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9)
1月14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南方 記者梳理省政府工作報告實錄發現,報告4次提到韶關,4次提到粵北,給新時代的韶關發展傳遞了新的信號。大家一起來看看。

首先在回顧2019年工作部分,報告兩次提到韶關:
①原文:堅持補短板打基礎利長遠,狠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加快形成。開工建設4E級湛江新機場、韶關機場、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順利完成惠州機場、4E級揭陽潮汕機場飛行區擴建工程。
進度:目前,韶關丹霞機場航站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丹霞機場是廣東省的第9個民用機場,位于乳源縣桂頭鎮,距離韶關市區30公里,項目總投資約15.41億元,設計目標年為2025年。預測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000噸、飛機起降9500架次。

②原文:南沙港國際郵輪母港開港運營、可停靠世界最大噸位郵輪,建成汕頭港廣澳港區2個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北江航道實現千噸級船舶通達韶關。
進度:北江航道濛浬樞紐二線船閘竣工通航,千噸級船舶可直達韶關。
背景:以構建廣韶一體化交通網絡為重點和抓手,韶關全力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去年,韶關高速公路“133”工程建設步伐加快,韶新高速完成總投資的46%,高速公路通達范圍不斷拓展;韶關丹霞機場航站樓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北江航道濛浬樞紐二線船閘竣工通航,千噸級船舶可直達韶關……下一步,韶關將加快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水陸空”“東中西”全面對接的大通道,整體融入廣州1小時生活圈。

展望2020年,報告同樣也兩次提到韶關,從中可見韶關的發展機遇。
①原文:創新科技體制和人才發展機制,大力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強省建設。
增創科技創新環境新優勢。支持韶關、陽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背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自主創新、推動 " 雙創 " 的核心載體。自 2016 年 3 月啟動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以來,韶關高新區以升促建,以創新為發展核心,以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配套園區為首要目標,大力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引領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支撐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載體。

韶關市委書記李紅軍指出,加快韶關高新區創建工作,是搶抓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一核一帶一區 " 區域發展新格局三大歷史性機遇,推動韶關加快融入珠三角、服務大灣區的重要抓手之一。要加大產業共建和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加快韶關高新區創建工作,以創新驅動助推韶關實現高質量發展。

圍繞 " 全力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打造綠色發展韶關樣板,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 這一目標,當前,韶關市正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高新區,奮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努力將高新區建設成為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區、綠色協調發展示范區、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發展引領區、新興產業加速發展集聚區,為韶關建設北部生態發展區核心城市作出貢獻。
②原文:認真落實中央“六穩”部署,加大力度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穩定性和韌性。
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加快湛江、韶關、珠海等機場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深圳機場三跑道,推進廣州白云機場三期、珠三角樞紐機場前期工作。
另外,在關于2020年的工作部署中,報告還4次提到粵北,這也與韶關的發展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
報告原文:
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粵北段建設。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建立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扎實推進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
出臺三級公立醫院激勵措施,啟動粵東粵西粵北市級醫院能力提升計劃,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建立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
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是1940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國立中山大學及其附中、嶺南大學農學院、中華文化學院、國立第二僑民師范學院、培正培道聯合中學、連勝中學等學校的辦學舊址。經過發掘保護,韶關市結合研學旅行推出“韶關樂昌坪石古村游”主題線路。2019年“十一”以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坪石)吸引了二十余批上萬名游客、學子前來重溫抗戰時期華南教育歷史。

近年來,韶關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樂昌市成立了市、鎮兩級工作專班,多方深入挖掘歷史文獻信息,搶救、修繕歷史建筑,先后發掘保護了許崇清校長舊居、三星坪碼頭、天文臺舊址等歷史遺址100多處,收集整理了大批史料,并結合研學旅行推出“韶關樂昌坪石古村游”主題線路。現今,在各處舊址,都增設了主題展覽和史料展示,還有專業的歷史講解。此外,韶關市政府專門組織研發了一套專業研學課程,在天文臺舊址增設天文望遠鏡開設天文科普課程;在三星坪碼頭,結合場地實際增設了植物調查課程;在朱家祠堂工學院舊址,增設了航空知識和傳統建筑榫卯結構應用課程……

下一步,韶關將進一步挖掘遺址史料,加快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項目建設,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增進兩岸三地民眾文化認同,共同守護華南教育文脈,將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打造為大家緬懷歷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奮力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1月14日,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韶關市代表團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韶關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紅軍指出,省政府工作報告以新發展理念為遵循,政治站位高、分析形勢透,總結去年工作實實在在,對今年工作部署目標明確。過去一年,韶關圍繞省委提出的戰略定位,以生態為特色優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兩區”建設,各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2020年,韶關要從實際出發,把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切實抓好抓實抓到位,真正在北部生態發展區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要抓好黨建引領,建強各級黨組織。要堅定不移搶抓機遇,融入“兩區”建設。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力爭鄉村振興考核走在全省前列。要加強基層治理,融合基層力量形成多元調解化解矛盾的體制機制。要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
【記者】潘俊宇
【通訊員】沈明禮 蔡仁銀
【作者】 潘俊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6798.html
下一篇:十八歲適合什么護膚品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