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法系復古上衣(洋裝漢化第一彈)
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6)
【洋裝漢化】漢裁翻譯GUCCI套裝的實驗
摘要:我們推廣的是研究和設計思路,不賣成衣
繼推出“洋裝漢化”這一概念后,很多人依然不解,到底什么意思?做出來的是漢服,還是漢元素?于是我們參照今年Gucci的熱門新款的同款兩種顏色,嘗試運用漢裁技術工藝制作了兩套外觀相似,但結構截然不同的“漢化時裝”的實物,如下所示:

漢化時裝

GUCCI原版

漢化時裝

GUCCI原版
有沒有覺得左圖更適合中國人的身材?其實原理很簡單,就是借鑒國際時尚大牌設計師的前沿設計思路,把衣服變成了符合中華漢服一脈相承剪裁和制衣思路的衣服。這是因為:
(1)設計是創造沒有的東西,但這只是結果,不是方法,設計的方法依然是前人的積累,包括技術和審美兩方面的積累。西方服飾強勢的原因就是技術和審美這兩方面都沒丟,并且隨著工業革命,完美適應時代。
(2)中國服飾弱勢的原因是技術和審美兩方面都丟了。隨著漢服的興起,審美是有回到正軌這個趨勢的,然后把剪裁技法單純提取出來,彌補制衣上只依靠西裁的缺陷。這個發展過程中很難,比如說,審美,審美拼到最后拼的是東西方各自的思想哲學誰更深厚。
(3)技術如果脫離審美就會歪掉,所以我們希望盡快總結出一些絕不可以妥協的剪裁原則,讓技術和審美相互扶持。這種思路實際上是規避了設計師審美的缺陷,突破了以往設計的唯一路徑,采用反向推理的思路,用我們自成一體的技術來漢化西式時裝。
注意,本文標注的是“漢化時裝”,是漢服體系中的一種創新延伸和嘗試,并非直接標注為“漢服”,請注意分辨。
01
上衣的漢化處理細節
GUCCI原款式整體為貫頭結構,領型呈圓形無領狀,這種領口是真正意義上完全沒有領緣的制作方式呈現。


GUCCI的原版和上衣裁剪示意圖(猜測)
我們保留貫頭衣結構,運用漢裁方式的中縫對折、無肩縫、無绱袖的典型平裁技法,來實現基本結構改變而外觀形狀保持與原款式一致的漢化目的。


漢化版GUCCI上衣和漢化版貫頭上衣剪裁示意圖
在華夏衣冠--漢服體系中,貫頭衣結構是一個原始的結構,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大致用整幅織物拼合,不加裁剪而縫成,周身無袖,貫頭而著,衣長及膝。”根據現有的考證和研究,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貫頭衣這種服飾結構,它可能是早期華夏先民的服飾結構,從中發展出原始交領。(關于原始交領的參考資料:《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漢服形制具體文物基本結構梳理(附圖)》
貫頭衣在體系中處于較為邊緣的支系位置,在曲領、圓領、袒領等領襟形式中留有痕跡。
雖然不是前開襟,但是漢服體系中以曲領為代表的貫頭衣結構,與主流的前開襟結構比較,依然是平面對折、不破肩縫、后背中縫、通肩連袖、袖底縫合……屬于漢裁的范疇。
具體來看:
(1)保留前后中縫。因為從服飾起源來說,早期先民織造的門幅較窄,貫頭衣是兩幅布拼合而成,自然形成前后中縫。而背中縫是漢裁制衣的原起點,是整件衣服的中軸線和豎向坐標,也是服裝穿著時的基準線。

(2)采用系帶閉合。因為衣服的領口圍度小于頭圍,因此在背中縫上端止口位置預留5厘米的開衩,拋棄扣子采用明顯漢服特征的系帶閉合。

(3)袖子形狀的選擇。參考了南北朝時期的服飾文物的袖型及接袖方式,使漢化袖型在漢裁方式下能夠呈現出與原款袖型接近的效果。

02
裙子款式的選擇及漢化處理細節
GUCCI原版的裙子為西式筒裙的樣式,整體比較修身。


GUCCI的套裝半身裙裁剪示意圖(猜測)
為了與原版外觀保持一致性,我們選擇了裙腰相連裙擺分離裙式即俗稱的兩片裙,該款裙子原型參考黃昇墓出土的代表文物,經綜合比對計算后制作。


漢化版GUCCI兩片式裙和剪裁示意圖
另一個細節處理是裙門底端的裁片。由于GUCCI原款裙下擺呈水平狀,為了防止兩片式裙在穿著時出現圭角,將內裙門底端裁片處理成有一定的起翹量。
附加說明,圭角出現在兩式片裙中是可接受現象,由于我們這個案例是對GUCCI原裙的漢化處理,因此去掉了圭角。

03
面料和設計的考慮
最后,結合衣服的整體效果說一下考慮初衷。
(1)顏色上今年時裝的流行色是克萊因藍和檸檬黃,“漢化”之后,考慮亞洲人的膚色,沒有歐美人和非洲人那么高飽和度,于是選擇了藏藍和鵝黃。
(2)面料上則是考慮到原版雙G形成的凹凸褶皺感,采用了兩種不同的中國式面料進行嘗試,藍色的為傳統提花面料,形成層次感;黃色的則為泡泡面料,形成褶皺感,因此有了更像流行時裝的味道。
(3)版型上今年時裝上衣流行短款和開口喇叭袖,裙裝則是過膝蓋長度的筒裙。于是我們參考了設計師的理念,上衣較短,袖型為短版喇叭袖;下裙采用兩片式裙,形成修身而又不裹胯的效果。


鵝黃色和藏藍色的漢化GUCCI版時裝
上所述,“洋裝漢化”的初衷絕非是改變漢服的形制,或是“臆想”全新的漢服形制。而是在完全尊重并依托出土文物的剪裁制作和基本結構,從流行的設計和審美倒推,適合當代人日常上學和上班穿著的漢服。同時,也打破在現代漢服設計中“文物不動,面料可動”的“唯一”創新路徑,希望能夠在尊重傳統形制的基礎上,不斷守正創新,推動漢服更加時尚化、流行化,被更多人所喜歡與接受。
因此,“洋裝漢化”同樣拒絕“東方主義”,拒絕“魔改”和“丑化”。
漢裁是基于歷史文物文獻考證而來的一整套漢服剪裁制作技術,我們不希望它成為“東方主義”魔改的托詞。請讀者注意分辨。
當然,今天的這一版GUCCI風只是我們實踐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款式出爐,喜歡并愿意關注和嘗試更多新款的,歡迎加入我們的群,或者添加阿羅為好友,加入漢裁群,我們一起探索更多的【洋裝漢化】之路。
關于“洋裝漢化”的相關討論:
1、西裝漢化:現代漢服體系實踐方案(序言) ——基于漢服體系的時尚設計倒推之路
2、洋裝漢化/西裝漢化:現代漢服體系實踐方案(名詞解釋)
漢裁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基于歷史文物的技術考證(以下是部分考據文章):
1、《外宣、考據,我們都可以!曲裾深衣不存疑,穿起來吧》
2、《一期一新款:漢服研發之后掩式繞襟深衣》
3、《釋讀秦簡《制衣》兼論漢服的襦不是必須加腰襕》
4、《漢裁|形制:“長襦”指及膝以上的上衣》
5、《從《風起隴西》看深衣風尚》
6、《漢裁|形制:兩漢男女老幼貴賤均可穿袍》
7、《漢裁1.0:漢服剪裁分析(上)》
8、《漢裁1.0:漢服剪裁分析(下)》
9、《哪些能改哪些不能改?漢服形制具體文物基本結構梳理(附圖)》。
10、《形制怎么改才對?漢服設計要素(文物 圖示)》
11、《可莊重可粗獷可風流?百變秦漢交領形制基本結構今日重磅更新!》
12、《梳理華夏衣冠-漢服體系領襟帶基本結構的傳統-魏晉南北朝篇(一)》
文案:現代漢服研習小組
編輯:繼欣
審閱:漢服世代
平中交右 寬褖合纓
古衣今裳 與時偕行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現代漢服知識
轉載、投稿及其他合作 或 建議與意見
請聯系阿羅微信 Chinesehanfu
或郵箱xdhanfu@foxmail.com
如您對內容有疑問或更多看法歡迎留言
歡迎加入粉絲參與討論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22717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