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雛鴨養殖技術有哪些(養好雛鴨做好這十條工作)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小鴨從出殼到30日齡為雛鴨階段,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體溫調節機能較差,消化道容積小,機能不健全。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要針對雛鴨的這些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1 選擇鴨苗
選擇鴨苗的標準是:①同一時間出雛,體重大,整齊度好。②腹部柔軟,臍帶吸收好。③趾蹼和絨毛有光澤,眼大有神,行動敏捷。
2 調節溫度
維持適宜育雛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之一。調節溫度一般采用火爐、火炕、地下煙道、暖風機、鍋爐等設施。溫度的要求是:1周齡27℃~30℃,2周齡24℃~26℃,3周齡20℃左右。也可觀察雛鴨的精神狀態,如雛鴨擠壓成堆,發出尖叫聲,表示溫度低;如雛鴨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飲水增加,表示溫度高;溫度適宜時,雛鴨均勻散開,活潑好動。
3 先飲溫水
要早飲水,雛鴨出殼24小時左右,先飲溫水(飲涼開水,切忌先食后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力素。先飲水,可補充雛鴨出殼時體內所耗去的水分,促進腸道蠕動,排除胎糞,促進新陳代謝,加速吸收體內剩余的蛋黃,以增強食欲感。
4 及時開食
在飲水后即可開食,將混合料或煮熟的大米、小米,有條件者可加蛋黃,撒在塑料布或竹席上,讓雛鴨自由啄食。雛鴨開食3天后,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喂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5 定時喂料
喂料要少量多餐,七八成飽,防止脹嗉,切忌飽餓不均。雛鴨1~3日齡,每天喂7~8次;4天后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 ~5次;15天后每天喂3~4次。飼喂的時間間隔要均等,晝夜飼喂。
6 營養全價
雛鴨飼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育雛開始1~2周,日糧中含粗蛋白22%,代謝能為2925千卡/千克;第3周粗蛋白19%,代謝能2906千卡/千克,還要補充適量的食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添加劑。雛鴨飼料必須保證質量,嚴防霉爛變質。
7 密度適宜
要選擇適宜的飼養密度,第一周16~18只/平方米,第二周11~13只/平方米,第三周9~10只/平方米,第四周7~8只/平方米。
8 分群管理
要對雛鴨進行分群管理,切忌強弱不分。每批雛鴨總有強弱情況,管理中應根據強弱分群,飼養上區別對待,以確保群體發育均勻。
9 鍛煉下水
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采食量,切忌長時間旱養。①放水時機:應在出殼1~2周齡,就鍛煉其下水。②放水次數、時間視天氣和鴨齡而定。幼雛1次/日,10~15分鐘/次,以后可每日2次,時間可逐漸延長。③放水方法:先下"小水"(將水放入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以后水深逐漸增加。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干再趕回鴨舍。
10 早防疾病
應防治相結合,切忌輕防重治。①加強雛鴨的飼養與管理,提高雛鴨抗病力。②對環境及設施設備定期消毒。雛鴨怕潮濕,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干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③搞好鴨瘟等預防工作。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417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