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職場媽媽生存難不難(5位80后職場媽媽辛酸經歷)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7)
本文排版由135編輯器提供支持
UC上半年發布的《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顯示,80后媽媽以平均62.73的焦慮指數,遠超90后,70后媽媽。話題評論熱詞集中在“不爽孩子爸”、“壓力大”、“失眠”、“心疼自己”、“真累”等方面,而被提到最多的一個詞,是“沒時間玩”。
成為媽媽,似乎就被家庭和社會默認為到了女人該丟掉和犧牲自我的時候。
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和《媽媽是超人》的名字對比,完全凸顯了社會對家庭關系中性別角色的固有失衡認知。
下面6位職場媽媽的經歷,更是突顯了這一點。

/01/
我是一名空乘,孩子的爸爸是副機長,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們經常同時或交錯出差,能同時留在家里陪伴孩子的時光,對比正常的家庭來說,真是少之又少。
小區里住著很多航空公司的同事,像我們這樣“雙飛”且有孩子的家庭一般只有兩個選擇: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和父母同住。我希望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所以只能請求雙方的父母輪流來家里“值班”。我常常覺得對不起爸爸媽媽和公公婆婆,四位老人的年齡都接近60歲了,還要輪換著從老家來深圳跟我們擠在兩室一廳沒有電梯的單元房里,幫我們做飯、收拾家務以及陪伴孩子。
空乘并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行業,上升通道很窄,轉崗又有局限性。在沒有小孩之前,由于工作太辛苦,不飛的日子里我都會睡懶覺,窩在家里看劇,買東西全靠網購,很少出去逛街、見朋友。生完小孩以后,因為行業特殊,我休了一個很長的產假,在產假中反而很懷念過去那些忙里偷閑的日子,很想早點回去上班。只是現在所有偷來的閑,都要用來爭分奪秒的陪孩子,爭取給她更高質量的陪伴。
上周末在早教課上,一個“說話很直”又不算太熟的媽媽對我說:“我聽人家說空姐的收入也就幾千塊,就是個苦逼的服務員嘛,你別折騰了,回家好好帶孩子多好。”也許她真的是為我著想,其實就連我老公偶爾也會說:“等我升了機長,你就辭職回家嘛。”
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收入高、社會地位高、有頭銜的管理層職位,才是值得珍惜的“事業”。而一份陪伴我走過十年青春的工作,就因為它屬于收入沒那么高的服務行業,我就該為了孩子輕易去放棄。

/02/
一個職場媽媽X的一天中,需要承受的暴擊
先是因為忽略了一個大客戶,被老總在會上點名批評,話說得特別重:干得了就干,干不了走人。
X胸悶了大半天。到五點半下班,雖然她多撐了十分鐘,到五點四十才離開,但在規規整整保持加班慣例的辦公室,還是顯得格外突兀。不幸的是,出門就碰到了老總。她戰戰兢兢喊了聲“王總”,對方哼都沒哼,冷冷斜她一眼,分明在說“你怎么好意思這么早走?”X受到了二次傷害,心臟病都快犯了。
回到家,她想先洗個臉卸了妝。婆婆就站在衛生間門口吼孫子:別動那個瓶子,你怎么這么不省心,我這一天帶著你,屁滾尿流飯都吃不上,也沒個人幫忙……X搓著卸妝油,假裝沒聽見,但心里很不是滋味。這是第三波。
第四波更猛烈。老公晚上回來,說要出差一個月。X有點急,說那孩子怎么辦,咱媽帶孩子本來就累,咱倆陪孩子的時間本來就少。老公也急了:單位派我去我有什么辦法?我拍桌子說不干啦?再說你平時陪孩子那么少,就不能抽點時間多幫幫咱媽,多陪陪孩子嗎?
X幾乎原地爆炸。
可是,孩子在一邊哭。她抱著孩子,半點吵架的力氣都沒有。
昨天中午我和X一起吃飯。說起前天的事,她義憤填膺:
我以前在單位拼著老命干活,加班最多業績最好,上上下下看到我,都是笑臉。但是現在那一張張臉,都別提多難看了。確實,我有些事沒做好。但我不是不想干,是精力不夠啊。
白天忙一天,下班就伺候孩子,晚上還得陪孩子睡,二十四小時馬不停蹄,睡眠嚴重不足,身體嚴重透支,都快崩潰了。但是誰體諒你?
單位不體諒也就罷了,家人TM也不體諒,一天到晚勁兒勁兒的,好像我天天出去吃喝玩樂回來還不管孩子一樣。老公說出差一個月拿腿就走,我要走一個月他們都得瘋。
憑什么他的事業就是事業,我干事業就該死?他管孩子少理所應當,我管的少就罪大惡極?我不想陪孩子嗎?我比誰都想天天跟他在一起……

/03/
一位媽媽在知乎上的回帖引發了數萬的點贊量。
網友提問是“為什么女人討厭生孩子?”
一位媽媽這樣回答到
她生完娃后一身輕松——“那段時間基本上是我過得最輕松的日子了,除了休息健身,其他時間就是刷劇打游戲……照顧寶寶看我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偶爾幫忙換尿布什么的。那段時間我把血源詛咒都打通關了。”
角色互換后,她悠然自得——“現在就相當于一個當爹的角色,回家只陪孩子玩。”
被家人埋怨不照顧孩子時,她理直氣壯——“是你們讓我生孩子的,又不是我自己要生的。當然責任是你們的。”
還有,她這樣看待母乳喂養——“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獻,里面說其實奶粉喂養的孩子和母乳喂養的孩子,在智商、體質、情商、未來發展等方面,并未見差距……老公也曾經希望我母乳喂養, 我讓孩子吮吸了一下老公的乳頭,真的就一下!疼的他哭天喊地,最后作罷。”

/04/
2015年一部英劇僅播出3集,就沖進了好評單元。原因就是這部影視劇聚焦了職場女性在生育之后要面臨的變故。
這部英劇,就是《代班》,又名《替代》。
女主艾倫在一家著名的建筑設計所當設計師,她剛為公司拿下了一份2000萬英鎊的合同,將作為總設計師負責圖書館項目。故事從艾倫終于晉升為經理的喜大普奔開始。
就在事業有所起色的時候,她卻發現自己懷孕了。公司也準備招聘在她休產假期間接替她的人。
艾倫最終選定一名履歷出色、名叫寶拉的設計師。
艾倫開始時很想在交接過程中接納寶拉,但很快,敏感的艾倫感受到了寶拉作為“入侵者”帶來的威脅。寶拉更加熱情大方,更懂得取悅客戶和上司,與同事相處也更加融洽。
艾倫認為自己因懷孕被搶盡風頭,甚至被排斥和邊緣,她對寶拉漸生敵意。
而另一方面,寶拉的種種舉動怪異可疑。她時刻噓寒問暖,總是對艾倫懷孕的事情過度在意,甚至比準媽媽還要緊張興奮。
在看到艾倫懷孕肚子越來越大卻仍勤奮工作時,她三番五次心懷“友好”地告誡艾倫家庭比工作更重要。
而這一切過于親密和充滿愛意的舉動都讓艾倫感到不適。女人的第六感告訴她,寶拉看似“圣母”的美好外表下似乎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和秘密。
正在此時,公司的上司、同時也是艾倫好友的凱打電話告訴艾倫有重要事情詳談,但當艾倫趕到圖書館時,卻不偏不倚碰到凱從樓上跌落慘死的一幕。
艾倫深受刺激早產,但警方卻認為凱是意外死亡。
所有人都接受了這一結果,但艾倫卻懷疑寶拉作梗,決定單槍匹馬查出真相,于是她生產不久便重返職場,與寶拉展開劍拔弩張的正面交鋒。
此次,艾倫不僅要撕下心機寶拉那塊圣母的遮羞布,還要戳穿她的魔鬼面目。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行尚淺的艾倫也時刻把自己和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置于危險中。
編劇flag立太多,導致最后腦洞不夠無法自圓其說,便用“變態”、“精神失常”來解釋層層疑團,不免令人失望遺憾了些。
但是不可否認,劇集的出發點是圍繞生子對職場女性生理、心理甚至人際關系的影響展開。
工作上的“鳩占鵲巢”,也是現代職場女性繞不過的的現實障礙。
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處于適婚年齡的女性在求職就業時經常遭遇性別歧視,很多時候不被用人單位認同接納,成為弱勢群體。

/05/
劉強東對懷孕副總的一番話
今年年初央視《遇見大咖》的一段采訪視頻。老劉請京東的高管們吃飯,愛喝酒的老劉這時候提議讓大家“走一個”。
這時候,坐在劉強東旁邊的女副總裁杜爽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我這個意外懷孕四個多月了....
這句話,正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當時老劉的臉上絲毫沒有體現出很不耐煩的表情,樂樂呵呵的說:那你別喝了,恭喜恭喜,太好了!
后面老劉問她“為什么不休息”,還提醒她要“安心保胎”。
之后劉強東說:“你這體質,我倒希望你去多請下假”,“你們休假也給兄弟們一點機會。”
可見”女員工懷孕“確實是個比較微妙的話題。

/06/
一位職場母親,在出差過程中對孩子的思念和對自己的思考。
在餐廳,觥籌交錯,言談嬉笑之間,我突然想到我的樂兒,她的笑臉,她的奶音,她胖嘟嘟的小手,都浮現在我眼前,我恍惚的出了神,眼前的一切都不真實了。
回酒店的路上,我不停看表,盤算著時差,到了樂兒入睡的時間,她怎么樣了,她趴在我枕頭上哭嗎,要哭多久太能入睡?
我苦想著我的樂兒,如靈魂出竅。“Lucy, Are you ok?” 一個聲音拉我回來,我馬上生硬的切到工作狀態。
是否,生而為人,生而為母,就該承受這樣的分裂。
越演越烈的拉鋸,早上我覺得我該取舍了,晚上我覺得還可以去平衡。這是附注了感情,汗水,并賦予了我快樂的工作。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是人母,是人妻,也是自己。
尤其當你有一份熱愛的事業,并體會喜悅,尤其在我這個年紀,放棄,談何容易。
夜深人靜,我靠沙發上,把電視打開,靜音。仿佛在思考,又一片空白;不知過了多久,我從沙發上滑到了地毯上,呆呆的坐著。直到眼眶濕潤。
我獨自煎熬,媽媽的壓力和自責,不要指望男人會懂,他們只會認為你瘋了,孩子哪有不哭的。
每個職場媽媽都虧欠著孩子,而職場媽媽的傷與痛,這個世界又懂幾分?

/總結/
這5位職場媽媽,大多都是80后,她們作為獨生一代,現在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況,中年危機似乎比從前來得更早一些。
當代80后見面專屬問候語,“今晚回家陪娃寫作業嗎?”別笑,這是80后們的真實生活寫照。
下面是兩條真實的評論
“我此刻光榮的躺在急診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再讓我陪他寫作業。”

“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后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命重要,作業什么的就隨其自然吧。”

我相信很多80后的女性現在都是這樣的狀態,上班接受公司的考驗,回家接受學校的考驗,全年無休的職場爸媽勞動強度堪比太陽能光板。
現在很多80后女性最快樂的時光是下班開車回家的時候,因為在車上有難得的自由時光。
下車之后自己就是女兒、母親、兒媳婦,推開車門那一剎那,要面對的就是柴米油鹽,我們可以任何角色,但唯獨不是自己。
這是就有一個無比現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工作和孩子選哪個?
其實這個選擇就是個偽命題,因為你根本就沒得選,現在的房價和物價,靠老公一個人的工資是肯定不現實的。
/職場真相/
上面5位職場媽媽的故事告訴我們,沒人敢承認的真相:
雖然時代新女性越來越不愛聽“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這種問題,但只要選擇傳統的家庭觀,女性的生育依然會對她的生活產生影響和改變,結婚生子也確實是幾乎所有職場女性面臨的困境和棘手問題。
職場不等人所帶來的歧視還是無處不在,這也是女性永遠比男性在爭取自己的職業身份時,承受更多不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人們總覺得職場媽媽就應該對家庭充滿負疚感。
胡可&沙溢夫婦在某真人秀中,也聊到了這個話題。沙溢認為胡可太辛苦,而且總是不在家,對兩個孩子不太好;而胡可覺得演戲對自己非常重要,不愿放棄工作,于是說了下面這些話。面對沙溢的不理解,胡可還在節目中哭了。

這就是職場一個赤裸裸的現實,社會認為男人比女人更有選擇以事業為重的權利。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1994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