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我大抵是病了吧(我大抵是病了00后用)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8)
文▎紫小膳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又到了畢業季,畢業面臨的就是走向社會,步入職場。
可就在這時卻聽到很多人辭職的消息,讓還未踏出校園大門的應屆畢業生惶恐萬分。

我們先來看一封辭職信,僅僅一個開頭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工作上有兩個我,一個是我,另一個也是我,因為我裂開了。
緊接著就是魯迅文學口吻式的闡述:昨天我大抵是病了,橫豎睡不著,起來點一支香煙,院子里的狗叫了,我也跟著叫了。話語毫無修飾,卻顯得格外平和且押韻。
忽然話鋒一轉談到了“錢”,可人家卻只字未提到“錢”的字眼:打開酬勞單一看,這離職沒有來頭,歪歪扭扭寫著該走了。

他說自己一向不去惡意揣測工資,可沒想到工資少到了連自己都懷疑的地步,一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說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只是貪財罷了。
接下來用景物開烘托氣氛,渲染出自己無可奈何的悲傷情緒:我想大抵是南風天回溯,空氣變得異常潮濕,墻壁上掛著水珠干不了。
一個仿寫句子直接點明主題:世界上本沒有辭職的,辭的多了,我也想辭了。聽了后是不是覺得和“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很對仗呢?

接著又是魯迅文學口吻式的抒發感情,既無夸大,也無掩飾,讓人聽了句句在理。
寫到最后估計也覺得該說出自己的不滿了,于是就用自言自語式的口吻說出了內心許久的不滿,覺得公司總是給大家畫餅,但卻不知道“畫餅充饑”的真正的涵義。
文末簡單明了地交代了自己的離開的時間和在崗這段期間的態度,讓人看了都覺得是公司對不住員工的感覺。看完我想說,這是個吃人的老板!

其實全世界的打工人,都有一個相同的邏輯,那就是勞方永遠都覺得資方發的工資永遠配不上自己的付出和才華,二資方永遠都覺得工人的努力和付出配不上自己支出的工資。
除了工資問題,許多年輕人辭職的理由還有很多。

比如,現在的工作不是當初自己幻想的樣子,就拿幼師來說,當初選擇幼師的朋友們肯定懷揣著一個“天使的夢”,可上了崗以后就會發現,現實和想象真是差的不是一般的遠,用“千里迢迢”來形容都不過分。
工作前的幼師閃閃惹人愛,工作后的幼師“母老虎般”可愛。
因為工作前幼師可謂是“琴棋書畫、歌舞升平”的美少女,而工作后的她們卻成了“鍋碗瓢盆、吃喝拉撒”的管家婆。

并且當你看到自己看30多個孩子的工資還有沒有看一個孩子的工資高時,你就容易把滿腔熱血變成了滿腔怒火。這火還只能對自己發!有男朋友的話,他就糟糕了。
也許你是因為工作中的氛圍不好,比如本來上班能干的事情,總是在快下班的那一刻通知你,讓你每天都在加班中度過;
或是因為一件小事沒稱了領導的意,領導就是不是給你個小鞋穿;
或是本來到了下班的時間,大家卻因為領導沒有走,而都堆在辦公室無所事事的閑聊不下班等等。
總之辭職的理由千千萬萬,總有一個和你不謀而合。

但這些我們都不能去主動地改變,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
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呢?
做人做事沉穩有度。不管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既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就要認真地把它做好,不要敷衍了事,也不要應付差事,不知道大家發現沒,你每一次的敷衍了是,換來的都是無群無盡的修改,反而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時刻提問自己能做什么?需要做著什么?讓被動的工作變為主動去做就會更加高效。
職場中人多嘴雜,我們要做的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圓滑”地應對自己的交際,且學會甄別信息的含金量,主動過濾那些負面消極的信息。

想必我們都聽過這句話:“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末等人,沒有本事而脾氣卻大?!?/strong>
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要爭做上等人,這樣不僅自己過著舒坦,別人也喜歡。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這是為人處世之道,也是工作中必備的素養。
大家可以想想,誰都不喜歡滿嘴跑火車,大話空話連篇,不做實事的人,工作中也一樣,當你做出成績時不驕傲自滿,當你不如別人時不憤世嫉俗,平和的對待人和事,這樣才能讓同事喜歡、領導滿意。
做什么事都不能沒有耐心,愿我們都能守住初心,耐心地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略略寄語這屆本科畢業生是我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要整頓職場的“00后”,他們朝氣蓬勃,他們滿腔熱血,可他們又很佛系,成了“矛盾共生綜合體”的代言人,但仍然希望他們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做個快樂的職場人。
話題討論:
你有辭職過嗎?你都怎么寫的辭職信?
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211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