與掛職鍛煉、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強化責任擔當,厚植家國情懷。
堅持課堂育德,教學涵養師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引領作用,推進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程學分綜合改革,常態化開展道德講堂、紅色尋訪、廉政情景劇等特色活動;強化課程思政建設,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增強育人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
堅持示范帶動,培育師德文化。利用教師節、新教師入職等節點,開展師德榜樣評選,表彰優秀教師,激勵廣大教師爭做為學、為事、為人的典范;充分利用校園網、校報、宣傳展板、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構建師德師風宣傳矩陣,加大對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傳遞師德正能量;舉辦退休教職工榮退儀式,弘揚高尚師德,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2018年以來,學校新增“全國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安徽最美教師”1人、安徽省“十大法治人物”1人、“全省優秀教師”1名、安徽省教科文衛體系統“師德先進個人”3人。
強化項目平臺搭建,推進教師夯實教學能力
搭建教師培訓探討平臺。針對新入職教師,通過開展“教學基本功培訓”“教學試講點評”“青年教師助教”等形式多樣的教學訓練,助其“站住講臺”;針對中青年教師,安排不同主題的“專家輔導報告”“教學沙龍”等活動,助力教師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學、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等能力,使其“站穩講臺”;針對骨干教師,組織校內外高水平專家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一流課程建設與申報”“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等專題講座,介紹教育教學先進理念和方法,傳播相關學科前沿知識,促其“站好講臺”。
搭建教師教學競賽平臺。以教師教學競賽為依托,堅持“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創”,完善“院賽-校賽-省賽-國賽”四級聯動機制,常態化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課程思政案例大賽、移動教學大賽、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實驗教學技能大賽等數十種競賽活動,并在競賽過程中為參賽選手提供全方位的教學培訓、咨詢與指導,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
搭建教師教學研究平臺。以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為抓手,鼓勵一線教師,圍繞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積極承擔或參與國家級、省級、校級教研教改項目,通過研究新成果,更新教育理念,充實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2018年以來,學校建有國家級一流課程5門、省級一流課程137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0門。教師獲各類教學競賽獎142項,其中以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教學設計創新獎1項為代表。立項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省級教研教改項目588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6項(特等獎9項);公開發表各類教研論文354篇,出版各類教研專著14部。
強化激勵機制健全,推進教師回歸教學本分
完善教學激勵措施。出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認定指南》,激勵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經審核認定其教學課時系數為1.2;出臺《教學成果認定及獎勵辦法》及其補充規定,將教學成果按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類、課程和教材類、教師發展類、教學質量工程項目類、教學案例類、教師指導學生活動類分成A、B、C三個等級,根據成果內容不同給予不同獎勵。
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業績認定。出臺《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辦法》《體育俱樂部指導教師工作量認定細則》《文學藝術俱樂部指導教師工作量認定細則》等系列文件,激勵教師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把教師日常指導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學科競賽等各種活動的工作進行量化和認定,計入教育教學工作量。
健全教師榮譽體系。在原有設立的“優秀課堂教學獎”“教學名師”“教壇新秀”“我最喜愛的老師”等教師教學榮譽基礎上,出臺《“教學終身成就獎”“教學卓越貢獻獎”“教學杰出青年獎”評選及獎勵辦法》,主要從師德師風、教學工作量、承擔教育教學項目、學生評教、教學成果獲獎、科研水平、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教學和學術影響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選,獲評者被授予榮譽證書,給予一次性現金獎勵。
建立教學型教授(副教授)聘任制度。出臺《教學型教授、副教授崗位聘任管理辦法》,深化教師聘任制度改革,設置教學型教授、副教授崗位,打通教師通過教學上升的渠道,降低科研成果硬性要求,重點考核教師在學生培養、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中的工作實績。2018年以來,學校新增省級高水平導師10人,省級、校級教學名師和教壇新秀96人。授予“安徽財經大學教學卓越貢獻獎”2人,“安徽財經大學教學杰出青年獎”8人。聘任校教學型教授、副教授14人。
強化教學評價改革,推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出臺《領導干部聽評課管理辦法》《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工作辦法》等文件,推進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通過實施學生評價、教學督導組評價、校領導聽課評價、教師(同行)評價、教學管理部門評價等綜合考核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結果作為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評先評優等工作的重要依據。考評優秀的教師,在主持申報教研項目、一流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等項目時予以優先考慮;考評不合格的教師,學校及時組織專家、同行進行診斷性聽課或教改教研能力指導等,幫助其查找問題,提高教學能力。
教學評價內容多維化。綜合考慮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重構教學評價內容,突出價值、能力和素質導向,由原來“單一”評價內容向“多維”評價內容轉變,由主要注重知識傳授向更加注重全面發展轉變。在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材選編與使用等重要教學載體審核中考量“知識傳授和能力提升、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落實情況,在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評價中突出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引導任課教師將其融入到每門課程目標和教學過程中,作為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
教學評價手段信息化。深度融入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學評價手段更新,主要表現在過程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兩個方面。過程評價,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功能,記錄教學全過程各環節、及時反饋質量評價,實現學情診斷科學化精準化。增值性評價,是通過大數據技術采集學生知識、情感、態度、思維和行為等全過程數據,生成學生畫像,關注學生在原基礎上的動態變化,為定制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因材施教。
長期以來,安徽財經大學堅持多措并舉加快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和業務能力,在促進學校教育內涵式發展上成效顯著。學校將繼續堅持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契機,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重點,以課程建設為抓手,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張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