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黃石公講:“怒而無威者犯”。就是說,作為位高權重的領導者是不能夠輕易發(fā)怒的,一旦發(fā)怒的動作不能夠震懾住下屬,那么自己將會失去權威而容易被別人冒犯。那么是不是領導者什么時候都必須板著臉,一直喜怒不形于色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姜子牙就強調(diào):“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fā)。兵勢不行,敵國乃強。”那么怎么操作才是正確的姿勢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情緒,除非“劇情”需要。有部電影的臺詞說得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反過來講,責任越大,對于負責人的要求也越高。領導者手上掌控著組織的大量資源,并且具有很大的支配權,足以影響很多成員的前途命運,所以“聰明”的下屬重視揣摩上級的心理,時刻關注領導的情緒。這個時候領導者如果對于自己的情緒不加隱藏,很有可能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成為他們借力打力的工具。當然如果領導者有意借此釋放某些信息,追求某種“戲劇性的”結果又另當別論了。

2.雷霆大怒不是目的,懾服人心才是目的。孫子兵法強調(diào)面對競爭時,“上兵伐謀”是一種成本最低的取勝之道。其實“上兵伐謀”不僅應用于敵我雙方的競爭,更多地也應用于組織內(nèi)部的管理。如果能夠通過發(fā)一次脾氣,就能夠嚇唬住一些人,令他們畏首畏尾,不敢做出損害組織利益的行為,不敢萌生損公肥私的想法,那么領導者何嘗不可以雷霆大怒。

3.發(fā)怒之后要有“軟著陸”的措施,收放自如才是王道。正如暴風雨之后的天空會恢復寧靜一樣,領導者當眾宣泄情緒之后,一定要讓組織的氛圍恢復理性。俗話講:“打一下,揉三揉。”高明的領導者不會在“電閃雷鳴”之后無所事事,而是應該考慮如何緩解之前造成的緊張氣氛,對于應該撫慰的心靈進行安撫,對于應該表揚的事件及時鼓勵,最終還是要讓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占據(jù)主導。

總而言之,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成熟的領導者并不是一味地“違逆人性”,須知老子所講的“道法自然”,才是所用謀略追求的最高境界!
(歡迎想系統(tǒng)學習兵法的朋友搜索并關注今日頭條號:“謀略與兵法”,有問題也歡迎大家私信。不懂謀略與兵法,怎能從容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用人之術:人性大多自私,高明的領導者如何用人馭人?閱后即焚!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220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