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4閱讀(13)
昨天瀏覽微博時,加一看到一條新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某些行業迅速發展,有些傳統“鐵飯碗”行業則漸漸走下神壇。各行各業都免不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命運,可有些涉及到“剛需”的工作崗位仍供不應求。其實不難發現,最缺人的職業大都“費力不討好”,真正值得大學生考慮的職業崗位卻并不為大學生敞開大門,“就業難”和“用工荒”就出現了。
今天加一和大家談談就業難。無數大學生出了大學校門就相當于失業,原因就是“找不到工作”。工資高、待遇好的崗位可遇不可求,待遇稍微差點的自己又看不上,只能回到家當待業人員。加一曾經看過某大學春招的視頻:
加一想說,就業并不難,難就難在沒有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放平心態,對自己目前的水平做一個準確的估算,明確以下幾點,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早日解決,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也為自己的將來負責。
提高自己硬實力
硬實力,是自己真實的能力,這里說的不是兼職經歷、社團經歷或者學生會經歷,相比于自己的真實水平,這些都只是起點綴作用,真正的實力靠的是以下幾點:1.學習成績。獎學金,是學校對學習成績的認可,也是自己競爭的籌碼。找對口工作時,獎學金是證明自己專業知識學得是否扎實的有力證據。
2.證書。簡歷做得再精致,面試說得再好,都不如一個含金量高的證書來的實在。多個證書多條路,曾經有位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還沒有畢業的朋友們,抓緊時間去學習,一切都不晚。理工科的同學,多背幾條公式,記幾個定律;文史類的同學,多背幾篇文章,看幾本書,說不定以后就有用到的時候了。
有錢人在生活中比較有底氣,所以有“財大氣粗”一說。有真才實學的人,不管是在就業上還是在擇業上,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實力就是自己的錢財,自己的底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與其抱怨市場不景氣,偌大的就業市場容不下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如靜下心來,提高自己的實力。

腳踏實地,勿好高騖遠
到底是就業難還是難就業?簡單的語序只差,意義就大不一樣了。就業難是市場和大環境的問題,難就業,是畢業生自己的問題。堂姐畢業于一個普通二本大學,在同班同學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她不僅順利地找到工作,還拿到了好幾家公司的Offer。問她原因時,堂姐輕描淡寫道:“嗨,他們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眼光太高了。”
后來堂姐工作幾年之后,跳槽到北京的一家公司,生活過得很是滋潤。
公司HR招聘畢業生時,先看學歷,招聘非畢業生,先看資歷。明明是本科生的學歷,卻盯著研究生的工作崗位,明明是二本學歷,卻想搶211、985畢業生的飯碗。如果學歷不夠,可以先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積累經驗,為日后的跳槽做好準備,畢業生就業,怕就怕“寧缺毋濫”的思想。
理智分析就業形勢和自身情況
隨著新興行業的興起,一些新興行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像文章開頭提到的“快遞員”“外賣員”,都是供不應求的崗位。第三產業的發展,導致服務業大量崗位空缺,像銷售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等,這其中不僅包括高端技術人才,還包括基層員工。找一個對口工作是每個畢業生的夢想,只是熱門或冷門專業的學生很難找到對口工作,這時就需要仔細分析市場形勢和自身優勢。
- 分析市場缺口。高考報志愿有句話“考的好不如報得好”,這句話并不是培養僥幸心理,而是考察誰對目標院校了解更深入,誰在報志愿上下了功夫,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找工作和報志愿其實大同小異,認真研究市場,分析市場形勢,做好充足的準備,就已經比其他沒有準備畢業生領先了。
- 尋求前輩的幫助。學長學姐們在就業方面往往能夠給出靠譜的答案,也關鍵時候也能幫自己一把,借鑒前人的經驗是少走彎路的重要一環。
- 分析自身情況。大學時期的兼職經歷也許并不會在就業之后幫到自己,但我們可以通過兼職更了解自己適合哪個方面的工作,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能力。舍友就是在兼職的時候明確了自己日后的工作方向,也為日后的工作積累了經驗。
自主創業
加一的一個學長大二時就開始嘗試創業,大四時公司已經開始接國外的訂單了,公司市值也達到了50萬。當然,創業少不了的是運氣、人脈和資金,創業者敏銳的判斷力和頭腦。大學生創業研究不是新鮮的詞了,但真正創業成功的仍是少數,對有頭腦有能力的同學來說,創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從小我們就背誦“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可長大了還是把“我太難了”掛在嘴邊。其實加一覺得,“就業難”并不難,難的是我們不愿意付出行動和努力,不愿意逼自己一把,沒有看清眼前的形勢。只在火燒眉毛的時候掙扎當然難,但只要提前做好準備,除了生老病死等客觀規律,沒有什么難題是克服不了的。
希望看了加一這篇文章的小伙伴們,不要讓“就業難”發生在自己身上哦~#個人成長# #職場寫作達人# #職場寫作第三季#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