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職場>煤礦老板的初心和使命(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

煤礦老板的初心和使命(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5)

導讀初春時節,氣溫回暖。在贊皇北水峪村馬巖溝的道道梯田上,各種果樹整齊站立,它們迎著春風,枝頭開始泛綠,好像只等下一場春雨的歷練后,就要綻放希望的新芽。誰能想到....

初春時節,氣溫回暖。在贊皇北水峪村馬巖溝的道道梯田上,各種果樹整齊站立,它們迎著春風,枝頭開始泛綠,好像只等下一場春雨的歷練后,就要綻放希望的新芽。誰能想到這里曾經荊棘滿布,亂草叢生,一片荒蕪;更不會想到讓它披上新衣,變得樹木滿坡、生機盎然的是一位辦過采選礦煤場的“煤老板”。從2014年起,他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主動轉型搞造林綠化,發展生態產業,變身成了熱衷荒山治理的“綠老板”。

煤礦老板的初心和使命(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1)

△李法江(右)和工人一起解下固定枝條的布條。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李法江的生態園里有了絲絲春意,它就點綴在果樹枝條上,藏在林間的枯草中,流淌在山谷的小河溝里。

“我們正月初六就開始給果樹剪枝了,前幾天剛剛剪完。人勤春來早嘛,我們的果樹樹枝已經冒出芽了,再等幾天很快就能長出綠葉了。”60歲的李法江笑著說。

站在果林邊,他眺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樹木環繞的層層梯田,不禁感慨道:“端起綠化碗、吃上生態飯,日子比以前過得更舒心啊!”

主動綠色轉型承包家鄉荒山

煤礦老板的初心和使命(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2)

△李法江(右)說:“到了雨季,這條小河溝就會有潺潺水流。”

優越的地理環境,給曾經的贊皇縣帶來發展煤炭儲運業的空間。早在20世紀80年代,贊皇就有“以白換黑”(用小麥面粉換煤炭)的做法。后來,由于交通運輸的發展、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等原因,煤炭儲運業迎來極大的商機,贊皇縣群眾自發經營煤炭儲運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李法江也和很多人一樣,看到了煤炭儲運業的商機,和朋友一起辦了一家采選礦廠,多年下來積累下了不薄的身家。

煤炭生意讓群眾的收入翻了幾番,但同時也讓“臟、亂、差”成為縣城生態環境的代名詞。“山上一點兒綠都看不見。”“清水河成了黑水河。”“路上走幾趟人要黑一圈。”……面對已經亮起的生態“紅燈”,贊皇縣委、縣政府果斷作出選擇: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效益的發展方式,絕不可取!

2014年,贊皇縣2200多名干部輪番上陣,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不惜損失近億元財政收入,1個月內關停治理全部煤場,清運煤炭160萬噸。之后,又依法關停取締采砂、采石場和礦山企業184家,投入10億元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

李法江也積極響應號召,很快就關停了煤場。“傻不傻,怎么能說不干就不干?”“煤場關了你怎么掙錢?”……很多親朋好友勸他別犯傻,可他搖搖頭說:“靠破壞環境賣資源掙錢,終究不是個長法兒,因為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再說這是我們的家鄉,我們也要對子孫后代負責,給他們留住青山綠水。”

關停煤場后,李法江決定重新創業,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項目。正當他犯愁時,贊皇縣委、縣政府把綠色發展作為了主攻方向,堅持生態興縣的發展理念,他一下子有了主意。“對呀,還得靠山吃山,村里這么多荒山,搞荒山治理開發準沒錯!”

2014年,李法江回到北水峪村,承包了村里2400畝荒山,并從村民手里流轉了70余畝土地,開始植樹造林,發展生態產業。

“開什么玩笑,這么禿的山,還能生金不成?”“開荒山能發家,大家豈不都成富翁了?不要說承包荒山了,就是白送給我都不要。”當時,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李法江在外面發展得很好,看到他放著好日子不過,回老家承包荒山,很多人暗地里對他指指點點。

村民們的質疑對他來說是小事,能將承包的荒山變綠山,帶動更多人造林綠化、發展生態產業,這才是他最關注的。“其實,這也是一次冒險,我自己也不知道這山上哪一天能有經濟效益。但我想,反正我得把山先綠化起來,雖然我暫時得不到經濟效益,但生態效益肯定是有的。

把荒山當田耕把樹木當菜種

煤礦老板的初心和使命(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3)

△這幾年,李法江主要栽種松樹、洋槐樹等綠化樹木,希望山越來越綠。

站在馬巖山的一塊高地上,放眼望去,山坡上梯田環繞,上面栽種著各種果樹;山腰、山脊等地方,也栽種了松樹、灌木、喬木等。“我們努力了8年,現在終于有了成效。再過些日子,這些樹木發芽后,山一下子就換上綠衣裳了。”李法江笑著說。

其實,當年走進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荒山時,他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多年奮斗,我也攢下了一些家底,現在又一股腦全投進了山上,確實是個大冒險。”他回憶說,簽下承包合同的那一天,他坐在那片山最高的地方,幾番吸氣呼氣后,像個孩子似的下了一個看似任性的決定:“我就是要在荒草叢、石頭縫里栽樹,就是要把荒山變成‘花果山’。”

你不要覺得這是李法江在妄想,在自我安慰,其實他有充足的底氣。在承包荒山前,他就找來專家做考察。“經過考察,專家說這片荒山位于太行山東麓,海拔在200到32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近500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000多小時,無霜期200余天,都是片甲巖,適合栽種蘋果、櫻桃等果樹。”他說。

就這樣,拋掉心頭的忐忑,有了底氣的李法江開始了綠化荒山的征程。他優先基礎公共設施建設,鋪設了盤山路,架設了電網,修建起蓄水池、澇池、小塘壩等等,并且完成了大部分梯田及山體改造。他對種樹是一竅不通,就請來縣林業局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指導,分區域栽植蘋果、櫻桃、桃、杏、梨等經濟作物。

山上都是石頭,人根本挖不動,必須用鉤機挖樹坑,他一下子租了十幾臺鉤機。“建梯田投入很大,所以我們就要種一棵活一棵。比如我們挖的樹坑,都是標準80厘米深,80厘米見方的圓形樹坑,而且種好樹后還要立刻鋪設滴灌,這樣才能保證成活率。”李法江說,樹苗造林是個細致活兒,不能栽完樹后就不管不問,還得精心培管,墾復施肥、病蟲防治、間伐撫育、森林防火等等,一樣都不能少,要把山當田來耕,把樹木當菜來種。

酣戰荒山的帷幕拉開后,荒山開始一天天變化著模樣:梯田一層層增長著,果樹苗一棵棵沿著梯田不斷蜿蜒,綠意漸漸暈染開來,它們在山間不斷合奏著動人的綠色交響樂。看著隨風搖曳的樹苗,李法江很開心,他知道荒山終于有了綠色的希望。

“開發荒山的投資很大,跟無底洞似的,而且沒有七八年見不了收益。如今你看到的眼前這片樹木,我們已經投入了300多萬元資金了。”李法江說,光靠他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行的,能有今天的變化,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縣里相關部門提供了很多幫扶,比如無償提供樹苗,修路、水電鋪設補貼等等,助力多多。

有了這些可靠的支持,李法江信心十足、干勁兒滿滿,幾乎“長”在了這片荒山上。7年過去了,馬巖溝變了模樣,開始披上了綠裝。他說,今年將以更大的投入,更大的干勁兒,加快推進荒山治理

種下這一片林帶富這一方人

煤礦老板的初心和使命(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4)

△這個澇池儲水量是1萬立方米,像這樣的澇池李法江修建了三個。

“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老李就會雇用鄉親們挖樹坑、種樹、剪枝、澆水等,大家都有了一些額外的收入。”一位村民說,平時園區有近20名長期工,到了農忙時,有近40名工人在這里工作,幫助不少村民增加了收入。

“家里什么事情我都顧不上管,全靠家人的支持,有了他們做后盾,我才能走到今天。妻子雖然嘴上不同意,但始終用行動在支持著我,承擔起了家里的一切,孩子們也特別支持我,經常來山上看我。”李法江說,沒有家人的默默支持,他也堅持不到現在。

李法江說,園區的工人也在辛苦操勞著,他們也在用辛勤澆灌著綠色:春天,工人們早上5點多起床,簡單吃過早飯就扛起工具到山上挖樹洼、澆水、施肥,中午回家吃飯休息,下午繼續工作;夏天,他們背著噴霧器打藥除蟲、除草;秋天,他們背著籮筐收果、施肥、修剪核桃樹;冬天,他們防火、防凍……一年四季,大家將辛勞交付給荒山,用汗水澆灌著樹苗,靠信念與執著堅守著。

“桃子最先掛果,一年能產三四萬斤;去年蘋果樹也結果了,大家品嘗過后都夸果子品相好、口感好;去年櫻桃也少部分開始掛果,今年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樹結果。算一算,園區栽種的果樹掛果期從四月一直持續到十月,一年有七個月都有果飄香……”李法江掰著手指,如數家珍地盤點園區的收獲,臉上笑意滿滿。

李法江的成功,吸引了十里八鄉的人來“取經”。只要有人來學習,他就會無償傳授經驗。“樹林就像是綠色銀行,雖然見效慢,但是環保可持續發展,能量大著呢!”他說,家鄉還有很多荒山沒有利用起來,希望更多人加入植樹造林、綠色致富的行列。

李法江說,他計劃建設一個集種植、采摘、深加工、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生態園。“北水峪村距離石家莊市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而且道路很通暢。這里有山有水、空氣好、環境好,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鄉親們開始植樹造林,讓荒山成為‘花果山’,相信不久家鄉就能綠樹環繞,清水長流,鄉親們也能走上綠色致富路。”

山上栽滿樹,等于修水庫。“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終日在種樹造林,這里漸漸有了陶淵明詩句一般的景致。村民們也發現,曾經已經絕跡的野生動物又有了蹤跡,而且越來越多,不僅野豬成群,兔子滿山跑,連狍子、狐貍和黃羊也開始出沒。進入雨季,河谷里曾經干涸的小河溝也有了潺潺水流……

“我那天做了一個夢,夢見孫子長大了,他帶著很多朋友來看我,還指著綠意蔥蔥、瓜果飄香的山說:‘看看,這就是我爺爺建的花果山。’”說著說著,李法江開心地笑了。

“回想這幾年,多少辛酸、辛苦,可看著眼前的這一切,想著因為我的努力,荒山變成了希望的‘寶山’,能給子孫后代留下‘綠色寶藏’,就覺得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李法江說。

離開時,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記者回首遠望,在錯落有序的梯田上,蘋果樹、桃樹、櫻桃樹、杏樹、梨樹……張著臂膀、仰著頭,穩穩扎根生長。那里,一座座小山頭被綠色浸染,生機盎然;那里,都是李法江的心血,是他的綠色牽掛……

記者│李莉雅 通訊員 安獻鋒

攝影│王兆偉

來源: 石家莊日報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37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