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抗生素正確選擇(這兩種常用的抗生素)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伴隨著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逐年升高。革蘭陰性菌是我國細菌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原體,其耐藥的機制主要是產生各種各樣的β-內酰胺酶,包括青霉素酶、廣譜酶、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頭孢菌素酶和碳青霉烯酶等。
β-內酰胺酶抑制劑能與細菌產生的大部分β-內酰胺酶結合,使其失活,使抗生素中的β-內酰胺環免遭水解,保護β-內酰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與頭孢哌酮/舒巴坦均為臨床療效優越、使用率高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物之一。那么,在臨床工作中,究竟如何選擇呢?
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與頭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譜比較
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物抗菌作用[1]

■ 在革蘭陽性菌感染中的作用
對于單純的革蘭陽性菌感染,二者通常不作為治療藥物。
《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5年版)》提出頭孢哌酮/舒巴坦對腸球菌無抗菌活性,然而,根據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說明書,該藥對腸球菌(糞鏈球菌、類鏈球菌、堅忍鏈球菌)是有效的。
■ 在產ESBLs細菌感染中的作用
體外藥敏試驗顯示二者對產ESBLs菌株敏感率達80%以上。
輕中度感染并無繼發重癥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時,可結合藥敏結果選用二者之一,嚴重感染不做首選。
需適當增加給藥劑量和次數[2]:

茅[3]等所作的Meta分析提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劑量延長輸注給藥方案能獲得最優的藥效學,而頭孢哌酮/舒巴坦的任何給藥方案均不能獲得理想的藥效學,因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更適合于產ESBLs感染的經驗治療。
■ 在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中的作用
哌拉西林/舒巴坦抗菌活性低。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常需聯合治療,以SMZ-TMP或喹諾酮類或替加環素為基礎,聯合敏感的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物(國內多用頭孢哌酮/舒巴坦)。
■ 在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中的作用
二者均有潛在抗菌活性,藥敏結果提示敏感時均可以使用。因舒巴坦本身對不動桿菌屬有很強抗菌活性,與頭孢哌酮存在協同抗菌活性,敏感性優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治療不動桿菌感染時應使用足夠劑量的舒巴坦,我國推薦每天4 g,國外推薦對多重耐藥株可加量至每天6-8 g,甚至更高劑量。
2017及2018年上半年CHINET監測顯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對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高于頭孢哌酮/舒巴坦(2017年分別為64.5%、43.5%,2018年上半年分別為74.7%、51.7%)。
■ 在銅綠假單胞菌感染中的作用
二者均有活性,且有報道顯示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敏感性略高于頭孢哌酮舒巴坦。對于非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或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二者擇一,對多重耐藥感染或重癥者常需要聯合氨基糖苷類或氟喹諾酮類。
2017及2018年上半年CHINET監測顯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哌酮舒巴坦對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相當(2017年分別為13.4%、14.8%,2018年上半年分別為14.2%、15.3%)。
■ 在厭氧菌感染中的作用
根據《國家抗微生物治療指南》提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對大部分厭氧菌有效,而頭孢哌酮/舒巴坦除了對產黑素普雷奧菌有效外,對其他的療效尚無資料,然而該藥說明書卻提示其對脆弱擬桿菌等擬桿菌屬、梭桿菌屬、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梭狀芽孢菌屬、真桿菌、乳桿菌等是敏感的。
2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與頭孢哌酮/舒巴坦的臨床應用
● 肺炎
● 血流感染
● 腹腔感染
● 尿路感染
■ 粒細胞缺乏伴發熱
3
抗感染治療要點
★對于抗感染治療,緊抓以下六個步驟,嚴格按照流程走:
確定感染存在
↓
留取病原學檢查標本
↓
評價感染程度
↓
分析可能的致病菌
(至少分出G 、G-)
↓
經驗性抗感染治療
↓
48-72 h評價抗感染療效
(部分病原學報告也出來了)
↓
根據病原學報告結果分析和治療結果調整方案。
★對于藥物的選擇,需從“病”、“人”、“藥”的特點進行分析,綜合評估:
1、對于疾病本身而言,需明確:感染是否存在?感染部位在哪里?感染程度怎么樣?可能的致病菌有哪些?微生物檢測報告如何?
結合以下因素推測可能的致病菌:
2、對于患者而言,需掌握患者感染輕重、基礎狀態、病理狀態和各種生理特點等;
3、對于藥物的選擇,應根據抗菌藥物作用強度、PK/PD及不良反應、耐藥性、代謝途徑、發揮作用特異性等。
作者認為,以上所言“按照流程走”等說著容易,可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嚴格規范卻很難做到。這需要我們醫師和藥師不斷學習,具有豐富的抗菌藥物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
參考文獻:
[1]《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5年版)》,β-內酰胺類抗生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合劑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編寫委員會.中國醫學雜志,2015,95(48):3887-3895.
[2]《中國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腸桿菌科細菌感染應對策略專家共識(2014年版)》,中國感染病相關專家組.中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414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