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職場上的焦慮解決方案(就非得是禿頭嗎)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現在的職場人,誰不是身負三噸壓力負重前行?
求職期,“高學歷低就業、碩士生進工廠、博士生當城管”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人才泛濫、學歷貶值的年代,初入職場的我們便開始走入極度競爭階段,開啟了自己的精神壓力。
就業后,KPI、客戶滿意度、人際關系、辦公室斗爭、連軸的加班四面八方涌來。趕上疫情時期,怕居家辦公、更怕突如其來的裁員,這一切都讓職場人的壓力加倍。
聽歌、跑步、泡澡這些輕量級的方法已經不足以安撫職場人的疲憊了,有些人需要看恐怖片、大吼大叫這些強刺激活動來安撫自己的內心。

更有甚者,有的人都敢對自己的頭發下手了!
“拔毛癖”聽說過么?前兩天看到“00后小伙為解壓長期拔頭發成禿頭”的熱搜,有一位工作的小伙因為壓力大導致情緒緊張,然后他開始不自覺地拔頭發,從中獲得一絲愉悅來緩解自己緊張、壓抑的情緒。

脫發是多少職場人的難言之隱,大家愛惜還來不及。而這位兄弟,直接開啟了“自毀”模式,不知道這是承受了幾噸的壓力。
根據獵聘去年9月底發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調研數據顯示:76.71%的90后職場人日常經常加班,其中加班時長在“1-3小時”的占比超9成。超長待機讓職場人壓力徒增。

一邊喝咖啡提神、一邊熬夜加班,睡不著喝點酒精,睡前再刷會抖音,緩解精神壓力就成了當代職場人慣用的法子。
但這種緩解壓力的操作,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絕非明智之舉。于是,如何健康解壓就成了當代職場人的剛需。
我和身邊不同行業、崗位的幾位朋友聊了聊他們的解壓方法,才發現這屆職場人的解壓方法已經完全突破了我的認知,原來我認為的補覺泡澡、散步夜跑、買菜做飯這些解壓方法已經落伍了。
@周bb 金融企業技術崗運維工程師
刷“重口味”視頻排憂
身在國資銀行數據中心部門,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數據處理與運維,負責響應數據中心系統、或系統相關的事件及應急故障處理。
外行聽起來可能挺玄乎,其實工作內容挺無聊的。而且身在“國字號”的技術崗位,工作壓力雖然也有,但和大廠員工沒法比。我平時朝九晚六午休一小時到點下班,每個月忙碌需要加班的日子就那么幾天,且不太有裁員的壓力。
在外面的人看起來,我這份工作根本談不上有壓力。
但職場壓力是無形且多樣的,它未必只以工作內容的方式出現。比如,我們部門派系斗爭沒停過,一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而我作為下屬,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學會揣摩領導的心意、防著同僚使絆子。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就不小心得罪了人,輕則被派到邊緣部門、重則替人背鍋丟了鐵飯碗。
而我的解壓方式就是刷視頻。視頻的內容根據近期壓力源不同而浮動變化。
比如,當我近期工作被人際關系所累時,我會靠看一些輕松的卡通片解壓。
看卡通片并非小朋友的專利,那些內容輕松的卡通片大人看它們有助緩解情緒。(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神經科學家發現,卡通形象大多線條簡單、色彩明快,大腦更樂于接受這樣單純的信息,幫助自己釋放壓力)
另外就是看一些規律性強的視頻,比如像之前熱搜里出現過的把石頭擺整齊、把糖紙裁剪成形狀規則。

可能和“無法容錯”的職業屬性有關,每次看到這種“一絲不茍”類的視頻容易讓我內心舒爽、輕松下來。
當然,如果近期工作壓力很大,我就會找一些“重口味”視頻去看,比如像擠囊腫、挑粉刺、掏耳屎這類(保護身心健康,我就不放圖了)。
每次看到它們被清理干凈,我就像看到運行順利、數據跑得順暢的系統一樣,令人精神暢快。
@wanping 四大審計
開啟手動解壓模式
作為審計員,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審查企業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保證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一系列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其實我工作平時還好,但每年的一月到四月,是審計行業的peak season,也是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每年這個時期,我會開啟手動解壓模式。
所謂手動解壓模式分為兩類,一類是舒緩型,比如通過清洗化妝品解壓。
把粉撲、美妝蛋在洗潔精里反復揉搓,把粉渣、臟東西都擠弄出來,然后再用洗面奶洗一遍,曬干;用干凈的濕巾從底部開始擦拭口紅,唇膏到頂端;用化妝品清潔噴霧清潔粉末或膏狀的眼影,腮紅,遮瑕膏;用酒精棉把睫毛夾兩塊跟睫毛接觸的橡皮擦拭清潔干凈。
這些清潔過程讓我非常解壓。

另一類手動解壓模式屬于體力型,就是移動家具重新“裝修”房子。
因為我自己租房獨居,買入的家具也都是宜家便捷型的,所以我會在周末把沙發、書桌、茶幾挪地方倒騰一遍,再添置一些小擺件,感覺就像搬了新家。
以前我看過一篇報道,說貝克漢姆也有這個嗜好,就是每當心情緊張、情緒焦慮的時候,他就會不停地搬動家具,將房間重新布置。
從心理學解釋來看,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了一成不變的家居環境,看著整個家都煥然一新,心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新鮮感和成就感,從而使緊張的情緒得到了放松。
另一方面。當人在受到外界壓力時,心理的平衡被破壞,內心的無序投射到外部環境中,我們需要給緊張、焦躁找個宣泄的出口。而通過整合外部環境,借助外部環境的有序來刺激內心,對緩解焦躁情緒確實大有裨益。
@科科 醫藥代表
聽大悲咒流淚解壓
看《生活大爆炸》里Penny作為醫藥代表,每天就跑跑醫院、搞搞活動、撩撩客戶,很輕松的就把大把的錢給掙了,只能說編劇不懂醫代的苦。
醫藥代表要制定醫藥產品推廣計劃和方案、向醫務人員傳遞醫藥產品相關信息、協助醫務人員合理用藥,最后還要收集、反饋藥品臨床使用情況。
其中,醫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醫務人員傳遞醫藥產品相關信息,推薦產品,打通這個環節是最難的。我曾多次碰到醫院里掛著牌子“謝絕各種醫藥代表”。
這份工作不僅難,委屈還很多。為了推薦公司的新藥,我曾經幫客戶拿過快遞、給他的車做過養護,就像保姆一樣。而且這些費用公司不會全部給你報銷的,你能談成合作還好,提成和獎金也不錯。有時你忙乎幾個月下來沒談成合作,自己辛苦白跑不說,還要倒貼一些錢。
早些年工作不順、壓力劇增的時候,我還無法和壞情緒和解,每次都把自己憋得直冒肝火。后來看到一個天才網友分享了她的“辦公高效利器”——大悲咒,我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從那之后每次我無法疏解壓力的時候就聽兩遍,倒不是迷信,單純是把它當成某種加強版白噪音,平心靜氣效果絕佳,甚至還會聽哭...

當代職場人對壓力大這件事過于熟悉,它讓我們腦中的思緒急速運轉或是遲緩停滯,讓我們暴飲暴食、或是食不甘味,讓我們徹夜難眠、或者無力起床。因此,我們需要出口釋放自己的壓力。
為了解壓,我們制造了一套又一套理論、創造了一種又一種方法,奇怪的是,對自己有效的方法未必對他人奏效。所以,解壓也是一門玄學,因個人而異,才會有了如此多的花式解壓大法。
但萬變不離其宗,解壓的核心無非七個字:吃好、睡好、運動好。只是這“七字箴言”多數時候只能緩解我們外在——比如體能上的壓力,想要從內心或者精神上與壓力和解,我們還需要找到更深刻的應對機制。

精神健康專家、劍橋大學研究員Olivia Remes提出了三項應對策略:
第一,讓自己對生活有掌控感。
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克服自己的優柔寡斷。小到很難決定今天穿什么、吃什么,大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太高、為了追求完美而遲遲難以開始,這些懸而未決的事情會對我們的精神產生巨大壓力。
對此,Olivia Remes的建議是“放馬去做,而不要先擔心結果是好是壞”。當我們更容易開始做一件事情時,即使它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投入的過程也會讓自己獲得樂趣,從而消除了部分焦慮和壓力。
第二,原諒自己。
壓力大的人整天都在苛待自己、給自己挑刺:“這件事做的不夠好”、“那項工作完成的不到位”……長此以外,我們會因為矮化自我而感到沮喪、焦慮,帶來大量壓力。
因此,我們要學會善待自己、原諒自己——無論是原諒自己在幾分鐘前犯下的錯誤,還是過去犯下的錯誤。原諒自己的一切,才能讓我們對自己有更大的同情,從而治愈,繼續開始前行。

最后,找到生活的目標和意義。
生活的目標和意義不是實現“年薪百萬”、“30歲成為總監”、“40歲實現財富自由”這些“身外物”(當然它們很重要),而是要擁有自己被需要的感覺。這種感覺對應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第四層——尊重需求,也就是,就是希望別人注意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并意識到在世界上的價值。
因為無論我們在生活中做什么、從事什么工作、賺多少錢,我們都不可能完全快樂,而且金錢和職位這些可以量化的東西是沒有盡頭的,過度沉迷其中所帶來的倦怠感會壓垮自己。被他人需要——無論是需要自己的能力、情感還是愛,可以讓我們時時感受到自我價值,這是依靠物質緩解壓力所不具備的療效。
只有外在和內在雙管齊下,我們才能真正緩解壓力、找到動力、持續續航。不知道你的獨家解壓方法是什么?歡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作者 | 靜思
責編 | 多多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885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