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來源:錢江晚報
操作臺上一水的日本進口廚具,成摞未開封的單價超過200元的高腳玻璃杯,碼得整整齊齊、價值幾十萬元的啤酒精釀設備……
幾個小時之后,這些劉修虎抖音里的高端設備,就被他一窩蜂地塞進上海寶山區外環高速旁的倉庫里,待價而沽。
投身餐飲設備回收剛滿一年,這兩個月,上海餐飲設備回收商劉修虎的生意,火過了不少網紅餐廳。光“五一”小假期,他連著幾個通宵拆了6家店,發了三車貨。最多一天,他領著伙計“砸”了6家店的招牌。
劉修虎從三月份開始忙碌。那時,杭州的餐飲設備回收商王文俊還沒從安徽老家回來,就有商家前來咨詢。最多時,他一天要
看十來家店。在他的微信好友申請里,連翻好幾頁,都是沒來得及添加的“新朋友”。只要一通過,這些人不是連續發現場圖詢問收購價,就是打聽有沒有冰柜、灶臺……
既聞“舊人哭”,也見“新人笑”。疫情后的餐飲業興衰,都記錄在這群餐飲設備回收商的賬單里。
終結者:
有人拆了150家飯店,滿倉是常態

劉修虎正在拆除和回收的酒店。
劉修虎們的工作,在餐飲業被稱為“終結者”——他們出現在哪里,就意味著哪里的餐館關張了。
今年4月底,他接了一筆大單。客戶是上海一家開張沒多久的五星級酒店,光拆除就花掉半個月時間。
八九個摞成一沓的酒店椅占據了小半間房,近兩米鋁合金包邊的厚重臺板排成了幾道長龍,整箱整箱全新的餐具,讓臨時堆放的宴會廳,看上去更像是個酒店用品市場。
“正宗加厚的304不銹鋼桶堆得和小山一樣,零售少說也要大幾十元一個,后來全都當廢品處理了。”劉修虎至今還記得那壯觀場面。那些沒法處理的大批床墊、皮沙發、實木卡座和幾十個TOTO牌馬桶,最后多數被外地的中小旅店包圓了。
從星級酒店到街角小館,全面復工復產以后,劉修虎生意不斷。他大概算了下,大大小小的店拆了逾百家。最近一單是家上海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這已是半年內他回收的該品牌第二家了。
“去年下半年,我們就看到不少餐飲老板根本不賺錢,只是在勉力維持。”劉修虎和合伙人原本就預測,今年的回收將迎來高峰。
餐飲這一行有句老話,叫“神仙難過二三月”。4月,商務部公布的一份餐飲業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餐飲收入僅為6026億元,同比下跌超過44%。今年一季度,有超過32000家餐飲相關企業在疫情中消逝。僅三月里,不到四分鐘,就會有一家餐飲企業宣告注銷。
6月前,盡管一直在努力出貨,劉修虎千余平方米的倉庫還是近乎爆滿。反正貨源不愁,劉修虎定了規矩,“超過兩年以上的店基本不收。”
滿倉,似乎成了餐飲回收商家的常態。
在杭州蕭山新農都市場家具城2樓,同為“終結者”的王文俊,接手的二手餐廚具,擺滿近400平米的店面,堆起來的烤箱和餐飲柜,都快頂到了天花板,而距離店面3公里外,上千平米的倉庫也被占滿。
“今年關店的多,開店的少,不少東西都積壓在倉庫了。”王文俊得出結論——今年,他拆除了近150家餐館。

王文俊位于蕭山的二手門店。
斷舍離:
投資1000多萬的飯店,忍痛22萬出手
撐不下去的店鋪依然在繼續。
6月底,王文俊去杭州市蕭山區一家飯店談回收,“這家店投資了1000多萬,裝修占了6成,全是仿古風格,一個木臺買回來都4萬多。”一番驚嘆后,王文俊還是按照行情,給出13萬元的報價——還不到原來的1%。
老板不死心,又先后找來10多家回收公司估價,但價格都不理想。
“再豪華的裝修對我們來說都不值錢,我們要的是可移動的東西。這種投資大的店,最好的歸宿就是找人接手,換個招牌繼續營業。”在王文俊的撮合下,他的一位客戶最終以22萬元打包價盤下店面。“比賣給我們劃算多了。”王文俊說。
每次見客戶,王文俊都會提前打好“預防針”,“在我們這賣不了幾塊錢”,以防對方期望太高。

王文俊位于蕭山的二手門店。
他在餐飲設備回收行業闖蕩8年,早已熟知行情:一家中小規模的餐館設備回收價,主要集中在2000元至5000元;能上萬元的基本都是大飯店;剛開業不久就倒閉的餐館,最受歡迎,設備新好轉手……
王文俊從不主動攬生意,“冒然去店里問,肯定要被罵的。”他知道,對餐飲老板來說,賣設備就像是送走自家孩子,“都是花了心血的,不到萬不得已,誰樂意這樣賤賣呢?”
不久前,王文俊就親眼見過,兩夫妻在回收現場吵得不可開交。妻子哭鬧著不肯讓人把東西搬走,最后實在沒轍,“男的背起老婆回家,鎖上門咬牙回來和我們說,賣了……”
見多了動輒賠上數百萬元的餐飲老板,他很理解這些一瞬間的崩潰。
但一場及時的“斷舍離”,遠比藕斷絲連來得劃算。王文俊算了一筆賬,“以前遇上過一個客戶,第一次去開了個高價6000元,他不舍得。自己非租個場地囤著。”半年之后,他回頭來央求王文俊去收貨——倉庫里的機器多數已經不能正常運轉,價格還不到過去的一半。
重災區:
奶茶店、火鍋店占50%,平均開業不到半年

劉修虎正在拆除和回收的酒店。

劉修虎正在拆除和回收的酒店。
“‘00后’老板跨行做奶茶,3個月虧了70萬。”劉修虎的抖音號里,多是這樣的標題。他愛用幾組簡單的數字,來快速點出重點——虧得有多慘。簡單粗暴的畫風,迄今為他贏得了超過14萬的粉絲,有人幸災樂禍,有人來尋心理平衡,還有人趕著淘貨詢價。
劉修虎見過裝修就投入400多萬的老板,站在一地狼藉的大廳滿臉無奈;也見過虧到不敢面對的菜鳥小白,最后還得父母出面收拾殘局。
前不久他接到過一筆單子,客戶是幾個月前剛從他這里采購設備的年輕人。起初,他們意氣風發;如今看來,反差巨大,又不由得叫人心生同情。
劉修虎的客戶,不少都是剛闖進餐飲圈的小白。他們可能都沒怎么想過如何盈利,就往往頭腦一熱,砸了錢。前文提到的開奶茶店的小伙,就和劉修虎提過,他從視頻軟件上刷到加盟廣告,到飛去現場繳款投資,前后也不過考慮了幾個小時。而年輕人,把這股沖動視作執行力和高效率。
王文俊也拆過不少小年輕開的店。按他的話說,都已經拆“麻木”了,其中不少就是幾個大學生畢業后的合伙經營。“基本上是開10家,9家倒閉。”在他看來,很多小年輕根本沒經驗,不會選廚師、挑地段,相互之間還容易鬧矛盾。

今年撐不下去的餐館主要是土菜館、小炒菜館。
從去年至今,劉修虎親手拆除的幾百家店鋪中,奶茶店和火鍋店占比過半,而平均開業時間還不到半年。
劉修虎說,很多人以為火鍋店好做,不需要請大廚,只需備好火鍋底料,找幾個小工洗菜、擺盤就可以了,覺得“一學就會,一干就賺”,結果卻是“一看就會,一干就廢”。今年1月份,他和同伴9天里
看了7家火鍋店。這群回收商眼光毒辣,暗中戲稱,其中4家提前預訂“結業證”。
在全國火鍋類門店中,單體門店不具備連鎖品牌優勢,存活率較低,但占比卻超75%。但還不斷有新人入場,想賺一筆快錢,最終卻賠上了老本。
根據王文俊的統計,今年以來,公司在杭州區域拆除的近150家店鋪中,土菜館、炒菜館等小店占了8成,其中有的開了好幾年,也有的開了不到1個月。只有有實力的大飯店,才能暫時關門避風,“再撐一撐看”。
新機遇:
有人乘機升級改造,有人選擇二手逢低進場

有客戶從劉修虎這里逢低吸納準備拉走的二手貨。
有人黯淡離場,就有人乘機揮舞著鈔票入場。
三月以來,全國共新增近65萬家餐飲企業,尤其是四五兩個月,新增數連著突破20萬家。
兩周前,劉修虎去拆一家小火鍋店。出發前,就有連云港的商戶得知了消息,連夜趕著要來搶貨,準備盤回去馬上開業。不少老手看中時機紛紛出手,找他訂貨的客戶里,不少是打算趁機擴張的店東。
王文俊在市場里有兩家酒店用品店,臨走道賣新貨的門店背后,是另一家專門售賣二手貨的倉庫。相比往年,今年二手廚具的生意明顯要好得多。“大環境不好,投資都比較謹慎,抱著能省則省的心態。”
幫哥哥王文俊看店的王盼盼也深有體會。過去,她接待的客戶選擇二手的不多,但如今進店來都會先問一句,“有沒有二手的,有沒有便宜的。”幾天前,一家準備開業的小海鮮排擋店主,來店里買了10多萬元的廚房用具,主要是以二手為主。
“賣得最好的是二手的平冷操作臺、點菜柜、冰柜等,供不應求。”王盼盼每天都會接到客戶的求購電話,得知沒貨后,總會趕緊補上一句,“有貨了馬上發我。”

幾天前,店里收了7個冰柜,轉眼就被訂走。在樓下打包送貨間隙,她又遇到幾波人上前詢問,“不少人聽到消息,直接跑到倉庫‘搶貨’。”
7月1日一大早,王文俊就帶隊,往杭州叮咚買菜的拱墅區門市搶貨——足足38臺二手冰柜。
這是他今年規模最大的收購。打從4月起,叮咚買菜各家門店已有300多臺冰柜被他收入囊中,“用了還不到一年,保養得也很好,原價3000多元,賣給我們還不到600元。一般很少有人舍得這么賣掉。”
和在一片商家的斷尾求生中,叮咚買菜顯得特立獨行。因為疫情,蔬菜生鮮配送的需求迅速增長,叮咚買菜計劃將各個門店升級改造成冷庫,存放生鮮,因此淘汰了一大批冰柜。
餐飲界有個知名的“226”定律,只有兩成的餐飲店是盈利的,而虧本的超過60%。行業快速的新陳代謝,做了幾年回收的王文俊感觸很深。疫情之后,不少餐飲店借著短視頻、外賣的新風口,逐漸走出泥淖;在后疫情時代的新規則下,餐飲業面臨著新的挑戰——但眾所周知,危與機往往相伴相生。
迎來送往、榮枯之間,餐飲店的下一個春天也終將到來。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083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