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國企的員工都是有編制嗎(與一名國企員工的對話)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9)
作者:吳剛梁
我有一位學員,他是一個“鉆石王老五”,最近忙著找對象。他跟我說,相親的時候,別人問他在什么單位上班?他說自己在一家國企當高管。我說這挺高大上的,國企也算半個體制內了,而且高管的收入比公務員還高,丈母娘們可喜歡了。
但他又告訴我,他跟別人說自己在國企上班的時候,有點心虛。為什么呢,因為他不太確定自己那家國企算不算是真正的國企。

原來,那家公司股權結構有點復雜,它是一家三級公司,也就是“孫公司”。公司的控股結構是這樣的:集團總部(一級)是100%的國企,集團公司占子公司(二級)51%的股份,其余為民營股份;子公司占孫公司(三級)51%的股份,其余為民營股份。
那么,這家孫公司,還算不算是國有企業呢?他感到很疑惑。他說,他計算過國有資本所占的比例,這家公司的國有股比例就是100% * 51% *51%=26%,而民營股份占74%。民營占大頭,應該算民營企業才對啊。所以他擔心,跟別人說自己在國企工作,別人不會罵他是個騙子。騙婚呢。
如何認定國有企業,不僅是他個人的困惑?,F在不同的部門,對什么是國有企業,有不同的標準:比如《國資法》說,一個企業里面只要有國有資本投資就是國家出資企業,哪怕只有1股也算;但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說,只有100%的國有資本持股的純國有企業、國有公司才算;工商部門,也就是現在的市場監管局,說只有老全民所有制企業才是國有企業,國有獨資公司都不算;統計局呢,他又區分廣義的國有企業與狹義的國有企業,廣義的國有企業包括純國有企業、控股企業與參股企業,狹義的只有純國有企業。
他越聽越暈,就要我先打住,問,那他到底該采用哪個標準比較好?我說,剛才這些標準,你都不要采用,這些標準是審犯人、搞統計或者注冊企業的時候使用的,對你的工作沒啥實質性的影響。對你有影響的是國資委、財政部對你們企業的認定,按照他們標準:國有控股企業就是國有企業,更重要的是,國有控股企業的控股企業仍然是國有企業。

我說,這個認定標準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呢?就是說,在國資委體系,國有控股公司也是國有企業的一種形式,要實行國有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比如工資總額管理制度,黨建制度,干部退休制度,等等,所以你的身份管理、你的薪酬管理和國有獨資、全資公司是一樣的。
同樣的道理,這樣的公司再把自己的管理制度適用到下級的子公司,只要能控股,它的管控制度就可以層層傳導下去,這跟一家子公司到底含有多少國有資本沒有關系。我們經常說要提高國有資本的控制力,這就是典型的例子,26%的國有資本控制著74%的民營資本,四兩撥千斤嘛。
聽到這里,他似乎明白了?!斑@樣的話,以后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和別人說,我在國有企業上班了。”但很快,他好像又若有所思。他說,別人問他在國企里面有沒有編制?他是幾年前通過社會招聘進公司的,當時也簽了勞動合同,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編制。但是他了解到,好像他們集團總部的員工都是校招的,他們的身份不一樣嗎?有另一種編制嗎?
他還說,你說我們和國有獨資、全資在管理上是一樣的,其實還是有點差別的。我們有民營股東,也更加市場化,如果員工干不好也要被辭退的,說不上是“鐵飯碗”。

我告訴他,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對國企的認識還停留在以前?,F在國有企業基本上都改制成公司了,純而又純的國有企業越來越少。在國有公司,只有極少數黨政機關任免的高管是公務員身份。其他人是沒有什么編不編的。至于員工是通過校招進來還是社招進來,只要他們和公司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身份都一樣。另外,不管是總部,還是三級公司,國企員工都是可以辭退的,按照勞動合同法給予補償就行了。
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各地都在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會”,其中重要一個任務就是“三項制度改革”,干部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這些東西只會更加市場化。有些人把國企工作當“鐵飯碗”,這是不現實的。
另外,像你們公司已經搞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了,上面肯定會對你們實施一些差異化的管控措施,有些方面與總部會有些差距。關于混改企業的差異化管控問題,咱們下次再討論。
注: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96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