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男女平等主要靠女性(男女真的平等嗎)
發(fā)布時間:2024-01-24閱讀(11)

上周,熱搜上同時出現了兩件事兒:
一是山東高考為女性發(fā)聲的歷史題,“李超們的出路在哪里?”
讓女性們看到了光亮、熱血沸騰。



緊接著,“唐山打人”的熱搜便占領了新聞榜的第一位。
又讓女性們感受到深深的無力、血壓飛升!

到了今天,我們仍在問這個問題:
為什么犯錯的是男人,而承擔后果的卻是女人?
為什么在這種惡性事件發(fā)生的時候,總有人會跳出來規(guī)勸女性:要潔身自好,要穿著妥當,要早點回家,要鎖好門窗?
如果我們不反抗吶喊,那有朝一日,落在被打女孩身上的拳頭和臭腳,也會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噩夢。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古代一直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女人都靠男人養(yǎng)的,其實這是錯誤的。
《周易》有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男人承天之陽剛,女人承地之溫柔,天無地則不長,地無天則不生,只有男女各尊其道,人間才能和諧繁榮。
俗話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男人為陽,女人為陰,陰陽和合,就像一撇一捺,互相靠攏,共同組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字。
男人有男人的修養(yǎng),女人有女人的氣質,男女各得其所。
《易經》中坤卦的卦象是地,特質是“順”——順下,所謂“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種品行,讓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女性,進而想到傳統(tǒng)中對女性的要求——女德。
傳統(tǒng)女德中的確有很多不公平、已過時的內容,但在根本精神上卻永不會過時,這便是坤德。這種德性,也正是這個時代所急缺的。
古訓曰:“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對于有錢人來說,才有把女孩養(yǎng)在深閨這樣的禮儀,比如《紅樓夢》里,出自京城四大家族之一的王熙鳳,嫁妝除了三萬兩銀子,還有金銀首飾、書畫、田產、房產、店鋪等等,這些都能讓她在嫁人后有著穩(wěn)定的收入。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并不是所有平民百姓都能成為像王熙鳳一樣的“小富婆”,當然,也不是結婚以后就被限制人身自由了,就一定要“相夫教子”,毫無怨言的做家庭主婦了。
更多的人則是過起了“男耕女織”這樣的生活,男子外出耕種,女子織布紡紗,還有一些則跟隨做小生意的丈夫一起經營小店、攤位之類的。
這不就是現在強調的“45度人生”嗎?不卷也不躺,該奮斗的時候奮斗,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她們和現代女人一樣,早就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甚至是家庭。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我們的奶奶輩到我們這一代,也都是聽著“婦女能頂半邊天”長大的,所以無論是在國家的危難時刻,還是日常的經濟發(fā)展,中國女性都沒有缺席。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fā)初期,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員的4.26萬人中,有2.8萬人是女性,占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有90%的護士是女性,而到了今年上海市疫情爆發(fā),供應鏈受到影響,全民依靠小區(qū)“團購”吃飯生存時,承擔了采購任務的“團長”,有95%也是女性。

然而,前兩天唐山打人案件引發(fā)全網震怒,這件事為什么讓我們恐懼?
除了尋常的暴力毆打之外,其實是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這個社會的危險隨處可見,是女性在這個社會中的不安全感陡然上升。
在今年3月30日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的《2021年度全球性別差別報告》中,中國女性的地位在156個國家中再一次下降,至第107名。

在報告中,有兩個讓人震驚的數據:
中國女性在專業(yè)技術從業(yè)者和高等教育入學率位列世界第一的同時,新生兒出生性別比全球倒數第一,很難想象,這樣兩個反差極大數據會同時出現在一篇研究里,讓人五味陳雜。
關于“獨立女性”,其實很多人都走進了誤區(qū)。要怪就怪這個社會,無形中施加于女性很多的性別焦慮:你要在什么年紀結婚生子,否則就是“剩女”,你要擁有“A4腰”“筷子腿”,要能“鎖骨放口紅”,還要練腹肌,才是完美女孩。
這些人把婚姻看作是女性的牢籠,進入婚姻就意味著“為奴為婢”,生育孩子認為是自甘成“驢”,他們將女性徹底物化,并將女性自愿的結婚生子視為“被洗腦”,這不是女權,這是厭女。
在榮茂看來,真正的“獨立女性”,并不是她是不是女強人、需不需要靠男人,而是自己選擇、自己負責,是懂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后,還能經營好自己的親密關系。
一、“獨”是方法,“立”才是目的。
《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水的姿態(tài)是很低的,如果你要享用它,那姿態(tài)就要變得更低,婚姻中也是如此。
作家張愛玲說過這樣一句話:“善于低頭的女人才是最厲害的女人。”雖然現在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女人不依附于男人,在生活中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但是一定要懂得示弱。
錢鐘書與楊絳是眾人皆知的恩愛夫妻。
在楊絳的筆下,錢鐘書既是學富五車的才子,也有“拙手笨腳”的憨態(tài)。他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那樣一把抓、甚至是初到牛津時,就摔跤磕掉了大半個門牙。除卻全身名氣與才華,他也不過是一個尋常的丈夫,一個時常對生活不知所措的父親。
女兒阿媛出生之時,楊絳幾次將要出院又生事故,于是時間從原本的五到七天,一直拖到了三個多星期才得以出院。醫(yī)院與家不通公交,錢鐘書每天只能步行過來看她。每次來的時候,都苦著一張臉匯報,“我把臺燈砸了”、“我把門軸又弄壞了”。
楊絳每次都淡定地回一句,“不要緊,我會修。”錢鐘書顴骨上生出一個疔,楊絳寬慰他,“不要緊,我會給你治。”
在錢鐘書想寫《圍城》時,楊絳沒有遲疑地催促他動筆,為了讓錢鐘書能減少外面的工作,拿出更多的時間寫作,她辭退了傭人,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親自打理家務。
錢鐘書呢?每天創(chuàng)作完一段就先給楊絳看,楊絳笑,他也笑;楊絳大笑,他也大笑。如伯牙子期,只用這一笑,就知高山流水,已在彼此心中流淌。這不就是歲月靜好最好的樣子嗎?
曾國藩家訓中曾說:“不與人爭利益之短長,只與己爭品性之長短”。低頭示弱,看似是一種懦弱,實際上是為人處事的一種姿態(tài)。
所以你要明白,不懂示弱,習慣性保持距離,有問題自己解決,在親密關系中,很容易就讓另一半覺得自己是不被信任和需要的,甚至認為你不愛他,最終傷心離開,尤其是女人,這對你的工作、人際和戀愛都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幸福感缺失。
正如《易經》中的離卦,上下兩個陽爻,中間一個陰爻,陽為實,陰為虛。離卦的符號,豎起來看,活脫脫就是一個爐膛的造型:外面兩個陽爻象火爐的外壁,中間的陰爻就是空虛的爐膛,用來放燃料,這就好比我們的人心,只有虛心才能容納,像爐膛一樣盛載燃料。
同時,燃料放進爐膛也不能太多,要留有空隙,讓空氣進來,如果把爐膛填得結結實實,只能冒煙而不起火。人心也是這樣,要有空隙,不能太自我,只考慮自己,要學會為別人著想,柔順待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際關系更和諧,人生的爐膛才能越燒越旺。
所以,在婚姻中要懂得放低身段,擺出柔軟的姿態(tài),時時夸獎,充分表達自己對丈夫的感激與欣賞之情,這樣的示弱不是軟弱,更不是無底線的忍氣吞聲和沒原則的委曲求全,而是在給足了伴侶愛、安全感和尊重后,愿意坦誠地把自己的脆弱、困惑和缺點展示出來。
二、對自己每一種境遇負責的能力
2020年,一個“陳薇哭了”的視頻,被網友們刷上了熱搜。
一時之間,陳薇女士的面龐霸占了大家的屏幕,在這個視頻里,陳薇閃著淚光,鏗鏘有力地對著鏡頭說:“專利是我們的原創(chuàng)!是我們的!所以我們在任何場合都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陳薇院士的老公叫麻一銘。陳薇在清華讀研究生的時候,麻一銘是山東青島一家企業(yè)的技術人員。當年陳薇的父母得知他倆的事情后,堅決反對他們交往。但是陳薇心里早就認定了麻一銘,毅然決然地和他在一起,1992年兩個人結婚了。
在病毒面前,陳薇是有著鋼鐵意志的軍人,但生活中,她也是一個父母引以為傲的女兒,一個被丈夫寵愛的女人,一個被兒子當做榜樣的母親……
從非典到埃博拉病毒,再到新冠疫情,她義無反顧奔赴一線的背后是家人默默地支持與付出。
結婚后,麻一銘不肯讓她做家務,認為是對她才能的“浪費”,因為她做別的事情更有價值。二十幾年過去,兩人依然如膠似漆,分開幾天都會互相想念,會“覺得生活里缺了東西”。陳薇這樣形容他們的夫妻感情:“這么多年,對方都已經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了,他不是別人,是自己,每天都掛在你身上呢。”
比如,陳薇工作很忙,幾乎每天都要加班。一到晚上11點,陳薇老公就開始給她打電話,催她快點回家睡覺,麻一銘成了陳薇的“小鬧鐘”。
因為麻一銘的堅持,陳薇晚上很少熬夜,一般12點前就上床睡覺了。到了第二天早上,麻一銘還會幫她把牙膏擠好,做好早餐才出去上班。
就這樣,他們平淡幸福地生活了20多年。麻一銘說他最初是被陳薇的陽光、漂亮所吸引,后來,則被她做女人的大氣深深打動。
夫妻間發(fā)生矛盾,她從不說“傷人心”的話。麻一銘家里兄弟姐妹多,他排行老大,肩負重任,農村的親戚們今天這個來上學,明天那個來辦事,陳薇一律熱情接待。
《易經》中的革卦告訴我們,當東西用久了,事情演變得越來越差、人越走越歪時,就要“革新求變”,在變通中求發(fā)展精進。
就像《易經·系辭下》所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我們碰到困境時,不能愁眉苦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要積極面對,謀求變通之法,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
在陳薇身上,我們能看到很多花木蘭的影子,女性的身體里存在著的,硬朗和柔軟兼并的力量。這正是女性的獨立,是對自己的每一種境遇負責,是跌倒后自己站起來。
但不同的是,從戰(zhàn)場退下的木蘭,可以享受以前缺失的家庭生活,而被授予“人民英雄”的陳薇,還要繼續(xù)與病毒搏斗,奮戰(zhàn)在一線。
三、如何做一個不受束縛的獨立女性?
一說獨立,很多人就習慣性的說“女強人”,非也非也,因為世上沒有“男強人”一說,也就不需要冠名和標簽,我要說的獨立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而是經濟獨立、生活獨立和精神獨立。
女作家亦舒曾說過:“作為女性,要先爭取經濟獨立,然后才有資格談應該爭取什么。十五至二十五歲,爭取讀書及旅游機會;二十五至三十五歲,努力工作,繼續(xù)進修,組織家庭開始儲蓄;三十五歲以后,將工作變?yōu)槭聵I(yè),加倍爭取學習,一定要擁有若干資產防身”。
經濟獨立: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說的就是生活中物質和情感是不可割裂的。
第一,不要輕易放棄個人的事業(yè)。它的意義絕不僅是在工作遇到委屈時,給老板撂下一句“老娘不干了”!更重要的是,它能給予你更加穩(wěn)定的情緒,緩解你的焦慮和不安。
第二,做好時間管理。當有了家庭和孩子后,要學會盡可能的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地分配好時間。
第三,學習理財知識。做到有規(guī)劃、科學而合理地進行投資理財,存一筆錢,無論是為了擴大轉身的余地,還是增加選擇的機會,經濟獨立會讓你的生活更有底氣和勇氣。
生活獨立:
人只有懂得好好愛自己,才能有浪漫的心情,來好好的生活。可惜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事業(yè)和家庭,常讓人感覺沒著沒落。有時候,越希望生活過得好,現實越偏偏一地雞毛。沒完沒了的繁瑣,親力親為中,總會伴著迷茫和困惑。不停的操勞,更是讓人覺得枯燥乏味。
所以,一定要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加點糖。《易經》中也說過:“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
比如你可以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之后,看一場電影,吃頓香香的火鍋,加完班,熱熱泡個澡,好好補個舒服的懶覺,對待工作,要細致認真,但要學會關注疲累的身心,再貴的化妝品,也抵不上良好的睡眠,健康來自耐心的調劑保養(yǎng),享受一下獨自冥想的滋味,釋放出大腦里,那多多少少藏了一天的焦慮。步行到街角,看一看風景,體味一下百味的人生。
精神獨立:
清人魏源《默觚》中曾言,“履不必同,期于適足”。通俗地說,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才知道,婚姻幸福與否,只有當事人才有發(fā)言權,愛情也好,婚姻也罷,必須保持地位對等,如果失去了平等,愛情就失去了本該有的意義。
《增廣賢文》里有這樣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常常逞一時口舌之快,說出了刺傷他人、自己又追悔莫及的話,最終造成兩敗俱傷。
在婚姻中,如果用這種低情商的處理方式去溝通,彼此之間就算有再濃的愛意,遲早都會被消磨殆盡。
在兩性關系中,也是講究一物降一物的,也就是《易經》中常說的“陰陽”,男人屬陽,女人屬陰,一種女人們就像鐘無艷那樣強悍,嚇得男人對她唯命是從,還有一種只是撒嬌示弱,化百煉鋼為繞指柔,直接一個無辜的眼神就讓男人繳械投降,不費自己的一兵一卒。一個家庭只有男女各居其位,陰陽和合,家庭才會和諧溫馨,子女才會健康成長。
我們這一代女孩子們,從小就聽著“獨立女性”這個詞長大,但它像極了一種熱門產品或者時髦人設,人人爭相定義,給出一二三四的標準,但好像誰也答不上來具體是指的什么。
就像當“唐山事件”發(fā)生后我們才知曉,教育樹人之路任重而道遠。當你問起“李超們的出路在哪里?”榮茂想說:“每個在考場里奮筆疾書的女孩是答案,那些在惡性毆打無辜女性時,勇敢出來幫忙的女生們也是答案”。
我們應該意識到,“李超們”還有很遠很長的路需要去走,當有一天當唐山打人事件不再被冠以“男女對立”的帽子,而僅僅是作為一場惡性治安事件出現的時候,同時也不再以“女性”為話題出現時,我們才真正達到了平權。
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定義,答案只在你自己心中,因為,這是你獨一無二的人生,這也是一種真正的獨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268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