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做新時代的拓荒人(井延坡工作室俯首甘為孺子牛)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趙鐳餉

俯首甘為孺子牛,不負人民成就千秋偉業
■井延坡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是落實“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求的政策注腳。
前不久,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也就在同一天,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傳達出接續奮斗的鮮明信號:一方面,我們為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而自豪,另一方面,我們也決不會躺在功勞簿上懈怠不前!
從過去時,到現在時,再到將來時,是沉醉于過往榮光沾沾自喜,還是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志存高遠?是躊躇于腳下溝坎裹足不前,還是堅決勇毅排除萬難向前進?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政黨、一個國家,都必須作出歷史選擇和現實回答。
自豪而不自滿!對于“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中國共產黨人來說,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埋頭苦干,奮勇前行,就是百折無悔的初心、萬難不移的使命!
初心使命,如星空大海般高遠。立志于千秋偉業,就無懼于風霜雪雨,艱難險阻不足道也,所需不過是俯下身子踏實干。
申紀蘭很平凡,她是中國千千萬萬婦女中的普通一員,是黃土地上生養的億萬農民之一。同時,她也是全國唯一一位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從1952年開始,申紀蘭俯下身子,深深扎根于西溝村的田間地頭。新中國成立之初,她倡導男女同工同酬,帶領村民打壩造地五百多畝,把亂石灘變成了“米糧川”,解決了全村人的溫飽問題。

申紀蘭在勞作。
在被任命為山西省婦聯主任的10年時間里,她主動提出“六不”的約定,不轉戶口、不定級別、不領工資、不要住房、不調工作關系、不脫離勞動。1984年冬天,她主動辭去正廳級職務,回到西溝村繼續帶著大家干。20世紀80年代,她帶領鄉親利用當地資源辦起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黨的十八大后,她又響應號召主動提出關停“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業,改建香菇大棚,引進光伏發電和服飾床品,發展紅色鄉村休閑旅游……
2019年,西溝村經濟總收入7200萬元,上繳稅金1400萬元,是平順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最高的村。西溝村的滄桑巨變折射著新中國的發展脈絡,而始終扎根在西溝村的申紀蘭,也用一生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的光伏扶貧電站(2018年5月18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2020年6月26日,在辭世的前兩天,申紀蘭對前來探望的平順縣前任縣委書記陳鵬飛和現任縣委書記吳小華再三叮嚀:“我已經老了,沒多少時間了。你們一定要按黨的指示辦事,聽黨話,跟黨走,在領導下,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為民造福。”
“撲下身子,真抓實干,為民造福。”這正是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行動準則。革命戰爭年代,先烈們殞身不恤,為勞苦大眾打江山;新時代的脫貧攻堅戰,楷模們同樣忠而忘身,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西藏,阿里。峽谷險峻、雪山高聳。在這樣的“生命禁區”建設迄今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運距最遠、最具挑戰性的輸變電工程,要面對怎樣的挑戰?
“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40%,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8級以上的凜冽寒風是家常便飯。”說起那段經歷,時任青藏聯網工程突擊隊隊長、共產黨員張明勛記憶猶新。

2020年11月29日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拍攝的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輸電鐵塔。新華社發
由于地形限制,無法用大型機械,他們就用人工組塔施工;車輛難以到達,鐵塔材料和砂石就靠馬幫馱運;沼澤地入夏消融無法施工,他們就冒著零下數十攝氏度的低溫在冬季搶工期。2020年冬天,雪域高原上最后一個“電網孤島”通了電,溫暖了“天邊阿里”人民的心房。
路途再遠也不丟下一人,海拔再高也不落下一戶,只為點亮這里的幸福。38萬農牧民用電問題解決、產業車間流水線用上了穩定的電力、農業灌溉用上了動力電……“電力天路”也是西藏的脫貧致富之路。
脫貧攻堅,圓了中國人民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千年夢想。在這一偉大征途中,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每年保持近100萬人在崗開展駐村幫扶,足跡從雪域高原、戈壁沙漠到懸崖絕壁、大石山區,換來脫貧摘帽玉汝于成。

海報制作:安思翰
“我們照著1921年黨成立時所立下的志向一直做下來,一步一步地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進。”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是民族復興征途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鄉村振興的新起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記在心里,撲下身子埋頭苦干,征途漫漫,接續奮斗,自會有無限風光在遠方。
(執筆:趙鐳餉)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174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