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空降領導怎么駕馭(空降領導應該如何控制局面)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熱衷于當領導。因為他們往往只看到了“領導”這個位置的人前風光,而沒有看到其人后艱險。
但是,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社會,領導這個活永遠是高門檻、高風險、高技術含量的。機遇、能力和天賦,你缺一不可,否則,即便你坐上了領導崗位,通常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如何當好一個領導,尤其是如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當好一個領導,這幾乎是所有人心中時常在研究的一個命題,至少也是一種心理幻想。
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有想當領導的病,卻很少有人有會當領導的藥。有些朋友,喜滋滋地奔著領導崗位而去,以為自此之后,真正的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卻最后只落得個慘淡收場。也有些朋友,總感覺領導崗位那種從容自若、意氣風發的印象與自己無緣,越是呆在領導崗位,越是無所適從、束手束腳……

這些現實生活中的困惑與矛盾,在浩瀚的中華文明與歷史之中,其實早已無數次給予了我們最好的提示了,這也是我時常奉勸大家多讀歷史的原因。
但是,歷史它從來不是赤裸裸的,很多時候,它猶抱琵琶半遮面,需要我們有一探究竟的信念和方法。
今天,就“空降領導應該如何控制局面”的話題,以漢文帝為典型案例,給大家深刻剖析一下,以便大家對號入座。
漢文帝的領導基礎眾所周知,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按照現在的說法,當之無愧的官二代和富二代。所以,大家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人家就是命好,起點高。
但是,權力游戲的勝利者有多么風光,就決定了它的失敗者有多么驚險。生活整體上是趨于平衡的,一個游戲,它對成功者的獎賞有多么風光,就會對失敗者的懲罰有多么殘酷。有點類似于我們的市場經濟和私有企業。
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最是無情帝王家”,有時候生在帝王家并不見得就是一種福分,也有可能是一種災難。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種受權力牽連的事在帝王家實在是舉不勝舉。

劉恒雖然貴為開國皇帝劉邦的兒子,但是他的人生基礎并不是很好。
第一,他雖然有一個貴為天子的老爹,但是他老爹本身就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老流氓,不太講什么父子夫妻感情。曾經為了逃命,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的事情也干過。自然不能指望他事無巨細地去考慮每個孩子的人生命運問題。
第二,劉邦同志生劉恒的時候,算得上是老來得子。即便對劉恒格外照顧,也是時間有限,基礎十分不牢靠。
第三,劉恒的身份十分尷尬,既不是長子,又不是嫡子。他媽薄姬原來是魏王豹的寵姬,后來魏王豹被劉邦給消滅了,劉邦在接收魏王豹的遺產時,順便把薄姬給接收了,后來圖個新鮮,才生下劉恒。他媽薄姬既不是正室,也不是很得寵。
第四,劉恒在皇室之中,還有一個厲害得不要不要的的呂阿姨,這個呂阿姨把他們母子倆的命運拿捏得死死的,他們母子倆看似地位尊崇,實則如履薄冰。
總而言之,漢文帝看似抓了一手人生好牌,實際上連出牌的機會都很難得到。一不小心,就會被人關了個囫圇。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在看別人的牌面時,不要用絕對的、表面的思想去衡量,而是要結合背后的環境和邏輯去判斷。有些人走在外面時人五人六,回到家里就低三下四;有些人站在臺前時衣冠楚楚,退到幕后一絲不掛;有些人公開亮相時道貌岸然,脫離視線便禽獸不如;有些人表面上永遠陽光燦爛,背地里卻暗自神傷。
漢文帝劉恒在他老爹過早地離開他們母子倆后,留給他們母子倆的不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而是躲不盡的刀光劍影。
漢文帝之所以能夠歷盡千辛萬苦,最后等到柳暗花明,首先還是在于她那個身不由己卻善于韜光養晦的母親。一個優秀的母親是足以澤被子孫的。

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寵妾,并沒有很光彩的地位,但因為被著名的神棍斷定有當太后的命,把魏王豹給激動得跟撿到寶似的。
后來,又被老流氓劉邦給收入后宮了。但劉邦有點狗熊掰棒子的性格,他把薄姬納入后宮,重在收藏,而非使用。所以,薄姬一直不太得寵。
但薄姬的命好,在和劉邦有限的接觸之中,孕育了無限的希望——兒子劉恒,母憑子貴的特征在那個時代還是很明顯的。
薄姬在兒子出生后,并沒有像后來戚夫人那樣變得想法越來越多,而是心安理得地繼續做她的弱女子,這最終成了她們母子的救命稻草。

呂雉在劉邦去世之后,開始了她的復仇之路。
那個糟老頭子這些年讓她受的委屈和恥辱實在是超過了一個一般女人所能承受的范圍,好在為了家國大業,識大體、顧大局的呂雉默默忍受了。現在老頭子走了,怎么也該自己發泄一下了。
所以,恃寵而驕的戚夫人被她制成了人彘;被當作與呂雉兒子劉盈爭太子的劉如意也難以幸免;劉邦那些心里想法太多的兒子也被治得沒脾氣。
唯獨薄姬和劉恒母子安好無恙。一來薄姬和呂雉都是苦命的女人,何苦互相為難?情緒上有共鳴;二來薄姬和劉恒母子很識趣,不瞎摻和。
有一次,呂雉為了試探他們,安排劉恒從苦寒之地的邊疆代國調到兵強馬壯、底蘊深厚的趙國去當王爺,人家劉恒就回復得讓呂雉很滿意:“我自己有幾斤幾兩我還不清楚?我哪能擔此重任呢?感謝呂阿姨的信任和重用,但我不能壞了我劉盈兄弟的大事呀!唯有舍生忘死地為劉盈兄弟守好邊疆、保衛國門,這才是我應該干的!”這話誰不愛聽?

種種跡象都顯示,劉恒的領導基礎其實并不好。聲望、地位、實力、背景,啥都不占絕對優勢。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劉恒的經歷才更有借鑒性和思考性,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生來平淡的普通人,劉恒沒有優勢,我們更加沒有!
漢文帝為什么會成為領導人選?能最終走向領導崗位并順利穩住局面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都是有福氣的人。畢竟領導崗位那是絕大多數人心中夢寐以求的位置,背后的波濤洶涌往往超乎想象。
漢文帝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不爭不搶,隨遇而安,別人幾輩子求不來的東西,他卻自然而然全都有了。
大家看看,漢文帝執政的那段時間,國運昌盛、國力強大、國民幸福指數爆棚、政府執政質量超高,啥也不折騰,啥也都有了,而且各方面的人很滿意。這才是一個領導者的水平的體現。

很多朋友會羨慕嫉妒恨,為什么劉恒這樣的好運氣咋就不掉到我頭上呢?凡是皆有因果,劉恒固然是運氣好,但是人家從一個不受待見的王爺、在一個人人自危的環境中,最后脫穎而出成為大家公認的一把手,這背后的原因還是很復雜的。
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需要篩選的,千萬別自以為是地認為別人的成功是偶然,自己的成功卻要設計成必然。萬事萬物的順理成章,首先都離不開我們要先認清形勢,做到順勢而為。
劉恒被選為皇帝人選,這是以周勃為代表集體協商之后確定的。一個位高權重的領導崗位,從來都不是靠某個單一的利益因素支撐的,而是一種綜合利益的平衡的結果。
呂雉在兒子劉盈去世之后,走火入魔了,除了她們呂家人,看誰都不順眼。就連一直袖手旁觀、默許她任意打壓劉姓王爺的軍功集團也不愿意放過了。

這就讓軍功集團很生氣,你們自家人火拼的時候,為了爭取我們不亂站隊,保證不會把火燒到我們的地盤,結果你這個老太婆也不講無德,才制服了老大哥劉邦的那些不肖子孫,轉過頭、騰出手就把槍口對準我們這些“善良忠厚”的老功臣?
叔可忍,嬸嬸不能忍!干他丫的!WHO 怕 WHO?不就是拼個魚死網破嗎?
結果因為老呂家后繼無人,呂雉選定的接班人呂祿、呂產都不堪大用,被軍功集團不費吹灰之力就給連根拔起了,為了防止后患無窮,軍功集團一不做二不休,把呂氏家族給連根拔起了,一點機會都不給你了。
亂局之后,往往需要尋求一個新的平衡點。

殺豬的人有時候并不見得可以吃肉,這就是現實之中頗為無奈的事情。軍功集團雖然掀翻了呂氏家族,但并不見得他們就適合直接霸占皇位。權力結構是需要很多默契來支撐的。
首先,軍功集團是一個團體,而皇位只有一個,誰坐上去都不合適;
其次,這天下已經被老劉家的人坐擁了幾十年了,大家意識之中,這就該是老劉家的東西,你們這幫權臣想篡位還得考慮考慮民心問題;
然后,你軍功集團一家獨大雖然讓人心里很不爽,但并沒有突破其他集團的底線。但你若敢去霸占皇位,那就等于宣布你們想吃獨食,就一定會逼著有人出來跟你掀桌子。
所以軍功集團在干翻呂氏家族之后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權力代言人,而且這個人還必須得是劉氏家族的,能在各方面都說得過去的。最關鍵的是,這個人要感覺可控,否則又是兜兜轉轉,竹籃打水一場空。

現成的皇帝,即呂雉擁立的劉盈之子劉肇,肯定不行,這特么都家仇國恨了,雖然他現在年紀小,可控是可控,但保不齊人家長大后會變成個什么人?所以也一不做二不休,就給干掉了,造成一國無主的既定事實。
然后就是尋找劉邦子孫中立場一致的人,這一點上,從表面意義上來說,基本上當時劉邦的子孫都符合條件,畢竟呂雉在世的時候,那是恨透了姓劉的人,都往死里整。這些人都是呂氏家族的敵人,也都算了軍功集團的戰略同盟。
但是,同樣是戰略伙伴,對軍功集團的利益關聯度和牢靠度卻是不一樣的。比如,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出力最多的劉姓王爺劉章兄弟本應該是最合情合理的選擇,但是老謀深算的周勃等軍功集團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小子明顯就是一個惹事不嫌大的主,捧上去容易,想讓他聽話,那是難上加難。

最后,綜合各方面的考慮,一向不顯山不露水的劉恒反而成了最佳選擇。為啥?
因為劉恒母子倆一向都是夾著尾巴做人,從沒不隨便去得罪人,也從來不會去拉攏人,這種人給人感覺就是“萬事好商量”,我不怕自己受委屈,只要大家都滿意就行。這就是所謂默契度和彈性空間。
其次,劉恒雖然一聲不吭地當了十六年的王爺。但是人家從來不扯虎皮做大旗,從來沒有表達過多的想法,他的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表現出來的野心也比較小,這種人比較便于控制或者左右的。
所以生活有時候很無情也很調皮,它就是喜歡鞭笞那些想太多的人。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劉恒的優勢其實就是別人眼中的弱勢!這就是所謂的以柔克剛的最高境界,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別人眼中的優點。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急于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能說這個就一定是錯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我們內心的想法,它的實現條件成熟了嗎?如果沒有,寧愿保持沉默。
我們以為自己在看風景,與此同時,看風景的人也在看我們。
漢文帝之所以能被選為領導候選人,恰恰是因為他順應了形勢的發展和各方面利益的需要。有時候,不爭就是爭。
漢文帝的領導智慧終于聊到重點了!
從前面的解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漢文帝劉恒比我們大多數人的開局并不好多少。可以說,從頭到尾都被設計和安排成一個象征、符號。
把你送到一個你完全不熟悉的環境,給你安排一個很高的名分,然后就等著看你的表現。

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心里一定要有點逼數。要明白,這個局都是別人安排的,自己在沒有掌握主動權,在沒有控制局面之前,其實就是一顆棋子,別瞎胡鬧。這就是所謂的吃瓜群眾就要有吃瓜群眾的覺悟。
道理講起來很簡單,似乎大家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人往往很少。舉個例子,同樣跟劉恒情況差多的劉賀同志,在被霍光選為接班人之后,一副垂涎欲滴的樣子,帶著自己一幫跟班的,浩浩蕩蕩、得意忘形地一路搞車震,奔向美好的首都,美好的人生。結果就放飛了27天!
遇到這樣的情況,劉恒的表現才是示范性的表現!我們詳細地來看看吧。

我們每個人都是處于一個選擇和被選擇的雙向環境中,當我們選擇想成為領導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思考一下,憑什么我會被選擇?別人選擇我的動機是什么?別老是用自己簡單的情緒去丈量世界,不要被喜悅沖昏理智的頭腦。
漢文帝被選擇成為皇帝,很明顯,軍功集團并不是真正想把他當作領導。這是一條驚險無比的路。但無可非議,這也是一條充滿希望的路。這就對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提出第一個要求:精確的判斷能力。
當時,劉恒身邊的人都反對他去當這個有名無實的皇帝,反對理由很充分:當個自在王爺不香嗎?何必去給別人當槍使呢?一不小心連命都得搭上!

但是,劉恒的心腹宋昌卻持完全相反的意見,人生能有幾回搏,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得抓住機會。宋昌的理由很直接:“這皇帝寶座本就是你們老劉家的,你去當皇帝名正言順。雖然這是羊入虎口,但是只要你不犯明顯的錯誤,這些老虎是不敢輕易對你下嘴的。這就叫名分優勢!”
這樣一對比,高下立判,聰明的劉恒立即就發現了其中的差別,建議拒絕的人是只盯著眼前,安安穩穩過個小日子,這種小富即安的心理也沒錯,畢竟誰都不想卷入是非、招惹麻煩!
但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沒有進取心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因為一旦你的下屬看死了你的天花板,就會跟你慢慢離心離德,認為跟著你沒有發展前途,要么敷衍你混日子,要么背叛你找前途。只要真正想以自己為核心的人才會勸自己勇敢地抓住機遇,并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

可是,這個時候也不能直接表態。為什么?因為你的基礎本來就弱,你的團隊本來就小,你公開支持哪一方的建議,都會傷害另一方,導致團隊的軍心不穩。
這種事是需要動腦子的,要用大家都不抵觸或者無法反駁的方式來表述。比如說一切都是天意,比如說民心不可違,這都是常見的套路。
劉恒采用的是“天意”這個方法,燒烏龜殼殼來決定,結果燒出來的卦象大吉,言下之意,劉恒是天選之子,不當皇帝都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樣一來,大家都沒有異議了。劉恒終于“很難為情”地決定去當皇帝了。

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前面還有很多或明或暗的坑在等著劉恒去跳,一步不慎,就很難翻身。所以,我們通常看到領導往往都是舉重若輕、從容冷靜的,因為他們走上領導崗位的路是要經歷過無數次考驗才能成功的。
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去當領導,這事絕對不是什么簡單的中,我們千萬不要急著狂歡,而是要首先去摸底。人家告訴你到那里有肉吃,你跟個愣頭青似的,屁顛屁顛地就去了,十有八九不是去吃肉,而是去受憋屈。
越是在大事面前,越是要謹慎。
劉恒再派自己的舅舅薄昭前去長安去打探虛實。記住,這種走馬上任之前的情況調查,一定要派自己最信得過的人,要確保自己做決策的信息依據是真實可靠的。
薄昭去了京城一趟,回來之后,便把“諸呂之亂”的來龍去脈和京城的局勢都詳細地向劉恒匯報了。
這樣劉恒心里就更加清楚此行是另一個版本的鴻門宴了。富貴險中求,但也得小心為上。

心里有數的劉恒出發后,到了高陵便不動了,再派宋昌去長安打探動靜。
越是辦大事,越是不能心急,慢慢走穩每一步,勝過你一下子走十步,最后卻在終點前摔倒了。
宋昌回來后說沒問題,劉恒才繼續往前走。到了霸橋時,以周勃為首的百官趕來拜見他。雙方的第一次試探和交鋒便開始了。
你來當領導,別人對你的迎接就是第一次面試。人家得看你的氣度、性格、能力和底線等等,講直白點,就是要看菜下飯。
劉恒表現得十分合格。他馬上下車還禮,這就是在給周勃等人釋放一個信號,我心里還是有點逼數的,知道這個皇位是你們給我打下來的,我內心是感謝和尊重你們的。還要一個意思就是,我劉恒是講規矩、懂禮貌、會感恩的人,你們不要擔心我過河拆橋。
雖然第一回合,周勃他們表示很滿意,但是該出招還是得繼續出招。周勃表示想單獨向領導匯報一下工作,其實就是想單獨給劉恒一些壓力和更直接的暗示。

這個時候,機智的宋昌立刻把周勃攔住了,并高聲(注意是高聲,因為聽到的人越多,他的話分量越重)說:“您要是說公事,就在這大大方方的說;要是說私事,皇帝家里沒有私事!”看到沒有,這就是善于利用身份優勢,一點毛病都沒有。咱不跟你擺譜,但你也別想怎么拿捏咱就怎么拿捏咱,有這么多人看著呢!
最后,周勃只能尷尬地奉上天子玉璽,算是完成名義上的交接,但這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怎么行使你的權力,那還得是一個艱巨的角力過程。
九月己酉日,劉恒進入長安,住在代國駐京城的辦事處,接受群臣擁戴,登上皇位。這種權力交接儀式,一定要選在自己熟悉和放心的地方,原因就不具體解釋了。
舉行登基儀式之后,劉恒就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再住在代國的驛站就不大合適了。當晚,劉恒按制入未央宮。

可是,在門口卻被幾個保安給拉住了,保安們裝作不知情,義正言辭地訓斥道:“你們是誰?這是宮廷重地,閑雜人員不要在這里逗留,否則對你們不客氣了!”
下馬威的意思何其明顯!但你劉恒能把這幾個“有眼不識泰山”的門衛給拉出去砍了嗎?不能,一來人家是“盡忠職守”,二來你這么一弄,明顯就暴露了你對背后的周勃等人強烈的敵意。
所以,劉恒馬上派人去通知周勃,言下之意,我到了你的地盤,干啥都會先跟你打招呼的。結果,周勃派人訓斥了那幾個不懂事的門衛,并向劉恒解釋幾句,劉恒才得以進入未央宮。
到此,漢文帝劉恒同志才算是真正地上任了,是不是步步驚心?別急,精彩還在后面!

劉恒進入未央宮之后,來不及歇息便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心腹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然后下詔書大赦天下,宣布即位。
并在第一時間對“諸呂之變”的功臣們進行論功封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丞相之位還給了軍功集團,這個丞相就是軍功集團最大的大佬周勃。而且,劉恒對周勃十分尊重,退朝的時候常常對周勃的背影行注目禮——“上禮之恭,常目送之”。
對于自己老劉家的親人們,劉恒把原來呂家從劉家搶過去的地盤全部物歸原主了。比如劉友的兒子劉遞被封回了趙王(原呂祿),由趙分出的常山國還回趙國。瑯邪王劉澤被封為了燕王(原呂通),瑯琊和濟南也全都還給了齊國。廢魯國(呂家女婿),將薛郡還給了楚國。

這是漢文帝上任之后相當有水平的應對措施,一點一點地來給大家剖析:
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心腹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這是主動在進攻,衛將軍、郎中令,這兩個直接保護皇宮安全的崗位必須是自己的人。所以,刻不容緩。
很多朋友會問,劉恒這才上任,就急急忙忙地安插自己的親信,不會引起周勃他們的抵制和反抗嗎?抵制是必然的,反抗卻未必。劉恒安排宋昌和張武馬上就走馬上任,難道就真的能立即把南北軍和宮廷衛隊的兵權拿到手嗎?顯然不現實!
劉恒這么做,主要的意義在于他釋放了自己的信號,別的事咱都可以遷就周勃等人,但是,事關咱自己的安全問題,咱會誓死力爭的,這就是咱的底線,你們千萬別逼著大家魚死網破。
軍功集團也不會這么輕易就把軍權徹底交給宋昌和張武,暗地里會抵制,這是肯定的。
但是,他們也不會公開反抗。因為權力游戲的玩家都是有默契的,一來人家是在行使自己的正當權力,二來人家沒有很嚴重地傷害到你們的利益。
一個新領導剛剛上任,千萬不要瞻前顧后而啥也不敢動。要知道,從來沒有哪個領導因為一開始重用一兩個自己的親信而被下屬干翻的,這是權力游戲的默契。當然,你重用親信得有分寸,不能恨不得全換了,更不能讓你的親信急急忙忙去當打手。

下詔書大赦天下,宣布即位。這是啥意思呢?就是昭告天下,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正式上任了,同時釋放出友好的信號,咱這個領導是善良的、友好的,你們今后都好好跟我過日子就行。
這主要是在拉攏民心,增加自己的分量。你軍功集團以后有啥動作,你們得考慮考慮可愛的廣大老百姓的感受,得考慮輿論影響。
對軍功集團大行賞賜,把丞相之位交給周勃,還把周勃當恩人一樣尊敬,這就更有學問了。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家把咱推上領導崗位,絕對不是為了咱上臺之后就來反對他們的。所以,一個勢單力薄的新領導上位,不管怎么的,千萬不能先急著動刀子,得承認下屬們的功勞,得盡量滿足下屬們的潛在利益,只有他們滿足了,就不會瞎折騰你,才會慢慢放松對你的警惕,你權力的操作空間才會越來越大。

十分尊重周勃,背后的意思就是,我劉恒不是那種得意忘形的人,不是那種不知好歹的人,我賞賜你們軍功集團的人,滿足你們的要求,并不是因為逼不得已,而是我是真心感激你們,沒有你們的功績,就沒有我的位置。用態度不停地暗示軍功集團,我劉恒是不會忘恩負義的。
最后,重封劉姓王,這也是一著高明的棋。首先,這些劉姓王被呂雉打壓得夠慘的了,咱得趁這個機會拉攏自家人;其次,自己吃肉,分點湯給別人喝,也能讓別人不跟自己爭肉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這些劉姓王都是呂雉打壓的,軍功集團是反呂的,重封劉姓王,實際上是對軍功集團政治上的認可。
還有一點,劉恒重封劉姓王,并不動軍功集團的地盤和利益,而是把呂家搶了老劉家的東西全部原封不動地退回去。合情合理,既做了好人,還不得罪軍功集團的人。

就這樣,漢文帝靠著這種不溫不火的方式,逐漸坐穩了皇位。他在位期間,政通人和、國富民強,開創了漢初的盛世,與他兒子漢景帝時期合稱“文景之治”。(漢景帝的水平其實差多了,以后有機會再聊)
漢文帝的領導智慧總體上可以總結為“無為而治”四個字,但是這四個字的智慧往往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領會的。從上述的敘述來看,所謂的“無為而治”其實并不是不作為,而是在正確的時間做出正確的應對,并讓大家都能溫和地接受,一切問題都解決在風平浪靜之下。
梳理與總結一個新領導,去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廟大妖風更大,池深王八更多”的混亂單位時,你要咋上崗呢?主要有以下幾點是需要認真向漢文帝學習的:

1、機會來臨的時候,一定不要只顧著高興,不要用中的簡單邏輯去分析問題。任何一個領導崗位背后都有多方利益的支撐與平衡,一定要學會解剖這個機會背后的風險,先評判自己,再分析別人,千萬別覺得以前我是大漢的,馬上大漢就是我的了。
任何機會的背后其實都是風險,要盡量做到知己知彼,要提前去收集信息,要去調查新的環境。客場作戰,連客場環境你都不想去了解,你失敗的幾率將會大幅度增加。

2、千萬不要把成功想得太理所當然。我們平時看慣了領導崗位的風光無限、說一不二,所以一旦角色代入之后,就容易變得不知輕重。這種缺陷一旦暴露在眾人眼中,基本上你還沒來得及大展拳腳,就已經被列入了淘汰的名單。
領導崗位固然是自帶優越感,但是這種優越感一定是你坐穩了這個位置,你才能享受的。否則,這種優越感只能是一種煙霧彈,讓你看不清自己;或者是一面照妖鏡,暴露了你的本性。
讓你到一個新環境去當領導,大多數人并不了解你,也并不會服你,甚至還會排斥你。他們口里說歡迎你,其實背后在全方位地觀察你、試探你,看你是否對他們有極大的傷害性,他們才能最終確定是否能夠接受你。
成功,要么靠絕對實力的碾壓,要么靠心照不宣的和諧共處。并不是一紙任命,掛個領導職位,就一切都水到渠成了。

3、剛到新的環境中擔任領導崗位,一定要有反復試探的意識。因為你的情報再齊全,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信息,關鍵也并不知道如何去應對。最后的辦法就是見招拆招,反復去試探對方的反應,既然清楚對方的底線,也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線。這樣,大家都不至于輕易撕破臉皮。
人家跟你講禮節,你得回禮,別一副人家欠你什么一樣。人都是渴望被尊重的,人家尊重你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希望你能尊重他。沒有任何一種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情緒能持續長久的,單相思都會有個盡頭,更何況這種職場的表面禮節呢?
人家給你施加壓力的時候,一定要剛柔并濟地給出回應。該立威的時候,一定不要害怕發出自己的聲音,否則,手下的人會認為你這個人沒啥立場,怎么弄都行!慢慢地,你說的話就更加沒有力量了。
這樣反復試探,就是要向那些“地頭蛇”傳遞一個信息——你是一個既講道理又有底線的人。凡是能講道理解決問題的,是沒有幾個人愿意真正動刀子的。

4、要學會合理地開展工作,特別是開局的時候。別人已有的工作成績和既得利益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自己該安排人占據的位置也不需要太客氣。不要擔心,地頭蛇會造反,因為這其實在大家的共識之中,是被允許的。
你所有的工作安排,釋放的一個核心信息就是:我尊重你們的既得利益,但是,我才是老大,你們也得尊重我的權威,得圍著我轉,不要妄想領導來無限地遷就下屬。
權力是需要自信和威嚴的,沒有任何領導的權威是靠一味的忍讓換來的。你的行為背后都折射出了你的性格和能力,你忍得太多了,人家就會認為你是個慫包,是個庸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大家想當好領導,永遠記住一點,你的下屬絕對不會因為你剛見面時態度上不熱情就抵觸你的,因為這個并不實際影響你們的利益沖突。相反,你一開始有時候不好,他們反而會對你充滿期待,期待你慢慢變得好說話。
人,往往就是這樣的,對別人是有一種改造欲的。領導想改造下屬,下屬其實也想改造領導(至少在心理上是充滿期待的)。

5、得學會理性地去分配利益。下屬在職業上,核心的三個訴求就是:一、我干得好,你會提拔或者獎勵我不?二、我已經拽到手里的東西,你會突然收回去不?三、我很聽話,你會真心接受我不?分配利益的時候,要充分合理地考慮下屬這三個訴求。
劉恒上位后,就是這樣的。首先表明,我不是一個吃獨食的,你們有功勞的,都給你們分肉吃;其次,原來本就應該屬于你們的或者已經屬于你們的東西,統統分給你們;最后,一切維持現狀不變,說明我不想瞎折騰,不想搞創新,我愿意接受你們。

空降一個復雜的新單位當領導時,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典型的三步走:亮底線、找節奏和穩局面。因為你的所有想法都只有在穩定局面基礎上,才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和機會。
切記,凡事欲速則不達,過剛易折,過柔難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949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