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精神衛生中心老年門診(精神衛生中心里開了家)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4)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陳蓓兒
2020-10-24 12:30
朝九晚五,按時上班,兩點一線的生活,是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卻遙不可及。由于精神疾病的困擾,他們不得不暫別社會,接受相應的治療,而這群人的治愈之路,也并不平坦。長期與社會脫節,如何與他人合作,能否適應高強度的勞動,都是治愈路上的一道道坎。從醫院、家庭到社會,似乎有一道很難逾越的鴻溝。為了幫助這一特殊人群康復、繼而回歸社會;兩周前,在上海市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內,一家特殊的咖啡館開張了。店員就是正在這里接受康復治療的患者,而這家咖啡館有一個溫暖的名字:"治愈咖啡館"。

醉人的咖啡香,溫暖的原木色調裝修,這家開在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內的"治愈咖啡館",似乎是魔都千萬咖啡館中,普普通通的一座。然而在店員的心中,他們卻把在這里的時光,當做一段最寶貴的經歷。“讓我最開心的就是能為這里的醫生和病人服務,為他們做一杯非常香濃的咖啡。”、“到這里來工作變得積極主動了,人也有精神了,也愿意為別人服務了。”

咖啡館是向社會大眾開放的,到醫院來的醫生、護士、患者、家屬等,都可以來咖啡館消費。都說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有事做、有人愛、有期待,治愈咖啡館的開張,確實讓店員們體會到了這樣的感覺。看到一杯杯親手調制的咖啡被大家喜愛,期待迎接第二天的太陽,這樣的日子,和他們之前的狀態,真的是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擔任咖啡師的沐沐(化名)今年31歲,曾在一家餐飲店工作。他說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思緒“很滿”,很多想法“擠在一起”。5年前,父母突然帶他去醫院看病,醫生的診斷是:精神分裂癥。這之后,他就不再工作,在家休息接受治療。一個月前,醫生突然問他,想不想嘗試咖吧的工作,這是多年來他接到的第一件任務。“讓我適應一下,看看能不能通過這個工作找回過去的狀態。”沐沐說,一開始自己有點猶豫,怕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完美。“也是想挑戰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康復得是不是比較好, 所以才過來嘗試一下。”

35歲的超超(化名)是咖吧的收銀員,相比沐沐,她需要更多地與客人對話。很難看出,她是一名有著10多年的抑郁癥病史的“老病患”了。患病前,她曾是一名優等生,畢業后在國企當文員。而患病后,她始終無法真正地接受自己。“這么多年,還是一個很回避的狀態,我也是在這個回避中慢慢走出來。”咖啡吧開業后,生意出人意料的好,每天能賣出六七十杯咖啡。雖然每天6小時的工作強度,有時會讓超超覺得有些小累,但她卻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精神了。“康復科的老師每天都會來買一杯咖啡,他們每天來買,我就知道我做得還是不錯的。這種正面的回饋讓我感覺非常開心,對第二天也是有期待的。”

這家治愈咖啡吧,所得收入將全部作為精神殘疾患者的捐贈款。開辦這家咖吧的初衷,是希望能為康復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搭建一個實訓平臺,讓他們在醫護人員的保護下,以此為起點,穩步邁向社會生活。

“很多人會有顧慮,他在工作中是不是會復發,癥狀會不會不穩定,突然會有奇怪的舉動。我說我們除了病人自己照顧自己以外,還是有個團隊,醫院有精神科醫生、護士、社工、康復治療師團隊。”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防治科科長陳醫生介紹,實際上,經過綜合治療,很多曾罹患精神疾病的人員是具備工作能力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并沒有回到社會的機會。這次也希望能通過這個咖啡館,向社會證明他們的價值。

咖啡館開張的消息傳開后,一些有著同樣經歷的病患也想來應聘。醫院表示,目前咖啡館只有3名常駐服務員,確實還缺人。而除了咖啡館外,楊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還為患者開放導診志愿者的崗位。應聘者報名后,會有專人進行評估和安排。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蓓兒 編輯:周杰)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303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